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44章 汽車熱潮之上 文 / 為雨哭泣

    隨著年初,長春長城皮卡轎車和三輪摩托車的迅速下線,每月120台各左右的出產量投入市場,京城的機動車擁有量增加到了500輛,引動了歐美世界各國的好奇和不同關注。

    歐美洲人對於機械技術的重視,又以德國人為最。是東方人士無法理解的。一切都是因為中國人更在意讀書當官,把奇淫技巧之類的數理化製造技術知識,當做偏門和旁門左道了,視為玩物喪志之舉,幾千年獨尊儒術下意識的慣性思維作怪,是中國人都可以想像一下是怎麼一回事了,是不。

    在還沒有遷都之前,主要由台北府中國的外交部,接洽外國人的外事活動,金雨、王棟和李楠定好了外交原則後,基本上是不再插手外交活動的細節了。現在佔據了京城,原來歐美國家駐京城的公使們,就暫時淪為在京津塘地區,歐美人士的咨詢服務部分了。凡是來華的外國人士,必須得到中國駐外大使官的簽證,才會獲准來華進行商務、學術和宗教交流等等活動,新中國的一切國際活動,開始慢慢的規範化起來。

    4月28日,德國駐京公使克勞德.庫侖按照國際間的規則,專程拜訪了金雨和王棟,商量了一下德國來京城商團的會商時間,定於五月十號,等德國商團來京後在正式會談,得到了準確的答覆,就不在打擾金雨和王棟稍顯悠閒的工作時間了。

    英國人忙於應付布爾戰爭,又是巨艦大炮主義者,還沒有在意這種載貨的摩托車和皮卡轎車的價值,只是還在關注;美國政府正在吞下軍事行動未遂的苦果,沒有德國人反應快罷了;沙皇俄國人和中國的外交處於不冷不熱的矛盾狀態之中;中國留學到的奧匈帝國的留學生比較多,和中國的商業貿易也很廣泛。對新事物的出現稍顯遲鈍了些,對於機械專業人才,不知道是多的不在意,還是怎麼回事,連本國機械發明專家尼古拉.特斯拉都不注重,其駐華外交人員,對於摩托和皮卡轎車,只是好奇關注而已,並沒有跟隨德國人一起行動;法國人在安南老撾一帶,紛亂不斷,軍費負擔和法籍商人的贖金也是持續上升,焦頭亂額之際,一時也沒有在意這一新事物的價值,忙著利用安南廉價的勞動力,向中國賣出安南地區礦產物資,以獲取大量軍費開支,應付日益增加的財政用度,其他國家暫時,還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亞洲,各自都有自己國家的煩心事煩惱鬧心,更是沒有在意摩托三輪車和皮卡轎車載人載貨用途的商業價值。

    這又和前面說到,歐美洲人重視機械技術說法矛盾了,這實在是第一代摩托三輪車和皮卡轎車,現在的磨合維修服務,讓各國看到的人士覺得太麻煩了,這就是一切機械新發明,最初不被人認同的地方。

    京城的城區內,衛生管理改變了,以前的黃土官道,也開始拓寬至八車道,鋪上瀝青,連車帶載貨的摩托三輪車和皮卡轎車,才只有2-3噸左右,倒是不怕把新路面壓壞了,倒是避免了下雨天的泥濘和晴天艷陽灰塵滿天的情形出現。

    現在只要按新中國的法律合法辦事,政府是不會干預的外國商團的商務活動的,這和後世官員為了政績,竭盡全力維護外商的投資環境,是有區別的,第一是那年代歐美商人畏懼紅色政權的專政;第二是那年代中國人在起初都不會做生意了,都被教成又紅又專的白麥了,第三是你一不小心,就走左路線了。摸著石頭過河,還得要去學會游泳不是。

    這是私人的商務問題,接待費用自然由金雨和王棟自己負責,家事和國事分得很開,兩個人都得遵守自己定下的規矩,早早的在全聚德酒樓,包下五月十號當天中午酒樓的酒宴。相對來說,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更加適合吃烤鴨,一份份的食物,都由專門的服務人員現場片好了分食,符合西方人的衛生習慣。

    為了中德兩國機動車行業的碰頭會商活動,金雨和王棟也是做了必要的準備工作。首先,在歐洲十九世紀80年代中期,熟悉奔馳轎車發展歷史的都知道,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最早是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但是歐美洲國家的汽車工業卻是在1903年以後才興盛發展起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很簡單的,以汽車最早的製造者卡爾·本茨製造的汽車為例說明一下。1886年德國的卡爾·本茨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於同年1月29日立案獲得專利。因此1月29日被認為是世界汽車誕生日,1886年為世界汽車誕生年。該車裝有臥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5公里。該車前輪小,後**,發動機置於後橋上方,動力通過鏈和齒輪驅動後輪前進。該車已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電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其齒輪齒條轉向期是現代汽車轉向器的鼻祖。當時,由於該車的性能還未完善,發動機工作時噪音很大,而傳遞動力的鏈條質量不過關,常常發生斷裂,因而在汽車經過的道路上,人們經常看見的是人推車而不是人坐車。在那個馬車的時代,汽車受到人們的嘲笑,被斥為無用的怪物。本茨夫人貝瑞塔·本茨為了回擊社會輿論的譏諷,於1888年8月帶領兩個兒子駕駛著經過奔馳反覆改進的汽車從曼海姆出發,途經維斯洛赫添油加水,直駛普福爾茨海姆,全程144公里。這次歷史性的試驗為汽車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大家就會意識到,卡爾·本茨的汽車製造廠,為什麼經營生產不下去了,最終被戴姆勒兼併的原因了。

    這時歐洲的汽車,其實就是摩托車動力傳動系統的雛形而已,其區別機遇在於輪子的多寡罷了,動力小,速度慢,輪胎還是實心的,減震性能差,行馳距離短,惰輪式發動機動力小噪音大,在西方國家多數人眼中,這種汽車完全就是機械愛好者們的機械玩具了。

    而現在新中國製造出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皮卡轎車和三輪摩托車。高壓油泵、四缸和六缸的活塞曲軸發動機技術,已有二十世紀3-40年代的技術水平了,和西方國家現在的汽車製造技術是兩個概念了。

    和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才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同樣是天差地別了。

    這就更加不要說才1900年初了,在西方國家還沒有真正解決高壓油泵的技術問題之前,也可以說現在西方製造的汽車就是玩具。

    5月10日,德國駐京公使克勞德.庫侖,率領德方容克投資顧問團,專家組和中德雙方的法律顧問一行,在全聚德酒樓,舉行第一次交流午宴,很有中國的傳統美食風格。

    德國駐京公使克勞德.庫侖,充當了雙方的主要負責人的介紹人:「這位是中國五羊汽車製造廠和長城汽車製造廠的投資人金雨先生,這位是金雨先生的合夥人,以及新式汽車專利技術的擁有者之一的王棟先生。」

    克勞德.庫侖按主次介紹起來:「金雨先生,王棟先生,這位是德方商務代表團的負責人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先生。」

    「您好!歡迎來到中國,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先生。」

    「您好!歡迎到帶中國,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先生。」

    金雨和王棟用德語向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先生致意,握手,擁抱貼面問候。,兩人絲毫沒有因為西方人坑長的名字繞口,也很在意這個,看上去四十多歲有封號的德國容克貴族。

    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見兩個人都會德語,連忙說道:「謝謝!謝謝!」

    「彭彭……彭彭……」鎂光燈閃過,中德雙方的攝影師拍攝著,留下一張張紀念照片。

    克勞德.庫侖繼續向金雨和王棟介紹:「這位是我國汽車製造專家組組長卡爾·本茨先生。」

    「您好!歡迎來到中國,卡爾·本茨先生。」

    「您好!歡迎來到中國,卡爾·本茨先生。」

    金雨和王棟用德語吃驚的,向已經66歲的卡爾·本茨先生問好,這可是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啊!比見國家領導人還幸運啊!多牛氣的人物啊,奔馳車的愛好者,無不頂禮膜拜啊!現在算是見著真神了,能不吃驚嗎?

    握手,緊緊擁抱貼面問候這位清瘦的老者。

    老者卡爾·本茨感受到了兩個人的熱情,連連回應道:「謝謝!很高興認識您。」

    「彭彭……彭彭……」鎂光燈又是一陣閃過。

    午宴在相互介紹認識中開始了,具有濃厚中國民族特色的美食烤鴨,很對西方德國人的愛好肉食的胃口,國酒茅台是唯一飲用酒水。

    「來自歐洲大陸的日耳曼民族的朋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作為主人,我們歡迎大家前來做客,舉起杯,喝下這中國第一美酒,國酒茅台,干!」金雨存心要藉機宣傳國酒茅台,致辭也特別簡練,不然說些文言文,這些外國佬估計還聽不明白呢?

    德國人也愛喝酒,並不是專愛德國啤酒,也許是學習過中國人的飲酒文化,德方人員又是直性子,喝得很豪爽,一飲而盡,隨著金雨的勸酒,連飲三杯,並馬上迷上這種中國國酒,唇齒留香啊!回味無窮,真不是吹牛的。潔白如玉的皇家貢品酒杯,依然留香。

    茅台酒是我國大曲醬香型酒的鼻祖,它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其優秀品質和獨特風格是其他白酒無法比擬的。估計這些德國人喝過一次後,不買個十瓶八瓶,自己都得後悔白來中國一會。就算回到德國在國內買進口貨,算上兩國關稅,價格會翻倒200人民幣了,快有八百馬克了吧!

    「來來來,多明戈.馮.曼施坦因.維格弗裡德裡希先生,卡爾·本茨先生,嘗嘗全聚德烤鴨,其皮層香酥、肉質鮮嫩、色彩鮮亮、氣味芳香啊!在德國,你們是不可能吃到如此美味的美食的。」金雨向德國友人解說起來。指望服務員向德國人解說菜餚的吃法是不可能的了,現在的全聚德可是沒有後世那麼好的經營模式。

    金雨,王棟艾麗絲和吳玉玲等中方負責接待的人員,都在不壓其煩的演示著烤鴨的不同吃法,不論是直接蘸醬吃,還是捲著面皮大蔥蘸醬,和著片好的烤鴨吃也好,都讓德國人吃的目瞪口呆,恨不得把舌頭都吞下去了。

    吃得香,胃口就好,心情也不錯,午宴進行的讓雙方都滿意,交流也比較暢快,賓主盡歡,約定好明日上午到機動車維修服務中心實地考察,再具體商議商務細節,才用皮卡橋車送走這些德方外賓。

    乘著送外賓回使館區的間歇,酒樓老闆楊天良興奮的親自奉茶示好,現如今京城第一號實權人物,招待外國客人,都是平民一樣親手結賬,沒有大架子,這樣的人物不結交,作為生意人,還不如一頭生生撞死算了。

    包樓是早就結了帳,所以楊老闆慇勤的奉上好茶,說著閒篇。

    金雨笑著問道:「楊老闆,怎麼樣,你家的烤鴨,把個西方人饞壞了,以後吃不著這種家傳手藝,怎麼活啊!」

    「哪裡哪裡!金雨太抬愛楊某人了!」楊天良也很為新中國治下,自己家的生意蒸蒸日上而欣喜不已。

    「楊先生,想沒有想過,把全聚德酒樓開到歐洲去,到時候和法國菜競爭啊?」王棟在旁邊提了一嘴兒。

    「啊!……」楊天良呆住了。

    【在此感謝書友zgzhao自個找的打賞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