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392章 關於西伯利亞地區的暢想(一) 文 / 為雨哭泣

    蘇武牧羊中的北海到底在哪裡,在中國有兩種說法。

    一說甘肅省民勤縣白亭海應為蘇武北海牧羊故地,依據是:這裡原有民勤縣志中所說的『蘇武廟台』,上有『古石碑上大書:漢中郎將蘇武牧羊處』,但現已不存了。

    參考大漢朝和匈奴人的戰爭,多爆發於甘肅、寧夏,陝西和陝西等大西北地區,這種說法也是說得通的。

    而另一種說法是康熙割讓給俄羅斯人的中國領土貝爾加湖,即蘇武牧羊中的北海。

    北海所指何處?歷史上似乎一直不大清楚。

    清代王先謙所撰《漢書補注李廣蘇律傳》:「唐書地理志骨利干都播二部落北有小海,冰堅時馬行八日可渡,海北多大山,即此北海也。今曰白哈兒湖,在喀爾喀極北,鄂羅斯國之南界。」所記「白哈兒湖」應為現稱的貝加爾湖。過去所見文獻都從此說,一無異議,似乎已成定論。

    冰堅時馬行八日可渡,是什麼概念?是甘肅省民勤縣白亭海的寬度能夠達到的嗎?人走八日,也要走出民勤縣地界八百里了吧?

    其實第一種說法是最不靠譜的說法了,就像20世紀九十年代,有持民族大融合觀念的學者,為宋朝賣國賊秦檜平反一樣,說岳飛抗金,是阻礙了中華民族大融合進程的罪人一樣的道理,為中國失去貝爾加湖,以及俄羅斯人實際佔有海參崴和貝爾加湖等地開拓,找的借口而已。讓自己國家領導人的面子好看而已,混淆視聽,轉移視線罷了。

    這一切不論真假,目的為何,蒙古人的成吉思汗飲馬貝爾加湖,蒙古族的後裔一直在西伯利亞繁衍生息的歷史,比之俄羅斯人遷徙到西伯利亞的歷史更加久遠了。

    這也證明了,極北韃靼族人、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族人等亞洲人在西伯利亞生活放牧的歷史,比之俄羅斯人最早來到西伯利亞更有說服力。

    可以說,在二十世紀之初。中華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在中亞,在西伯利亞地區征戰不休,在這一代人的眼中,相當於收復被俄羅斯人竊踞幾百年的失地一樣暢快,可是沒有絲毫侵略它國的概念。

    這可是跟德國人一戰時爭霸世界,二戰時征服世界完全是兩碼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棟從京城至東北繞道滿洲裡,來到西伯利亞,六、七千公里的漫長運輸線。就算是坐專列,走走看看之間。也是走了三個月時間的,不容易啊!

    西伯利亞地域遼闊,千頭萬緒,這一切都讓王棟、詹天祐、張俊和其他工作人員感慨萬千,車外業餘面面面,品酒夜話,也是難得的消遣之一。

    王棟見詹天祐有了自己的規劃設想,不得不信服,這人就是敢想敢幹的主。自幼留學美國可真不是白給的,就提了一嘴:「詹部長!張局長!這次過來的工程勘測和管理人員,要讓他們自己發揮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一片土地已經全歸我們自己所有了。舊俄羅斯帝國時代擁有大量土地的沙俄王室貴族、教會寺院、巴依地主、高利貸商人、富裕農民和貧民們,能跑的全跑了,沒能跑的,不是死傷於戰火。就是暫時歸於戰俘營改造管制著。所有的土地也都是公有的了,接手的完全就是一張白紙,你們想怎麼畫就在上面怎麼畫。」

    詹天祐說道:「好多年沒有親自下去作具體工作了,長途跋涉的來到這裡。看到這裡百廢待興,不管是對於重新規劃、改造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於我們來說,這可是不亞於一個世紀的大工程啊!在一個人的人生閱歷中,無異於是輝煌的一筆啊!」

    張俊局長笑道:「是不是覺得,人生若此夫復何求,這可是你們鐵道工程人員的大機遇了啊!詹部長!」

    詹天祐點頭說道:「是啊!西伯利亞大鐵路,這種重大基礎設施的佈局和建設可是有著歷史感和國家戰略佈局觀念,在當今市場化已經很普遍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可以交由市場來做,但仍有不少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裝備要有國家意志,投入國家財力。

    沙俄政府在西伯利亞大鐵路桑投入的人力財力,實在是讓人矚目驚心啊!在如此酷寒之地,沙皇政府敢於願意下如此大的賭注,修建如此規模的大鐵路,其戰略眼光實在可怕的很啊!」

    王棟也不得不佩服的說道:「是啊!與俄國人的戰略眼觀相比,我們還是有所欠缺啊!秦始皇的鐵血政策,軍隊橫掃**,縱橫開闔,何等輝煌啊!可是還是要被動的修築古長城,抵禦匈奴胡人的掠奪、侵略,這是何等的被動啊!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就是外族不斷侵略的聖地,就這,歐洲人始終都在宣揚『黃禍論』,其實歐洲人的殖民主義、沙文主義,才是最可怕的一種思想觀念。

    看看地球儀,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有多少地域是屬於歐洲人,有哪些是屬於他們的殖民地。怎麼不說說自己,控制、奴役其它人種,好意思製造『黃禍論』,這可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吧。」

    哈哈哈!……

    滿車廂的工作人員都笑了起來,這可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誰會承認呢?

    如今東、西方兩大軍事陣營數百萬大軍在前線對峙,在後方又都有近千萬的後備役在整訓備戰,和沙皇政府爭奪這一戰略空間,說對說錯,誰也說不清了,唯有看誰的拳頭大,拳頭硬,看誰被打痛了,受不了了,自然就會認輸,退出這一區域,縮回去,沒有道理可講。

    設想一下,西伯利亞大鐵路如果放在今天中國的環境和程序下去決策,會有怎樣的爭論和結果?

    首先巨大的投資從哪裡來?大家想想,當時建設這樣一條鐵路也是完全靠沙俄政府的財力,不大可能像現在這樣市場化運作。這樣一條鐵路占當時沙俄政府財政收入的比重,會比今天青藏鐵路或京滬高速佔我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大很多。此外,現在我們在規劃鐵路時,往往要求線路上的運量要超過年1000萬噸以上。如果沙皇政府沒有其他戰略目的,誰敢上馬如此巨大的鐵路工程,想讓政府財政崩潰?

    俄國人自己的布爾什維克黨鬧革命鬧得這麼厲害,不是沒有來由的吧!

    這一切的一切,滿車廂的人員都知道明白了,這次亞歐國家的大戰進入中盤大戰階段,大家都在蓄力佈置著下一步動作,這是國力的比拚,中歐工業製造能力的大碰撞,中歐國家武器裝備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已經到了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時期了。

    「王部長!帝國政務中心正在規劃、劃分西伯利亞各地省市縣鎮的重新命名和行政等級的設定,這都要我們規劃局根據各地的產業佈局完成之後,才能一一落實。

    您看!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地區,一旦建成了諸如煤炭廠、油田開採煉化、金屬冶煉廠、煉銅廠、煉鉛廠、皮革廠、棉紡廠、繅絲廠、糖廠、罐頭廠、油脂廠、水泥廠、鹽化工廠等工業設施。

    在這些工廠上班的,幾乎全部都是帝國的技術工人,而當地民眾進入工廠當工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技術要求不高不強的工種,我希望調派幾十上百萬的朝鮮族人進入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

    第一,朝鮮族人在朝鮮半島太集中了,不好!不利於朝鮮人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第二,在這西伯利亞地區,朝鮮人適應寒冷氣候環境的能力也很有經驗,比之中原地區的國人更有優勢;第三,其實就是最基本的產業基建工人和農牧民眾嚴重不足了。

    這些新的國土,人口太少了,一些技術含量很低的工作,不能儘是我們漢族人來幹,我們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些新加入中華帝國的一些民族,都要為帝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是吧?」張俊局長說道。

    「明白了,你們的考慮有道理,可以寫份報告上去,但是我提醒你們一下,這天下是我們漢族人和南方其它各族人打下來的,這些沒有為帝國流血犧牲的其它民族,只能作為雇工,當零工使用,重要技術產業和礦產開發的資格和他們無緣啊!他們沒有特殊貢獻的話,最後落籍定居在這裡時侯,只能從事農牧業。」王棟說道。

    說實話,中華民族為朝鮮人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朝鮮人是最典型的一群白眼狼,在現代社會可是可惡到了極了,遷徙來到資源豐富西伯利亞和中亞,只能在產業結構的最底層先做夠了貢獻再說。

    「這個是自然的了,王部長,不付出,盡想美事兒!可能嗎?那得有多少人要戳我的脊樑骨嘛!」張俊局長點頭附和著。

    噗!——嘁!——這個時候專列到站了,火車放氣閥發出特有的放氣聲,慢慢的停靠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火車站留出的專屬區域裡,保衛措施周全,再加上專列上飲食居住設施完善,倒不用冒雨下車趕路。

    「繼續!繼續!這黑燈瞎火的雨天裡,不用折騰了。」王棟擺擺手說道,自有相關的工作人員下車去交涉去了。

    「就是,繼續!繼續!張局長。」詹天祐也在要求張俊說下去。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新規劃建設,不急於一時,產業佈局建設施工,卻是迫在眉睫,幾百萬軍隊和建設兵團湧入中亞和西伯利亞,一些生活物資必須就地生產,自給自足,一直從幾千里外運進來的話,畢竟不是長遠之計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