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九章 東南改制(下) 文 / 楚連鋮

    譚嗣同曾讀過《華夏的革命》早期版本,在他眼中,這種純白話的文體不值一睹,什麼「劉摩才是我們的最高領袖」、「在劉摩帶領下步入新的輝煌」如同小孩過家家一般胡鬧。但譚嗣同不得不承認,正是這本在他眼裡胡話滿篇、狗屁不通的《華夏的革命》,使劉摩身邊凝聚了大批人,走訪瓊州各地,更能體會到老百姓對劉摩的擁護。

    相對於剛起步的東南各地和貧瘠不堪、黑暗混亂的中原,瓊州無疑是一方世外桃源般的熱土,而劉摩的改革方式,也屬於那種春風和煦、循序漸進的。

    譚嗣同在到達瓊州之前有一個最大的疑問:為何東南的自強軍已經形成了「造反事實」,反而仍舊同意一些文人前往京師參加科舉?在他一如既往的概念裡,士,立國之本也,難道劉摩是採取洋人的治國方針或是從本質上厭惡中國文人?

    但這也不可能,諸如擔任東南軍政府要員的王韜、文廷式等人來說,他們均是中國本土文人的其中之一,東南軍政府及地方政府中也大量充斥著舉人秀才之輩

    劉丹國的鮮血無情地熄滅了譚嗣同試圖改良中央、重振中華的殷殷報國之情,也帶著無數的疑問跟隨周扶九前來東南考察。

    當年滿清入關,「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一根壓垮國人脊樑的辮子也曾興起血雨腥風,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義,這根辮子,應該是劉摩革新的信號,但譚嗣同在廣州街頭仍看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留著辮子,莫非是劉摩的刀還沒有磨快?還是劉摩根本不想改變現狀?或是劉摩的「革命」還不夠徹底?

    在譚嗣同看來,任何一場改朝換代的改革都應該是鮮血成河、人頭滾滾的,快速、直接,但他到了瓊州各地之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瓊州能看到的辮子幾乎沒有,而劉摩的威望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瓊州,政府並沒有強制百姓剪辮子,沒有剪辮子的百姓卻得不到一絲革新帶來的好處:不能進廠、得不到新田地優惠政策、禁止參軍、禁止進入新學入學等等等等。

    得到實惠的百姓們是富足的、充裕的,絲毫沒有看到中原百姓的那種令人心悸的菜色,譚嗣同一一走訪百姓、工人、商賈,為自己的疑問解惑,在他看來,劉摩骨子裡還是重視士人的,只不過把工農商等階層的人也抬到了士人的同一水平線上。這一點,在瓊州新式學校的課本中最能體現出來。

    譚嗣同偏向改革,重的是文化,在瓊州新學的課本中,他沒有找到令他「擔心」的文章,若是劉摩下令將《華夏的革命》一書從小學開始普及,就譚嗣同個人認為,那是要「亡國滅種」的瘋狂之舉。

    所以,譚嗣同在心底給劉摩打了個及格,至少,在已經考察的項目上他對劉摩產生了認可。

    近兩個月的考察,周扶九、譚嗣同各有收穫,同時滿意而歸。周扶九還是沒有冒然去投資實業這一塊,他決定先在廣州設立一處貿易行試試水,畢竟搞實業耗費精力大,交給別人又不放心。

    當一行人乘船從三亞直抵廣州碼頭時,令譚嗣同不敢置信的是,自己的恩師歐陽中鵠、好友唐才常、劉善涵等人在碼頭迎候他,最令他震驚的是,歐陽中鵠等人竟然全部剪了髮辮。

    剪了髮辮,那說明良師益友們已然投靠了劉摩。

    譚嗣同驚訝於劉摩的手段,但聽了恩師的唏噓之後又對清政府深痛惡覺。

    劉摩在廣州城內撥下一座大宅,組建「中華強學會」,歐陽中鵠任學監,不受其他部門約束,直接歸屬大帥府。

    對清廷徹底喪失希望的歐陽中鵠被情報部人員救出囹圄,抵達廣州後第一時間便剪去髮辮,並申請加入共進黨,然而歐陽中鵠在湘江一帶影響巨大,劉摩決定在年底共進黨代表大會時為其隆重舉行入黨儀式。

    隨著「中華強學會」的成立,消息在東南傳出,躲避清政府追捕的一些青年俊才紛紛前來投靠,這其中,有長沙畢永年、潛江唐建、常德王西珍、王義珍、岳州潘佑江等青年人物,令劉摩異常欣喜。

    對於譚嗣同,劉摩沒有直接出面,而是先委託歐陽中鵠盡最大努力留下他,若是譚嗣同仍不願「就範」,再考慮採取其他辦法。

    若說起來,譚嗣同最大的顧慮是其老父親湖北巡撫譚繼洵及龐大的譚系家族勢力,但譚嗣同自幼喪母,不見容於繼母,所以從小便遠離家庭,duli生活,在一種淒涼落寞的環境中長大。十八歲時,譚嗣同西出玉門關,在xīn激āng第一任巡撫劉錦棠手下做事,往來於天山大漠之中,與邊卒牧民為伍,飽嘗塞外生活的艱辛。再後來,譚嗣同周遊全國,足跡遍及長江南北、大河上下,奔走於通都鬧市、名山大川,考核民情,綜覽世事,深知社會之積弊,洞悉民間之疾苦。

    這個標準的「官二代」,沒有一絲紈褲子弟的惡習,甚至不願為官,痛恨八股文章和官場逢迎之事。

    當歐陽中鵠說明來意,譚嗣同顯得很平靜,思忖片刻道:「學生想和劉中堂單獨見一面。」

    歐陽中鵠暗暗鬆一口氣,他也害怕自己這名愛徒不願留下來,更害怕清廷這個大染缸將他淹沒。

    次日上午,劉摩便單獨會見了譚嗣同,二人談了近三個多小時,譚嗣同毫不客氣地留下來和劉摩一起共進午餐,總體而言,二人相處的非常愉快,雖然也有些爭執的觀點,但這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

    數日後,伍廷芳來投,劉摩親自到廣州碼頭迎接。

    1889年11月30日,距離共進黨年度代表會還有一個月時間,東南軍政府連續發出數份劉摩簽發的公告。

    第一份,組建東南政務院,劉摩自任總理,唐紹儀任第一副總理,蔡紹基、梁敦宜、王韜任副總理,下轄部門十四個;

    第二份,組建自強軍總司令部,下轄總參謀部、總裝備部、情報總部、民眾武裝動員部,與行政部門徹底脫離關係;

    第三份,組建最高法院,暫對政務院負責,待時機成熟時將成立上下議院,最高法院也將成為最終duli執法機構,首任院長伍廷芳,在廣州、瓊州、炎海三地興辦司法學校;

    第四份,東南六省區域及地方政府人員調整公告,劉摩按後世中國的區域劃分將東南六省全部固定下來,設立省、市、縣三級行政規劃,蘇比克灣更改的炎海城暫不在區域規劃之內;

    第五份,東南全面廢除科舉,創辦《中華新報》為東南政府的官方報紙,譚嗣同任首任主編,同時兼任官方的華南書局局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