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十四章 獅子張嘴 文 / 為雨哭泣

    據介入談判的各國人員私下傳說,日本提出不原本歷史上,更大的條件,開始趁慈禧想盡快完成和議,籌備壽誕事宜,張口訛詐,獅子大張嘴,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從李鴻章退出談判,辭了談判大臣的職務來看,談判就是個坑,誰去誰就是歷史罪人,賣國賊都是小的,條件減一半,都洗不清罪名,李中堂去年被金雨造謠,今年這事馬上就攤上了,李大人在狗腿也不會去簽字了,何況佔據還沒有到哪一步呢,劉坤一,張之洞,

    翁同龢等人,老和自己過不去,讓他們去探探雷好了。

    和談條件,就被有心人大量洩露出來了。

    有去年潑給李鴻章的髒水打底,從世界影響,政治,經濟,軍事上對國家的傷害,王棟,李楠,金雨組織人力充當槍手,報刊上批,民間傳說,中華大地已是風起雲動了。

    日本國人都覺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了。

    世界言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局勢就僵持下來了,都是進退維谷,都很尷尬。

    5月4日,李楠在台灣台北舉事。

    四日天剛亮,李楠率領自己訓練的女子別動隊,和早已佔據台北首府,地方軍事勢力的抗倭民團,包圍了台灣巡撫唐景嵩府邸,生擒唐景嵩,各連隊民團,控制官庫,封鎖台北城,制約清廷官員。

    隨後台灣各地民團,也開始接管地方政權。

    5月十日,除了和劉永福的兩個營在談判外,台灣的政務,防務都由李楠麾下接管了。

    十一日,對外宣言:一為避免清廷割讓台灣列島,台灣府獨立自治,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軍,自即日起,滿清朝廷與世界各國,簽署的條約,均自動作廢。

    二希望世界各國來人來函,重新簽署互利平等的政治,外交,通商協定。

    三呼籲愛國之士,來保衛,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府新籌建,千頭萬緒,幸虧三個人見識超前,幾年來積極準備起事,網絡人才,

    台灣名士丘逢甲,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人早被民團拉攏,在這些名士以及民團良好的紀律維持下,大批滿清朝廷在台灣的貪官污吏,被監禁,拘押,限制,台灣隨之穩定下來。

    5月15日劉永福妥協舉義,率部投誠,各營將士大多是追隨劉永福的愛國志士,少部分出走回國了。

    整個台灣的聲音算是完全統一了。

    庫存在海南島的槍械,與克虜伯合資的75速射炮,,冶金機械設備,通過早期金雨定制的貨輪轉移到台灣,開始自己的冶金,機械製造,軍工生產。

    戰局迷離,各國勢力,分裂中華的意圖由來已久,都希望扶持,控制新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操控遠東,來談判協商的各國人士,大多失望了。

    李楠不缺錢,不缺槍炮,不缺機械設備,就是沒有好的基礎設施。台灣不缺少資源和人口,艱苦幾年就可以發展起來了。

    不過,國防軍沒有海軍,影響不了英法德意奧等國,各國也沒有把一個女人主持的小國放在眼裡。局勢就在這樣不清不楚環境下繼續著。

    慈禧太后對台灣看的不重,但政治影響不好,政治手腕靈活的慈禧也是頭痛。議和條約,漢人大臣都不贊成,同樣也不表態,又手握重兵自重自立,壞名聲的事沒有人去做啊。

    限制是什麼都無能為力,沒有人願意去做外交大臣,誰去誰遭殃。

    日軍也是頭大。三個戰場消耗日多,國力緊張,舉步維艱,和談竟然因為滿清朝廷沒有人願意負責擱置了。

    山東,遼東戰場義勇軍,民團,日夜襲擾,冷前冷炮,讓日軍不得不不斷增兵,訓練的部隊都快更不上損失了。

    金雨麾下手握各連隊負責人,也人見成熟,制度紀律都得到嚴格執行。把消耗日軍,積小勝為大勝,主動打擊日軍糧道運輸後勤部隊的策略,實行到底。這一仗打完,聯隊可以升到營級了。

    同時,義勇軍在元山,也比較熟悉,現在兵力充沛,分出了1萬多人到元山,清津和兩江道建立據點,打擊日軍和朝鮮偽政權的地方勢力,自己減租徵糧收稅,人參被禁止採挖,可以重罰。更是擾亂日軍的侵略朝鮮的計劃。

    各種物資的缺乏,導致日軍開始在朝鮮橫徵暴斂,民怨四起,仇恨日日加重。

    義勇軍在鴨綠江,佔有廣大的地盤,同樣又擁有不凡的軍事力量。在遠東聲名遠揚。

    到了6月,局勢發展到都打不下去的地步,都是牽扯財稅物力,兩國國內民怨四起,商業貿易利益受損。很多勢力捲了進來。

    慈禧太后強令恭親王奕訢,中堂大人李鴻章,遼東大臣劉坤一三人交涉日本國和談事宜。日本也打不下去了。經兩國近一個月的磋商,達成了這個時代的新馬關條約,日本的要求降低了許多,都不是易於之輩啊。

    因為在天津由恭親王奕訢簽署,李鴻章劉坤一附署,後世稱為天津條約。歐美各國見證條約的主要內容為:

    1清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2清國將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是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軍安刺。}

    3清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5千萬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駐紮,日本輪船得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裝貨;

    5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其產品享有歐美列國的同等優惠待遇。以補償日本國的損失;

    6日本軍隊暫行佔領九連城,安東縣,龍鬚島,在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不撤退佔領軍;

    7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將戰俘盡數交還,清國政府不得處分戰俘中的降敵分子,立即釋放在押的為日本軍隊效勞的間諜分子,並一概赦免在戰爭中為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分子,免予追究。【義勇軍,和民團控制的日軍日僑,清國政府沒有節制能力,概不負責】又在義勇軍和民團與日軍挖了個大坑。

    各國雖然高估了清軍的戰鬥力,可是自大清不勝爾勝再次成為可能,讓洋人瞭解了滿清朝廷的虛弱本質。

    日軍在得到賠款後,花費200萬白銀在義勇軍,民團手中,贖回不足6000人次的日軍各級官兵,大多已是皮包骨頭,回去都是廢物了。

    在歸還歐美財閥的債券,還得賠錢,不過滿清政府幫忙買單,出了大頭。日本的債務減輕了,沒有實力在發動戰爭了。

    但是由頭在天津條約中埋下,新的戰爭什麼時候爆發,讓各國人士很是期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