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406章 看誰耗得過誰 文 / 為雨哭泣

    中俄雙方在鄂木斯克空中激戰的戰況,很快就傳回了各自國家的國防總部,為世人知曉了。

    說句很實話!這是一個中西方世界都能接受的戰果。

    李楠王棟夫婦和金雨三人,從來就不以為在戰場上戰勝俄羅斯帝國,自己這一批人建立的中華帝國,就可以最終贏得各個領域的全面勝利。

    中華帝國中亞戰區在1906年的十月上旬,在鄂木斯克城區進行了空空對戰和空對地的試探性轟炸,大勝而歸之後,事後總結時,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大家各有所得,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就算是沒有參戰的歐洲各國也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要是讓中華帝國的空軍和飛機裝備一直這麼保持著巨大的優勢,這場大國之戰就別再打了,投降認輸可能更加實際一些。

    這又像是兩個摔跤選手摔跤,被摔倒在地,並被壓在身下的一方,等著裁判報數判負時,開始後腦頂地,腹部上拱,隨時準備把對手頂翻,有了扭轉不利局面,起身再戰的能力了。

    鄂木斯克空中激戰的第二天,中華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休整了一天,到了第三天,兩大交戰軍事集團,再度在空中大規模交戰。

    首先在歐洲南部的克裡木半島。

    中華帝國空軍和奧斯曼帝國新組建空軍組成空戰聯軍,兵分兩路:一路直指被圍困至今的半島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座被沙皇俄國經營了一千年的要塞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一路殺奔占科伊和亞美尼亞斯克一線的沙俄守軍。在這裡,戰略合作國跨海來戰,而沙皇俄國自己也得渡過卡爾基尼特海灣來防守,日子也不好過,維持克里米亞戰役也是舉步維艱。

    這是一個讓人蛋疼的戰略要地,讓沙皇俄國放棄也不是,防守卻苦澀的局。放棄了在想日後擁有一個登陸場,都是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的,此時戰役已經由不得俄國人自己作主了。

    不得不說這是歷代俄國沙皇心中的一個結,輕易放棄不得。這就像是現代現實中的釣魚島和台灣主權問題。失去釣魚島,被日本人佔取,或者讓台灣獨立,那絕對是億萬國人所指,萬古罵名背在身上,就算是等到黃河水變清了,也洗不清這樣的罪名啊!

    現在的沙皇俄國缺衣少食,願意當兵吃上口飽飯的青壯男人比比皆是,這個時候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寧願多死些當兵吃糧的灰色牲口。也不會放棄在克裡木半島戰役抵抗,這不是守不守得住和主動放棄的問題了。

    接著在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流域。戰略合作國四國空中聯軍,再次給沙皇俄軍以重壓。

    源起中俄羅斯丘陵東麓,曲折東南流,後折向西南,經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注入亞速海的塔甘羅格灣,長1870公里的頓河流域,是俄羅斯境內歷史上有名的河流,也是俄羅斯歐洲部分的第三大河。

    幾乎和頓河糾結在一起的伏爾加河。也位於俄羅斯西南部,全長3690千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向東南奔流注入裡海。伏爾加河在俄羅斯帝國的國民經濟中,在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俄國的歷史搖籃。因而,也被俄羅斯人將伏爾加河稱為自己的「母親河」。

    伏爾加河被稱為「母親河」。這種地位等同於中國的黃河和長江,對於中國人心目中的象徵意義。

    頓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就像是兩道天塹一樣,在沙俄軍隊被趕過對岸之後。就隔斷著兩軍的直接接觸,攻守的戰略形勢,在這兩大河流前面緩和下來了。

    但是這一帶有著名的伏爾加格勒,當然在1925年以前,這裡還是叫作察裡津。它在1589年建城,17世紀初毀於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紀起開始作為軍事要塞,19世紀後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

    察裡津無論何時都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上受益,它是連接歐洲和亞洲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樞紐,注定了它擔當重要的角色,而這個城市也的確總是在俄羅斯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和現代的俄羅斯聯邦政府。

    這等地方,也是沙皇俄國國防委員會重點防禦的戰區,要是在失去這些重要的樞紐城市,俄羅斯帝國就將喪失對中亞各個行政的控制和統治力,就會更加的被動。失去這裡,一如我國在清末民初時期,丟失掉長江流域的通航權一樣,這等損失由不得沙皇政府不重兵把守。

    就連在波斯王國北面的土庫曼斯坦和東南面的阿富汗(俄控阿富汗軍隊),也在英國人的鼎力支持下,湊齊了近千架「駱駝」式飛機,和戰略合作國對峙起來。「駱駝」式飛機是由英國索普威斯公司設計的戰機,由於大量的採用了自製的直列式發動機,裝備「駱駝」式飛機,動力性能上差了法國制斯帕德v-1戰鬥機一籌,只能使用在中亞這等偏僻的二級戰區作戰,勉強差強人意。

    於是從東線到西線的空中戰事開始一天天的升級,參與空戰的飛機越來越多,戰事也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血腥。

    戰略合作國的各個國家,都開始有意識地在鍛煉自己在中華帝國訓練出來的飛行員們的實戰能力。

    相對應的,歐洲各個軍事強國都已經意識到了空軍建設的重要性,既想把兩大軍事集團的戰場,當做自己各種武器製造的實驗場所,又想讓自己的新軍種在戰場上得到鍛煉,最終還有人來替自己買單,再把作戰飛機賣給沙俄政府的同時,也把飛行員賣給沙俄軍隊,其空軍等於是以志願軍的形式,大規模的派遣到各個戰區參戰了。

    戰爭升級了!

    海軍和陸軍現在都只能看著高來高去的戰鬥機大戰的份,基本上沒有這兩大軍中什麼事了。但是誰都知道,等到任意一方佔據優勢之時,就是到了地面部隊跟在戰機後面攻城拔寨的時候。享有制空權的空軍部隊的勝負,已經可以決定戰爭的大致走勢了。

    隨著空戰的升級,每天從天上墜落的戰機,如果放在一個戰區的天空上往下掉的話,那就真可以用下餃子似的往下墜落來形容了,每天都有2000架次的戰機在戰鬥,還有近200架戰機墜毀或者損失掉,一個現實就是戰爭消耗巨大啊!

    以一架戰機2萬至2.5萬的價值算的話,單單是戰機的戰損,一天就要花費4-5000千萬華元(中華帝國建立後貨幣簡稱),稍窮點的國家一個月下來,財政支付能力怕是就要崩潰了吧!

    剩下的就算是人員損失暫且不計,已經失去出產原油主要行省的沙皇俄國,現在單單是航空汽、柴油進口資金的耗費,都是天文數字了,缺了燃油這玩意兒!這仗就不用再打了。

    幸好的是,沙皇皇室歷史悠久,掌握著巨量的珠寶財富,在歐洲大國的銀行都有存款和關聯交易,或者持股,歐洲各國也不怕沙俄政府賴賬不支付,可著勁兒的給俄軍推銷自己軍事裝備,變相、變著法的想成為沙皇政府的債權。

    這個時候誰都知道俄羅斯帝國是一頭肥牛,不上去割點肉,吸點血,絕對是不符合各自國家的根本利益,要是誰去發揮蘇聯時期宣揚的國際主義精神,那就是傻子了!

    現在世界各國根據中華帝國的飛機產業製造的報告得出,中華帝國06年製造的鵬式-1型戰鬥機、金雕式-1型戰鬥和海東青式-1戰鬥機,總計達到了5000間架,鵬式-1轟炸機2000架,鵬式-2轟炸機3000。再算上這些年生產的實驗性戰機,包括訓練用教練機,飛機擁有量預計超過了1.5萬架。

    這已是天量了,在歐美各個國家自己的第一種型號的戰鬥和轟炸機型,還沒有徹底的固定下來時,已是可望不可即了。要想讓俄羅斯帝國自己逐步添置上萬戰機,補充到戰事中,也不是任意一個歐美國家,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可以辦到的事情。歐美各個國家都開始眼巴巴的看著俄國人想自己下訂單,訂購飛機,要不然光是戰略合作國的轟炸飛機就要把沙俄軍隊給炸殘了。

    事實上俄羅斯帝國的國防軍事委員會,也已經身不由己了戰事一起,海軍被打殘了一半的沙俄軍事力量,不得不向新的軍種——空軍裝備傾斜,這是繼海軍軍備競賽開始後,最無奈的選擇,沙俄軍隊被戰爭徹底的給綁架了,不加強空軍建設和空軍裝備的採購,這場大國之爭,領土之爭,就得以自己帝國徹底的失敗而告終。

    而這個時候和中華帝國關係,應為遠東之爭、蒙古高原之爭和滿清流亡政府的戰略部署,日益關係緊張,而失去了發動機和汽車製造專利的購買的機會。沙皇政要們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吃錢的飛機製造業,在吞噬自己國家日趨緊張的財政資金,卻無力發展這種要人老命的飛機製造業。

    每一天被迫應戰,看著戰損報告,沙皇的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就感覺到,自己掌管的帝國荷包就要癟下去一層,憂愁鬱悶欲死。

    (網網)w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