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重生之蠟香滿園

第一卷 第21章 對老大的懲罰 文 / 寶寶淳

    今天下午兩點就要上分類小封推了,這都是大家一個點擊一個點擊、一張票一張票的支持得來的啊!寶寶在這裡謝謝大家!

    情節已經慢慢展開,出場的人物也越來越多,衝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看……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寶寶,一定不會失望的!

    ==========這裡是分割線,下面請看===========

    這裡的鄉親一點都不淳樸。阿喜心底嘀咕著,鬱悶地回到家中。

    看來這個最新的裝置暫時是沒有辦法做了,一兩五錢銀子啊,就是1500文銅錢,按一枚銅錢大約合5毛錢來算,也就是750塊錢。說老實話,根本不算多——這才多少錢啊!

    可是就是這點錢,這個家裡也窮得拿不出來……

    唉,別人重生都是做大戶人家的小姐,命好的是嫡女,命歹的也能當個庶女。可是不管是嫡是庶,她敢打保票,一兩五錢銀子絕對難不倒她們!都是重生,這命也差太遠了吧!

    如果她重生在大戶人家,多好!她就可以輕鬆實現她當米蟲的願望了!

    可是現在她想要當米蟲,還要先辛苦一段時間,先讓這個家庭富裕起來再說。

    於是白天阿喜就帶著弟弟妹妹去蠟園幹活,晚上則幫奶奶一起熬蠟。時間過得很快,在八月初八這天,王世安與王張氏經過一段時間的拚命勞作,終於將那五十畝蠟園的蠟全部採了下來。王連方一聲令下,他們終於可以回來忙自己蠟園裡的活了。王世安與王張氏顧不上休息,趕緊開始忙自家蠟園的活計。離上次下雨到現在有一段時間了,蠟也開始不好採了,有不少新枝上的蠟都采不下來,只能忍痛放棄。

    有了大人幫忙,這采蠟的速度就快多了。為了不讓阿喜與母親晚上熬蠟熬太晚,王世安中午回家時要將上午采的蠟全部帶回去,以便讓母親下午熬。好在現在因為有了阿喜的改進,熬蠟時並不需要一個人專門看顧,所以王周氏並不耽誤干家務活。

    而王家老大一家卻由王連方金口一開,將大郎王泓光、三郎王泓祖與大妹阿蓮留在了家中,熬剩下的蠟。

    老大王世他於是很不滿,幹嘛啊,老二與老三家都可以忙自己家的活了,為什麼就他家還要出三個孩子來熬蠟?

    王連方冷笑一聲,將這些時間裡三兄弟在蠟園的幹活情形說了一遍。老二王世安,來的是夫妻二人,幹活非常的賣力,一刻也沒歇著過;老三家來的是夫妻外加才10歲的四郎王泓志。雖然老三王世文這人幹活吊兒郎當的,總是想偷懶,可是架不住他有一個好兒子啊!王泓志雖然才10歲,可是說句不好聽的,干的活計卻比大伯、大伯母兩人加起來干的還要多。

    王世全與王何氏在蠟園基本是來打醬油的,這邊摸摸,那邊摸摸,就是不幹活,王連方都佩服這兩口子,這麼多些天,他們看著女人小孩都比他們勤快,也好意思,就這樣玩了這些天!王連方也不吭聲,留到後面一起算總帳。

    而雖說熬蠟是歸王連方做的,可他畢竟年紀大了,這樣辛苦的活計有些做不來了,到是四妹阿梅幫了他不少忙。所以雖然還剩下不少蠟沒熬,但他也就不再叫老三家的人了,要知道阿梅不過才6歲!

    所以王連方大口一張,就將老大家的五個孩子中挑三個大的留了下來,幫他忙熬蠟。

    「爹啊,」王世全不敢再說這個當爹的偏心了,可是卻也愁苦著臉,訴苦道,「兒子自家還有二十畝地呢,雖然前段時間大郎、三郎他們收了不少,可是還有一大半沒收啊!放在地裡都要壞了……」

    「你要是幫你爹收蠟時積極點,那這五十畝蠟園早就收完了。現在我看你自己的蠟園,能不能拉起點幹活!」王連方舉起枴杖,對著大兒子就是用力敲去,「還不快給我滾!」

    王世全連滾帶爬地回去了,王何氏聽說三個孩子被留下來繼續幹活,再有不滿,卻也不敢去找老爺子發作,只是一路咒罵著回去了。

    一會兒功夫,王世全又過來找王連方。

    「爹啊,你聽說了沒有,老二家的搗鼓出了一個新的方法來熬蠟呢,聽說比以前方法要輕省多了!」王世全急急地跟王連方說,「產出的蠟一點渣滓都沒有!爹啊,老二的嘴怪緊的啊,這麼些天了,也沒聽他說過!」

    王連方冷冷地瞥了大兒子一眼,道:「你怎麼知道他沒對我說起?」

    王世全傻眼了,什麼,老二已經跟爹說過了?可是為什麼不見他用?是了,反正他拿定主意要讓自己家的三個孩子來熬蠟,輕省不輕省關他什麼事?

    這老頭子簡直就是損人不利已!王世全恨得暗暗咬牙,可是又心疼三個孩子,剛才媳婦可是跟他又哭又鬧半天了,如果不想辦法將他們帶回去,回家了可沒他的好果子吃!

    「我還聽人說,爹,老二家的三妹阿喜現在可能幹了,一個人熬蠟,比兩個大人熬得還快呢!」王世全繼續給王連方上眼藥。

    王連方不可思議地看了大兒子一眼,難道他真的以為自己老得糊塗了?來玩這樣的把戲?自己讓王泓光那三個孩子熬蠟,而且還專門用老法子熬,就是為了懲罰老大一家。今年是第一年分家,如果不好好懲治他們一番,讓他們記得疼,以後還會將他這個當爹的放在眼裡,記在心裡?每年給他采蠟,專門磨洋工,那他損失多大啊!

    就是要耽誤一下他們的收成,他就是故意的!誰讓老大一家都只認錢呢!

    阿喜那個孩子是個有福氣的,隨便想個辦法,就比一般大人出息。王連方摸摸鬍子,這樣好的孩子,他喜歡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老大也不知道像誰,蠢得要死!肯定是像那個老婆子,一輩子就是個蠢脾氣!

    王世全喪氣地離開,卻又被王連方叫住了:「你去把老三叫過來,我找他有事!」

    老三?王世全眼睛一亮,對啊,老三干的活比他夫妻兩個也多不了多少,爹叫他來是想叫他來熬蠟嗎?那趕情好!

    結果王連方找三兒子當然不是為了讓他給自己熬蠟的。熬蠟才要幾個人啊,現在有三個孩子,都已經有些多了。人要那麼多幹嘛,打架啊?再說三個小輩熬蠟,找個大人來幹什麼?

    他找王世文,當然是有其他的事情。

    不知道王連方跟王世文說了些什麼,反正王世文出門時,頭垂得很低,一副受了痛罵的樣子。

    不說老大夫妻兩個對老頭子的抱怨,阿喜家的蠟園,在大人小孩的拚命努力下,終於在八月初十,完全收完了。王張氏在家日夜熬蠟,家裡院子中,擺滿了白白的蠟塊,彷彿是看到了它們變成滿地的銅錢,一家人都是特別高興。

    農家的活可真累啊!阿喜躺在床上,手指頭都不想動一下。總算將這些活都做完了!農村生活……真是太辛苦了!

    不對,還有活呢!蠟園裡還有好些樹枝,等著她去背下山呢!想到那些樹枝,阿喜差點從床上掉下來……真的是好多的樹枝啊!

    不過,如果仔細看這些蠟塊,還是可以分辨出來,這些蠟塊,顏色並不太一致。有些是很純屬的白色,而有些,卻略略帶著黃色。好在這樣有雜色的蠟塊不多,只是幾塊罷了。

    怎麼會這樣呢?阿喜想到了那天弟弟發現的彩色蠟……難道說,那樣的彩色蠟還有?這幾天實在是太忙了,根本就顧不上去查看這些,所以可能沒有分出來,混在一起一熬,可不就變了顏色——白色,只要攙一點點別的顏色,就變色了。

    還有那塊中間含有水珠的蠟塊,阿喜向王世安提出,要將它重新溶了,王世安卻拒絕了。

    原來,雖然大部分的蠟都要賣掉,但每戶人家每年都會留一些蠟,做成蠟燭,在過節的時候點,蠟燭的光要比油燈亮多了,點蠟燭,才有過節的氛圍嘛!油燈太昏暗了,雖然長年都用這個,但過節了,卻怎麼也要奢侈一回的。

    而阿喜家的蠟,現在還有了一個新的用途,那就是當阿宇夜間讀書要用蠟燭來照明。油燈太暗,總點油燈的話,會將眼睛熬壞的。眼睛若不好了,幹什麼都不方便(那個時候可還沒有眼鏡),所以,這個錢不能省。

    如果蠟燭還有多的話,就讓阿宇多帶到書院去,在書院裡也可以用的。在外面買的蠟多貴啊,阿宇一向節省,從來捨不得用。以前沒有分家,他這個當爹的雖然心疼兒子,卻也不好開這個口,現在好了,自己家的蠟,留一塊下來做蠟燭,給兒子用,誰又能多說什麼!

    阿喜聽了王世安的話,吃驚地張大了嘴。想不到啊,原來點蠟還是件奢侈事呢,只有過節的時候才點一枝。不過,這個過節,包含了哪些節日啊,中秋馬上就到了,是不是也要點蠟燭啊?

    王世安將所有的二道蠟與這塊含有較多水汽的蠟一起留下。因為阿喜改進了熬蠟的方法,所以今年的二道蠟是出奇的少,即使加上這塊含有水汽的蠟,那總的蠟也不算多。他掰著指頭開始算起來:「一塊整蠟能夠製成100支燭,現在這裡有兩塊整蠟,那就是200支燭,還有一塊半邊蠟,最多可以製成30支燭,就是230支蠟……」一晚點一支,還不夠用一年的……

    阿喜聽王世安算得非常的認真,很嚴肅的樣子,很驚奇,這有什麼不好算的,難道……這個爹其實沒有文化?

    其實在明朝,農民沒有文化,再正常不過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是不識字的。所以王世安才一定要送兒子讀書,因為他深切地瞭解不讀書的壞處。就像大哥,因為念過幾年書,就比他強多了。

    「爹,你教我做蠟燭啊。」阿喜說。

    「好!今年的蠟燭讓我家阿喜來做!」王世安笑得很愜意。今年的蠟雖然不算多,可是蠟的品質高,大部分都是一點渣滓都沒有,應該能賣出一個高價錢。而且與往年沒分家時不同,今年賣得的錢,全部都可以拿到自家的手裡,那種感覺,可是要比以前強多了。至於這些錢夠不錢,倒不用怕,離過年還幾個月呢,怎麼也要賺些錢的。

    王世安將灶火升起,架起那個熬蠟的大鐵鍋,待鐵鍋開始熱了,就將那半塊有渣滓的二道蠟放了進去。

    蠟一遇到熱,飛快地就融化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