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三章 生根(上) 文 / 楚連鋮

    劉摩離開講台,接下來開始評定兩年多來的各地方發展情況,制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在唐紹儀宣讀過去總結時,所有代表們才發現瓊州的家底已經殷實了許多。

    海南、越北、炎海三地居民達到三百五十餘萬,中原災民正在向越北大遷徙。海南人口中小學生兩萬餘人,中學生及技工、綜合等學校三千餘人,海外留學生五百餘人;

    成規模工廠(工人數量超過兩百人)達到四十二家,工人總人數一萬餘人,其中超過三千人以上的大廠竟有四個,分別是劉摩名下的造船廠、煉鋼廠、電力公司和胡家的紡織公司;

    三亞至河內、廣州的鐵路三向同時開工,建造進度已完成百分之四十,預計今年內通車,蘇比克灣、三亞、峴港等三個萬噸級碼頭同時開工建設,蘇比克灣將建成全球最大的五萬噸級船塢,工期被一再提前,預估在明年春季完工,爭取新年到來之前完工,到了那個時候,海南將要建造自己的萬噸級海輪;

    瓊州島修建水力發電站達十六座,瓊北各縣實現全部通電,瓊南將在兩年內實現全部通電;環島水泥公路全部完工,築路公司正在籌劃建設與鐵路相同線路的公路;

    越北及老撾的煤、銅、鋁、鐵開始陸續勘測開採,電報局、銀行、新式醫院遍地開花;

    最關鍵的是,鬥志軍正規軍發展到七萬人,二線部隊三萬人,警察部隊六千人,形成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

    這些活生生的數據令所有代表意氣風發,彷彿世界盡在掌握之中。

    介紹完以往的情況,唐紹儀拿出由劉摩編訂,自己與辜鴻銘、王韜、容閎、詹天祐等人參與修訂的未來三年規劃書宣讀,與其他代表共同討論。

    第一,擴軍,鬥志軍將更名為「中華自強軍」,在一年時間內,正規軍擴大到十五萬人規模;警察部隊擴大到兩萬人;在未來二十個月時間內,海軍總噸位爭取超過八萬噸,與北洋水師持平;

    第二,興商,允許私人投資礦藏開發,但煤、鐵、銅、銀、金等暫不開放,凡是私人探取的礦點,非戰略物資類,可享有兩年時間自行開採權,若是戰略物資類,由海南政府收購;允許私人創立銀行;瓊州銀行將在明年發行紙鈔,在海南各地試行,暫定為「龍幣」,屆時將禁止金銀在市場上流通;允許私人開設煙草公司,這一點劉摩一直沒有鬆口,以往只有瓊州捲煙廠一家獨大,但到了這個時候,劉摩決定還是放下去;瓊州將設立專賣局,保護地方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特殊企業進行資金扶持,劉摩決定一次性拿出一千萬兩的無息貸款下放,為期三年時間;

    第三,擴大交通、教育、醫療、水利等方面建設投資;

    第四,共進社更名為「共進黨」,探討修訂現有黨章、入黨宣言,但保留「劉摩為我黨最高領袖」一條,不容置疑;未來將以黨章為建國的根本理念,並根據現有法規制度進行探討。

    代表們在作為緊張記錄唐紹儀的每一句話,因為發下來的文件只有渺渺幾句,而且散會後也不允許帶走,只能全憑自己的記錄。

    鄭青嵐坐在觀眾席上刷刷揮筆狂書,在唐紹儀講話間歇抬眼看看身旁,謝二虎坐在那裡瞪大眼睛,把鉛筆含在嘴裡來回晃動,面前的紙上沒有任何記錄,低聲問道:「二虎,你怎麼沒有記錄?」

    謝二虎憨聲憨氣地道:「我有什麼可記的,只要是大帥說的話,我全部同意,誰反對我跟誰急!」

    坐在另一旁的警察部部長胡摯嘿然道:「二虎兄弟說得對,我也懶得懂這個腦筋,嘿嘿!」

    鄭青嵐搖搖頭,對這兩個傢伙已然無話可說,自顧自記錄起來。

    一個上午很快過去,神經緊繃高度集中的代表們絲毫沒有感覺到時間的飛逝,直到唐紹儀宣佈休會兩個小時時,大家才發現杜將軍早已提了意見。

    下午是自由討論時間,對於劉摩制定的規劃大綱,前面三條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只有在最後一條的最後一句「對現有法規制度進行探討」上,產生了大量的意見,這也是劉摩喜聞樂見的事情,至少,這些選出來的代表都是有自主想法的人。

    首先是一些人對「幹事」這一稱呼進行了質疑,現在海南的地盤越來越大,而三個轄區內,除了瓊州還保留這一職位稱呼外,炎海、越北兩地已經統統設立市長、縣長、會長、局長等職銜,瓊州是否還需要繼續實施用市縣鄉三級的幹事管理模式,希望能夠在海南境內全部統一起來;

    法規的不完善讓許多人提出了意見,雖然現在海南已經頒布了二十六項新法律和三十一項管理規定,但覆蓋面仍舊遠遠不足。辜鴻銘現場舉了個例子,戶籍管理法中規定外來人員進入瓊州之後,必須在本地居住年滿三年以上方能入籍,但事實是,海南將來要吸收大量的特殊人才,不可能全部按照這條規定來辦;

    ……

    對於眾人提出的意見,通過一一匯總最終被歸納到劉摩等人手中,霍!大大小小的意見達到兩百餘條,除了軍隊、警察、學員代表之外,其他行業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連來自農村的農民代表也提出相關問題,包括特種養殖申請、畜牧業的開發。其中一個農民代表抱怨萬縣市場上的雞蛋供應太少,現在大伙都有錢了,遇到個紅白喜事還需要派人下鄉去收集才能湊夠份。

    劉摩將這些意見分為兩等,輕微的交由其他人處理,重點的自己派人跟進,盡快解決問題。

    晚間,代表們三五成群地在沙灘邊結隊休息,即便在休息的時間裡,一些代表仍舊在談論時事政務,而辜鴻銘與王韜等人無形中成了眾人的理論領袖。

    辜鴻銘代表的是留洋派和南洋派的主張,而王韜則代表本土派的意見,兩位改革理論家圍繞未來的發展產生爭執,慢慢地聚起一大群人來旁聽。

    辜鴻銘坐在一張躺椅上,海風拂面,說不出的清爽,但面色上仍有些不虞,因為王韜秉持的人治論調令他心底不痛快,若是未來的中國依舊實行人治,那何時才能達到大帥所說的「大同社會」?辜鴻銘道:「古往今來之事,自韓非子提倡法家以來,若無律法可依,國不能盛,官無所懼,民無所謂,為上者肆意妄為,魚肉百姓,以愚民之策阻礙中華發展之路。縱覽西方社會,律法深入人心,講究平等、民主,所以才有今日的強盛。奧斯曼帝國與歐洲相近,體制卻與我國相仿,王先生也曾到過那裡,應該知道奧斯曼未能謀求變化,導致一大強國四分五裂,被列強欺壓,這就是人治的結果!人生不過百年,但合理的法律卻能延生千年,這是一條準繩,唯有在準繩之內,方能國泰民安,所以我堅持認為還是以法治為本!」

    不知何時,劉摩與唐紹儀也湊了上來,聽到的辜鴻銘的大論,劉摩不經意地搖搖頭,令一旁的唐紹儀心底咯登一下,莫非這個小老弟將來還要謀求九五之尊?

    王韜笑道:「某無法苟同辜先生的意見。所謂人治或法治,其根本皆在於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