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艦隊決戰-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天已經亮了,不過由於沒有一個艦隊指揮官會把航母編入一線戰艦的隊列中,所以從準備起飛機群到發動攻擊,還會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此刻,當薩莫維爾上將看到自己的對面出現的是8艘德國人的戰列艦、戰巡艦和茫茫多的輕重巡洋艦的時候,他的心中有一種把海軍情報局的人掐死的衝動。

    這尼瑪就是你們情報中說的德國人只能動用的2條戰列3條戰巡嗎!誰能告訴我多出來的那批茫茫多的戰艦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但是走到這一步了,就是想要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現在就算把自己那兩條才剛剛慢吞吞趕到希茨海爾斯的「納爾遜級」直接瞬移穿越到眼前,也不一定能頂得住佔據優勢兵力的德國艦隊了。

    何況從希茨海爾斯趕到現在的主戰場就算對向行駛沒有4~6個小時都是不可能的,「納爾遜號」還在昨夜的德國潛艇偷襲中中雷導致航速下降,等他們到了黃花菜都涼了。

    「胡德號」已經沉沒,「納爾遜級」趕不到戰場,現在的兵力對比是7:8,己方唯一的優勢在於重裝甲的戰列艦數量比敵方多1條,而對方雖然戰艦總數較多,可是有4條都是戰列對戰中相對脆皮的戰巡艦。

    …………

    「快,立刻使用光學測距儀校準敵艦距離!」

    「敵艦『喬治五世號』,方向310,距離28000碼;『伊麗莎白女王級』三艘,艦名不明,方向315、317、330,距離29000碼、31500碼、32000碼;『聲望號』,方向350,距離26000碼。」

    一陣陣忙碌的測距數據被觀測手通過光學測距儀器測出,然後通過艦內的電話線路報出,在艦炮指揮室內準確的記錄整理下來,由專門的火控指揮軍官輸入到第一代火控計算機的數據磁帶內,與火控雷達之間得到的讀數進行比照校準,修正誤差。

    3萬碼外的英國艦隊,英軍海軍官兵們做著差不多的操作,唯一的區別是他們沒有火控計算機和火控雷達,在把觀測數據報給火控指揮官紙筆記錄後直接通過手工運算得出主炮調整意見。

    薩莫維爾上將打的是且戰且走的主意,所以他把自己的戰列艦隊沿著西北-東南方向按照與正北25°的夾角把戰艦擺開成兩列交錯的縱列,皮糙肉厚的新銳主力「喬治五世」號位於最東南端,然後是「伊麗莎白級」各艦,最北面的是復仇級和「聲望號」、,至於失速嚴重的「反擊號」,則直接往北逃竄游鬥,能夠跟上艦隊就不錯了,沒有編入戰列之中;

    德國人為了保持持續追擊的火力,在英軍縱列西南方向3萬碼外按照正北15°夾角的角度跟進,航速較快的「沙恩霍斯特級」4艦在前,與英國人的「聲望號」和復仇級對峙,「俾斯麥級」4艦在後,與喬治五世級與伊麗莎白女王級對峙。

    在這種陣列下,雙方都可以充分發揮各艦主炮火力,而德國人則可以依靠航速與夾角的優勢漸漸逼近英國人,以英國艦隊平均25~27節的航速,德國人每小時可以把距離拉近1萬碼左右。

    6點14分,英國人首先開火了,一分半鍾後,德國人也打出了本場海戰的第一輪炮彈。從時間上看,英國人反應速度更快,可是幾分鐘內,差距就被表現得非常明顯。

    英國人的艦炮也是可以打到每分鐘兩發的射速的,可是他們根本沒有這麼幹,他們選擇的射速幾乎是1分半鍾一發,比理論射速慢了3倍以上——因為在3萬碼左右的距離上,炮彈飛過這麼遠的距離就需要將近1分鐘的時間,他們需要先進行校射,所以一定要等前一輪炮彈落點觀察之後並進行相應的計算、調整,才能進行下一輪的射擊。

    而反觀德國人則完全像是根本不看自己的著彈點一樣,只有最開始的5分鐘進行了慢速的校準射擊,後面很快就進入了效率射。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德軍前鋒各艦在進行完短短3~6校準射擊之後就都進入了跨射呢,在2.5萬~3萬碼的距離上,這個校準效率已經是非常驚人的。

    6時22分,開戰後僅僅8分鐘,「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成了這場海戰的第一個受害者,俾斯麥級3號艦「毛奇號」的1發16.5寸的炮彈擊中了「威爾士親王號」的前甲板,由於這裡不是戰艦的要害部位,所以不是主裝甲帶的覆蓋區域,威力巨大的炮彈在擊穿了七層甲板後才爆炸,炸毀了二十幾個水兵艙室和損管艙室,把艦首削掉了一大塊,還造成了艦首船底發生數處龜裂滲水,航速下降。a炮塔的旋轉傳動機構也在劇烈爆炸的作用下破損,「威爾士親王號」那本來就只能做到2°/秒龜速轉動的4聯裝14英吋炮塔此刻轉動起來更是舉步維艱。由於「威爾士親王號」特殊的火力結構,使用的是2座四聯裝1座雙聯裝14寸炮塔的結構,如果放棄一座四聯裝炮塔的話,就相當於損失了40%的火力,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同時為了保持齊射,薩莫維爾上將只能選擇讓全艦放慢射擊速度,給a炮塔留出足夠的轉動時間,全艦齊射週期從80秒進一步下降到了100秒,只有德國人效率射擊的五分之一。

    繼「毛奇號」首開紀錄之後僅僅三分鐘,「羅恩伯爵號」也在「威爾士親王」頭上找到了讓自己發跡的機會,在一輪齊射中它的b炮塔發射的兩枚16.5寸炮彈全部命中了「威爾士親王」中部,一枚砸在主裝甲帶上,硬生生把親王的15英吋後主裝甲帶撕開一個十幾米長的口子,並且炸碎了內部的數條蒸汽管道,第二枚擊中了偵察機的彈射器,把還沒起飛的兩架水上飛機連同彈射器、救生艇一起炸為齏粉,溢洩的燃油和彈藥連同爆炸的威力一起,把2號煙囪連根擊斷。底部鍋爐蒸汽管道噴出的高壓蒸汽得到了一個宣洩的破口,發出火車汽笛一樣的嘶吼從此處噴湧而出,掃蕩著艦橋外部的一切附屬設施,雷達、火控觀測室和防空指揮塔盡皆化為齏粉。

    戰鬥持續到6點30分,英國人還沒找準他們的目標,而德國人依靠火控計算機和光學儀器、雷達方面的優勢,已經將「威爾士親王號」的上層建築和部分輔助艙室砸了個稀巴爛,「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也在「俾斯麥」和「提爾皮茨」的分別打擊下各自中彈1~2發,冒出了滾滾濃煙,看上去狀況極其可怖;「伊麗莎白女王級」各艦比「喬治五世級」還要薄弱至少2英吋的主裝甲帶在16.5寸的重炮下完全沒有任何抵抗力,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由於交戰距離很遠,雙方的炮彈落點切入角都超過30°,德國人的炮彈都是砸在甲板上的,而沒有擊中舷側的水線裝甲,讓艦體沒有大量進水乃至沉沒的危險——縱然德國人的大炮穿甲力再強,擊中加班的話也就最多炸穿幾層裝甲甲板,破壞一些上層建築和火力,只要沒穿到主炮彈藥庫和油庫、輪機艙等要害,戰艦就沉不了。

    不過饒是如此,薩莫維爾上將也已經要抓狂了,德國人的炮打得更準,這是英國海軍二十多年前就總結出來的經驗,不然的話一代代皇家海軍先賢也不至於如此強調依靠情報優勢集中優勢兵力以眾凌寡了。可是你就算再准,好歹也別太誇張吧?更讓人感到不可饒恕的是,根據海軍強國們的經驗,以目前的技術戰列艦炮彈在2萬5千碼以上根本是不應該可以擊穿同樣段數噸位的重甲戰列艦的——因為經過2.5~3萬碼的射程後,炮彈的動能在經過長時間的飛行和空氣阻力的阻撓後,速度已經較低了,動能損失是非常大的,而且德國人一貫是喜歡使用高初速、低重量的輕質穿甲彈的,這種輕質穿甲彈在遠程上的動能損失就更為明顯——因為炮彈的動能是與質量成正比的,也是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在出膛動量相同的情況下,輕質彈的動能更高,可是速度較高導致的空氣阻力也更大,按理說德國人的炮應該是利於近戰才對,遠戰完全不是德國人的長處。

    「誰能告訴我!德國人是怎麼做到的!」薩莫維爾上將的手指骨節捏的咯咯作響,他自問自己的作戰策略沒有絲毫錯誤,可是為什麼!德國人居然在他們不擅長的遠戰穿甲上表現如此優異?

    3萬碼外的呂特晏斯當然可以想像的出來,此時此刻的薩莫維爾上將心中在怨念著一些什麼,可是,底凹彈這種佩內明德空氣動力研究室總結出來的彈形,可以有效提高15%的最大射程的30%~40%的吊射末端彈丸速度,難道我一定要告訴你麼?

    「司令,我們擊中『馬來亞號』號了!看,它的後方兩座主炮塔都報銷啦!」

    「乖乖,『格奈森諾號』連續3輪都有數發炮彈擊中『拉米利斯號』,唉,可惜了,12.6寸的穿甲彈還是不夠給力啊,只能砸爛敵人的火力和上層建築,看來要擊穿13寸的主裝甲帶起碼要接近到2萬碼以內動能才夠。」

    「不好,我們被『伊麗莎白女王號』跨射了,哦,我們被擊中了!」

    6點34分,英國人終於取得了第一個戰果,「伊麗莎白女王號」的1發15寸炮彈擊中了「俾斯麥號」,前方主炮塔防盾,被厚達18英吋的高強裝甲鋼硬生生地彈開後凌空爆炸,饒是如此,還是把「俾斯麥」的a炮塔中許多精密設備震壞,前甲板上的損管和觀測人員也被炮彈破片和震波殺傷了數十人。

    英國人終於在晚了十幾分鐘後找到了感覺。隨後,雙方又持續了十幾分鐘的炮彈交換,各自的戰果都開始上升,德軍3條主力艦先後中彈,不同程度受損,英國人方面,裝甲薄弱的「聲望號」一共被二十幾發「沙恩霍斯特級」的12.6寸穿甲彈擊中,在數次爆炸後沉沒;「威爾士親王號」與「反擊號」上層建築全毀,火力完全喪失,航速下降,其餘4艦情況相對稍好,但也不容樂觀。

    在半個多小時的炮戰中,雙方的交戰距離已經逐漸接近到2萬碼。

    「司令,如果繼續前進的話,只怕英國人的炮彈命中率也會慢慢上升,我們擁有的火控優勢就不明顯了。」『俾斯麥號』艦長xxx勸諫道,雖然進入2萬碼以內可以讓沙恩級4艦的主炮獲取對對方3艘伊麗莎白級戰列艦主裝甲帶的穿透能力,可是德國人遠距離依靠雷達幫助瞄準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各艦準備發射煙霧彈,隨後立右滿舵,航向70,3分鐘後重新左滿舵,回到原航向,各艦機動時,縮減主炮標尺2000碼,隨後轉入雷達引導模式開炮。」

    「是!立刻執行!」

    在英國人詫異的眼光之中,德**艦開始密集地施放煙幕彈,隨後德國人就在重重虛影之中開始轉向。

    英國人知道德國人會轉向,可是卻看不清楚德國人的動作,「喬治五世級」的雷達本來就還不具備精確的測距能力,何況現在「威爾士親王號」的上層建築已經稀巴爛了,「伊麗莎白女王級」各艦又還沒有安裝雷達。

    德國人用了3分鐘的時間把交戰距離接近到1.8萬碼,此處仍然在煙霧彈的覆蓋範圍邊緣,英國人是看不見的,隨後,德國人進入了雷達射擊模式。

    德國人現在的火控雷達已經比較完善了,在測距和測向上都非常精準,用於指揮炮擊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觀測前一輪炮彈的落點做出針對性的改善——也就是說,只能根據理論值高密度盲打,如果風向、敵艦航速等參數有變,他們也無法隨機應變。不過此時此刻炮戰已經進行了半個小時,大量的實戰數據已經為德國人就此時的氣候、風力參數等修正數據輸入到了火控計算機內,只要天候沒有明顯變化的話,已經對炮擊影響不大了。

    而且,德國人使用的底凹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彈道性能比傳統炮彈更為穩定,需要臨時調整的不確定因素更少。這一切,注定了煙霧彈衝鋒的戰術對於德國人來說是很適合的。

    於是,這場戰列艦交戰中,讓英國人感到最為痛苦的20分鐘來臨了。

    在這最後的20分鐘交戰時間裡,英國人幾乎是一無所獲,只有「伊麗莎白級」中的某兩艘擊中了「俾斯麥號」兩發穿甲彈,打壞了「俾斯麥號」幾處無關痛癢的艙室,剩下的,就完全是一邊倒的屠殺。

    7點15分,當英國人的第一波24架「箭魚」式魚雷機飛臨戰場時,煙霧才漸漸散去,此時德國人已經打到了1.6萬碼的交戰距離。

    在一個多小時的戰列艦編隊炮戰中,德國方面「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兩艘戰列艦各自被3發英制14、15寸炮彈擊中,並無大礙,「沙恩霍斯特號」命中15英吋彈2發,損失一座主炮塔和副艦橋,「格奈森諾號」命中15英吋彈1發,損失一組燃氣輪機/蒸汽輪機動力軸,後來不得不進行動力系統大修;

    英國人方面「聲望號」、「反擊號」這兩艘本就身受重傷、皮薄餡大的戰巡艦各自在命中了十幾發穿甲彈後雙雙沉沒;

    戰列艦編隊方面,「威爾士親王號」受到的打擊最重,火力全失動力全毀,且艦底變形龜裂嚴重,本來就適航性很差的艦體即使使用拖曳也很難拖回去,完全是仗著主裝甲帶的厚實挺著不肯沉沒;「復仇級」老式戰列艦「拉米利斯號」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厭戰號」在數艘德艦集中攻擊下亦中彈十餘枚,分別被德國人的16.5寸穿甲彈擊中了主炮彈藥庫和輪機艙、油庫而爆炸沉沒。

    至此,連同天亮前失去的「胡德號」,英軍參戰的3艘戰巡全部沉沒,5艘戰列艦沉沒2艘,重創1艘,輕傷2艘,薩莫維爾海軍上將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航母編隊的魚雷機可以為自己報仇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