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章 慈禧心事 文 / 為雨哭泣

    慈禧太后,孝欽顯皇后,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慈禧博學多才,能書善畫,書法長於行書、楷書,繪畫有花卉等傳世。

    此時的慈禧太后,正值60大壽,也就是一甲子的中國術數,迷信的說,這一年開始不順的話,今後年年不順。這種觀點,至今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沒有改變過。原來歷史中,甲午年以後,慈禧統治的大清,也確實災患爛事不斷。賠款割地,層出不群。

    此時戰事不利,大戰陰雲密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慈禧太后自由盤算,作為權傾天下的大清實權人物。對局勢的把握,判斷,還是清醒的,戰事不利,輸的可能在7成以上,求和是上策。原本歷史上李鴻章賠的太厲害了,太會賠款割地了。很輸慘了,是大壽之年的不吉利的徵兆啊。

    1895年1月中旬,,清王朝向日本駐清公使,傳遞了求和的信號。

    最善於揣摩上司心意的,莫過於中國人。各級官員意識到戰爭可能不會再進行下去了。

    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明白中國人的,第一名,毫無疑問當屬日本人,第二名自然是俄國沙皇了。

    日本國公使假意應付,托詞上報國內磋商,虛應世故,減弱大清備戰意識。加上臨近年關,清軍備戰自然而然的鬆弛下來。

    1895年1月29日,大山巖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為楨中將的第六師團,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

    轟隆隆……剛剛登陸的日軍,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一彈藥箱,壓在榮成抗倭民團埋設的地雷上,引起了殉爆,讓日軍的混亂,陸續踩中地雷,一時四處爆炸,日軍混亂不堪,死傷慘重。

    猝不及防的日軍死傷慘重,穩定下來清點損失,輕重傷800餘人,死亡213人。彈藥損失10來箱。

    龍鬚島是個重點佈防區域,擁有3個連隊,埋設了3萬枚,大威力地雷,繪製了雷區佈防圖。日本海軍登陸時,各連隊都隱蔽在十里開外的坑道壕溝裡,日軍主力登陸部隊,不是3幾百人可以對抗的。

    戰局詭變,日本人的戰略,此時很靈活的,歷史上可有記載的,備有多套備用方略。

    地雷陣能阻擊幾天是幾天,能炸了多少算多少。

    日軍在榮成龍鬚島登陸的消息,被抗倭民團傳遞出去了。成龍鬚島至威海衛的大多貧苦民眾,被駐紮的抗倭民團強行帶走安置。

    日軍在龍鬚島鎮前沿,包括民團的冷槍,地雷戰術下,傷亡超過4500人,花了5天時間。2月6日全面佔領龍鬚島,將看的到得當地人如殺豬般屠宰怡盡。

    在前往攻擊榮成的道路上,遭到陸續趕到的民團的打擊。沿途一會兒踩地雷,一會兒挨冷槍,追近了,在險要地段再挨上即使顆手雷。晚上也是襲擾不斷,一路上沒有個安穩時候。

    幾十里路,日軍又走了三天。不願走的榮成人倒了血霉了,上上下下沒有一個活口,挖坑埋人的都沒有,**裸的企圖壓制國人的抵抗意志。大批不願出走的地主老財,富農死於戰亂。沒有人可憐他們,通知他們了,自己的選擇。但是最後返鄉得人對日本人極為仇視。

    周聖人對敵人的聖人是的關愛要不得啊,對自己的國人聖人似的關愛才對。不分好賴的一視同仁是亂好人,要給民眾樹立個仇視目標。宣洩人民的不滿情緒。總之周聖人的心理學沒有學習好,沒有天天向上。

    內王外聖幾千年的政治思想害自己人啊。

    就在這段時間,民團增加到50個連隊,埋地雷,打冷槍,夜襲,各連隊輪著上。金雨也在2月15日,穿著好久沒有穿的裝備,自己提著xm109狙擊步槍的專用箱子,帶著10個連隊也趕到戰場。

    日軍被控於地雷陣之內,榮成幾成無人區了。

    民團和日軍形成對峙,冷槍,夜襲,反而是日軍落了下風。

    xm109狙擊步槍被設計具有破壞輕裝甲能力的xm109型狙擊步槍,是一種槍管17.6英吋長,全長46英吋的半自動25毫米步槍。它重量約46磅,配備一個5發容量的彈匣。金雨組裝好後,沒有用上。

    每次帶著神槍手,小心的摸過雷區,找不著值得出手的有價值目標,威力大射程遠是好啊,可是卻帶來這樣的遺憾。

    大山巖也沒有好的辦法,日軍每日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傷亡在2月底時,達到了1.1萬人次以上,地雷和夜襲中手雷是罪魁禍首。被冷槍打死還好些,被炸得半死不活的士兵比比皆是。日夜哀號,傷重不治的每天都有人死去。

    3月初,日軍增兵達到5萬人,傷員背後送回國,日本大本營,開始發力,大炮開路,死命突破。

    是不是雷區,都被一陣飽和炮擊。似乎炮彈不要錢似的。但是地雷就是地雷,炮擊讓沒有引爆的地雷,更隱蔽。死傷1500餘人,日軍於3月5日,包圍南幫炮台。

    抗日民團的層層阻擊,給山東北洋兵贏得了時間。南幫炮台10營5000多人,在民團的協助下,同樣佈置了雷區。只有民團,可以在後方,組織青壯男女運送糧食,此時在怕死的人,都退不下來了。

    沒有了退路的人,只有拚命一條路了,中國人大多有,一命換一命,殺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的思想,據險爾守。讓日軍及不好受。

    百姓在民團的指揮下,幫忙挖戰壕,救傷員,民團同樣幫助防守,槍法在日清官兵之上,可以做到6成的命中率,也算槍槍咬肉了。日軍密集進攻時,民團一陣雷雨,只炸得日軍死傷慘重,狼狽退下。後背露給個民團,就是活靶子了,沒有了對射的壓力,命中率達到8成了。

    雙方都死傷慘重,日軍人多勢眾,可是民團,以不斷增加,彈藥不缺。北洋兵同樣在威海衛,大量佈置,也是源源不斷地補充。

    南幫炮台就那麼大,只能佈置那麼多人,現在只有拼消耗了。死守那幫炮台,關乎威海衛的安危,容不得損失,原本歷史中,日軍快速攻佔得手,也是摧毀了北洋高層的信心的關鍵手。不的不說日本人高明。

    把我們國人高層算得死死的。

    每天炮戰不休,仰攻的日軍吃虧極大,10天不計傷亡的進攻,讓日軍死亡12000人,傷5000人以上。北洋兵5000人在戰鬥中,等於死了一輪。戰壕炸毀了在挖,在挖再炸,作為主戰場,死傷纍纍的日軍,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中彈斃命。

    日軍攻勢頓緩,北洋兵算是得到喘息的時機。

    北洋兵寫下來了,金雨可沒有這個心思看著,民團的襲擊加劇了。自己身先士卒,每天不殺傷100百日軍不下陣地,這是跟隨金雨,充當觀察手的隨從的記錄,望遠鏡中日軍胸部的血花,可以見證。百分之99的命中率,大都在300米開外。用的就是93式步槍,和神槍手一樣。xm109狙擊步槍也開了利是,日軍的15門火炮,被專用子彈擊毀。這些都讓跟隨金雨,學習狙擊的神槍手們目眩神馳,更為敬服,教官就是教官,不服不行啊。

    日軍的補給炮彈緊缺起來。

    3月下旬,北洋軍開始局部反擊,依據山勢,一直炮火轟擊,淮軍主力在劉銘傳的指揮下,萬餘人衝鋒,疲憊不堪的日軍,被這些生力軍打了個錯手不及,淮軍刺刀,大刀,子彈一起上,抗倭民團各連隊隨後殺出,殺的驚慌失措日軍,逃到榮成指揮部,才算穩住陣腳。

    日軍丟失大批槍支彈藥,被淮軍和民團所繳獲,記步槍14224支,火炮55門,炮彈982枚。民團的八成,淮軍都去搶錢去了。

    「這位就是民團首領,海外華人金雨先生,」幫忙駐守南幫炮台的一民團首領,萊州人,黃海濤向劉銘傳介紹道:「我的教官,海外華人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無不精通。」

    「淮軍統領,督山東軍事,劉銘傳劉大人。」黃海濤又道。

    「大人保衛台灣的英名,抗擊法蘭西人的壯舉,此次大膽出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場老將,在下佩服。」金雨大為佩服此人,行了個軍禮手指齊於眉頭。也是對一個將死老人的敬意。

    在民團中,很平等的軍禮,在大批清軍將領中很怪異,有人理解,有人不服。

    「大膽。海外遺民見到劉大人還不跪下。"一清軍將領一聲暴喝:「想死嗎?」

    金雨平視劉銘傳,不亢不卑。劉銘傳渾濁的老眼,閃爍著一絲精光,有玩味之意。

    隨侍金雨的學員怒目而視。

    「一隻狗吠而已。」金雨冷聲喝道。

    「**的.『此人一聲怒罵,普及過來。

    「呯」一聲槍響,沙漠之鷹出現在金雨手上,「撲」金雨吹了下槍口:「主人都不說話,狗吠什麼,動不動要死要活的。海外華人別的不會,最會殺狗。劉大人以為呢?」

    劉銘傳看了眼腦漿四濺的場面,吃了一驚冷冷的說道:「朝廷命官,你也敢殺."

    「不把華人當回事,隨意要華人死的狗奴才,我誓殺之。我海外華人在國家遭到攻擊時,依然回國抗倭,劉大人我做錯了嗎。」金雨同樣冷冷的盯著,年輕陽光的臉龐,閃現今人的煞氣。場面怪異極了。

    雙方人馬都是緊握武器,槍戰隨時都可能爆發。

    「金先生,果為年輕俊傑,膽略非凡。」劉銘傳露出疲態病色,擺擺手道:「罷了,罷了,李管帶英勇抗倭,死於陣中,厚葬。」

    「劉大人病入膏肓,在使用什麼手段都是虛的。一個漢人怎麼就會給人當狗,就沒有想過做人呢?大人做過太平軍禍害害人。現在還在踢人養狗,都要死了,還不累嗎?好好的殺日本人,做一個民族英雄,英名永世流傳不好嗎。」金雨氣了,即諷又刺。

    劉銘傳緩緩的坐下,無力的說:「老了,天下是年輕人的了。死前見識了連李中堂都不放在眼裡的人物,我枉做小人了。來人擺酒設宴,老夫老來見識了這般英雄人物不枉此生,不枉此生。」

    「謝謝了,劉大人,戰時不可飲酒,致敗的由頭。告辭了。」金雨可不願這種勝即狂飲狂歡的做派。

    留下一眾想壓服抗倭民團,收為己用的淮軍將領,金雨帶人走了。鬱悶之極啊。

    山東戰事拖入了4月,日軍朝鮮登陸軍,也在3月底,渡過鴨綠江,進攻遼東半島。

    慈禧太后接到電報,煩心透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