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二章 堅定盟友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位於斯洛伐克東南部、占斯洛伐克總國土面積四分之一的西喀爾巴阡山脈區的主要居住民族為馬扎爾人——也就是說與匈牙利的主體民族相同。

    3月份的時候,隨著這片土地在德國的威懾運作之下被併入了匈牙利之後。匈牙利人的重新復興熱情也就被徹底點燃了。

    畢竟在德國東南面的廣大土地上,二十年前存在著一個西鄰德國,東界奧斯曼的龐大國家——奧匈帝國,奧匈奧匈,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由奧地利和匈牙利組成的二元君主國,奧匈帝國的所有領土,如果不是屬於奧地利的,那就都是屬於匈牙利的。二十年前的時候,匈牙利曾經擁有的土地是如此之廣大——現在的南斯拉夫大部、羅馬尼亞、烏克蘭及及斯洛伐克一部都是曾經匈牙利的土地。可以說匈牙利是一個在上一次大戰之後被削弱、限製程度僅次於德國、奧地利和土耳其的第四大「苦大仇深」的國家。

    不過,匈牙利人受到壓迫和盤剝的方式倒是和德奧土三國頗有不同。德奧土三國都是基於條約被壓制的,《凡爾賽條約》、《聖日爾曼條約》、《塞弗爾條約》(後由於凱末爾的武力戰鬥協約國被迫放棄,改簽《洛桑條約》)從種種渠道壓制了德奧土的領土和軍力重建。而匈牙利則在上一場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遭到了蘇聯的赤華,隨後又為協約國無力摧毀,通過選舉的手段扶植了一個原來奧匈帝國的海軍上將霍爾蒂作為匈牙利的攝政,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這個頭銜是表明最終會有一個什麼人來恢復「聖斯蒂芬的王國」,但是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海軍上將將會一直「攝政」幾十年。

    協約國給了匈牙利一個非常苛刻的條件,它被割去了大片土地,被迫繳納賠款,軍隊被限制在35000人等等。匈牙利人對和約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而攝政大人霍爾迪海軍上將本人更是對協約國完全剝奪奧匈帝國的沿海領土,使他成了一個「沒有海軍的海軍上將」深感不滿。

    所以,從二十年代開始,匈牙利人一直在尋求「修約派」中的可靠盟友。最初的時候,霍爾迪上將看上的潛在可抱大腿的領導人是墨索里尼——畢竟意大利是所有有修約意圖的國家中唯一的一戰「戰勝國」(雖然意大利卻是每場戰爭都是站在「戰勝國」的角色上的,但是總覺得聽起來有些彆扭?對此只能呵呵了……)

    可是很顯然,一個國家可靠不可靠首先不應該看實力,而是應該看其一貫的信用和意志,意大利人一貫的牆頭草作風在那個時候就表露無遺——墨索里尼剛剛上台就和南斯拉夫打得火熱,兩國共謀利用一次共投把本來根據《聖日耳曼條約》仍然屬於奧地利的唯一沿海省份克恩頓瓜分為各自佔據,意大利佔有部分就包括旳裡雅斯特地區和卡爾馬提亞沿海區,被南斯拉夫吞併部分則成為了後來的斯洛文尼亞。

    與南斯拉夫有領土衝突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自然是被意大利給賣了。這種只顧自身眼前利益,完全不顧「謀求修約國家同氣連枝」大義的舉動讓包括匈牙利、土耳其在內的一切謀求修約的國家對意大利鄙視不已。

    意大利的這種做法該怎麼定性呢?這就好比一群人在擠公交車,在沒擠上之前領頭擠的那個人大喊——「兄弟們再推我一把,我擠上去了之後一定拉大家一起上。」然後等到自己真的被推上車之後又立刻說「實在擠不下了,下面的人等下一班車吧」,一邊說還一邊挑唆司機趕快關門;又或者是一群道上混的人被條子抓住了,其中一個立刻爭先出頭做污玷證人,企圖靠出賣兄弟讓自己少判幾年。

    在此以後五六年間,匈牙利等國在謀求修約問題上一直保持了高度的低調,因為他們暫時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可以依靠的鐵腕領軍者。直到1934年希特勒不惜與墨索里尼反目成仇一頓組合拳把墨索里尼徹底揍粗翔,然後成功合併奧地利、收回被意大利佔有的南蒂羅爾和旳裡雅斯特地區、卡爾馬提亞沿海區。隨後又對萊茵蘭、蘇台德、捷克全境下手,「拯救一切被割裂的日耳曼人」的口號說到做到絕不含糊。

    此時此刻,匈牙利才發現德國已經從廢墟中重新崛起成為了一個可以倚仗的修約派中堅——他們說到做到,態度絕對堅定,而且與協約國之間最為苦大仇深,沒有妥協、出賣兄弟的可能性。他們隱隱將德國列為了謀求修約的領軍者。

    不過很快他們就驚喜地發現德國的價值不僅於此。

    在29年爆發經濟危機之後,東歐各國都陷入了慘痛的通貨不足之中,因為他們既沒有西歐強國的硬通儲備,也沒有國際信用力足夠強大的本國貨幣,因此他們雖然產能並沒有過剩,卻因為缺乏進出口貿易的媒介而被世界的大勢拖到了越來越深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匈牙利也不例外。

    這就成了德國擴大在這一地區影響的極好機會,雖然東歐各國極其缺乏資金,但是卻有德國夢寐以求的各種原料,匈牙利的糧食和石油都是德國需要的,因此希特勒的看家本領,在遠東國和土耳其已經用得熟極而流的看家本領——「以貨易貨貿易」在整個東歐擴散開來,這不僅使匈牙利在經濟上逐漸依附於德國,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更多的親德勢力,雖然直到這時候,攝政王和政府一直願意採取和平的方式,通過與西方大國的溝通來改變他們心目中的「不公平」,但是隨著社會中尤其是軍隊裡親德勢力的增長,這種試圖左右逢源的想法越來越困難了。

    終於,在這次的瓜分斯洛伐克行動中,匈牙利攝政王霍爾蒂海軍上將也徹底倒向了親德派的軍方勢力。整個匈牙利上下都瀰漫著跟著德國大幹一票,收復失地恢復榮光的氛圍之中,只有極少數外交人員和商業界代表仍然堅持保持與英法的良好關係的看法——但是對於親德問題,他們已經沒有異議了,他們與匈牙利剩下的主流人士的意見差別僅僅在於——跟著德國走的時候,得罪英法程度的深淺而已。

    不過很快,這些細微的差異意見也將很快消失不見,因為希特勒和維勒安準備給匈牙利一塊大蛋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