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五集 名臣聚會 文 / 無齋

    第五集名臣聚會

    李東陽的宅子南靠力學胡同,北面臨著太僕寺,後世這兩處分別成了「李閣老胡同」和「太僕寺街」……

    慕軒他們到李東陽家裡時,太子當然還沒有到,不過已經有了兩位不速之客,一位正是王守仁的父親——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華,另外一位也是狀元——成化十一年的,而且也是浙江余姚人,眼下也是太子的講官之一、擔任左庶子的謝遷。

    這個謝遷慕軒想當熟悉,後世有所謂「余姚三閣老」,謝遷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而且,弘治到正德年間,所謂「天下三賢相」就是指眼前這位謝遷和李東陽、劉健他們三人,當時世人曾讚譽:「李公謀——李東陽足智多謀,劉公斷——劉健能當機立斷,謝公尤侃侃——謝遷能言善辯。」

    這個謝遷,比王華還要年輕三歲,卻比王華早登仕途六年,算是王華的前輩,為此,王華在他面前顯得要拘束得多。

    李東陽給雙方引見,對慕軒說:「於喬兄、德輝兄都讚賞先生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與『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為此特意趕來相見。」謝遷字於喬,王華字德輝。

    慕軒趕緊向謝遷、王華欠身為禮,說:「慕軒一介草莽虛語妄言,讓於喬先生、德輝先生見笑了!」

    王華是王守仁的父親,慕軒對他還是覺得挺親切的;而對謝遷,慕軒有種發自潛意識的排斥,史書上說,在朱祐樘即位為帝的時候,宦官郭鏞要求挑選妃嬪充實六宮,正是這個謝遷,他向弘治帝進諫說先帝陵墓還未建成,挑選妃嬪從禮儀上講應當緩行,而尚書周洪謨等人都贊同他的意見,弘治帝最終採納了,這也就造成了弘治帝后來只守著一個皇后過日子、朱厚照死了皇帝之位得傳給旁支的「悲劇」。

    雖然弘治帝留下了一個一生只有一位皇后的什麼「千古一帝」的名號,雖然有那麼多人感動於弘治皇帝張皇后這對深情鴛鴦的「愛情傳奇」,但要知道,帝王無家事,弘治帝的這種「忠貞愛情」,於國於民有什麼好處嗎?

    能作為一夫一妻、忠於愛情的典範?可也沒聽說弘治朝納妾的男人大減呀!

    後世有很多人感動於他們的故事?可也沒聽說一夜情、包二奶、養小三之類的事減少個一件兩件呀!

    王華微笑著點頭,兒子對這個年輕人讚譽有加,甚至還跑到東勝衛去磨礪自己,連新年都不回來過了,可見眼前這個年輕人對守仁的影響之深遠,他相信兒子的眼光,自然對慕軒就有種信任感……

    謝遷儀表堂堂,相貌英俊而偉岸,很有文武雙全的味道——雖然他只是一介文士,而且他處事堅持原則,為人光明磊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得喜歡真正文武雙全的慕軒,相反,他對慕軒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眼前這個年輕漢子只是一介江湖草莽,可他身邊居然圍繞著那麼多絕色女子,其中還有異族少女,而且聽他的話音,那三個少婦居然都是他的娘子,這個人,不會是個好作大言、欺瞞世人的好色之徒吧?

    有了這個念頭,他對慕軒的態度自然就有些不陰不陽的——慕軒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兩人都有些不愛看對方。

    小高他們當然沒有進李東陽的府邸,他們在門外做警戒,凝珮她們帶著子浮在與李東陽等人見禮之後就進了後花廳,李夫人朱氏和兒子兆先在這裡接待他們,不出慕軒所料,李兆先見了子浮很是高興,拉著他到院子裡去玩了,朱氏就陪著凝珮她們說話。

    其實朱氏是李東陽的續絃,他的第一位妻子岳氏,是曾經的內閣輔臣岳正的女兒。岳正是英宗正統十三年的探花,在英宗復辟之後得到賞識,入閣為相,卻因想扳倒石亨、曹吉祥而被罷相,貶為欽州同知,前後只為相二十八天,他已在成化八年去世。

    岳氏嫁給李東陽之後,就生了一個兒子兆先,而兆先四歲時,岳氏就去世了,李東陽又續娶了朱氏,可朱氏一直沒有生育,夫妻倆守著兆先這根獨苗,平日難免對這孩子嬌慣了些。

    看到凝珮顯然是身懷有孕,朱氏的言談間很是羨慕。

    龍吟水跟慕軒坐在李家這客廳裡,想到眼前這位李先生是太子的老師,住的地方卻還不如自己家裡,心裡覺得當官還真不是什麼好差事,當然,他也清楚,這位李先生恐怕是個清廉的官員,家裡才會這麼寒酸。

    李東陽對慕軒卻先是當頭一揖,口稱:「東陽得當面謝過先生的救命大恩。」

    慕軒誠惶誠恐的站起來,一面還禮,一面表示不明白——我怎麼就對你有救命大恩了呢?

    李東陽說:「家父年老體弱,身體暴恙,若非先生所托的沈掌櫃帶來那位許先生為家父診治及時,東陽可真要追悔莫及了……」說著,他眼眶都紅了。

    慕軒這下子明白了,前世他知道李東陽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雖然史書上留下清名,但一生仕途坎坷,而且家庭生活也相當淒慘,好像在他入閣前後,兩個兒子都死了,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曲阜孔聖人的六十二世孫——衍聖公孔聞韶,雖然她貴為一品夫人,但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就在一次回娘家省親時猝然去世了,反正,李東陽一輩子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慕軒於是修書告知大哥,讓他好好關注李東陽一家人,而這一家子也就李東陽夫妻倆加上老父李淳和兒子兆先,要關注沒什麼難的。

    李東陽的父親李淳也是個飽學之士,精通楷書,曾經推衍過書法中的永字八法,構成八十四例,早年家貧時還當過擺渡的船工,如今年近花甲,身體一直還算健朗,但李東陽返京之後沒幾日,老人家卻忽然臥病在床,請了幾位大夫診治,藥也吃了不少,就是不見效,眼見老父一日比一日虛弱,李東陽急得自己都快病倒了。

    關鍵時刻,沈瀾帶許先生登門拜訪,說明跟慕軒的關係,讓許先生給李淳診治,李先生很快就開了藥方,李東陽拿著藥方跟之前那幾位大夫的方子一比較,發現許先生的方子用藥跟那些大夫大同小異,就是多了一味「黃連」,他驚問:「前幾位大夫都說家父年老體弱,用黃連恐怕會滅卻家父體內的真火,先生如何敢如此用藥?」

    許先生微微一笑,說:「令尊病由熱邪鬱於心胃之間所致,藥中須加黃連;而老人家兩尺脈長而有神,本元堅固,用黃連可算對症下藥,無須擔心!」

    李東陽想想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就依著許先生的方子冒險一試,結果兩劑藥下去,老父的病果然痊癒,這段日子,老父又能找老友去研習書法了,李東陽對慕軒可真的是感激涕零。

    慕軒一邊說「令尊身健體康,偶有小恙,自然無妨」之類的話,一邊卻暗叫僥倖:要是這一次李老爺子一病不起,那按著規矩,李東陽得辭官歸家,守孝三年,要是那樣的話,很多事就指望不上這位足智多謀的太子老師了。還好,許先生的醫術夠高明,「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話還真是沒錯!

    「只是東陽家貧,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答謝先生啊!」李東陽說這話可是一片真誠,絕沒有半分之前與慕軒交往時的油滑樣,他還很不好意思的抬頭看看自家簡陋窄小的廳堂,不好意思的笑一笑,搖搖頭。

    慕軒跟其他人也都跟著這位主人抬頭看看,王華、謝遷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有西涯先生這句話,慕軒就受寵若驚了。」慕軒微微一笑,說,「況且先生不聞『室雅何須大,茶香不在多』?慕軒見識淺陋,卻還聽聞前人有詩云:『小屋剛容我,閒居怕見人。蹉跎過半世,疏散又三春。性懶將成癖,心安不覺貧。廣堂雖可愛,難得保天真。』前人如此胸襟,我輩不應見賢思齊麼?呵呵呵——慕軒玩笑之言,西涯先生切莫當真!」

    話音未落,除了龍吟水有些懵懂之外,其他三人卻是表現各異,李東陽臉上先是閃現詫然之色,而後竟然有得意之色;王華臉上也有詫然之色,而後就是有些奇怪的笑容;謝遷目光炯炯看了慕軒一眼,而後又看了李東陽一眼,嘴角居然露出了一抹非常難得的笑容,好像聽到了什麼有趣的事。

    李東陽嘿嘿一笑,說:「句好,詩也好!如此好句好詩,不知是何人所作?」

    慕軒愣一下,神情有些訕訕的,說:「慕軒只是偶爾聽聞,忘了是何人所作了。」前面那兩句是鄭板橋的,我只是把「花香不在多」改成了「茶香不在多」,就算告訴你們鄭板橋這個名字你們也不會知道是誰的,後面那詩我還真想不起是誰的了,就是腦子裡還記得這幾句。

    王華終於忍不住了,呵呵一笑,說:「好句出自何人,我亦不知,不過,這詩不是旁人所寫,正是西涯先生的岳丈季方公的大作。」

    慕軒真的吃了一驚,搞了半天,居然是李東陽岳父寫的,那可真有班門弄斧的嫌疑了,他趕緊起身施禮說:「慕軒實是不知,還望西涯先生恕罪!」

    李東陽心裡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怪罪他,而慕軒這一次也是歪打正著,連著謝遷看他的眼神都明顯有些不同了——雖然慕軒自己並不在意謝遷對他的看法。

    說話間,門子匆匆忙忙跑進來稟報說朱公子來了,李東陽他們自然知道太子殿下來了,趕緊肅然出迎,來的除了太子跟舒兒姑娘和護衛他倆的張紀、沐雲平跟兩個宮女之外,還有一個年近五旬的儒生,慕軒不認得,但一聽名字就又覺得熟悉了,這位正是「天下三賢相」中以當機立斷著稱的劉健劉希賢,他已經五十出頭了,神情舉止看著有些木訥。

    劉健目前是少詹事兼東宮講官,為人端正持重,學問博大精深,他之前幾次聽到李東陽跟太子說起方慕軒這個名字,尤其聽張紀提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語也出自這個方慕軒,就動了好奇之心,昨天聽說太子突然要到李東陽府上來,他就動了心思,一問李東陽,居然又是跟那個方慕軒有關,他就想見識一下這是個什麼人物,所以向太子請准之後就跟著來了。

    李東陽、慕軒他們忙著迎太子一行進去,舒兒姑娘在兩個宮女的攙扶下去後廳見凝珮她們,李東陽請太子入座,心中暗自喟歎:克勤兄不願來此與方先生一見,真是可惜!

    克勤正是當初與他都有「神童」之名的程敏政的字,程敏政十歲時以「神童」身份被薦入朝,就讀於翰林院,比李東陽晚一屆登第,不過可是成化二年同榜三百五十餘名進士中最年輕的,目前是左諭德,也直講東宮,學問很是淵博。

    李東陽之前跟程敏政提起過慕軒,昨天接到慕軒要來拜訪的消息後,特意請程敏政也來一聚,但被程敏政婉拒了。

    程敏政的父親程信做過南京兵部尚書,而程敏政十歲入翰林院之後,李賢和彭時都很器重他,作為英宗朝首輔的李賢還將自己的長女李瑩嫁給了他,李瑩飽讀詩書,又深通女紅,還能釀得好酒;程敏政的長子程壎已經成年,娶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汪奎的二女兒為妻,而且程壎在成化十七年以祖上功蔭得授錦衣衛世襲百戶一職——這個,是李東陽目前最為羨慕的。

    但或許就是因為程敏政出身顯貴,仕途與家庭又一直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平日裡被不少人看作性情高傲,難以相處。

    之前李東陽還不太覺得,這一次,在對待慕軒之事上,跟劉健一比,程敏政確實顯得有些傲慢了。

    慕軒可不知道這個情況,在他看來,雖然在坐的只有寥寥數人,但這幾位可都算是弘治、正德兩朝的名臣了,跟他們說話,還真得小心為妙呀!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