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一章 沙恩霍斯特級下水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一個多月後,1937年7月,基爾軍港外一處兩年前才新建起來的船廠碼頭上,許多形色匆匆的德國海軍將領在看台上交頭接耳,等待著元首的到來。人人臉上都洋溢出喜悅的神色,但是現場卻十分低調,雖然事先知道了元首今天會來檢閱,但是現場卻沒有鮮花,也沒有禮炮,只是所有的閒雜人等在幾個月前就被清場離開了這裡,方圓幾公里以內都只有海軍的人。

    三天前,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前兩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在漢堡的布羅姆.福斯造船廠下水,不過不同於之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這兩艘目前帝國最大的戰艦沒有得到任何為之舉辦的熱烈慶祝活動,一貫喜歡為元首歌功頌德的帝國宣傳部門也罕見地保持了低調,甚至戈培爾部長在各種場合都沒有主動提及這一事件,這與半年前大張旗鼓宣揚的「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的情況大相逕庭。

    而且,帝國海軍部要求把這艘戰艦拖到基爾港的海軍造船廠進行最後的舾裝,而不是放在人多眼雜的漢堡,雖然漢堡的布羅姆福斯造船廠總部幾十年來一直是把守嚴密,可是測試噸位、尺寸嚴重超標的新銳戰艦還是會讓人有點不放心——在帝國的對外宣稱資料中,「沙恩霍斯特級」戰巡艦的滿載噸位才29800噸,死死扣著不滿3萬噸的標準以便盡可能讓英法覺得它不足忌憚。

    「嘿,巴斯蒂安少將,新戰艦究竟超標了多少你知道麼。」朗斯多夫上校在一邊觀察著遠處暫時還被遮蔽起來的船台。這次軍備處的人有點小題大做,不到元首來的那一刻就不讓看。

    「我怎麼可能知道,要知道這些,目前還只能問軍備處的馮.施拉德或者雷德爾長官,呂特晏斯長官。」巴斯蒂安無奈地雙手一攤。

    「但是我想,應該也和35年定z計劃的時候要求的指標差不多吧,後來雖然有深化設計,但是帝國這麼多年沒有造過戰列艦了,實際應用經驗不足,我想首級戰艦不會太過標新立異的。」

    「也不一定,你看年初的時候『歐根親王級』重巡下水的時候,開始我還以為和『希佩爾海軍上將』大同小異呢,誰知道克虜伯的人在得到捷克省的斯柯達兵工廠的聯合研發實力後,很輕易就搞出了三聯裝的60倍徑8寸艦炮,動力系統也經過了大改,採用了三軸燃氣輪機/蒸汽輪機軸向級聯。同樣油耗情況下動力系統輸出功率足足比『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高了25%,而動力系統的重量卻不增反減。現在的『歐根親王』可是12門8寸60倍主炮、12門105mm防空炮和24門博福斯防空炮的新銳戰艦了,還換裝了和日本聯合研製的610mm魚雷,英國人的重巡我敢說沒一艘是它的對手。」

    「那也不一定,燃氣輪機/蒸汽輪機軸向級聯的效果也不一定有設計值那麼好,取消了鍋爐本身總是讓人不放心啊,畢竟燃氣輪機作為前級蒸發器總沒皮實耐操的鍋爐可靠。而且聽說用的重油也比原來嬌貴的多,都是法本化學經過初步分餾和添加特種添加劑之後才能給燃氣輪機用,比普通劣質重油貴了七八成,平時訓練可怎麼用得起哦。你是不知道,我在歐根親王級上看過,首艦壓力航行測試半年不到,燃氣輪機就出問題了,回港大修拆下來一看,陶瓷葉輪上都是燃燒不充分的重油渣質黏著在上面,新葉輪的時候轉起來很輕盈平衡,輸出功率也大,用了半年後就嘈雜不堪,而且轉起來也不平衡,出力不均勻。以我看,大型主力戰艦肯定不敢完全取消鍋爐的。」朗斯多夫上校曾經有幸擔任過幾個月的歐根親王號代理艦長,所以深有心得。

    「嘿,你不能指望東西永遠不壞,只要勤快點修理就行了,帝國原來那種一艘戰艦動力系統要保證幾年不用大修的設計思路是不可能的,打仗的時候大不了半年換一次新輪機葉輪罷了,又不是換不起」

    朗斯多夫上校和巴斯蒂安少將談論著的時候,希特勒終於乘著他那輛招牌式的梅賽德斯奔馳到達了碼頭,數百名黑衣珵亮的檔衛軍衛兵肅然站好。海軍將領們也很快安靜下來。

    希特勒走到前台,就海軍重建的成就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都是些過場套話,隨後,就進入了新戰艦檢閱的過程。戰艦所在泊位的警戒線被撤去,允許大家登艦檢閱,並且戰艦的一些資料也被分發下來允許大家傳閱——當然,這些資料只能是看看,看完還是要收走的,不能外帶。

    雖然艦船的電氣和內裝都還沒完成,但是從紙面資料和實景上已經可以看出很多頗為可觀之處了。

    由於的裡雅斯特造船廠和斯柯達的技術實力被整合到了布羅姆福斯和克虜伯之中,外加維勒安在34年意大利衝突期間收服阿涅利家族的菲亞特集團,著實搜刮了一些乾貨,這條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諾比歷史上的同名戰艦強大了不少。實際數據如下:

    艦長252米,寬32米,標準吃水10.1米,滿載吃水10.9米,空載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3500噸。主裝甲帶最厚處為380mm/a2裝甲鋼,甲板裝甲最厚處140mm/a2裝甲鋼——和歷史上相比,大部分區域的裝甲數據都基本沒有什麼大改,只有部分重點區域和甲板裝甲進行了較大強化,比如甲板裝甲最厚處從歷史上的100mm增加到140mm,顯然是為了防止未來作戰中遠距離吊射彈和航空炸彈對戰艦要害部位的威脅。

    動力方式仍然採用三軸驅動,兩軸使用了最新的燃氣輪機/蒸汽輪機級聯技術,中央主軸仍然採用重油鍋爐/蒸汽輪機,額定功率17.5萬馬力,極限功率21萬馬力,最大航速36節。

    考慮到完全廢棄鍋爐的話,一旦燃氣輪機環節趴窩戰艦整體失速太過嚴重,所以布羅姆福斯的人最後還是選擇了稍微保守一點的辦法,保留了一半共6台鍋爐,並加裝了幾條臨時應急管道,一旦燃氣輪機趴窩還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啟動應急蒸汽管道給兩側的蒸汽輪機供氣,保持兩側蒸汽輪機以60%的額定功率出力。不過保留半數鍋爐和蒸汽管道導致採用燃氣輪機級聯後帶來的減重優勢基本失去,只是動力大增,同時燃油節約率在15%左右。

    同時,提升適航性和航速不是光靠輸出功率強大就可以保證的,對於水線麵線形的精心設計也非常重要,歷史上日本人的「大和號」能夠用相對米國人來說比較可憐的動力推重比維持巨艦28節的航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他們反覆的水池測試,以維勒安的認識,這一點的重要性當然不可能看不到,不過他還有一個比直接水池測試更加逆天的大殺器,就是依靠電子管計算機對艦型水線面進行計算機模擬測試,雖然這個時代的計算機還很落後,在模擬過程中需要大量各方面的工程師參與到其中設定和編寫各種程序,但是顯然比每次重新製造同樣的模型來進行測試要省時省錢的多,也正是這一點原因讓沙艦可以保證36節這一讓同一時代戰艦為之乍舌的瘋狂極速。(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在實戰中,如果吃水深度變化過大,或者水線面破損,都會讓水線麵線形模擬帶來的航速優勢被拉平。)

    由於三聯裝炮塔結構優化和陶瓷軸承的使用,二層背負炮塔座圈整體減重達到40%,全艦得以裝下4座54.5倍徑的三聯裝12.6英吋主炮,最大射程58000碼,穿甲彈重450公斤,射速每分鐘4發——這本來是菲亞特集團旗下的的奧托.梅拉拉公司為了給意大利戰艦安德烈婭.多利亞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時候進行的技術儲備,但是34年末的時候隨著維勒安入侵意大利佔領的裡雅斯特地區,並且對阿涅利家族進行了一番敲打,意大利人的很多核心海軍技術儲備也就被維勒安搜刮到了。

    奧托.梅拉拉公司的制炮技術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在原本的歷史上,根據米國人戰後的技術測試,奧托.梅拉拉給維托裡奧.維內托級戰列艦研製的15英吋炮侵切威力比美制的南達科塔/北卡羅來納級用的16英吋mk2主炮還要強大,僅次於衣阿華用的mk7和大和的460mm94式,在當時的15寸炮中高居榜首(當然,只是單發侵切威力,俾斯麥走的是輕彈速射流,側重點不一樣。),而且當初奧托.梅拉拉弄的12.6英吋火炮射擊技術儲備還是基於從原來的12寸炮擴膛後得到的,以便防止更換炮塔——安德裡亞多利亞級戰艦的排水量可是比沙恩霍斯特要小得多,扛不住重炮塔。德國人在接手後重新把結構進行設計,融入了德國式火炮裝填快速的優勢並加長了身管,新出爐的12.6寸炮也就更加不可同日而語了。

    後來的實戰表明,沙恩霍斯特級改用的12.6寸60倍徑主炮在使用同類型彈藥的情況下,威力可以全面超越法國人的「敦刻爾克級」13英吋主炮,和英國人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14英吋炮相當,甚至在近距離作戰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彈丸高速度帶來的動能優勢比「喬治五世級」14寸和「伊麗莎白級」15寸短身管炮取得更好的效果。唯一的缺點是繼承了意法戰艦主炮強裝藥帶來的身管壽命縮短——12.6寸炮的身管壽命居然僅僅和15寸以上的一線主力戰列艦主炮一樣只有200發的設計壽命。

    副炮火力方面,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剛剛攻克了大口徑高平兩用艦炮的設計工作,沙恩霍斯特級終於趕上了使用6座新型的雙聯裝150mm高平兩用艦炮和8座三聯裝105mm高平兩用艦炮,以及12座三聯裝40mm博福斯防空炮、60門厄利孔20mm防空炮,6座三聯裝24英吋魚雷發射器,防空火力大大增強。105mm以上副炮全部配發部分使用了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彈藥。

    「這真是帝國的工程傑作,簡直無法想像。」朗斯多夫上校看完了戰艦資料,並且在戰艦上實地檢查了一番,見識了許多顛覆其傳統認知的新設計,不過,他仍然對那些武器上標注的紙面設計數據有一絲懷疑,「巴斯蒂安少將,你說那個無線電近爆引信炮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看他們的說法,有了這個東西,就能夠讓射速緩慢的大口徑副炮也用於防空作戰,究竟是怎麼個道理呢。」

    「我也不知道,不過,到時候實訓的時候總會拿出一些使用手冊之類的說明的話,到時候肯定會瞭解清楚的。」巴斯蒂安少將揣摩道。

    「別想了,這是不可能的。」一個聲音從他們背後傳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