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358章 戰爭背後(六) 文 / 為雨哭泣

    有道是水火無情,風借火勢,火助風勢,大火打著旋向西南方向燒去,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漸漸熄滅,滾滾濃煙,讓國防軍空軍準備起飛轟炸的計劃都暫時擱置了。

    就連想在天明之際,飛機加入轟炸和陸軍突擊部隊想再向前進攻試探一下,也不得不暫時放棄以前擬定的作戰計劃。

    趁你病要你命,火攻之計,孫子兵法闡述的最清晰,國防軍主力都在葉尼塞河東岸,受火勢影響極小,那裡會放棄這等痛打切割火雞的好機會啊!

    藉著俄軍被燒得焦頭亂額,整個防線大亂之際,5月15日,到了下午3時左右,負責配合轟炸阿欽斯克的國防軍空軍,才近距離的出動了超過2000架次的飛機,轟炸打擊阿欽斯克俄軍全線守軍。

    俄軍防空火炮此時十亭去了八亭,更加防禦不住,等到黑夜再次來臨時,各種作戰物資和糧食倉庫基本全毀,傷亡過半,還不等國防軍陸軍攻上來,阿欽斯克城內俄軍總司令官阿爾希波夫是在也頂不住轟炸的壓力和不急的壓力,趁夜率領已不足十萬得主力部隊,淒淒惶惶的退守托木斯克和克麥羅沃一線休整協防,算是吃了個十足的大虧。

    到了這個時候,俄軍西伯利亞軍區才意識到,原來中華帝國地面部隊炮火打擊力度也是可怕的嚇人,苦逼日子真難捱啊!

    但是中華帝國出人意外的接手一片廢墟似的阿欽斯克之後。並沒有在急於推進進攻。而是不斷地增兵過來,就連地方建設兵團也過來了100萬之多,一邊徹底地穩固地方秩序和生產建設,囤積物資;一邊藉著天氣轉暖之機,清剿西伯利亞鐵路線兩側騷擾的哥薩克騎兵。

    西伯利亞戰區的東線戰事,這時顯得和風細雨,不溫不火了。

    阿欽斯克是什麼地方?作為現代人的金雨和李楠王棟三人,是在清楚不過的了。

    阿欽斯克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城市。在鄂畢河支流丘雷姆河右岸同西伯利亞大鐵道交會處,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鐵路樞紐要地之一。距離已經失去的州首府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約184公里,人口約7萬人,建於1682年。附近有全俄國儲量最大的褐煤田,納扎羅沃、別列佐夫、伊塔特等為主要產地。

    金雨,李楠,王棟三人儲備了數年的物資。做足了準備工作,和幾個歐亞小國家交戰不斷,並且長時間的在朝鮮半島酷寒的山區和瘋狂的日軍作戰,完全都是在寒冷環境下練兵,適應寒冷氣候。

    為什麼會這麼迫不及待的組織戰略合作國向沙皇俄國宣戰呢?,

    一個最關鍵問題,就是要避開歐洲矛盾可能總爆發的一戰時期,佔有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收回被沙皇俄國侵吞的領土,不讓這些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沙皇所用。甚至不為後來的蘇聯所用。

    試想一下,蘇聯人沒有了廣闊的西伯利亞和這裡的豐富的資源,斯大林還能和希特勒抗手嗎?還能把中國、朝鮮、越南和阿富汗等等國家當馬仔,當做吸引歐美仇視亞洲社會主義國家注意力的籌碼嗎?還會讓逐漸獨立自強的亞洲社會主義國家互掐嗎?還會讓這些國家被北極熊當猴耍嗎?

    作者是個小老百姓,說的就是這麼直白、露骨,不過話糙理不糙,就是一個意思,共產國際藉著反壓迫、反剝削的革命浪潮,施行控制世界的目的,現代人都明白。蘇聯的政治家何嘗把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當回事,一切皆是他們的利用工具罷了。作為現代人,在感歎自己國家偉人時,也在暗暗歎息為人們的思維局限性,等到醒悟時。自己國家的建設,已經被蘇聯的政治家們誤導下建設的千瘡百孔了。

    辯證唯物主義講求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把英美等帝國宣傳的萬惡不赦,八十年代流行找個莫須有的人物,在學校作報告,說自己在英美等國看到窮人上不起醫院,現在想想十分的荒唐,沒錢哪家醫院會好心的白白地醫治你啊!

    反正在作者的世界觀裡,國家才是最大的剝削者,官商勾結起來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工人農民和其他職業的工作者都是被動的承受著剝削,工人次之,農民最甚。可是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不允許國家建立和商人存在嗎?不得不說,矛盾無處不在,對立的事物不協調,就說明國家政策制度不合理,存在漏洞讓人鑽了,怨誰?

    總之,說一千道一萬,金雨,李楠,王棟三人完全是奔著了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來的,哪怕是成百上千萬大軍消耗在這裡,也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這一代的領土控制權。

    作為現代人,三個人實在是太明白了,國家的實力是一方面,國家的領土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萬物不求人才是最硬氣的底牌。到了後世其他國家的礦產資源在豐富,也是在人家的領地裡的財富,一旦政權更迭、政策轉變,誰還能和世界警察一樣的美國學個全啊!還能想打誰就打誰啊?擎制的因素太多了。

    戰爭就是要掠奪他國的資源和財富為己所用,這一點在亞洲日本人做得最好,最完美,這無關於我們中國人怎麼痛恨這個國家和人。而我們中國人確實做得最二了,領導人得了外國人的讚譽,而老百姓得了艱苦奮鬥的風骨,可是實際上卻很受傷,本來該自己得到的東西,卻為名聲所累,無顏爭取,等厚著臉皮去要時,黃花菜也涼了。這個時候才驚醒過來,原來自己的枉做好人了。好人壞人都沒有做成。反而是裡外不是人了。人家日本人已經富得流油,該打擊你時還是打擊你,會記住你的好嗎?

    毛偉人的痛打落水狗的指導方針和作風,中國人啊!你總是喜歡用在自己人身上!

    但是金雨這個人主掌軍權的現代人,就是不一樣,金雨作為一個狙擊手,躲在最安全隱蔽的地方,給予目標以致命打擊,才是金雨行事的最高準則。如果冷兵器時代,糧食產地就是大家都會極力爭奪。就比如糧食產地中原大省河南,乃是歷朝歷代爭奪的重地;而在熱兵器時代,那西伯利亞高原就是礦產資源重地,二戰時。前蘇聯被德國人打到斯大林格勒之後,那麼困難,卻能一年造出上萬兩t-34坦克,並最終戰勝德國,打到德國的老巢,並最終和富得流油的美國相抗衡,依靠的是什麼?一是鋼鐵一般的戰鬥意志,第二就是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上,出產的豐富資源,金、銀、銅、鐵、煤等等礦藏。乃至鑽石寶藏,都是無以計量,這些才是後世蘇聯,維持自己鐵血統治大半個世紀不倒的根本所在。

    深深瞭解這一切的金雨,李楠,王棟三人,怎麼會在樹立一個強大的敵人時,還會給敵人留下如此豐饒的領土和資源呢?那就真是一個二貨了!

    在中亞、新疆、蒙古高原、唐努烏梁海地區和西伯利亞高原的結合部,自17世紀開始,俄國人就開始在唐努烏梁海地區偷偷採礦。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可以想像,俄國人能到中國人的地盤上偷偷採礦,是不可能偷採鐵礦石和煤礦了,那只能是金銀礦了,要不然在那種偏遠的地區。偷採了鐵礦石和煤礦運回去的話,豆腐也要盤成金價錢了。

    一如遙遠的阿穆哈河一文中描繪的。遠遠地遠遠地高過海面高原上,安靜躺臥著的像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薩彥嶺下是我們失落了的庫蘇古泊——席慕蓉奶奶說,神獸紫貂在山裡出現了,它們在巖崖的石洞裡,糟朽的樹洞裡,整日歡雀躍,幸福快活。哎喲,多少年沒有見到貂的身影了,若干年前在北杭愛山的紫貂是多呢,根本不怕人,誰進山都能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跑。可是父親特木勒說:繼啊!你在說夢話嗎?那些該死的俄國人早打絕了紫貂,打完了山北面的鼬獺和珍奇獸,如今除了狐狸和狼,大概就只有兩條腿的野獸了。

    是啊!就只有兩條腿的野獸了。

    這些描述足以證明俄國人對我國的資源掠奪,是那麼的**裸,讓老一輩的人,自靈魂深處的記憶,都變得得這麼簡單明瞭了——父親特木勒說:繼啊!你在說夢話嗎?那些該死的俄國人早打絕了紫貂,打完了山北面的鼬獺和珍奇獸,如今除了狐狸和狼,大概就只有兩條腿的野獸了。

    作者在這裡喊一聲:執政黨啊!你敢向蘇聯老大哥申訴嗎?

    阿巴坎原名烏斯季阿巴坎斯利耶,同樣也是一個因要塞而興起的的小鎮,也是俄國人侵略掠奪唐努烏梁海而興起的城市,也緊鄰著唐努烏梁海。自中華帝國建立後,國防軍邊疆區邊防軍一開進唐努烏梁海地區,就沒有終止過和俄國偷菜貴重金屬礦的戰鬥。

    阿巴坎是哈卡斯地區的核心城鎮,也是另一個世界俄羅斯西伯利亞城市,哈卡斯共和國的首府。

    哈卡斯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形成行政區域的地區,若硬要說來源,則是此前這裡有一個沙俄時期設立的哈卡斯縣,不過實際上的哈卡斯地區遠比哈卡斯縣要大。

    當然現在的哈卡斯地區與沙俄時期不同了,哈卡斯地區近六萬餘平方公里土地,現在全部歸入了東俄自治區的轄區,而行政區域劃分,也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完成,東俄自治區三十七萬平方公里土地,分成了庫茲涅茨克、托木斯克、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克麥羅沃、阿欽斯克、比斯克,阿巴坎七個區管市和哈卡斯縣在內的五個區轄縣,即等同於阿拉斯加的省管市和省轄縣。

    這些省管市和省轄縣的地下蘊藏著讓人無法計量的礦產資源,這絕對是任何一個現代人為之瘋狂的數量。任何一個來到這個時代的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奪取到手,才會甘心。

    阿巴坎就是原來的哈卡斯縣所在核心區域烏斯季阿巴坎斯利耶鎮一帶近兩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同時其名稱也是在這一次簡化成了阿巴坎,而其餘的四萬多平方公里則設置成了新的哈卡斯縣。而新的阿巴坎市和哈卡斯縣基本上就包含了整個哈卡斯地區,它位於南西伯利亞葉尼塞河與其支流阿巴坎河匯合處,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庫南端。

    東俄自治區境內資源極其豐富,而其中又有兩個代表,如果說庫茲涅茨克盆地可以稱為煤都的話,那麼哈卡斯地區就可以稱之為銅都。

    18世紀30年代初,沙俄人在這裡發現了很多銅礦:瑟爾銅礦、麥因銅礦、巴扎銅礦等。並組織了工業開採。1740年建立了2個工廠:盧崗煉銅廠和依爾巴鐵工廠。

    為了保障冶金工廠的原料,從18世紀30——40年代起陸續開採礦山,有白伊柳斯河上的卡雷什礦山和扎斯圖普礦山,葉爾巴河上的葉爾巴礦山。阿巴坎河上的阿斯奇孜礦山、巴扎礦山、瑟爾斯克礦山和塔什忒普礦山,葉尼塞河上的麥因礦山和烏伊礦山等。

    隨後這裡便雲集了以採銅業為生的居民,其中當然有多半是從別的地方遷移過來的,早在這個世紀初這裡便有了90餘個居民點,到現在總人口已經有十多萬了。

    這已經可以算是一個中等偏上的城市管轄區了,在這個偏遠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匯聚了如此多的人口,再翻一倍的話,快趕上中華帝國京城的人口了,自然不會單單是為了銅礦的。

    當然了。若僅僅是銅礦,也還是不足以吸引這麼多人口來到哈卡斯地區,其真正的興起還在於有人在此發現了金礦,在哈卡斯-米奴辛盆地大約從19世紀三、四十年代起,就開始了「淘金熱」。比阿拉斯加淘金熱還早得多,最重要的是這裡的發現很多,而且持久。這裡已經發現了不下十數個沙金礦坑,吸引了大量的冒險者到這裡實現發財夢。甚至直到現在戰亂不斷之時,這裡還會有新的金礦被發現。一些前來淘金的俄國人,在無法搶到金礦開採權之後。順著阿巴坎河就進入了中華帝國的領地——唐努烏梁海地區偷採金礦,並引發沙皇政府在19世紀時期,不斷地侵略滿清政府,利用種種手段訛詐滿清政府,簽署種種不平等條約。

    可以說沙皇私人的金庫裡。有一小半的儲量,來自遠東和這一產金重地了。

    只是因為銅礦和金礦的分散。加上交通不便,這90個居民點規模都不大,沒有形成較大的城鎮,而銅礦金礦等礦產最集中的米努辛盆地,也不過興起了阿巴坎這一個人口過萬的居民點。

    說這些,並不是簡單的講數據碼字,實在是看看後世的中國上市公司中,只有山東黃金礦業拿得出手,其他省份都是小打小鬧的,更多的是在青藏高原上,陝甘寧山區鑽山溝,哪像這等區域性金礦重要產地——哈卡斯地區無異是個聚寶盆了。

    山險林密的薩彥嶺,眾多的采金客和礦業業主們,大多都是有錢人大金主,私人護礦隊中的人,那個不是亡命之徒,槍炮自來不缺,地頭又熟,中華帝國的國防軍從唐努烏梁海進攻這一地區,也得小心翼翼的籌劃,小心了再小心,就跟剿匪一樣,不能夠留下後患,否則這些亡命徒流竄起來禍害地方,也是個大麻煩。

    聽說這裡有許多銅礦和金礦時,軍隊中上至軍官下至士兵,還有中華帝國的商人們,就像是聞到血腥的鯊魚,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竟中華帝國的很多富豪和退伍軍人都有從事礦產開採的,並且都還發了大財。

    尤其是軍人都有在佔領區和控制區內分得的25%礦產開採權的份額,誰也不想自己拚死拚活的對外作戰,到了最後,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家族,連一口湯都喝不到吧。

    畢竟一個地方出現一座銅礦礦區,一座沙金礦坑可能只是偶然,但百餘年來都有發現,這就不得不讓人重視了,也許那片土地下面還蘊含著更多的財富……

    可以說唐努烏梁海和哈卡斯這兩個地方,已經被國防軍西北戰區的軍人們和有志從事礦業開採的人士,如同鯊魚一般圍住了。中華帝國這個已經高達5億人口的國度,有太多人因為從事礦業開採的人士發了大財,富得流油。但是還有更多的人看著這些人發了大財,富得流油,哪有不眼紅的,乘著天氣轉暖,無不嗷嗷直叫的趕赴西北和西伯利亞佔領區,或組團或組隊,希望通過競爭,分得一杯戰爭盛宴。

    中華帝國之中,稍有見識和素質的人,這個時候都不再是單單把眼光看在地上刨食的農民了,已經可以看到沙石泥土和冰山雪原下埋藏的資源財富了,更是把開疆拓土給理解的無以附加了。

    【萬分感謝天下1258、書友1210031616的打賞!還有魔刀小子殺投的評價票!再次謝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