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二章 時刻準備著 文 / 為雨哭泣

    日本社會的動盪不像中國社會那麼厲害,這是由日本的森嚴社會階層制度決定的,到了內陸大城市和城鎮時,就降到小打小鬧了,畢竟日本人愛走極端的太多了,殺人放火強姦劫掠的事,還是時常發生的。

    日本國內還在驚歎中國在海外的華人僑商富有時,中國台北政府,也在給給準備登陸作戰的海軍陸戰隊放年假,開春後的登陸戰是什麼狀況,誰都不清楚,誰會成為烈士無法再和親人團聚,誰都不知道,在春節期間好好地和家人聚聚,說說話,可是舒緩長時間訓練的緊張神經。

    要知道在舊社會時期,是沒有心理疏導這一說法的,在大戰前後,大多都是自己進行心理調節,洋人多是進教堂祈禱懺悔,而中國人及不同了,中國人大多是求神拜佛,到勾欄妓寨去發洩,還有一部分選擇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來疏導殺戮氣息。

    無疑和家人歡聚是最佳的疏導緊張神經的不二法門,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無畏戰士。

    而且金雨和李楠,怎麼說都是新時代的軍人,不會鼓勵軍人去廟宇求神拜佛,和家人在一起就成了最佳選擇了。

    在台灣有家的可以回家過年,歡聚一堂,還有一部分是其他省份的就不行了,只能在軍隊駐地自己組織集體演出活動,到附近購物消費消遣去。

    海軍陸戰隊放假,海軍和岸防部隊卻在論戰輪休,金雨來到台灣已經一個多月了,在李楠陪同下考察完大學建設後,一到年關了,反過來陪同李楠和國防軍官們慰問駐防台灣的官兵了。

    作為興中會四大寇之一,陸皓東在東南亞作戰了6個月,又因為其譯電員專業,被分在後勤通訊組,直到中國對西荷作戰勝利才回到台灣。

    這次能回到台灣的都是軍事人員,多是技術兵種,如電訊,醫療,炮兵等兵種,陸皓東作為技術兵種譯電員,從軍事訓練到如今兩年多了,對於現在混到少尉軍銜,意識比較滿意了。

    在國防軍中軍銜的晉陞有嚴格的規定,同樣軍銜又和軍餉待遇掛鉤,只是這不是陸皓東最滿意的,最讓陸皓東滿意的是,自己參加了打敗西班牙和荷蘭軍隊的戰爭,而且獲得了一枚國防軍勇士勳章。

    國防軍勇士勳章是銀製景泰藍做工,白銀低胚,嵌在中間的紅色底襯,黃色飛龍的烤瓷,是一個國旗的縮小版,下至列兵,上至大元帥,參加此次戰爭的人員都獲得了不同勳章。

    這是一項巨大的開支,同時也是一大批男女軍人,可以驕傲一生的榮譽。

    在台北軍區大院,已經生活半年的陸皓東,接來母親和妻子黎小卿,有自己家庭安穩生活了,也算是見多識廣了,考慮的問題也多起來了,也開始接受國防軍的觀念了。

    陸家是商人世家出生,陸家在上海的商業貿易,一直是由母親和妻子操持,陸皓東的軍餉和戰時補貼都是不小的收入,在軍中又沒有什麼花費,陸皓東才決定在台北買下房產,將家安在台北了。

    畢竟三十多的人了,作為四大寇之一,有著自己的理想追求,考慮問題多起來,不是說陸皓東變質了,不在以推翻滿清朝廷為己任了,而是認識到自己這一批人興中會的人,有太多不足之處了。

    首先一點,陸皓東非常清楚,沒有經過基礎軍事及戰術訓練的人,在戰爭中,面對槍械時,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在呂宋群島作戰,菲律賓土著和西班牙軍人的戰鬥力,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都讓國防軍系統的軍事訓練的軍人打得魂飛魄散,狼狽不堪。換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和孫文等人組織的興中會,是多麼的稚嫩啊!如果自己等人,像洪秀全領導的反清革命運動一樣的話,就像國防軍宣傳的那樣,中華民族又要開始一個成王敗寇的戰爭,億萬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就像現在的東南亞諸島上的土著一樣,死傷一半是最好的估算了。

    這將是中華民族的有一場災難啊!

    自己等人實在是沒有拿得出手的軍事才能,可說沒有軍事將帥的人才,來指揮反清作戰,光有志氣是不夠的,就像杜興武罵的一樣「志大才疏」。

    其二是自己等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發展商業,以獲得大量資金,沒有經濟實力,軍餉和軍火從何而來呢?難道像洪秀全那樣去搶掠嗎?

    其三是自己等人沒有想過擁有軍械製造能力,以及發展軍事重工業。

    至於其他的卻是在推翻滿清時時才敢考慮的問題,而這些中國台北政府卻都坐在前面,自己這些人什麼都沒有有準備計劃周詳,就不管不顧的去行動了,都三十的人了,跟東南亞土著一樣,愚昧透頂了,沒有抓住國家遭受半殖民事實的關鍵問題,沒有軍事重工業和強大的軍師團隊,什麼都是虛妄,在洋人的軍艦大炮下,甚至比滿清皇室和貴族都不如。

    一個道理,自己等人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長時間的在國防軍中戰鬥,以及學習各種知識,陸皓東覺得自己以前的思想,太想當然了。

    這段時間和以前興中會四大寇之一陳少白經常討論這些問題,是陸皓東以上的感觸,也是和四大寇之一的陳少白等人討論分析的結果。

    1890年陳少白赴香港前,經廣州傳教士區魚魚的介紹,認識了當時正在香港西醫書院(雅麗氏醫院)讀書的孫中山,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契。後經孫中山介紹,並得西醫書院教務長康德黎批准,陳少白由廣州格致書院轉到香港的中醫書院就讀。從此,他們便朝夕相處,結為知交。與此同時,他們又認識了尢烈(順德縣人)和楊鶴齡(中山縣人),彼此志趣相同,抱負一致,立誓「驅除滿人,實行大同、四人一心、復國是從、至死不渝、務求成功」。當時清廷稱他們為「四大寇」。

    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到廣州開設東西藥局,一面掛牌行醫,一面進行革命活動。這時,陳少白急不可待,未畢業便輟學,隨孫中山來往廣州與香港之間,協助孫中山宣傳革命思想。從這時候起,他為自己改名陳少白。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二年,孫中山返香港與陳少白等建立了興中會總機關,在省港澳地區秘密串連發動革命志士,為武裝起義做準備工作。孫中山與陳少白曾到外海荼庵寺,以民族大義說服曾是洪秀全部下的慧真和尚加人興中會。

    可以說陳少白是一個舌燦蓮花的雄辯人物,能把能說會道的和尚說服,足見其辯才了。怎麼說呢,陳少白就是一個有文采的人才,也是同一批興中會能被調到台北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在東南亞戰死的除外啊。

    可以說陳少白,是陸皓東不多的可以談天說地之交好友之一。

    這次對日登陸作戰,陸皓東和陳少白都報名參戰了,國防軍參謀部也通告了對日作戰的困難。

    自從美國人打開日本國防之後,日本人又經歷過對英國的抗戰,其本島常備軍隊大約有五個常設師團,是比歐美軍隊,戰鬥意志強悍的多的守土作戰,很是不容易對付,各種困難,不是在東南亞地區可以比擬的。

    陸皓東很自信,就是作為通訊兵,自己還是有不錯的戰鬥力的,以前不知道日本,和大清在朝鮮爆發甲午戰爭是什麼戰略意圖,那麼在軍中學習了兩年的戰略戰術課的陸皓東,再不明白倭人的戰略意圖,那就是白癡了。

    現在的南方學子和軍人,沒有人不知道倭人狼子野心的了,都對日本人狠之入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