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三章 領土換艦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那個被鎖起來的囚徒,在二十五年之後再次試圖襲擊看守牢籠的警衛,但是他們失敗了,仍然被困在牢籠裡。」「皇家海軍血戰挪威峽灣,德國海軍主力戰艦全部損毀沉沒無力再戰。」「德國人以突然襲擊開始了這場戰爭,但是在底蘊深厚的皇家海軍努力下,僅僅兩個月他們的獠牙就被統統打斷。」

    這些是今天的《泰晤士報》和bbc上的統一口徑。英國各大媒體拋開戰損比例不談,揪住「戰略上的勝利」大書特書,粉飾其皇家海軍在「大勝」之後暫時僅剩下4條戰列艦3艘航母的慘狀(喬治五世號已經完工了,還在調試)。不過他們說的倒也不算全錯,至少德國人目前可動用的戰力更少,只有1條航母無傷,但是暫時找不到可用的護航主力戰艦。

    至於一些還妄想著新聞豬油的記者和豬油評論家,很快就被丘吉爾控制的40局用暗殺手段或者「威脅國家安全」和諧掉了——這還只是因為他目前還不是首相,只是海軍大臣。在這個當口,與鼓舞民心士氣,讓米國資本家看到英國的取勝潛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宣傳口徑上,還是學一學戈培爾的手段吧。

    不過,對於坎寧安上將的處理意見,就不是外面只追求一個勝利標籤的國民那樣好忽悠過去的。對於這個重大的損失,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勳爵可都是虎視眈眈。

    「丘吉爾閣下,關於這次海戰的性質,對外我們是搪塞過去了,但是海軍的損失是不容忽視的,這些損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那些戰死的,都是大英帝國的精英子民。我們不懂海軍,但是我們想就這次戰爭請大家評判一下坎寧安將軍的指揮得失。」

    「是的,這次的海戰損失是很大——但是我們還是贏了不是麼,關於損失,我覺得這一次我們打得比上一次好。上一次我們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麼?但是這次,我們至少擊沉了德國人的驕傲『毛奇號』、『斐迪南號』和『呂佐夫』號。讓德國人剩下的全部主力戰艦都不得不去修船廠趴窩一年半載。這就是最大的勝利——德國人在開戰以來的一系列海上威脅,歸結到底是因為他們有備而來,我們卻武備鬆弛——我們現在損失的,都是一些什麼軍艦?都是三十年前設計的軍艦,雖然有現代化改造,但是事實證明這與新銳戰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自己的『約克公爵號』擊沉了『斐迪南』,法國人的『黎塞留』擊沉了『毛奇號』,這說明這一切損失中,技術代差的問題要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這一次我們之所以損失仍然非常巨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最艱難的時刻就要過去了,我們的『喬治五世級』在年底之前就能全部完工,到時候就會擁有4艘新銳戰艦,我們的『獅』級也已經開建,在1942年就會完成,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將可以保持新戰艦的數量優勢。坎寧安上將為我們爭取到了這個備戰扭轉的時間,這就是大功一件不容抹殺。」

    丘吉爾在力挺坎寧安方面可以說是非常努力的,在他心中,需要的海軍干將就該是不計損失,以實現政治戰略目標的人,僅僅站在一個海軍將領的利益上,站在海軍的損失和產出上看問題的戰將,不是丘吉爾需要的。

    坎寧安夠冷血,在不惜犧牲手下達到戰略目標方面非常執著,而不是和薩莫維爾那樣處處為了海軍的實力與利益畏首畏尾,這正是丘吉爾需要的。也許縱觀歷史,也只有麥克阿瑟和朱可夫這些財大氣粗不計損失的屠夫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能大意,之前的戰鬥已經告訴了我們,在和平年代不重視海軍軍備對於大英帝國將會造成何等的災難!如果不是我們的將士足夠堅毅勇武,恐怕今天已經釀成大難了,鑒於這個問題,我連日起草了一份加強海軍軍備的計劃,還望首相大人批准,不要再借口預算問題寒了海軍將士的心。」

    果然是打了一仗就要開口要錢了麼,張伯倫知道這是躲不過的,而且就目前來說,雖然大英帝國對的國宣戰了,但是畢竟拚殺在前的還是海軍,多要點錢也就無所謂了。見張伯倫沒有什麼反感,丘吉爾很是得意地繼續陳述下去了。

    「首先,我們計劃加快現有轟炸機的改造工作——這次的戰役給我們得出的啟示之一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艦載機,那麼空有航母是無用的,只會給帝國帶來累贅。米國人和日本人重視航母,那是因為他們和假想敵之間的交戰海域海況良好,天候正常,而航程又太過遼闊,所以他們需要很多的航空母艦。可是事實證明了,如果我們把和敵人的決戰海域選定在北海的話,以航母為主力就會造成一場災難。北海一年有相當長的時間都會有狂風巨浪,氣候也常常不適合艦載機出擊,最關鍵的是,這裡的海域比較狹小,目前所有岸基航空兵都已經可以覆蓋我國本土、德國、法國、挪威沿海的範圍,再強調海基出擊的航空兵殊無意義。此次德國人從卑爾根出擊岸基容克轟炸機襲擊我們的艦隊就是一個力證。」

    張伯倫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丘吉爾是一個愛攬權的人,可是按照他現在的說法,豈不是在給空軍加重權柄麼?

    「那丘吉爾閣下的意思是?」

    「我認為,我們需要進行一項岸基轟炸機的改造,把目前的維克斯/惠靈頓轟炸機改裝成可以投放魚雷,這樣可以大大加強海軍航空兵從岸基出發打擊敵艦隊的能力,畢竟我們『梭魚』目前還沒能大規模量產,對現役轟炸機進行魚雷投放能力的改造將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權宜之計——還需要針對性研發德國人在之前戰鬥中使用過的那種可以高空滑翔投擲的魚雷。當然,目前剛剛下線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的生產和兼容改進工作也絕對不能停歇。」

    「這個事情可以考慮,我原則上首肯——當然,具體的事情你得和道丁勳爵商議清楚。」

    「那就好。第二個要求,我想需要和首相大人您還有哈利法克斯勳爵商議一下……」

    聽到丘吉爾的語氣,張伯倫和外相哈利法克斯勳爵不由有點不舒服起來,那種感覺說不出是有什麼具體症狀,但是總歸是一種覺得自己即將被出賣的感覺。

    …………

    「總統先生,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向我們的大使提出了一項新的動議,因為事關重大,我們不敢先行處理,所以提交您先把握一下基調。」

    「又是想要我加速推動廢除《中立法案》的事情麼?和他們說過多少次了,這種事情急不來的。他們自己都在那裡打醬油,還想指望我們給他們出力?要怪,就只能怪勞合喬治二十年前做得太出格了,為了忽悠米國人站在他們那一側參戰什麼宣傳手段都上,戰後還不想還賬——這讓我們怎麼在猶大銀行家面前抬起頭來,當初如果不是怕英國人買我們的軍火更多,讓英國打贏我們可以收回更多的欠賬的話,合眾國怎麼會被那幫人拖下水。

    現在張伯倫想說什麼都晚了,被猶大財團控制的媒體已經對英國佬開的空頭支票免疫了。我現在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個……那我就這樣回復哈利法克斯勳爵麼……」國國務卿赫爾感到非常為難,也許總統只是對英國人催得太緊的一時氣話呢?

    「算了,你先說說看吧,英國人這次的提議有沒有什麼新意,如果還是催問解除《中立法案》的進度的話,那就不用說了。」

    「那倒不是,這點總統先生可以放心——張伯倫應該也認清形勢了,他們知道自己的前輩二十年前干的不地道,讓合眾國利益受損較大,所以這次他終於改口不提空頭支票的事情了,他們願意全部現款交易,童叟無欺。」

    「童叟無欺?他們有那麼多黃金麼?還是說有那麼多英鎊?真是開玩笑。」

    「他們願意以殖民地的領土主權作為抵押,折價購買我們的戰艦。」

    「領土交易?」羅斯福的兩眼一下子亮了起來,「說說看他們的價碼吧。」

    「英國人現在是有點飢不擇食,所以很想要我們已經封存起來的艦隊,他們不光要驅逐艦,也要戰列艦隊——我國因為常年沒有戰事,所以有許多陳年舊艦,這些總統先生您都是知道的,現在英國人願意用巴哈馬群島、開曼群島、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多巴哥、英屬圭亞那5國的領土主權作為交易條件和我們談。

    畢竟這些年來,委內瑞拉和墨西哥與我們的關係已經比較惡劣了,在之前五到十年的恩怨中一直糾纏不清,現在多米尼加和古巴也出現了一些不穩,我們會很需要這些領土製約我們潛在不聽話的鄰居的……」

    特立尼達多巴哥麼,自然就是封堵委內瑞拉通往大西洋維持德委貿易的關鍵了,因為這個島國正好堵在奧裡諾科河三角洲流域通往大西洋的咽喉之上,如果把這塊地方拿在手上的話,不聽話的胡安.戈麥斯再敢對美資進入委內瑞拉石油市場的時候就不得不掂量一下了。

    英屬圭亞那則更乾脆,該處本來就是委內瑞拉的陸上鄰國,與哥倫比亞一起對委內瑞拉形成東西包夾。

    而古巴和多米尼加這兩個近年來內亂詭異的島國正好威脅著米國密西西比流域出海口新奧爾良的航運安全,得到牙買加、開曼群島和巴哈馬群島的話,則可以從南北兩側近距離包夾監視這些國家。

    另外,英國人放棄了巴哈馬群島,也就等於放棄了在米國東海岸之外的任何領土存在,雖然以現在的米英關係這是一種聊勝於無的好處,但是畢竟米國講成為一個真正兩洋都直面大洋毫無阻礙的國家。

    羅斯福不可能對這樣的條件不心動,這幾塊領土雖然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里左右,但是都是咽喉島國或者潛在敵國的鄰國。

    「具體的價碼,你和金梅爾上將溝通一下,看看海軍目前有哪些可以淘汰的戰艦,當然,金梅爾這個人是個技術宅,你讓他侃價是砍不來的,這方面你自己想辦法準備,這件事情我就全權授權你處理了。」

    「是的,總統先生,我一定會為合眾國爭取到最大利益的。」

    此後的事情自然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兩個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在無需互相賒欠的情況下很快就達成了一個狼狽為奸的協議。

    英國方面割讓巴哈馬群島、開曼群島、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多巴哥、英屬圭亞那5個殖民國的領土給米粒堅果;

    米國方面,則出讓了一堆老舊退役或者已經部分拆解重焊、轉為訓練艦和靶艦的老式戰列艦,包括:

    1910年前就已經開建建造的、採用6*2門12英吋主炮的「佛羅里達號」、「猶他號」、「懷俄明號」、「阿肯色號」,其中「佛羅里達號」和「猶他號」都已經是拆除了炮塔的破船,算是半賣半送給英國人改裝護航航母用;

    1910年後至一戰前建造的、採用10~12門14英吋主炮的「紐約號」、「德克薩斯號」、「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賓夕法尼亞號」、「亞利桑那號」。

    1914年一戰開始後建造的採用經典的四座三聯裝14寸50倍徑主炮設計的「新墨西哥號」、「愛達荷號」、「密西西比號」。

    最終此項貿易共涵蓋6級13艘戰列艦,總噸位超過30萬噸,把米國人在日德蘭海戰開始之前建造的那些主炮佈置結構不良、水下防護形同虛設的老式二線戰列艦統統打包賣給了英國佬。並順帶把米國海軍剩餘的8艘生產於一戰前的老式巡洋艦29艘老舊的平甲板驅逐艦一併贈與英國。自己只留下日德蘭海戰之後開始針對性研發製造的、「田納西級」以後的新式戰艦保持對日本人的威懾。

    除了直接進行實物交易之外,英美兩國承諾在互通有無共同研發的前提下展開新式雷達的共同研發,以應對德國人顯然已經遠遠領先的雷達發展水平。

    隨著這筆交易的談妥,英國海軍幾乎以浴火重生的速度恢復了對德國海軍的碾壓性優勢,躊躇滿志的丘吉爾似乎已經看到死對頭希特勒即將被自己打趴在地的那一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