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十章 英國的圖謀 文 / 楚連鋮

    「砰」

    一顆西紅柿準確無誤地砸在英國皇家海軍情報處處長裡爾中校的腦袋上,頓時留下一片殷紅,裡爾中校腦門皺起,身形微微顫抖片刻,依舊直挺挺地站在原地。

    這是英國首相辦公室,面目猙獰的索爾茲伯裡侯爵怒火滔天地盯著裡爾中校,海軍大臣、外交大臣等人嚇得大氣不敢出一聲。

    「混蛋!」

    索爾茲伯裡暴起一聲怒喝,歇斯底里地叫道:「德國人的新式戰列艦主體已經接近完工,你們情報處居然才得到消息,難道你們不覺得羞辱嗎?難道你們還配擁有皇家海軍的稱號嗎?大英帝國的顏面全被你們丟盡了,你們這些垃圾,統統都該被波塞冬叉死!」

    波塞冬,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索爾茲伯裡的憤怒已經到了極點,因為此時英國的「君權」級戰列艦剛剛通過建造預算,還未開始施工,這就意味著英國的海洋霸主地位遭到新興帝國德意志的挑戰

    新式戰列艦火力強大,已經將現有的所有戰艦統統拋在身後,在海上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野蠻的ri耳曼人居然走在了大英帝國的前面,這是索爾茲伯裡萬萬不能接受的事實。

    在保證世界霸主地位的同時,英國也一直盯著列強各國的軍艦發展情況,去年上半年德國同時開工四艘戰列艦,英國情報人員反覆研究後認為是八千噸的普通鐵甲艦而已,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萬噸級戰列艦這個概念,所以未曾仔細探究,相對而言,德國人的保密工作做得也比較到位。

    直到今年十月份,英國情報人員在柏林的一次酒會中,從中國留學生學監胡宣正口中無意中得到一條重要消息:中國南方政府派了四百餘名海軍人員參與德**艦建設,在建的四艘軍艦中有兩艘是劉摩所屬,是世界各國都無法比擬的巨無霸。

    英國情報人員頓時慌了手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探查清楚:德國在建的四艘軍艦均是一萬兩千噸以上的新式戰列艦,大概的火力配置、裝甲厚度全部超出現有軍艦,預計在一仈激ǔ零年四月份下水。

    情報傳遞到索爾茲伯裡手中,索爾茲伯裡如何不產生極度的憤怒。

    在與劉摩的談判中,索爾茲伯裡一直都將劉摩捏的緊緊。凡是有利於英國的,全部放行,比如棉花、馬匹、製造設備、槍支彈藥等物資,均會在第一時間內運抵東南,但劉摩從英國訂購的六艘軍艦,一直造造停停,借口不斷,並對美國施加壓力,拒絕再為劉摩製造軍艦,而對劉摩垂涎三尺的印度尼西亞也始終未曾鬆口。

    索爾茲伯裡還沒有道德高尚到要維護歐洲其他各國在亞洲的利益,更沒將尼德蘭王國放在心上,他始終將大英帝國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擔心劉摩拿下印度尼西亞之後又會對澳大利亞產生興趣,佔領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德國人已經令他煩躁,若是再加上劉摩,那只能讓他輾轉反側、食無甘味。

    而且,索爾茲伯裡也一直堅持東南軍政府不得跨過長江,甚至上海也要duli劃歸英國勢力範圍之內。

    似乎劉摩還是很忌憚英國人的勢力,在梅關戰役後反而削減了軍隊,這讓索爾茲伯裡分外高興,對這名聽話的「小弟弟」拍去了慰問電報,鼓勵他與自己共同建立東南亞新秩序。劉摩沒有回復他電報,或許是無奈,或許是無聲的反抗,但索爾茲伯裡自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可是現在,英國人的優勢被這四艘戰列艦打得風消雲散,一切都不復存在。

    想到這裡,索爾茲伯裡拍著桌子對裡爾中校怒吼道:「滾出去!」

    裡爾中校面無表情地向眾人敬禮,快步離去。

    索爾茲伯裡似是又想起了什麼,從辦公桌拐角的文件夾中取出一份資料,這是劉摩的海軍實力報告:

    八千五百噸級鐵甲艦兩艘,「蕩chao」號、「蕩寇」號,為廣州艦隊、炎海艦隊旗艦;

    五千噸鐵甲艦五艘,「興國」號、「興邦」號、「興城」號、「興民」號、「興州」號;

    兩千噸護衛艦七艘,「南雄」號、「南威」號、「南進」號、「南勇」號、「南慶」號、「南中」號和「南鎮」號;

    鐵甲訓練艦兩艘,潛水試驗艇兩艘,魚雷艇十一艘,武裝運輸船若干,海軍總計一萬九千人,配屬陸戰部隊六千人,海軍司令詹天祐,副司令鄧世昌、孫成,分別兼任廣州艦隊司令、炎海艦隊司令和陸戰部隊司令。

    索爾茲伯裡細細計算一遍,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喃喃地道:「若是再加上這兩艘新式戰列艦和其他戰艦,劉摩的戰艦噸位將要超過李鴻章的海軍和日本的海軍!不絕對不能容忍!」索爾茲伯裡將目光投向窗外,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個棘手的問題。

    海軍大臣喬治-漢密爾頓輕聲道:「首相閣下,現在我們必須要清楚德國人在建新式戰列艦的配置,在必要情況下,我們的新式戰列艦在配置上要做針對性的修改。」

    索爾茲伯裡定住心神,歎口氣道:「俾斯麥是個精明、狠毒的老傢伙,要想從德國人那裡獲取精確的情況,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外交大臣寇松插嘴道:「首相大人,請不要讓憤怒影響了您的決斷,實際上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索爾茲伯裡側過腦袋,盯住寇松道:「那請你說一下。」

    能從傲慢的索爾茲伯裡口中說出一個「請」字,令寇松異常興奮,寇松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道:「俾斯麥與德皇的關係十分緊張,俾斯麥親華,威廉二世卻對中國人有一種骨子裡的蔑視,據說前年盛宣懷拜見他時,作為皇太孫的威廉二世態度十分無禮,並遭到德國先皇的訓斥,我們不妨從這方面做些文章。」

    「再者,劉摩急於拿下印度尼西亞,無非是給自己的戰略後方爭取更大的空間,或許他威脅到我們在馬六甲海峽和澳大利亞的利益,但至少現在及未來數年內不敢輕舉妄動,而我們的目標則是極力保住『ri不落帝國』的輝煌,我想」

    寇松說到這裡,有些緊張地看向索爾茲伯裡,後者用鼓勵的眼神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寇鬆緩緩地道:「與其看著劉摩與德國結盟,不如將他徹底拉到我們的陣營中來,畢竟中國太大,清政府過於**,我想讓德國人幫助劉摩建造軍艦,還不如由我們來做!」

    索爾茲伯裡倒吸一口冷氣,漢密爾頓翻翻白眼反駁道:「難道寇松爵士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出現在我們面前?」

    寇松搖搖頭堅定地道:「中國雖然很大,但貧弱是它最致命的根本,中國的資源也是屈指可數的,而且,除去我們大英帝國本身的實力而言,難道俄國、法國會坐視中國強大嗎?在當今世界之中,我想大英帝國的輝煌一定會被我們永遠持續下去!」

    漢密爾頓正待反駁,軍人的思維永遠都是直接的,聽懂了的索爾茲伯裡道:「對!寇松,你忘了,還有一個日本!但也不能讓劉摩一帆風順,一個動盪的遠東才符合我們的利益。」

    一直繃著臉的索爾茲伯裡笑了,很愜意,很舒坦。

    十一月中旬,英國外交大臣寇松訪問德國和俄國,寇松在德國最先拜見的卻是德國首相俾斯麥,被故意輕視的德皇威廉二世感到異常惱火。寇松抵達俄國之後,與俄國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支援大批民用和軍事物資。香港總督德輔受索爾茲伯裡首相委託,再次與劉摩展開談判,在以往過程中都是由英國代辦級官員與劉摩接觸,這一次顯得分外重視。

    十一月底,英國從駐印度洋、地中海艦隊抽調五艘主力戰艦和兩艘輔助艦組成支援艦隊,受清政府的邀請,駐軍上海,協助北洋水師建立憲兵隊,舉行海上聯合軍演。

    劉摩一方面靜靜觀察英國人的舉動,一方面與英國全權代表德輔談判,原本劉摩並沒有對英國抱有太大的幻想,而胡宣正無意中洩露的消息也是他指定為之,他壓根沒有料到英國人的反應如此強烈。

    德輔開門見山地提出索爾茲伯裡的要求:劉摩出讓新式戰列艦的全部資料,英國同意在荷蘭與蘭芳的國土問題上保持中立,必要時可以協助蘭芳共和國。德輔笑道:「密斯脫劉,首相已經查明了為閣下延誤建造軍艦的原因,可以向你保證在合同期內完成,並下令在澳大利亞建造大型船塢,若是閣下有興趣的話,可以與我們合作,我們製造出的戰列艦比德國人更加優秀。」

    習慣於「土皇帝」生涯的德輔沒有理解索爾茲伯裡的意圖,其次,德輔是一名陸軍將官,而不是一名外交家,在他眼裡,劉摩的勢力根本不值得他去重視,從談判開始,德輔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超然態度。

    劉摩面無表情地看向德輔那張欠抽的老臉,也聽出德輔口氣中的潛台詞,強忍住心底的厭惡和不屑,緩聲道:「德輔先生,合作,應該是雙方共贏的事情,我們與德意志的合作一直很順利,暫時還沒有考慮過於其他國家共同開發新式戰列艦。」

    原本皮笑肉不笑的德輔止住笑容,張大嘴巴問道:「新式戰列艦是你們和德國共同開發的?」

    劉摩嘿然道:「所有的軍艦圖紙全部由我們提供。」

    「真是不可思議!」德輔知道,劉摩沒有必要騙他,也難怪從這次談判開始,劉摩的口氣開始變得有些強硬。德輔皺緊眉頭試探地問道,「難道閣下放棄與我國結盟的想法?」

    優勢再次站到劉摩這一邊,劉摩道:「那要看貴國的誠意。」

    德輔呆住了,原本認為能讓劉摩讓步,看來現在是大英帝國不得不讓步,作為陸軍將領出身的德輔並非傻瓜,他也知道大英帝國能夠保持現在的霸主地位得益於所向無敵的海軍,也難怪索爾茲伯裡首相在電報中有言:先探清劉摩的底線再作計較。

    思量再三,德輔做出一副認真的表情道:「不知道閣下的誠意如何?」

    皮球又踢了過來,劉摩笑著一手捏住下巴道:「只要貴國不在印度尼西亞和我軍統一中國的過程中設置障礙,我可以答應轉讓新式戰列艦的技術,並且與貴國簽訂全面合作條約,這也是索爾茲伯裡首相一直期待的事情。」

    德輔似乎想起了什麼,急問道:「那香港問題呢?」

    香港問題並不單單指一個香港島的租讓問題,還包括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劉摩皺起眉頭道:「這些問題可以暫時先放一放。」

    很快,德輔與劉摩的初步會談結果通過電報呈送到索爾茲伯裡手中,索爾茲伯裡暗暗歎息一聲,看來單憑英國之力是無法阻止劉摩強大的步伐,請示女王之後,索爾茲伯裡命令德輔與劉摩簽訂《中英合作草約》。

    即便因為這份還未正式生效的約定,雙方也爭執了數日,德輔認為劉摩只佔據了東南六省,還不能代表「整個中國」,但劉摩堅持使用中華帝國的稱號與英國簽約。

    這是一個對等的外交關係問題,若是劉摩用臨時地方政府的名義簽約,英國人就有可能隨時不履行條約義務。再者,用中華帝國的名義,等於變相將英國拉上自強軍的戰車上,即便在劉摩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英國人會下絆子、使陰招,也不可能明刀明槍地與自強軍為敵。

    最終,索爾茲伯裡同意劉摩使用「中華帝國」的稱號與英國達成協議,他也對這個東方的年輕人充滿了興趣,到底是何緣故,這名年輕人的外交手段如此成熟?而且又顯得底氣十足呢?他已經忍耐不住內心的渴望,十分想要見上劉摩一面。

    在協議中明確規定,中英雙方本著平等互利的外交基礎全面合作,英國造船公司協助中華帝國在廣州、瓊州兩地同時建造萬噸級戰列艦,造船主要設備由英國和美國公司提供,中國方面可派出人員全程學習和監督,但施工圖紙全部由中國方面提供;

    其次,東南亞利益雙方共享;

    第三,中國帝國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歷史遺留問題協商解決。

    因為是草約,許多利益和條件還未明確,因為索爾茲伯裡決定在次年五月份之前派外相寇松訪問東南軍政府。

    就在英國人拿到德國新式戰列艦的第一份資料而暗暗竊喜,並改動剛剛開始施工的自家戰列艦時,風雲變幻的遠東開始慢慢脫離英國人的掌控。

    一仈激ǔ零年,注定是任何人都無法忘記的一段歷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