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二卷 南方攻略 第兩百章 海空編製 文 / 華麗的虛偽

    【今天還是四更,求一張月票!!】

    空軍的航空兵規模和編製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在地面加上一些防空部隊。原來的支隊(聯隊)改成航空團,結構的規模也沒有做出調整。除了偵察機小隊之類的編制外,中隊是基本作戰單位,無論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

    不過因為後勤的關係,航空部隊的後勤部隊也很多,這個時代的飛機雖然沒有後世那麼高的科技含量,或者說對比起來一點科技含量都沒有。自然也不需要像後世那樣,一架飛機需要兩百多個地勤人員維護,在這裡只有幾個人就夠了。

    國防軍所有空軍部隊加上傘兵以及飛行員和飛行學員,連十萬人都不到。比起陸軍近兩百萬的數量,看起來是完全沒有可比性,可在今後,這個數量還會穩步增加。

    畢竟以後空軍將會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國防戰略力量,陳紹在這上面花的心思,比在陸軍上面所花的心思多得多。很多秘密研究科目都是為空軍搞的,海軍在這方面還有些不如空軍。

    制空權不單單是在海上要求,在陸地上的也一樣。可以說,高科技戰爭,第一步都是為了爭奪制空權。也只有掌握了制空權,才有心思去想什麼制海權。後世美帝還不是一樣,航母在奪取制海權之前,一定要率先奪取制空權,之後才能談到制海權,而陸地攻擊就是最後部。電、天、空、海、陸,這就是後世美帝習慣的用的招式。

    雖然現在陳紹手中的實力。比起後世完全就像是在過家家,但一些理念啥的,完全可以借鑒。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是開路者,我承認不如你,但你無法阻止我跟在你後邊跑。你走過了,我跟在後面就知道那個地方有雷。這樣就能盡量避免自己趟雷了。就像後世天朝,老說那個像啥,這個像啥。也是這個道理,很多理論可以借鑒,就不需要再花錢去研究。省錢!!(唉!!!!)

    現在空軍開始組建四個航空團,全部裝備第二代飛機。這個數量看起來是遠遠不夠的,不過有些東西可以慢慢來。一千多架飛機對比國防軍幾百萬人的規模,感覺很少,但是在應付一些突發情況,已經足夠了。

    而且三支航母戰鬥群也有三百架飛機,還有隸屬於海軍的路基航空兵,如果全部滿編的話,數量也有個近千架。

    海軍作為國防軍第二大部隊,含金量又是最高的部隊。人數將近四十萬人。雖然很多都是學員,並不是真正的士兵,但這四十萬人裝備的價值,比整個陸軍所有裝備加起來還值錢。海軍本身就是一個燒錢的部隊,為了保證戰鬥力。這些是無可厚非。

    三艘航母兩艘戰列艦,加上即將下水的一艘航母和一艘戰列艦,這樣就有四艘航母和三艘戰列艦。不過這裡面還有蘇聯明面購買的一艘戰列艦,德國暗地裡也有兩艘戰列艦,所以說,只要交付給兩國三艘戰列艦。那中華就沒有戰列艦可用了。

    不過陳紹也沒有打算把這三艘就這樣叫出去,反正交期還早。戰列艦上面的一些航電設備也要拆除,一些東西不適合太早讓世人知道。現在防城港的造船廠已經在對第三艘戰列艦做最後的改裝,這艘戰列艦會預先交付德國。當然德國是秘密購買,現在還不會拉回德國,而是繼續派遣海軍士兵秘密來中華進行訓練。這樣中華又可以賺一筆維護費用,至於場地啥的,就當是免費提供給德國。

    在航母方面,陳紹並沒有打算出售,各國現在也沒有太看得上航母的作用。他們的目光依舊在戰列艦上面,只有戰列艦才能擊敗戰列艦的理念已經根植在他們的心中。這點陳紹很樂意看到。

    帝皇級本身就是按照二戰時的戰鬥要求來建造的,只是上面的一些航電設備到了二戰時會顯得落後。但在其他方面,已經有了後世航母的很多特點,斜角甲板,上翹十四度的艦首,這是非彈射母最合理的佈局。排水量也將近三萬五千噸,裡面很多東西都有足夠的改建空間。

    陳紹對這款航母還算比較滿意,主要是造價不貴,技術十分成熟,維護費用很低等特點。按照陳紹新的海軍計劃大綱,不管有沒有新航母下水,帝皇級航母每兩年就會下水一艘。就算以後有更先進的航母出現,或者紅警的航母出來,這種航母在噸位上,和航速上,完全可以形成高低搭配。

    戰列艦陳紹並沒有因為航母的原因而放棄對其關注,在這個導彈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時代。戰列艦也有自己強大的一面,雖然有了航母不再需要去和對方短兵相接,但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戰列艦,特別是對陸支援攻擊上,戰列艦上的重炮,絕對可以讓敵人膽寒。

    而且現在戰列艦也是一件巨大的威懾武器,一艘戰列艦比幾艘航母來得讓人畏懼。崑崙山的出現已經完全把這點體現出來,要不是中華有這兩艘戰列艦,或許現在中華還在戰火中,日本和英法估計也不會投降得那麼乾脆。在回收租界的問題上,也不會如此容易解決。

    當初陳紹就拿出一份戰列艦的資料給德國人看,那絕對不是畫餅充飢,而是已經設計完成的戰列艦。陳福在對戰列艦的問題上,一直都很積極,雖然多次證明航母在海戰中比戰列艦強大,但陳福還沒有改掉他對戰列艦的鍾愛。如果要不是陳紹的限制,依靠現在防城港造船廠的技術指標,或許陳福連十萬噸級戰列艦圖紙都敢拿出來。

    這一型戰列艦也已經開始在建造,經費自然是這次龐大軍貿中利益的一部分。在這艘戰列艦出來之前,陳紹就打算直接交付那三艘戰列艦,因為第四艘航母已經要服役了,而且到交付日期時,新的戰列艦也差不多要下水了。

    這樣一來,在建國後,中華最少擁有四支航母戰鬥群可以使用。這四支航母戰鬥群將會被劃分為三支艦隊,一支駐守南海,就是現在的南海艦隊,擁有兩個航母戰鬥群。另一支艦隊叫北海艦隊,一個航母戰鬥群駐紮在青島。另一支直接就駐紮在琉球群島,組成東海艦隊。

    潛艇部隊也將會分配在三支艦隊中,不過這些潛艇很多都是德國預定的,所以在這方面,造船廠的潛艇建造工作會一直持續,爭取交付德國一艘,造船廠也能生產出一艘新型潛艇。防止在潛艇部隊上的空白,海底狼群也是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

    海軍的家底也不單單是航母戰鬥群和潛艇,還有路基防禦部隊,和一些小型點的護衛艦。航母戰鬥群一些多餘出來的驅逐艦也會和這些護衛艦一起形成編製,配合陸基防禦部隊,組成防禦國土的本土艦隊。

    三支航母艦隊負責禦敵於國門之外,或者是打出國門。本土艦隊則是主要是近海巡邏,打擊海上走私和海盜,保護中華商船以及海上漁業油田的利益和安全。別看本土艦隊沒有大艦,非戰時,其任務繁重程度,是另外三支艦隊無法比擬的。

    ————————————

    剛剛孔洪和劉清說今後的國防預算會大大縮減,聽起來很喪氣。不過這些海陸空三軍將領也不見得會喪氣,以前在西南時期,政府對軍隊的財政預算本來就不高,很多時候都是陳紹在自己掏腰包。

    如今很多東西需要建設,地盤大了,很多地方都要興建軍用設施,搞戰略後勤倉庫,而且還要保證各個軍工廠不能停工。特別是海軍方面,要建設許多海軍基地,濟州島和琉球群島更是一點基礎都沒有。海軍在這方面要花費甚多,根本不是一點點金錢能滿足的。軍艦一靠港,各種後勤保障都要跟上去,港口中要囤積大量的燃油和彈藥,艦員的生活這些東西都要保證跟上,還有再建的軍艦啥的。

    空軍也一樣,全國各地要興建機場,加上各種配套設施,人員的生活保障,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陸軍也是一樣,保證戰鬥力也要高強度的訓練,所消耗的彈藥日積月累下來,也十分驚人。海空軍每年的訓練費用也很高,特別是海軍,艦炮一響黃金萬兩,航母也不例外,動一動身子,就要一筆高額開支。

    還有兩年一百萬的預備役訓練計劃,這也需要一筆額外的開支。

    這些東西全部算起來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不過這些將領並不擔心,有出就有近。只要不是大規模戰爭,這樣的花費還在承受範圍之內,因為很多東西不需要他們去交錢,或者就算要交錢,所交的也不多。

    軍隊上的花費貴在軍事裝備上,士兵們還是其次。而且財政部只是說撥出少量,又不是說不撥。士兵的餉錢交給財政部就夠了,其他花費他們自己就可以全部決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