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43章 工業逐鹿之十二 文 / 為雨哭泣

    王棟和金雨你一言我一語的,又敲定位於京杭大運河和天津出海口的靜海縣,山東的東營,遼東的瀋陽,江蘇的新沂和鎮江,五處石油煉化大型產業基地,以滿足長江以北的燃油需求。

    至於其他的輕工行業和生活物資生產小廠,就不在王棟和金雨考慮範圍內了,都屬於民族資本,可以輕易投資快速產生效益的產業,王棟和金雨在操這種閒心,行行插手就有點不對路了,不著調了。

    王棟和金雨,把全國工業的規劃佈局完善後,乘著春節、元宵節過完了,大家都收心了,才在京城召開了為期三天的工業建廠分工會。

    由工業部牽頭,各省省長負責管理,規劃局專家組負責擇址建廠,一個個文件確認各個工作領域的權利和責任範圍,討論一下工作中的協調單位。至於資金的發放問題,統一由財政部和專業的會計事務所聯合監督使用,三天的會議緊巴巴的開完了。

    會議已開完時,三月份已經過去了,1900年的春天正式來臨了。

    鐵路橋勘測設計專家們最辛苦了,早在春節前,就初步勘定火車復線和公路施工範圍,以方便城市基礎規劃建設佈局,盡量避免了和大型工業廠區撞車的可能,最大程度的方便了生產資料和工業產品的運輸。

    這些基礎建設和工業佈局,是王棟和金雨結合長江以北省份的現實基礎,以及現在的科學工業技術水平,深思熟慮了半年時間,才做出的決定,一旦完成這些施工項目,整個中國的海陸運輸吞吐能力和工業製造能力,才算是完全邁入了一流頂尖工業強國行列,不再懼怕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壓制,可以在國際上名正言順的發出自己的民族最強音。這也才算是在各國工業領域中佔據了主動,有了和西方工業強國扳手腕的資格,西方國家的化工技術和工業製造能力的人才教育,不是新中國不足十年的學習應用時間,可以比擬得了的。

    比方說英國和美國,查封或者利用政策法令的轉變,讓金雨在北美的造船廠,無法正常營運,出口造出的軍艦和貨輪油輪的話,新中國就在短時間內,只能依靠台灣地區造船廠生產的艦船了。如果在遇上德國封鎖住機床和化工設備的輸出的話,新中國的日子是絕對不好過了。

    而現在非常幸運的是,德國皇帝和表親大英帝國的國王的國家關係,很糟糕,很緊張。大英帝國的王室看不起德皇,並且還侮辱了德國皇帝陛下,這是西方歐洲王室,人所共知的事實,被德國皇帝視為奇恥大辱,這直接造成了,這兩個歐洲世界軍事強國的勢同水火,在世界範圍內暗戰不斷。

    這一國際事件,事實上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在原來歷史中,革命黨人被日本人耍的團團轉,無論德國人怎麼扶持,都是扶不起來的豬大腸;剝削和壓迫什麼時代沒有啊!中華民族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無不是反壓迫、反剝削的鬥爭。被國民黨殘酷殺戮的馬克思主義者,把德國人和日本人,聯合糊弄俄國人內亂的那一套,學了個十成十,走了彎路,被西方國家封鎖的厲害,外交上又是內王外聖的那一套,又結合馬列主義思想,更加敵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各個方面,都不可能利用敵對方陣營的矛盾,達到最佳的國際外交效果,更加不可能為自己的國家謀利了。這種情況,實在是為革命拋頭顱散熱血的炎黃子孫們的一種洗腦式行為,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大大的改觀了,吃了許多革命辣子,才學會靈活的運用了國際外交手段。

    想一想,馬克思、恩格斯這一**締造者,都不能在自己國家發展這種天方夜譚式的思想,而和這些國家敵對的沙皇統治下,卻把馬克思、恩格斯當救世主一樣崇拜,實在是不可理喻。就像國際歌中「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所唱一樣。自己催眠了自己,就是失去了自己,最終應了佛家所云,一切『塵歸塵土歸土』了吧。

    而在這一世界,王棟和金雨卻要充分利用好敵對方的矛盾,中國民間的白話,『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這是中國人自己內戰內行的最高準則,自己人之間,相互太瞭解了,想不內戰內行都不行。這也最準確的闡述了國際外交關係,何嘗不是應該如此處理和維護呢。外交大使館的外交人員,說好聽點,是國家對外交流的喉舌和眼睛,說難聽點,就是國際間最名正言順的情報特務而已。

    可惜的是,中華民族是最早培養間諜的民族,卻是最不善於運用間諜對外作戰的民族,內王外聖時期,害死了一代代多少華人啊?

    『閉關鎖國』不可取,閉門造車更是行不通,鄧老同志的改革開放,才是解放思想的源頭動力,讓中華民族自己去認識世界,在經濟浪潮中搏殺中,才造就了一批批改革家。至於貪官污吏,那是大浪淘沙的歷史必然產物,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缺少這種人,就像自己身上的泥垢、痘瘡,不洗洗,怎麼會清理掉這種自古都有的弊病呢!

    一過完春節,全國各個港口,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不管在自己國內得不得志的外國專家學者,商家們,都開始有意無意的湧入亞洲,尋找商機,參與新中國指定開放的工農業領域興起的商業活動之中了。

    新出產的工業製造產品,三輪摩托貨車,皮卡轎車,牢牢的吸引著外國投資者的目光,可惜的是,中國自己產能不足,而中國落後的運輸能力,又極為需要三輪摩托貨車,皮卡轎車,提升自己的貨運能力,1900年暫時沒有出口外賣的可能了。

    在這一刻,西方人承認了中國人的工業能力,也被新中國的工業產品所吸引,積極的參股加入中國的工業基礎建設中。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新中國全面的工業建設拉開了序幕,全國的工業建設,以不可阻擋之勢熱火朝天的開工了。

    任人用才,中國不缺做事的人才,只是個怎麼用的問題,各種細節工作都有人去負責了,金雨和王棟反而閒了下來。

    可是到了4月下旬,和李楠、金雨交好的德國人士,經過幾個月的觀察,發現了三輪摩托貨車,皮卡轎車的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技術,無論在溫暖的南方,還是在寒冷北方,都在各個領域裡非常實用,機械技術也相當成熟。就首先找上門來了,想要就三輪摩托貨車,皮卡轎車技術,達成共識,合作生產經營。李楠事多的很,轉手推到金雨一個人身上了,王棟只算是三輪摩托貨車,皮卡轎車技術專利的中國註冊者之一,暫時到還沒有出面的必要,完全由金雨出面接待,負責接洽商談最合適。一切都是因為金雨和德方進行的商務多,以友好國家之間,進行商務交流,可以很好的避開其他國家。商務活動嗎?就看哪個商家掌握先機了,哪個商家掌握了先機,誰都可撈取工業技術產品的第一桶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