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一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嗯,他們是在說,請求確認身份口令。趕快回復他們。」阿拉波夫中校對著剛剛約定的燈光信號密碼本,快速地解譯著對方的燈光。

    「嗯,身份驗證口令是:今晚打老虎。翻譯過來應該是長紅-長綠-短藍……就按照這個回復。」阿拉波夫快速地在紙上寫出了回復方式,交給了信號兵照樣點亮。

    「報告長官,已發送完畢,收到了對方的新燈光信號回復,我記錄下來了,是……」信號兵剛剛過了三分鐘又下來了,拿著一張剛剛記錄下來的對方回復。

    「嗯?怎麼還有回復?不是應該確認身份後就由我們發號施令了麼。」阿拉波夫中校滿腹狐疑地接過那份新收到的信號,又用了幾分鐘解讀了一下,接過居然還是一份和剛才一樣內容的身份確認口令請求!

    「臥槽!這幫西班牙蠢貨!他們怎麼不派幾個視力5.3的人當信號員!」阿拉波夫中校怒了,顯然以為是對面的西班牙人剛才因為視力不好沒有看清,罵罵咧咧地命令信號員,「你這傢伙難道只會記不會分析的嘛!這份燈光信號和你一開始拿過來的那一份完全就是一模一樣的!用豬腦子想想都知道是對方肯定沒看清楚我們第一次的回復嘛!把我們剛才發的回覆信號再發一遍!」

    「對不起長官,我這就去。」

    「等等!回來,」阿拉波夫又搶過一張紙,然後查著密碼本寫寫畫畫了一番,又過了幾分鐘,才重新交給信號兵,「我都快尼瑪地被你氣瘋了!這次記得,發完身份識別信號後,不要給他們回復的時間了,立刻把這份新的命令發出去!他們收到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對不起長官,我這就去。」

    不過顯然讓阿拉波夫中校抓狂的事情還沒結束,五分鐘後,信號兵又一次下來了,表示自己已經把身份識別信號和新命令一個燈一個燈地重新發了一遍,但是對方居然又重新回復了一遍同樣的內容,還複述了我方剛剛發的新指令!

    「那幫人瘋了麼!不可能沒看清的!」阿拉波夫罵了一句,然後整個人似乎突然定格了一樣,凝立了十幾秒之久,然後猛然撲向艦橋窗,抓起望遠鏡貪婪地望向對面剛才閃過燈光的地方。

    不可能!對方是絕對不可能看不清燈光信號的。這是阿拉波夫中校的第一判斷,對方的船桅燈自己看著已經非常清晰了,有過多年海軍經驗的他,憑著燈光就能判斷出來這個距離應該已經在8000碼到12000碼之間。

    等等!8000碼到12000碼之間?記得剛才十幾分鐘之前第一次收到對方的燈光信號的時候雙方的距離怎麼著也有至少18000碼左右吧?也就是說,在這麼短短十幾分鐘裡,對方居然還在全速向自己衝來?不過還沒等他這個念頭反應過來,信號兵的話就打斷了他。

    「中校,對方的燈光已經熄滅了!好像通信中斷了!」

    「艦長,對方的燈光已經熄滅了!好像通信中斷了!」

    在艦橋的指揮室和情報室裡,瞭望手和信號員正在同時向艦隊司令和艦隊情報官匯報著同一個消息。

    「不好!」伊薩科夫少將和阿拉波夫中校腦中閃過同一個念頭,不過只有伊薩科夫少將作出了指揮反應,「左滿舵!右舷迎敵!全炮門裝填穿甲彈!準備戰鬥!」

    可惜已經晚了,短短幾十秒後,連轉舵都沒來得及完成的「馬拉號」迎來了一陣劈頭蓋臉的德制11英吋戰列艦主炮彈和8英吋重巡炮彈、6英吋輕巡炮彈。

    在6000碼的肉搏距離上,德國人的戰艦上那些經過嚴酷訓練的精銳水兵通過十幾分鐘的反覆燈光信號測距照準後蓄勢而發的火力精準度果然不凡。

    在第一波炮擊中,「馬拉號」就重重地挨了一發11英吋穿甲彈和六七發巡洋艦炮彈。艦體中部的兩座炮塔終於徹底失去了火力,煙囪和後艦橋也被炸的稀巴爛。輪機艙從煙囪破口處冒出滾滾的濃煙和烈火,整艘戰艦在海面上就像一個點著了的大火炬。

    1936年11月19日凌晨1點43分,丹吉爾夜戰打響了第一炮。

    …………

    時間回溯到3個小時前——也就是伊薩科夫少將剛剛著手偷襲加迪斯港的西班牙艦隊的時候。被要求拖後趕來收拾殘局的「賈米一世」號戰列艦在一艘重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的陪伴下剛剛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丹吉爾海域。

    因為西班牙人的「西班牙級」戰列艦機動性能實在是太渣渣了,二十多年前剛剛造好的時候設計功率就只有15000馬力——這個數據只有歷史上「俾斯麥號」的十分之一,因此雖然艦體足夠苗條只有15000噸,最大航速也只能達到19節,而且因為西班牙財z困難,雖然二十多年來有好幾次提出要對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造,但是最終都沒錢實施,現在,這艘修修補補的破船能開出16節的航速就已經要燒香拜佛求上帝了。故而,作為偉大的無神s論者的蘇聯水兵在出發的時候自然是不會讓這艘老掉牙的破爛拖偷襲艦隊的後腿的。從馬拉加到丹吉爾,短短近百海里的水道,「賈米一世號」集群就被第一梯隊甩開了五六十海里。

    10點20,「希佩爾海軍上將號」艦橋。馮.加格恩上校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海圖,並且在圖上標注著一個個的坐標。

    「司令,東北東50000~55000碼,方向65,敵艦六艘——大型戰艦2艘,小型戰艦4艘。」雷達官的匯報聲打斷了他的作圖。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和「施佩伯爵號」是海軍第一批試裝了佩內明德秘密基地研發的艦用對海搜索雷達的艦船,只不過因為是1935年底的實驗型號,目前性能還非常差,只能停留在分米波的檔次上,最大對海搜索距離也就三四十海里,而且只有方向角探測比較準確,測距則完全不在行——在30海里的位置上,測距誤差可以達到幾海里之遙,所以完全不能用於火控。這也是為什麼雷達官報距離的時候用了一個大範圍的約數,這個範圍的上下限之間足足有5000碼的誤差。所以,這也是佩內明德研發基地為了獲取更多實戰測試數據、經驗才試裝的半成品,以便為下階段的研發改良獲取更多改進方向。

    「敵艦?怎麼可以肯定是敵艦的,全艦隊轉向方向75,本艦航速保持在25節,5分鐘後改為20節,10分鐘後改為15節,然後繼續恢復全速。雷達保持搜索。」馮.加格恩一下子來了精神,猛然抬起頭來,下達了一道看似複雜的命令。

    敵艦航行地很穩定,經過二十多分鐘的反覆側向,期間帝國艦隊分別把航速進行了3次調節,通過已知的我方航速和相對角度的變化規律,也就可以使用三角函數法推算出了敵艦的航速和航向——雖然早期雷達在測距上不在行,但是只要運用雷達的人數學手段夠強,仍然能夠像那些無線電側向運動的選手們那樣通過相對位置和速度的變化間接求出比較精確的相對距離,這一招是佩內明德的工程師在安裝雷達的時候特別對艦隊技術軍官進行過專門培訓的——當然,前提是對方完全沒有發現你,能夠給你留上十幾二十分鐘慢慢航行慢慢測。

    「司令,根據反覆測算,目前雙方距離23000~23800碼,方向55,對方航速14節。」

    「很好,轉向方向20,繼續保持全速。」

    終於,又過了10分鐘,在雙方的距離接近到11000碼的時候,對面的船似乎有反應了,他們突然發來了一陣閃爍不定的燈光信號。

    「艦長,發現敵艦發出燈光信號。」

    「確認是向我們發送的麼?」馮.加格恩趕緊追問了一句,隨後才想起這不能問瞭望哨和信號兵,而應該問雷達官,「雷達官,雷達上附近是否有其他船隻經過。」

    「沒有,司令,附近三十海里內只有我們的4艘船和敵人的6艘船。他們不可能是發給別人的。」

    馮.加格恩心念電轉,幾十秒鐘的時間裡很多念頭從他的腦中飛速地閃過、過濾、篩選。

    「司令,對方似乎重複了一遍信號,目前距離9800碼。」

    「又重複了?」馮.加格恩靈光一閃,馬上跳起來命令道,「信號兵,無論對方發什麼,趕快全文記下來,一定要記對、記全,快!」

    在馮.加格恩上校的命令下,信號兵自去記錄對方第二遍發佈的燈光通訊信號不提。雖然不知道對方想要說什麼,但是顯然,在這個暗夜中,應該還有一支艦隊要和他們接頭才是。

    「司令,我有一個想法,可以用來初步判斷對方的身份。」瞭望官提出了一個自己的建議

    「說!」

    「你看,對方的戰艦居然同時使用了前後艦橋桅上的燈光信號來和我們通信。」

    「那就怎麼樣。」

    「我們之前通過相對航速和相對角度,推算出了敵我雙方的距離,現在在距離已知的情況下,使用光學測距儀很容易就可以測量出對方船隻的前後桅距離,也就可以推算出……」

    「太棒了!趕快去!」

    「是」

    這次的結果很快,不到兩分鐘瞭望官就有了結果——根據戰艦上的卡爾蔡司測距儀顯示,敵主艦前後桅間距47米,與資料中的「西班牙級」戰列艦一樣。

    「看來真的是西班牙海軍的『賈米一世號』送上門來了。本來還打算明天早上再送它見上帝去的呢。」種種跡象都表明對方就是西班牙海軍,雖然夜間識別困難,但是時間地點環境都是那麼契合,馮.加格恩熱血沸騰準備賭這一把。

    「使用八木天線微波電台以最小發射功率通知『施佩伯爵號』,轉向方向25,全炮門瞄準敵主艦,石墨彈一發,隨後裝填穿甲彈。『柯尼斯堡號』和『切什青號』(一艘剛剛下水的m計劃級輕巡洋艦,歷史上不存在,以後出現z計劃中新造的戰艦,部分不重要的就不特別說明了,下同)自由射擊。」

    隨著馮.加格恩的命令,8枚保存精細的特殊炮彈被從一間特別的彈藥艙內提升出來——這種炮彈每艘戰艦上存放數量一般不會超過30枚,而且目前只在重巡洋艦以上級別的軍艦上配發。

    後世美軍的石墨炸彈可以說是電力殺手,用現代工藝加工的石墨纖維可以達到納米級的粗細程度,重磅炸彈爆炸後石墨纖維可以擴散到數萬平方米的空間內,並且纖維覆蓋效果非常好,很輕易就能嵌入到電纜膠皮的天然縫隙之間,導致電力設備短路,電力系統大面積癱瘓。

    和那種高精尖的武器相比,維勒安現在弄出來的這個石墨炮彈則完全是個粗製濫造的貨色,想用來破壞電力系統的話是完全不可能——因為他利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材料工業水平所制取的石墨纖維起碼是在微米級和毫米級之間的,對於包覆了絕緣層的電力設備完全無法侵入短路。

    不過維勒安既然把它造出來了,當然還是別有妙用的——雖然不能拿來破壞電力系統了,但是用來短時間破壞直接裸露在外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雷達卻是一絕,以目前帝國海軍常用的11英吋炮彈的裝藥量為例,只要在敵方無線電或雷達天線百米之內爆炸,就肯定可以把或多或少的導電石墨纖維纏繞到對方的天線上,這樣的話,天線本體的大部分也就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完全無法用於向外發射無線電信號——其效果比英國人40年代發明的箔條干擾好了起碼上百倍不止。

    這也是為什麼維勒安對於這種大殺器的配屬非常秘密謹慎,因為這玩意兒說技術含量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賣的就是一個創意和思路,如果被英國人或者米國人學走了這個思路,他們很容易就可以仿製出來。所以目前只在重巡洋艦以上艦船才會配發,而且所有配發了這種彈藥的艦船都必須接受情報官的監察。

    11月18日晚10點52分。

    「敵艦方向82,距離7900碼,石墨彈發射!」隨著一聲令下,6大8小14發炮彈向著「賈米一世號」飛了過去,炮彈使用的是延時引信,在8000碼左右的距離上紛紛凌空爆炸,但是卻完全沒有發出火光。

    西班牙人被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不過還是反射性地開始轉向,準備射擊,同時企圖打破無線電靜默通知友軍艦隊和基地,可惜已經發現他們什麼都發不出去了。這完全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短短七八秒後,第二輪8英吋炮彈的射擊就降臨了,「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那傲視所有重巡洋艦射速的炮彈雨點般地落了下去。在7000多碼的距離上,德制8寸穿甲彈對於「賈米一世號」這種輕裝甲的無畏艦來說致命性並不比「施佩伯爵」的11寸炮小——要知道西班牙人當初建造「西班牙級」戰列艦的時候可是扣著水線往裡塞大炮的,「賈米一世號」塞了8門12寸炮、頂著一個戰列艦的名頭,總排水量卻比「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還輕了幾百噸,裝甲之薄弱也就可見一斑了。

    不過「賈米一世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雙方距離已經比較近了,所以彈道都比較平直,大多炮彈都是打在了側甲上,很難吊射甲板裝甲——須知「賈米一世號」的水線裝甲好歹還有200毫米厚,而甲板裝甲只有區區30幾毫米。

    「命中敵8寸穿甲彈兩發,」「又命中敵8寸穿甲彈一發,」「哦,中頭彩了,這次是11寸重炮。」敵艦中彈的捷報頻傳而至。

    戰鬥開始後的20分鐘裡,西班牙人連距離都沒找準,完全是對著火光瞎打,而「賈米一世號」已經累計被擊中了3發11英吋穿甲彈和40幾發8寸彈、6寸彈,全部上層建築統統被炸爛,兩發8寸炮彈剛好打在煙囪底部,被阻力偏斜後鑽入區區30多毫米的甲板裝甲,在鍋爐艙裡面爆炸,戰艦立刻失速,幾乎成為一個靜止的火堆,戰艦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的能力。隨後「施佩伯爵號」乾脆停船集中6門11寸主炮對著大火堆的位置猛射,在十幾分鐘裡又用11寸穿甲彈分別擊中了「賈米一世號」的燃料艙和中部主炮塔輸彈井,這艘老掉牙的戰艦終於在幾陣巨響中斷裂成兩截,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另一邊的戰鬥也沒什麼懸念,那艘西班牙重巡在挑選對手的時候倒是運氣不錯,一開始就把火力集中在「切什青號」輕巡身上,總算是挑中了一艘以自己的火力可以擊沉的戰艦——原因無他,因為m計劃輕巡使用了4座三聯裝6英吋主炮塔,看上去炮口焰最密集。無奈一開始就沒找準距離,所以想要命中也就是難上加難了。等到「賈米一世號」起火之後,「切什青號」和「科尼斯堡號」都把全部火力轉移回來後,那艘西班牙重巡也就很快失去了戰鬥力。

    在近距離上,輕巡和重巡的火炮都是可以互相穿甲的,這時候誰的火力密度高誰才更佔有優勢,「切什青號」的12門高射速6寸炮打起西班牙人自然是犀利非凡。

    到了11點半,隨著拚死想衝上來發射魚雷的2艘西班牙驅逐艦被「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那10門犀利快速的105mm高平兩用炮重創並隨後各個擊沉,這場海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德國人只有「切什青號」被一枚203mm炮彈擊中,損失了一定的動力和航速,其他無一損失,西班牙政府軍的1艘老式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全部戰沉無一漏網。

    不過,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在馮.加格恩腦中成型了。

    「雷達官,把剛才統計的敵船航向報給我。我們應該沿著他們的足跡走完他們未竟的路程,不是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