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一章 發電機終結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全炮門混裝高爆彈和照明彈!自由射擊掩護雷擊艦隊突襲!」

    「320mm主炮也換裝高爆彈?」火炮指揮官聽到司令的指令後感到一絲詫異,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當然!320mm的穿甲彈也不可能擊穿『喬治五世級』最厚實部位的主裝甲帶,不如全部使用高爆彈盡量破壞其副炮和防空炮火力系統,如果對付的是敵人的巡洋艦的話,320mm即使是高爆彈也可以送他們歸天了。至於照明彈的作用麼——雖然這種天候就算射出照明彈也不可能看得清楚被照亮的海域,但是至少可以讓我們的魚雷艇部隊根據光亮找到衝刺的方向,不至於找不到目標。」

    「明白!全炮門換裝,自由射擊!」

    4艘大型的德軍戰艦紛紛把船速保持在35節以上,開始了穿梭游鬥的表演,極力撕扯著英國人本就已經被拖得漏洞百出的護航隊形。英國艦隊在之前因為輕敵冒進、試圖堵死德國戰巡艦的過程中,各船的航速差異已經把它們的間距拉開了,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不是因為冒進被拖刀擊殺擊傷就是最終被坎寧安雪藏到主力艦陣中,一下子難以重新調度部署到需要的位置上去。

    大霧之中的艦隊編隊隊形調整可不是倉促之間就容易處理的事情,在總戰艦數量接近四五十艘的時候,任何輕率的舉動都可能造成相撞或者其他杯具性的事故。而德國人的魚雷艇和雷擊艦支隊是絲毫不會給他們整隊的時間的。

    雷德爾元帥之前調度到安特衛普待命的雷擊艦隊包括了了1個雷擊艦支隊和6個魚雷艇支隊,共計2艘m級輕巡洋艦、10艘1938b型驅逐艦和84艘魚雷艇(德制14艘魚雷艇編為1個支隊)。如果單論魚雷投放能力的話,這支艦隊的魚雷發射規模也可以和眼前這幾十艘英艦不相上下了,但是從噸位和人員規模上來看的話,這些小傢伙組成的戰隊在這種天候和海況下用實在是惠而不費。

    m級輕巡洋艦和1938b型驅逐艦沒什麼可說的,分別達到37節和39節的極速、4組24英吋魚雷發射管和相應地火炮火力,以防空和反潛為主的設備、副炮搭配讓這些戰艦在扮演自身角色的時候可說是中規中矩可圈可點,而德國人大戰後第一次拿出來大批量使用的魚雷艇部隊則是另外一個極端的發展產物了。

    這次雷德爾派出的魚雷艇部隊以s-26和s-35兩種型號為主(歷史上德國的魚雷艇隊進行過很多細微的改良,所以其實很少能明確分級,s-26和s-35也只能說是序列中一些有過重大技術革新的單艇,幾乎稍微造幾艘就又改進了一下,本書為了描述方便,設定為集中製造了其中幾款標準化的)。

    s-26由14名船員駕駛,滿載排水量74噸,長29米,寬4.8米,舷側淨高2.4米、最大吃水1.6米,採用了兩具24英吋的融合式魚雷發射管,備雷4發;艇首安裝有雙聯裝的20mm厄利空機炮作為魚雷以外的唯一火力,極限速度47節。

    s-35和s-26相比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了加長預裝填的魚雷發射管,以便在最開始的2發魚雷射出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一般是15秒之內——完成預裝在發射管後部備彈倉內的二次發射任務,提高了小艇的瞬時魚雷火力密度。代價則是排水量增大到95噸、長34米,寬5.6米,舷側淨高2.7米,最大吃水1.8米,船員數量增加到22人,艦炮也換裝為了40mm的博福斯艦炮——當然了,這些微不足道的艦炮火力增強與魚類發射密度的提升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實戰中也基本上沒有讓它們發揮火力的機會,除非所面對的敵人是那些武裝漁船。

    當然,作為魚雷艇就要有魚雷艇的覺悟,那就是其自身的一切生存性都仰賴於狂飆的高速和低矮的造型所帶來的微小著彈面積,理論上來說德國魚雷艇的裝甲也就能防住20mm厄利空機炮以下的火力,40mm的博福斯炮彈就可以輕易在其艇身上打穿個碗口大的洞,76mm炮更是可以讓它短時間內受到重創失速,至於120mm和152mm的艦炮麼,基本上屬於挨到了就是秒殺。所以事實上對付魚雷艇衝刺最好的武器就是40mm博福斯和76mm速射炮了——45節以上的極速飆船相當於高速公路上開80~90公里時速的汽車了,120mm以上火炮3秒以上的射擊間隔足以讓德國人的高速魚雷艇開出百米之遠,只有每分鐘射速達到了30發的76mm速射炮和每分鐘120發的40mm博福斯防空炮的射擊密度才能在足夠短的時間裡覆蓋足夠多的炮彈。

    ……

    「加速!加速!衝刺!勞倫斯你注意掌舵,不要讓敵艦找到我們的轉向規律!」

    在編號為s-52的重型魚雷艇上,羅納德.本茨艇長指揮著自己的小艇向著那片被照明彈打出淡淡幽光的濃霧衝去,,剛才s-49的兄弟們在距離目標還有5海里的時候居然就不幸被敵人的一波集中火力給覆蓋了,實在是運氣不佳,這讓目前被輪到盯上的羅納德.本茨不由得有點緊張起來,再也不敢和一開始那樣為了速度不顧一切地沖直線路徑了——一般來說在前進到6000碼以內的時候才是主流軍艦打擊魚雷艇的好時機,因為更遠的話會超出40mm博福斯的射程範圍,而且大口徑火炮也不得不使用相對曲射的彈道。

    「彭彭彭~」右舷外三四百米的地方被幾顆戰列艦主炮的炮彈砸起幾個七八十米高的水柱,聲浪和海浪的巨大威勢在傳出幾百米後似乎還有餘力把s-52這艘干舷高度只有半米有餘的小艇推得側翻出去。但是羅納德.本茨心裡卻好像明鏡一樣總結出了英國人的規律——他們果然如出戰前支隊長官交待的那樣,是靠雷達方向指示來指引炮擊的,而且因為火控的限制,英國人目前每艘戰艦的火力只夠同時攻擊1個目標——因為通過雷達室的指令指揮副炮開火的話,雷達室不可能分身多用同時跟蹤傳達對數個目標的攻擊指令,除非敵人的小艇衝進了三四千碼的距離之內,突破濃霧狀態下的光學觀測極限距離。

    「我們現在已經吸引了敵艦全部的火力,所以只要我們撐得越久,大夥兒最終突防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如果能撐過這個3分鐘,突進到3千碼以內的目視距離後,我們的壓力就小了。」從羅納德.本茨艇長的語氣裡來聽,似乎他提起的不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而只是幾隻蜂群中的昆蟲的死活那樣淡然——個人生死似乎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好像他們的、還有剛才已經陣亡的戰友的掛點只要能夠為這支突擊分隊爭取那麼兩千碼的距離就算是一種成功一樣。德國人出擊前的規劃是對付敵人每艘戰列艦都派出1個支隊數量的魚雷艇從單一舷側以300~500碼的間距分為前後兩波接近,製造發射魚雷的機會。

    魚雷艇上剩餘的21個人被這種氛圍感染了,紛紛作著決死突擊的準備工作,舵手勞倫斯不時毫無規律地左右猛打方向舵讓敵艦的雷達找不準自己行動軌跡的規律,其他人則最後檢查著魚雷的保險裝置——那將是他們這一把衝刺的最終目標。

    「看見敵艦了!」濃濃地霧靄似乎一下子稀薄了一些,突破了光學觀測的極限,一艘戰列艦的優美輪廓漸漸浮現在遠處的,「目標已確認!『約克公爵號』!距離——4000碼。」

    英國人反應也不慢,在半分多鐘後也開始反應過來,炮火一下子由雷達引導的低效率狀態變成了目測自由射擊,舷側剩餘的全部副炮和防空炮被分散到了3~4個沖得最快的德軍魚雷艇身上,看似炮彈密集程度比剛才減弱了數倍,但是光學直瞄的精準度卻讓德軍魚雷艇面對的形勢變得凶險無比。

    「一旦進入光學瞄準距離後,大家要走鈍角z型衝刺航線進行最後的接近,我們的s系列魚雷艇水線以上部分的高度只有0.7~0.8米,敵人如果按照正常3000碼~5000碼的平射彈道開火的話,還是無法擊中我們的,因為我們的迎風面很小——我們的魚雷艇在設計階段就沒有採用支架式的魚雷發射管,也沒有使用突兀的、不利於飆速度的駕駛艙、輪機艙外廓,一切都以流線型、一體化設計為考量,這是英國人和米國人的魚雷艇所沒有考慮過的——他們的魚雷艇水面以上部分的高度有可能達到兩三米,甚至4米,所以英國人在遭遇我們的突然襲擊的時候,他們起碼需要1分鐘以上的時間來適應打擊我們這種魚雷艇的彈道特性。」

    出擊前支隊長官和海軍造船廠工程師的教導言猶在耳,讓德軍艇長們堅定地穩住了自己心中的不安,壓抑了自己立刻投出魚雷返航的念頭,近一點!再近一點!

    「1400碼!s-44被133mm高平兩用艦炮秒殺了!」順著瞭望手指示的方向看過去,左側那艘友軍魚雷艇在一團烈火中被轟殺上了天,羅納德.本茨咬緊牙關猶豫了數秒,突出了那兩個堅定的字眼:「發射!」

    「噗通噗通~」兩條加裝了最新型引導頭的24英吋聲導魚雷躍入水中,很快把自身的速度加速到了與魚雷艇一樣的45節以上,短短20秒後,當後續兩條備用魚雷的發射準備完成後,小艇和敵艦也接近到了1000碼,s-52順著敵艦的規避角度微微一拐,在15°的夾角上又射出了兩發。

    這個過程說著簡單,看似輕鬆,但是其實在這短短的半分鐘之內,羅納德本茨的4條隊友艇就在這個過程中被敵艦的自衛火力吞沒。

    如果不是因為在之前的牽制作戰中英國人外圍保護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被擊沉多艘、其餘被坎寧安暫時雪藏到了艦隊腹地、而那兩艘「喬治五世級」的副炮火力又因為「格奈森諾」和「歐根親王」專挑高爆彈密集打擊損毀大半的話,14艘魚雷艇根本是不夠敵人看的,也許衝到1000碼的時候就已經全滅了。

    在1000多碼的距離上兩撥魚雷出膛後,「約克公爵號」就基本上只剩下40秒鐘的迴避時間了,但是看到多達30幾枚的魚雷交錯而來,顯然是無論他們怎麼迴避都不可能全部避得過去了。「約克公爵號」艦長的最後一道命令是把戰艦的船頭轉向魚雷群射來的方向,以降低戰艦在魚雷方向上的截面積,但是正常情況下全速轉向動作需要2分鐘才能完成的了的戰艦,在40秒內又能有多大的作為?

    更重要的是,英國人根本不知道德國人用的是聲導魚雷!它們是會循著敵艦的動力噪音的方向指引微調修正自己的航向的!也會在距離敵艦極近距離後自動起爆!那些指望魚雷劃過舷側而不爆炸的可能性基本上等於零。

    「轟轟!轟轟轟轟轟!」此起彼伏的沉悶爆炸聲不絕於耳,漸漸難以統計其真實的次數。「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前前後後一共被14枚24英吋口徑、750kg裝藥的重型魚雷命中,兩舷分別被撕開了近百米的巨口,連15分鐘都沒有撐到就沉入了大海,它的姊妹艦「喬治五世號」從數據上看好一些——因為之前的戰鬥中副炮火力保存相對完好,它在攔截時一共擊沉了德國人2艘驅逐艦和9艘魚雷艇,所以最終德軍可用的的打擊火力密度被削弱了不少,該艦最終被德國人擊中10枚魚雷,在海面上掙扎了幾個小時才沉沒。

    幾乎同時遭到打擊的還有英軍艦隊的殿後部分,從米國人那裡買來的舊船「紐約號」、「愛達荷號」那不堪的水下防護能力就沒有能夠撐過5發魚雷的,復仇級戰艦「君權」號表現稍好,最終也沒有能夠逃脫厄運。

    英軍糾集的8艘戰列艦,最終只剩下喬治五世級的「安森號」和米國貨「賓夕法尼亞號」、「新墨西哥號」最終在當天的戰鬥中逃出逃出了這片覆蓋上百海里的死亡濃霧,此外,連同「格奈森諾」等艦之前的騷擾攻擊在內,當天英軍輕巡洋艦、驅逐艦的總損失數量超過了30艘,皇家海軍最後一股賴以保護英倫的力量被摧殘大半,失去了與德國人再戰的能力。

    是夜,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過問,終止了得不償失的「發電機計劃」,最終該計劃讓超過18萬人的英國陸軍人員得以拖出德國人的包圍網,但是付出的慘重代價卻讓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痛不欲生。

    4月7日~4月10日這三天內,被英國拋棄後殘留在德軍包圍圈內的25萬英法殘兵在後勤被斷、逃生無望的情況下陸續放下了武器,乖乖走進了戰俘營。敦刻爾克的撤退計劃,以最終失敗而告終。

    至於倒霉的坎寧安上將,在4月7日那天「喬治五世號」戰列艦沉入海水之前那一刻,就在「喬治五世號」的艦橋裡用一發柯爾特m1911手槍的子彈結果了自己的生命,臨終通過明碼電報向皇家海軍司令部發報:「無論我們將來有多少表面上的兵力優勢,永遠不要給德國人在他們選定的地點、他們選定的天候和他們選定的海況下決戰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