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零八章 希臘綿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看著雷達屏幕上數十海里外那個代表著「安森」號戰列艦的光點消失在螢幕上,弗雷德裡希.霍普上校的眼中終於閃過了一絲釋然。

    區區60多海裡的距離,對於翻修一新的「提爾皮茲號」來說,是絕對不可能超出對海雷達的搜索範圍的,那個光點的消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對方沉沒了,而不會是超出了雷達的探測範圍。

    去年年底入塢大修以來,「俾斯麥級」兩艦不僅翻新了所有受損的裝甲和設備,也藉機替換了一些最新的研發成果,火控計算機和雷達這種尚處於開荒期的新技術,每兩年就能有一次質變換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所以此刻戰艦上用的雷達和火控已經不是1939年底的試驗作了,而是1941年的最新型,甚至比剛剛服役的「興登堡級」還要先進一些。

    當然最大的改變還是得益於「俾斯麥級」在建造時富裕的排水量,6萬噸的巨艦僅僅安裝了8門420mm艦炮。挪威海戰中因為火力系統大損,「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茲號」藉著大修的機會把a炮塔和d炮塔整個掀掉換成了三聯裝型號,也就是和興登堡級一樣的炮塔,代價則是減少了1500噸左右的儲備浮力。如此一來,這型戰艦的火力密度就得到了更加誇張的進步,從8門420mm艦炮增加到了10門——如果不是儲備浮力噸位不夠,以及高層炮塔增大後重心不穩的問題目前還無法解決的話,海軍部的人甚至想直接改成完全和興登堡一樣的火力配置。

    「自不量力的英國人啊,居然仗打到這個地步了,還敢拿出『喬治五世級』的破爛來撓癢癢——這種還帶著條約束縛的細管能頂得什麼用處,挪威那次如果不是『黎塞留』的火力兇猛,約克公爵根本不可能摧毀我們的火力。」弗雷德裡希.霍普上校喃喃地念叨著,似乎是在為那一次被群毆幹掉的「毛奇號」不值。

    「艦長說得再對不過了。英國人想和我們鬥一鬥,起碼等到他們的『獅級』下水了再說,不過聽說那玩意兒本來預估工期就還需要九個月左右,現在英國人被我們封鎖得那麼慘,一年內能不能完工都不知道了。」副官在一邊打趣地說道,「與其指望『獅級』還不如指望『南達科他級』或者『蘇聯級』呢——當然,如果米國佬在我們統一歐洲之後知難而退不敢招惹我們的話,說不定我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了,誰知到呢。」

    輕鬆樂觀的氣氛在德國海軍中瀰漫,一群軍官調笑打趣地說著一些瘋話,似乎他們已經打贏了戰爭一樣。高層還是有不少將領一直試圖保持海軍嚴謹謙卑的作風;不過在基層軍官中,一夜之間把百年來踩在帝國頭上的英國海軍拖下來揍孫子一樣痛扁還是讓不少人迷失了自我——直到米國人大喊「快醒醒」。

    不管怎麼說,這一波攔截對英國的重創著實不淺,帝國趁著英國人戰鬥機部隊匱乏的契機痛打落水狗的轟炸更是讓英國本土的軍工生產進一步惡化。

    6至8月份,帝國空軍共計出動了15000架次的ju-188d轟炸機對英國的工業設施展開了全面的轟炸,共計投彈將近10萬噸,其中倫敦就受到了4000架次的重點照顧,其次則是切斯特郡——切斯特、利物浦和克魯3座城市從工業區到居民區乃至進出切斯特郡的全部交通設施和樞紐統統在巨量的炸彈下夷為平地,

    為了強化轟炸效果,增加排爆難度。法本化學在使用重油為海軍的燃氣輪機戰艦製造裂化柴油燃料時得到的副產品——重質黏性渣油也被充分利用了起來。這是一種比普通初級重油粘稠度更勝數倍後的油渣,幾乎不能用於任何鍋爐燃料,雖然它們的燃燒熱值很高,可是其緩慢而長時間的燃燒速度讓任何追求快速、充分燃燒的熱機都吃不消這種近似於瀝青物理性狀的燃料。

    在維勒安的提醒下,法本化學的化學家們茅塞頓開,用這種濃縮後的油渣在稠度調質添加劑和少量高熱值活潑金屬的處理下加工出了渣油燃燒彈,持續性燃燒效果甚至比米國人後世大規模使用的凝固汽油彈和鋁熱劑燃燒彈都要好。

    切斯特郡的三大重城就是受到了這種惡毒武器的攻擊,最高統帥部害怕在倫敦使用這種新武器容易引起國際公憤,所以就把趕製出來的2萬多噸渣油燃燒彈統統投在了這片土地上。

    誰讓賓利和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斯)的總部和生產基地都設置在這裡呢。

    順理成章的,英國本土的飛機月產量跌到了150架,就這150架裡面,發動機本土化生產率還不到一半,剩下的只是通過中立國輾轉進口發動機後回國組裝的。

    8月間,北海的和北大西洋之間的所有英軍據點統統被拔除,德國的對英轟炸也開始趨於和緩——主要是英格蘭地區暫時已經缺乏密集的、可以高效毀滅的工業基地,那些殘存的工程師和技工不是被轉移到了蘇格蘭南部的低地丘陵,就是徹底分散開來,甚至於英國人開始拉攏他們素來看不起的愛爾蘭人,往愛爾蘭轉移那些原來他們從來捨不得出國建廠的高端工業基地。

    愛爾蘭還是一個中立國,德國人也一直在爭取愛爾蘭一起反英,這種情況下,德國不得不選擇投鼠忌器的措施。

    一種逆轉了的形勢開始出現——從半年前德國船掛著意大利和西班牙、土耳其國旗冒著被發現的危險從美洲運輸戰略物資,變成了現在越來越多的英國船苦心孤詣經營籌措換上愛爾蘭的旗幟,把戰略材料運到愛爾蘭,然後用轉移到愛爾蘭的英資企業生產加工,對愛爾蘭許以重利暴稅。這麼做至少要挨愛爾蘭各方利益和勢力的層層盤剝,工業產品的額外損耗能控制在三分之一就不錯了,但是英國人顯然已經想通了,被愛爾蘭割肉走三分之一總比被德國人全部擊沉要好。

    …………

    這些日常轟炸封鎖的瑣事是海空軍的業務範圍,不需要我們的維勒安部長親自過問。事實上7月以來,他本人早就來到了土耳其,籌措著武裝檔衛軍和外交、情報部門下一階段精誠合作、攫取東地中海的計劃了,無論是解決希臘問題,還是解決敘利亞的問題,土耳其都將是後一階段乃至未來一年半帝國戰略的重心。

    希臘,這串愛琴海邊的浪漫明珠自從戰爭開始的那天起就宣佈了中立。希臘首相揚尼斯.梅塔克薩斯持有一些親英法的立場——在另一個時空中,這種親英發的思維來源於希臘對軸心國中的意大利對東地中海地區越來越大的野心;而在現在這個時空,這種思維來自於和德國親善的土耳其。

    土耳其人在凱末爾元帥的統治下已經實現了反對泛土雞化思想的侵蝕,壓抑了恢復奧斯曼帝國時期所佔領的外族人土地的嚮往,但是在對待希臘、敘利亞和伊拉克三國的問題上,土耳其人總是有些不甘和義憤的,希臘人佔據的羅德島和塞浦路斯,英屬伊拉克的蘇摩爾一直被凱末爾元帥認為是土耳其人的土地。

    這也是維勒安鼓動希特勒一定要徹底解決和瓜分希臘,或者對其被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分食一部分後在其殘部建立傀儡的主要原因。雖然希臘只是親英,不敢得罪帝國,帝國也必須不惜承擔惡名主動和希臘人開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土耳其拉進軸心。

    1941年7月16日,德軍以之前在東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山區擔任絞滅鐵托死後的殘部塞族游擊隊殘部的武裝檔衛軍第7山地師「歐根親王」師為首的5個山地師的部隊在阿爾巴尼亞-希臘邊境的伊庇魯斯山脈地區集結,並通過飛艇隊在邊境北側的十餘處山區前沿進攻據點大量囤積進攻作戰的所需物資。與此同時,在更東部的希臘與土耳其邊界(保加利亞在本書中1939年時遭到匈牙利、土耳其的部分瓜分,羅馬尼亞的安東內斯庫上台後,因為一貫親德的作風,也從保加利亞獲得了第二輪領土瓜分的利益。目前,保加利亞東南部原與希臘接壤的地區已經被併入了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省)德軍則佈置了李斯特元帥的30個師的兵力——25個步兵師/摩步師和4個裝甲師。

    事實上,德國人還有不同於歷史上的第三路殺手鑭——也就是法國戰役後被調回德國休整了兩三個月的克萊斯特大將的a集團軍群的一部分精銳,共計12個機械化步兵師,8個裝甲師。這支部隊被部署到了匈牙利2年前吞併自南斯拉夫的北塞爾維亞地區的克魯捨瓦茨-尼什地區。克魯捨瓦茨在貝爾格萊德以東南偏南200公里左右,距離希臘北部邊境的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和馬其頓首府斯科普裡都只有150~200公里的距離。雖然目前在克魯捨瓦茨和希臘之間還有大約上百公里寬度的塞爾維亞國控制區,可是如果德軍需要的話,對付一個已經被德軍反覆洗滌了兩年的殘破國家,從它的土地上穿越過去攻擊它背後的鄰國顯然是毫無壓力的。

    歷史上這一路部隊是不存在的,因為歷史上對希臘開戰的時候,德國還沒有入侵南斯拉夫,德國人得先從匈牙利-南斯拉夫邊境突破300公里拿下貝爾格萊德,再往南突破200公里才能到達目前的出發陣地,而那時的南斯拉夫王國也還是擁有30個師以上正規軍力可堪一戰的國家。

    不過既然歷史已經被大膽的改變了,陸軍部門不可能不好好利用這條進攻路線,從克魯捨瓦茨-尼什通往馬其頓首府斯科普裡的公路是希臘邊境最好走的一條路線,既不用像阿爾巴尼亞邊境地區那樣翻越崇山峻嶺,也不用像土耳其邊境那樣穿過雖然算不上十分高峻,但是有諸如斯特魯馬河谷等眾多河流峽谷間雜其間的洛多皮山脈、班都斯山脈。尼什-斯科普裡公路無需翻越任何山嶺和河流,就可以直插到愛琴海邊的希臘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並且把處於愛琴海北岸的希臘軍隊與雅典之間的陸上通道完全切斷。

    德國人這麼做唯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一些外交上不好的名聲——因為塞爾維亞人理論上已經徹底臣服了,而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希臘人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注意到這支和他們的國家之間有一百多公里塞爾維亞國土隔斷的德軍快速機動部隊。

    東西兩路大張聲勢的部隊調動讓希臘人難以沉住氣,雖然他們也擁有號稱32個師,35萬正規軍的武裝力量、險峻的邊境地形和號稱馬奇諾第三的愛琴海北岸山區築壘工事群。但是原本號稱世界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人都沒能依靠300萬陸軍、阿登山區和正牌的馬其諾防線守住德國人,他們希臘人的部隊又算得了什麼?

    7月18日,揚尼斯.梅塔克薩斯發出密電,邀請英國在北非和近東地區的駐軍入境協防。英國人雖然還沒有解除德國人發動對英本土登陸作戰計劃的警報,而且發電機計劃的部分失敗讓英國本土陸軍軍力非常吃緊,抽不出多少本土陸軍力量,但是殖民地軍隊卻是英國人一貫以來不缺少的。

    於是,之前因為近東形勢緊張而被調動到敘利亞和埃及的澳大利亞遠征軍第1軍、新西蘭第2軍和埃及衛戍警備師在內的7個師殖民地陸軍在兩天內加緊運送到了希臘境內;伊拉克地區徵募的1個旅和印度第1軍1個師則因為戰力虛弱被派到了克里特島和羅德島——東地中海地區的制海權目前還在英國人手中,而因為還沒有和希臘開戰,土耳其也沒有正式加入軸心國,所以德國人缺乏監視南部海域的空軍前沿機場,在短時間內加強海空巡邏發現英國的秘密增援企圖還是不易的。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7月20日,希臘人放英軍入境協防的證據最終還是被德國人掌握了。德國人找到了一個略顯牽強的指責對方先行破壞中立的開戰借口,並發出了為期24小時要求希臘把所有入境英軍驅逐出境的最後通牒。

    揚尼斯首相當然不可能這麼做,事到如今,能夠多拉一些友軍力量可比什麼大義名分更重要。於是,希臘戰役不出預料地在時鐘跑完24小時後開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