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荷蘭方面的進攻進度比比利時方面要快得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法國和荷蘭之間並不直接接壤,英軍和法軍從法國的領土上進駐荷蘭地區需要的時間比進入比利時防線的時間要長的多。而荷蘭和比利時在最後一刻放棄中立被逼加入英法一方之前,英法陸軍並不能進入荷蘭和比利時境內提前佈防。因此在德軍入境後的最初一兩天裡,英法軍隊只能指望荷蘭陸軍獨力堅守支撐待援。

    幸好荷蘭人在自衛方面的動員是比較早的,在去年波蘭人被入侵後的第二天,荷蘭政府就下達了戰爭動員令,此後一直保持著防禦作戰準備狀態。荷蘭的防禦計劃是根據英、法、荷、比四國聯合抗擊德軍進攻的協議而制定的。計劃規定荷蘭軍隊在英、法陸軍到達前,只在邊界線上和縱深內的築壘地域進行防禦,遲滯德軍進攻,保障英、法軍隊展開。

    荷蘭軍隊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馬斯特裡赫特到北海的400公里長的邊界,為防禦德軍入侵,他們設有3道防線:在邊境地區構築有一道一般的築壘陣地,只部署少量兵力,這條無險可守的防線他們根本沒有打算認真防守,只是起到預警和有限遲滯的作用,能夠爭取到幾個小時的時間差以便陸軍破壞縱深的道路橋樑網絡、讓德軍行軍困難就算是達成使命了。

    真正荷蘭人準備認真防守的是後面兩道防線,首先是哥雷比-皮爾防線,這條防線不如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更罔論馬奇諾,但是因為有多條運河可以依托所以還是可堪一守的,荷蘭陸軍的10個步兵師主要依托這一防線組織防禦;最後是"荷蘭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烏德列支和海牙地區,這一地區有海灣、河流和大面積水域,構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礙,而且東有北臨艾瑟爾運河的格雷伯築壘地域,南有從瓦爾河到鹿特丹的防禦工事做屏障,在兵力上這一地區的人數還不及哥雷比-皮爾防線,但是勝在水網縱橫地勢難行,必要時還可把下萊茵河、馬斯河和瓦爾河的防洪壩打開,以大水在這一地區構成障礙,並有利於主要港口城市的防禦。

    當然這樣做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得不動用這道防線的話,將無法避免地對荷蘭的經濟和建設造成巨大犧牲,一旦掘開海堤防水淹城,雖然可以毫無疑問地阻擋住德軍的快速推進,但是荷蘭核心富庶地帶起碼有三成的地方會盡為魚鱉。

    德軍對於荷蘭可能利用水障防禦這一點是清楚的,所以統帥部一開始就把解決荷蘭人防水淹城遲滯德軍的希望寄托在了德國傘兵部隊的身上。

    使德軍的裝甲部隊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脅,同時在地面部隊突破主要防線的時候攻佔橫穿哥雷比-皮爾防線的數條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橋樑,以保障德軍迅速通過。這就是空降作戰的主要任務。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艱巨的任務被分給了空降兵悍將斯圖登特中將,斯徒登特制定了一套以分為奪占海牙、鹿特丹兩個重要城市和德荷邊境哥雷比-皮爾防線前沿橋樑為目標的作戰計劃,總計動用了1.6萬人規模的空降部隊——其中傘降部隊4000人,機降部隊1.2萬人,由大約500架容克-52運輸機運送,機群由德國西北部的威塞爾、明斯特等各處前沿機場出發,從北海上空繞道飛行,從西北方向由海上進入荷蘭境內以達成最初空降的突然性。其中在對海牙和鹿特丹這兩個城市目標的進攻上,斯徒登特各分配了1個營的傘兵和1個團的機降兵——傘兵首先在城市郊區的目標機場降落並攻佔機場,然後接應拖後15分鐘到達的機降部隊直接從跑道上著陸。

    當然這套計劃在執行的時候並不成功,因為首批傘兵沒能完全控制住機場足夠持久的時間,後援部隊沒能全部運進來,德軍僅靠傘兵攻陷擁有數萬荷蘭陸軍守衛的重城的計劃失敗了,在這輛出城市的襲擊戰役中,德軍傘兵傷亡被俘總數超過了1500人。

    但是這套戰術在維勒安的蝴蝶效應干擾下顯然不可能被使用了,在去年年底斯徒登特向希特勒提交這份作戰計劃初稿的時候,就被希特勒否決並提醒他注意外交方面的問題——在維勒安和希特勒、裡賓特洛普的設計中,西線戰役將會以荷比兩國被逼主動對德宣戰開始,所以和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戰役一樣,在開戰的第一瞬間偷襲空降顯然已經無法實施,那些為了保持突然性而採取的舉措也就毫無價值了,德國傘兵部隊需要一套更加穩紮穩打的方案。

    幸運的是,正是因為突然性的偷襲被否定了,以傘兵攻陷鹿特丹和海牙的冒進計劃被取消了,斯徒登特把傘兵進攻的主要目標集中到了奪取橫穿德荷邊境、哥雷比-皮爾防線直達鹿特丹外圍馬斯河圍海堤堰區的橋樑要道、防止荷蘭陸軍破壞上來,至於最後殲滅哥雷比-皮爾防線的荷軍主力和攻陷鹿特丹等駐防城市的任務,被交給了後續前來接應的大規模陸軍完成。反正荷蘭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比較完善的,如果各處的橋樑道路保護完好的話,德軍主力沿公路急行軍1天也可以突進一兩百公里接近鹿特丹。

    至於大股德軍從正面逼近鹿特丹和海牙後有可能導致荷蘭人炸堤淹城阻敵的危險,維勒安向希特勒推薦了另一個解決方法作為。

    …………

    3月22日上午,荷蘭對德宣戰後的第一時間,德軍機群就越過了德荷邊境展開對要害地帶的狂轟濫炸,隨後超過500架的容克運輸機把1萬6千名空降兵運入荷蘭領空——他們接到的計劃是,讓空降兵盡可能的深入荷蘭境內,盡可能多地控制從德荷邊境南部突出部克萊沃過境後沿克萊沃-鹿特丹的快速公路上的一切重要橋樑——尤其是是那些穿過荷蘭人兩道設防防線區域的那些容易被荷蘭守軍破壞的橋樑。

    10點15分,距離克萊沃僅僅20公里的荷蘭第一道防線上的要害——位於安恆的大橋率先被德國傘兵奪取。10點40,德軍開路的斯圖卡轟炸機部隊在荷蘭比利時邊境重城佈雷達北部15公里的奧斯特比克發現了英軍正在快速趕路的第2裝甲師先頭部隊正在通過梅爾韋德河上的大橋——此時距離英軍進入比利時境內僅僅2個小時,距離荷蘭人對德宣戰1個小時,此處距離荷比邊境的距離大約是30公里,也就是說英國人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越境並急行軍了30公里的路程。

    為了切斷英軍的進攻路線,轟炸機群毫不猶豫地炸毀了奧斯特比克的大橋,讓英國人的幾十輛坦克和運輸車輛及數百士兵餵了魚鱉,造成了前文所述的德軍第一天轟炸中的「奧斯特比克慘按」。

    隨後,80架左右的ju-52在奧斯特比克的梅爾韋德河北岸投下了大約1500人的德國傘兵,傘兵們落地後立刻集結就地構築防禦,阻擋英國人的渡河企圖。

    剩餘400架容克運輸機上的傘兵在最前沿被確認下來之後,分批投放在了從克萊沃到奧斯特比克之間的剩餘**座大橋上。其中七處荷蘭人都沒有什麼兵力駐防——顯然是沒有料到德國人會從天而降奪取大橋,僅僅在哥雷比-皮爾防線東西兩側的兩座橋樑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戰,德國人在付出了百餘人的傷亡後斃敵數百,擊潰守橋荷軍奪取了大橋。

    在確保了奪取前進路線上的全部大橋後,斯圖卡機群毫不猶豫的炸毀了其他平行進軍道路上的大部分橋樑,反而讓荷蘭人自己一線撒開的陸軍防守部隊南北不能互援首尾不得相顧,深受水網密佈之害。

    此後的這個下午的戰鬥進入了垃圾時間,德軍在11點之前突破了安恆的第一道防線,隨後以平均每小時20多公里的速度勢如破竹的接近荷蘭人的第二道防線,而後在裝甲突擊的強大衝擊力下,荷蘭人的第二道防線僅僅堅持了不到3個小時就徹底崩潰了——這主要是因為荷蘭人雖然號稱在哥雷比-皮爾防線上擁有10個師的大軍,但是在除了德軍進軍所需的路線以外其他主要橋樑都被炸毀的情況下,荷蘭守軍的大部分人馬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機動、隨著德軍的進攻做出反應援助吃緊地段,所以實際上,德國人的進攻部隊只遇到了剛好部署在進攻正面的2個師荷蘭軍隊而已,剩下8個師的荷蘭人都被交錯的運河割裂在不知何處打醬油呢。

    下午4時,哥雷比-皮爾防線被突破。晚8時,德軍北線人馬攻陷烏德勒支,南線人馬趕到了奧斯特比克,與德軍最縱深的傘兵部隊會合——從傘兵降落在奧斯特比克到德國陸軍大部隊鑿穿三分之二個荷蘭趕來會師,只花了不到10個小時,而1500名傘兵已經在梅爾韋德河北岸僅僅依靠輕武器和無後坐力炮這些簡陋的裝備,在毫無重炮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在梅爾韋德河北岸堅守了整整8個小時,縱然死傷過半也絲毫不退。

    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包括河流南岸拚死強渡的6英軍師的人馬,也有從西北面的鹿特丹方向出擊、企圖從背後包抄德國傘兵、接應英軍渡河的荷蘭人,但是德國傘兵硬是依靠死戰不退的堅毅頂住了這血腥八小時。

    到了這一步,英國人也明白事情已經發展到何等惡劣的程度了——德國人僅僅靠一個白天的時間,就把整個荷蘭沿著梅爾韋德河割裂成了兩半,梅爾韋德河以北占荷蘭80%國土面積的地區,已經不可能從陸路上得到英法陸軍的支援了。雖然那裡還有不下10個師的、佈置零散的荷蘭陸軍,可是誰都可以預料到他們被德軍消滅或者投降只是時間問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