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九章 計劃 文 / 尤加利
「王爺和我商量過了,永嘉帝怎麼說也是姓周,是王爺的親侄子,在永嘉帝跟李炎之間咱們自然要向著永嘉帝才對,」梅香不緊不慢地說道,「王爺和我打算向永嘉帝示好,他想擺脫攝政王挾制,咱們就該支持他幫助他。」
徐曉月眨了眨眼睛,揶揄地道,「利用小孩子啊,可真陰險。」
應三瞪了徐曉月一眼,「怎麼說話呢,永嘉帝坐在那個位子上,這就是他的命,再說他自己也想擺脫李家,雖然有些自不量力,最起碼他肯反抗也算沒辜負了他的姓氏。先皇死在李家手上,永嘉帝是先皇之子,他若不想死就必須除掉李家。」
「那倒是,不過他還小吧,永嘉帝今年幾歲?」徐曉月問道。
「他比懷恩小兩歲,」梅香答道。
「……年紀是小,不過懷恩也不大,卻已經領兵單獨執行任務了,看來年紀小也不能做借口了,」徐曉月感歎道,「對了,你還沒說打算怎麼向永嘉帝示好,別跟我說你要遵守聖旨進京哦。」
梅香說道,「機會就在眼前,今年秋闈這麼順利,朝廷定然會將春闈進行下去,屆時今秋中舉的舉子們會雲集京城,王爺之前就說過朝廷舉行科舉咱們決不能攔著,否則會讓眾多的學子失望,所以明年開春的春闈咱們南方會按照朝廷的旨意進行,不僅如此,王爺還會派人保護北上的學子……」
徐曉月驚訝,「聽你這意思是準備利用學子來做文章?」
「這就要問你家相公了,」梅香看向應三。「這次中舉的學子你心裡都有數吧,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這個……合適的人選倒是不少,天下進士皆為天子門生,只要王爺同意舉子們前往京城參加春闈就等於在支持永嘉帝了。」應三說道。
「我要做的不僅如此,在春闈期間,要讓聚集在京城的舉子們看到李家的囂張跋扈。讓他們瞧瞧李家的真面目。李家以為可以通過科舉拉攏文人,咱們也可以借這個機會挑撥李家和文人之間的關係,」梅香說道。
「這樣做是挺好,李家本來就不乾淨,春闈在京城舉行,各地舉子聚集,我就不信李家會把風頭都讓給小皇帝。他們肯定會拉攏學子,越是如此他們露出的破綻就越多,即便學子們不說話,朝中的老臣也不會容忍李家公然欺負到皇帝頭上……」
徐曉月滔滔不絕地說著,她想起了以前看的《三國演義》。記得裡面曹操晚年欲廢漢自立,受到眾多朝臣的反對,包括他自己的左膀右臂也站在了他的對立面。雖然大趙周皇室影響沒有漢朝劉皇室那麼大,而李家同樣也沒有曹操那樣的能力,讀書人向來信奉品質高潔,李家的行為一旦太過了,必然觸怒朝臣。
「……就這麼做吧,把李家的野心顯露給世人看,讓清流的吐沫把他們淹死。」徐曉月興奮地說道。
梅香跟應三和徐曉月又聊了一會,商量了一些公務,分析了一下當今天下形勢,時辰眨眼便到了半夜,梅香便留了他們夫妻在客房住下。
翌日,徐曉月夫妻回府。徐曉月回到應府後才發現那副梅香特意藏在食盒裡的畫和那張字條。梅香在字條上說了,這幅畫是寶親王和她給徐曉月的嫁妝,之所以現在才給她是怕之前放在嫁妝裡太惹人眼。
徐曉月拿著畫看了半天也沒猜出梅香這是什麼用意,只好拿給應三鑒定。
應三端詳著畫眼睛越瞪越大,過了一會他終於確認了眼前這幅畫的出處,驚訝地問徐曉月,「這幅畫怎麼會在你手上?」
徐曉月一頭霧水,「什麼?這畫有問題?」
應三盯著徐曉月發現她並非裝得,這才說道,「……這畫乃是前朝雍大師的真跡《芭葉秋雨圖》,曾收藏與宮中,後在前朝宮變中被人盜出遺落民間,幾經輾轉人手留下傳說無數,最後突然消失在世人視野之中,引發了無數猜想,此畫被譽為前朝十大名畫之一。」
「這麼說這幅畫很有名了,王妃為何忽然要將這畫送給我?」徐曉月喃喃自問。
「這畫是王妃給你的?」應三問道。
徐曉月皺眉道,「是啊,我也是才剛發現,王妃把這畫藏在一個食盒裡,讓丫環交給我的,對了,她留了字條,說這畫是他們給我的嫁妝。若這幅畫真是你說的那個什麼《芭葉秋雨圖》,那我就不能收了,太貴重了。」
應三沉默了一會,說道,「這畫是王妃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為何?你一向不喜佔別人便宜,為何想要我收下這畫?」徐曉月不解。
「……你忘了,下個月是母親的壽辰,她最喜歡收藏名畫,這幅《芭葉秋雨圖》應該就是王妃給你準備的賀禮。」
「唔,原來如此,我知道母親喜歡名畫,但我自己不懂畫這些東西就沒注意,倒是梅香想得周到連這個都幫我備下了……我看她是因為這次讓我幫她辦事不好意思了,才找了這幅畫給我,算作賠禮。」
「我想也是,她大概是怕當面給你會拒絕,這次用了隱秘的法子送給你。這次王妃要你辦的事確實有些為難,不過有這幅畫做底你可要好好辦事了。
說起來,我猜這幅畫很可能是王妃的嫁妝,《芭葉秋雨圖》在前朝便失去了下落,王妃的母親是前朝長公主,大概這畫最終還是回到了皇室的手中……」
「之前這畫歸誰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它現在屬於我了,雖然之後要送給母親,總得來說這幅畫是屬於應家之物了。這畫這麼珍貴,以後可以作為傳家之寶了吧?」
「呵,」應三輕笑,應家傳承數百年的世家,他們這一支雖然從本家分了出來,但爹娘手裡的寶物可不少,不過《芭葉秋雨圖》也的確可以算作應家傳家之寶之一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