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一百十二章 克里特陷落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科林斯,伯羅奔尼撒半島最狹窄的地方。一條夾在兩道丘陵山脊之間的僅有7公里長度的地峽,密集的壕溝一層層地被挖掘/加固,其佈局之落後卻如同法國人三十年前的水平那樣——不會利用背坡地帶掩蔽直瞄炮火的打擊,單調地追求「居高臨下控制戰場」。在這條簡陋而層次多到令人髮指的防線背後,是七八萬希臘士兵,雙眼無神,看不到希望。

    如果德國人想要進攻的話,只要不吝惜炮彈,完全是可以以微損突破這道防線的,但是德國人偏偏不這麼做——除了一些法國戰役後新證入伍剛剛完成訓練的菜鳥炮兵被拉到防線正面刷經驗以外,德國人部署在防線正面的地面進攻部隊數量變得越來越少,隨後是各種流言在希臘軍隊裡蔓延。

    有的說德國人一定是去進攻克里特島了,有的說德國人的目標是羅德島和塞浦路斯還有的說德國人去了敘利亞。希臘人如果試圖主動發報與外部的英軍聯繫,那麼他們暴露的電台不用幾分鐘就會遭到俯衝轟炸機的摧毀。

    8月2日,迪爾中將見科林斯地峽正面的德軍部隊似乎只有不到1歌師的兵力了,於是試圖組織了一次試探性反擊,但是事實證明缺乏重武器的希臘軍隊和澳大利亞兵即使有5倍的數量優勢也是會被德軍輕易擊潰的,丟下了4000具屍體後迪爾中將的人就不得不潰退了下來。

    兩天後,傳來了克里特島被德國人攻陷的消息,德國人在克里特島僅僅付出了2000餘人的傷亡就殲滅了相當於歷史同期3倍人數規模的守島部隊。德國人甚至把被俘的克里特島守軍司令弗爾伯格中將捆至陣前以證明這種說法,對希臘軍隊展開心理攻勢。

    8月5日,德國空軍出動了20架次的ju-188d水平轟炸機,不過這一次它們運載的不是炸彈,而是裝滿了傳單的空包彈——德軍情報部門很清楚,直接和希臘軍方高層接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希臘軍隊的高層早就被英國人打著「統一作戰、統一指揮」的旗號給控制了,如果把開出的條件直接和希臘軍方的高級將領溝通,不僅所開出的條件一定會被瞞報,而且說不定還會被篡改污蔑,把基層的希臘士兵統統捆綁在英國人的戰車上。

    德軍的停戰條件傳單列明瞭以下5點條件:

    1.薩洛尼卡以東地區必須歸還給土耳其,併入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省;此部分共計2萬平方公里,占希臘歐洲大陸部分國土的八分之一;在德國對英戰爭結束前,匈牙利至薩洛尼卡及薩洛尼卡至伊茲密爾、伊斯坦布爾的鐵路沿線由德軍駐軍,鐵路由德國托管,直至英國投降後歸還土耳其管轄。

    2.羅德島、萊斯沃斯島、希俄斯島和邁伊斯蒂島等4處靠近愛琴海及東地中海亞洲沿岸或達達尼爾海峽出口處的島嶼全部割讓與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出口處海域劃為土耳其領海,愛琴海上領海沿希臘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等分線劃分。

    3.吮許在科索沃及馬其頓省等阿爾巴尼亞族為主要民族的省份舉行公投,由當地人自決繼續從屬於希臘火併入阿爾巴尼亞;

    4.驅逐全部英聯邦軍官及士兵,其中英國本土軍隊必須全部移交德軍,其他英聯邦殖民地武裝力量中,少校以上軍官必須移交德國。

    5.對希臘征服內部的親英派官員及議員進行清算,全部撤銷職務不得再次擔任。

    完成上述5點條件後,德軍會於15日內完全撤出希臘國土,保留希臘殘餘武裝力量。

    收到條件之後,希臘軍隊人心惶惶,但是仍有不少心存僥倖的人企圖抵抗。迪爾中將為了防止人心浮動,8月6日派出副官及部分參謀軍官、情報官分乘3艘魚雷快艇從米諾茲港趁夜出發,試圖連夜確認克里特島上的守軍情況——克里特島守島部隊加上陸續潰退到島上的潰兵足有七八萬人,迪爾中將很難相信他們會被德國人徹底殲滅。說不定德國人只是攻克了坎迪亞和其他幾個有機場的主要城市,英軍只是退往郊外或山區繼續固守抵抗呢?

    當然,縱使迪爾中將的這個假設成立,也改變不了什麼根本性的問題,全殲和有殘部繼續抵抗只不過是一個心理安慰上的差異罷了。不過德國人顯然連這點心理安慰都不願意給迪爾中將留。

    米諾茲港和其他所有共計6處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海港在之前的一周時間裡統統被德國人用水雷徹底封死了,迪爾中將的3艘偷渡往克里特島聯絡的魚雷艇港出港沒多久就被水雷炸沉。次日清晨德軍用坦克拖著被炸死和溺斃的英**官的屍首在科林斯地峽防線外逡巡示眾,並用擴音器對著對面的部隊繼續招降——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港口對於德國人毫無用處,並不在德國通往中東地區的必須航道上,如果希臘軍隊不願意接受停戰條件的話,那麼德軍將會在科林斯地峽也佈雷,徹底封死半島區域的希臘軍隊和平民出入的通道任由他們自身自滅活活餓死。

    伯羅奔尼撒半島有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古希臘時代曾經養活過幾十個城邦,農業發達,所以說餓死是不可能的,但是德國人的這種表態也說明了他們不願意和希臘人多耗下去的決心——他們無意與希臘為敵,但是希臘必須把他們通過和英國人合作吃下去的好處全部吐出來,把他們一戰後作為既得利益國家在英法支持下去的了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等民組聚居的領土全部依據自決原則吐出來。

    隨後是一場收官的猛烈轟炸,基帕裡夏和帕特雷這兩座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城市被德國空軍徹底夷為平地,宣示著德軍完全有實力從各個方向秒殺希臘武裝力量,之所以不這麼干只是因為不想和希臘耗下去——要麼交出英國人,要麼就只能是勿謂言之不預也。

    8月9日,希臘軍隊約兩個師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發生了一場嘩變,和英**官及督察人員的矛盾在一場小衝突後徹底蔓延開來——位於科林斯防線的一線部隊希臘第9師出現了小規模的逃兵,被英國督戰軍官發現後要求希臘軍隊執行追捕,在爭執中雙方發生交火,5名英**官和數十名希臘士兵在交火中被打死,事情鬧大後希臘人固守的前沿出現了大範圍的崩潰,怯懦而恐懼處罰的希臘官兵整團整團地放下武器衝過防線投降。

    揚尼斯首相知道事不可為,只好策動希臘軍隊突然發難,逮捕了包括迪爾中將在內的5名英軍將領,以及200餘名軍官、4000名英軍士兵,另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官若干全部逮捕,過程中英國人發動了武裝抵抗,雙方傷亡總計達數千人,希臘人才控制住局面。

    當天,希臘人連夜綁縛了英國將領前往科林斯防線前沿,要求與德軍談判。前線德軍將領不敢自專,立刻上報最高統帥部,次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普親自前來雅典和希臘方面的停戰談判人員會晤。

    希臘人接受了德國開出的全部5點停戰條件,1、2兩點所列的領土本來就已經在德軍佔領下,只要希臘方面承認其合法性即可,無需交割,馬其頓和科索沃的公投也在一周內倉促舉行,這兩個省份內阿爾巴尼亞族的人口本來就有超過200萬人,佔到了主體民族的比重,因此自然而然地被併入了阿爾巴尼亞。

    9月後,德軍完全撤出了包括雅典在內的根據投降條約應當歸還希臘的土地,然後帶著一票被俘的英軍將領、軍官和希臘親英派分子押送回國,希臘方面在德國人的施壓下簽署了一項聲明,指出之前英**隊進入希臘境內設防的行為並不是出於希臘征服的真實意思表示,並出示了種種「證據」證明其中的脅迫因素存在。

    德國人很配合的把迪爾中將等人被按照游擊隊的方法處置,槍斃了被俘的5名英軍將領和400名軍官。

    希臘的投降和倒戈對英國的國際威望打擊巨大——這也正是德國宣傳、外交和情報部門一直力爭的效果——為那些之前受英軍控制和協防的國家和地區的英軍官兵人人自危,也為那些後續想當牆頭草卻害怕打擊報復的國家留下一條「棄暗投明」的退路。

    這一招蘇聯人在1944年對付巴爾幹國家的時候常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都是這樣稀里糊塗納一個投名狀就洗白了。

    德國人只是受限於節操不願意做這種事情——嗯,也就是為了可笑的國防軍的榮譽。戈培爾就是想要向希特勒進言力挺這樣鼓勵納投名狀的做法也往往會因為武裝力量的反對而告吹,但是在這個時空,維勒安統帥下的武裝檔衛軍在1941年起就建立了莫大功勳,讓國社檔想要採納一些曲線削弱敵人的舉措也變得更為流暢。

    丘吉爾聽到希臘倒戈的消息後,當場被氣得胃出血——他1932年時因為車禍留下後遺症的胃部本來就因為常年酗飲白蘭地而脆弱不堪,此刻在悲憤交加之下借酒澆愁立刻陷入了大出血的昏迷狀態。不過這好歹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不用清醒著第一時間聽取未來一個月內塞浦路斯和黎巴嫩地區相繼失陷的悲慘消息了。

    (復活了……昨晚從泰州回來,斷更了一天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