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 打還是不打 文 / 楚連鋮

    清廷與倭人都沒有錯,只不過一個腐朽不堪,一個狼心狗肺。清廷手中有兇手井上敏夫,倭人反咬清廷亢公使館人員。

    李鴻章輕輕的一句話,便拿下了頭品頂戴的吳大澂,慈禧是要讓湘系的一幫老骨頭知道,縱然大清天翻地覆,實權還是掌控在她的手裡,任何人都翻不上天。許庚身闖進來呼叫倭人宣戰,慈禧突然覺得渾身說不出的輕鬆,若非李鴻章勸阻,原本自己還想拿下這個在她眼中的蕞爾小國、昔日番邦,這次居然吃了豹子膽敢碰上朝精兵,真是夜郎自大、自求速死。

    許庚身呈上朝鮮防務協辦袁世凱發來的緊急電報,倭人步兵撤離平壤至仁川一帶駐守,指揮官送達宣戰書,倭海軍炮轟朝鮮釜山、濟州等地,在對馬海峽集中大量船隻,隨時可能攻擊朝鮮,進而挺進東北,朝鮮皇帝向清廷求援。

    慈禧冷笑一聲:「米粒之光也敢來奪日月之輝!傳哀家旨意」

    「太后!」李鴻章突然再次跪在珍珠簾前,顫聲道,「劉逆未除,若南北同時開戰,恐國力無法支撐,還請太后三思,臣懇請列強諸國曉以公理大義,從中調停。」

    李鴻章苦苦哀求,許庚身亦請三思,慈禧見這平日裡並不對付的兩位重臣皆是勸阻,滿腔怨恨竟無處發揮,只得歎息作罷,命李鴻章聯絡英美諸國主持「公義」。

    二十五日,日軍攻佔濟州島;二十六ri,大規模部隊登陸朝鮮半島,兵鋒直指漢城,當日,北洋水師移駐旅順灣,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宋慶為駐朝鮮各軍總統,率兩萬大軍進入朝鮮。

    光緒被殺,是一個顏面問題,列強只知道清朝皇帝病危或遭受劫難,尚未想到倭人敢於刺殺光緒,幾乎異口同聲要求清廷先釋放日本公使館人員,否則拒絕調停。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市面上開始漸漸流傳光緒皇帝「非正常死亡」的消息,然後卻有一名熱血青年在清廷辦的報紙上大肆鼓吹禍國殃民之事,皆由劉摩而起,並將劉摩與日本強加在一起,認為劉摩與倭人約定,南北夾擊,此人名曰康有為。但在二十七日,出現了一個輿論高峰。

    四月二十七日晨,天津《字林西報》、上海《申報》、香港《泰晤士報-亞洲版》同時刊登出一條消息:清廷與俄法兩國簽訂秘密協定。篇幅或長或短,但基本都將草約內容透露出來,割地、讓路,一下子將李鴻章和清廷推向風口浪尖。

    最先提出抗議的是美國,緊接著英國、西班牙、德意志等國公使紛紛提出抗議,要求保留「完整之中華」,似乎他們皆是主持國際公理的正義人士一般,而清廷內外又掀起對李鴻章的一片喊打喊殺之聲。

    當日中午,清廷發出昭告:光緒皇帝在紫禁城中遭到倭人刺客襲擊,侍衛拚死護駕,無奈天數所定,格斃刺客倭人井上敏夫之後,皇帝因重傷而逝。

    此份詔書一出,頓時在清廷內外這鍋沸騰的油水中再潑下一盆冷水,炸得所有人頭暈目眩。年方二十的光緒皇帝死了?還是倭人刺殺的?

    天方夜譚?

    上古傳說?

    難怪那夜槍聲不斷!難怪第二天紫禁城三門統領被全家抄沒!難怪太后震怒亢倭人的公使!難怪倭人宣戰,原來是想要倒打一耙啊!

    這是清國官員們開始表示忠心的時候,原本準備寫折子為吳大澂開脫的劉坤一、張之洞、譚鍾麟等人這才明悟,太后鎖拿吳大澂,也是為了給新皇帝立威啊!一份份「國不可一ri無君、臣民不可一ri無太后、泣求太后持政」的上表紛至沓來,一個個恨不能掏心掏肺,而洋人的態度也開始轉向。

    歐美列強無非是想在這場大變故中尋求最大利益,英美兩國聯合向日本施壓,要求日軍暫時停止行動,另一方面要求清廷先釋放日本外交人員,與日本談判解決,對俄法草約必須廢除。

    轉而,康有為在自己的錦繡文章中稱讚列強的「公理正義」,譴責倭人喪心病狂之舉,號稱要「攜天雷之威、發雷霆之力」,將倭國化為齏粉。

    慈禧想破局,沒想到問題發展到這種地步,原本試圖掩蓋光緒「非正常死亡」的事實,卻又不得不向列強低頭,否則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站在風口浪尖的李鴻章主動請辭,慈禧只得照允,除卻直隸總督。五位軍機大臣與諸省總督卻又勸慈禧做兩手準備,能不打最好不要打,若是光緒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二十八日,五歲的大阿哥溥俊正式登基,未改元,奉慈禧為「太皇太后」。

    倭國首相山縣有朋亦是一直都在想破局,他要破的局卻是伊籐博文設下的「無形局」。作為軍界獨一無二的人物,山縣有朋登上首相位之後,一直試圖改變伊籐博文在政府中影響力。這位強人上任之後,立刻大幅提高軍人待遇,拋出所謂「主權線」和「利益線」的侵略理論,為倭國擴張謀求合法外衣。

    當日本駐清公使館三十餘名工作人員被清廷全部亢之後,山縣有朋立刻意識到井上敏夫所要做的「為天皇效忠」一事必然大獲成功。按國際通例,亢外交人員即屬於宣戰,但顢頇的清廷似乎並沒有將倭人放在眼裡,於是乎,山縣有朋繞過伊籐博文,直接向明治天皇匯報請示,正式向清國開戰。

    宣讀戰書的地點,在東京千代田的靖國神社,因為這裡多了一塊牌位,牌位上面刻著:忠國志士井上敏夫之位。日本在戰書中言,「日本為漢家正統,清廷實為竊據,漢家正統,自明之後已喪失全無,日本以一國之力,救萬千漢民於水火……」

    對於英美兩國的施壓,倭人陰奉陽違,既點頭答應不與清兵發生直接衝突,又在朝鮮半島一路高歌猛進,屠殺高麗棒子,將朝鮮化為人間地獄。

    有人鬧,就有人笑。

    此刻的劉摩可謂喜事連連。印度尼西亞幾近全下,只剩下巴達維亞與泗水兩城,李慶洲深切領會劉摩的指示警神,動員「自願」加入自強軍的印尼土著,於夜間駕駛獨木舟排除爪哇海海域水雷,萬餘名「三光軍」血洗東印度諸島;

    退休的俾斯麥在得知德**隊在新幾內亞島與自強軍衝突之後,立刻找到威廉二世大鬧一番,在西方引起轟動,德軍不得不撤離佔領地,承諾將及時交付劉摩定制的所有軍艦,讓威廉二世低頭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俾斯麥,而是英國對全世界宣佈,將要與劉摩的東南政府形成合作夥伴關係,聯合研製新型戰列艦,威廉二世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劉摩;

    名儒王闓運、馬相伯、清廷駐新加坡總領事黃遵憲、北洋水師學堂會辦嚴復、北洋招商局幫辦鄭觀應先後來投,均被劉摩予以重任;

    珍妮與潘靜怡為劉摩先後生下兩男,令劉摩喜不自勝,真可謂人逢喜事精神爽。

    當得知慈禧試圖列強主持「國際公理」時,劉摩啞然失笑,與諸人商議一番,由譚嗣同執筆,在東南官喉《中華新報》發表嚴正聲明。

    「朝鮮,自古以來皆是中華藩屬,神聖不可分割之領土。倭人凶殘恣意,專行詭計,孰不可忍,若朝廷無力出兵,東南必將以一己之力,對其雷霆滅之,使倭國知我上國之威……」

    譚嗣同的文章被其他報紙紛紛轉載,雖說會叫的狗不咬人,但這一次,誰都不相信。道義的天平向劉摩傾斜,這是慈禧萬萬不願看到的,與倭人之戰,不想打也得打。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