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三章 巨炮傳說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克虜伯公司他們弄出來的攻城寶具是什麼自然是人所共知地,不過且讓我們把視角滾輪收縮,時間曲線回放,一觀馬耳他戰局進展對整個東地中海周邊戰局的影響。

    時間回撥到一周前,當劃撥給維勒安調用的強大空軍單位對馬耳他諸島展開猛烈的轟炸封鎖。這一消息傳來,蘇伊士戰區本就被之前的諸多德軍圍而不殺的誘敵假象嚇得心驚肉跳的塞得港、杜姆亞特英以軍守城部隊就陷入了進一步的恐慌。

    如果馬耳他島還在英軍手中的話,因為德國海軍暫時無法通過馬耳他防禦區的空襲覆蓋範圍進入西地中海,即使蘇伊士戰區的部隊作戰不利,也可以逐次退守到亞歷山大港、托普魯克乃至昔蘭尼加,最後集結現有的殘存海船依靠夜航偷渡往西地中海地區撤退。

    當然,這是一條很遙遠的意淫。且不說吉布提戰役後法國可是已經正式對英國宣戰了,法國海軍是否有可能直接出兵進入西地中海航線攔截也未可知;又或者是英國人能否從陸路進入昔蘭尼加乃至其他英屬埃及和意大利北非殖民地交界爭議的地區——總之,在大英帝國軍隊的腦補中,除了一個已經把他們打趴下的敵人以外,其他還沒有打趴下他們過的國家仍然被選擇性的無視了。

    2月1日,曼施坦因集群的南翼戰線維持部隊全部被佔領開羅後徹底騰出手來的古德裡安集群接替了,隨後曼施坦因所部集結了全部突擊兵力對杜姆亞特展開了猛攻。與此同時,在休整了十幾天後緩過氣來的隆美爾集群也鼓起餘勇試圖一雪前恥,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對塞得港做出壓迫,擺出一副試圖從北線渡河的姿態,讓塞得港內的軍隊無法抽身向後支援杜姆亞特。經過兩晝夜的激戰,已經被圍三闕一的持續壓迫弄得精疲力竭的英以軍隊終於神經崩潰開始了後撤。

    塞得港英軍指揮官、伊拉克戰役後調到蘇伊士戰區的奧金萊克中將認為在曼施坦因所部已經徹底佔據了蘇伊士運河南部大半河道、古德裡安攻佔開羅威脅亞歷山大港的情況下,繼續堅守塞得港「掐斷」德軍的東地中海海運已經殊無意義,德國人遲遲不肯進攻只是因為他們想讓這個圈子裡面的餃子餡兒包的在大一點。

    亞歷山大上將同意了這個判斷。2月3日,奧金萊克中將帶著七八個澳洲師、印度師殘部退往杜姆亞特,和還在那裡堅持的以色列軍隊總司令本古裡安回合,且戰且退縮短聯軍北翼突出部的長度。

    在退卻開始前,英軍對塞得港進行了大量的破壞,並且用沉船和水閘炸毀後的殘骸把蘇伊士運河的北段地中海出海口斷斷續續堵死了大約數公里的河道,讓德國人佔領塞德港後也得花上半年時間疏浚航道修復船閘,遲滯德軍對運河的利用和對印度洋地區的滲透,為大英帝國的全球戰略拖延時間。

    2月5日晨,亞歷山大港的英軍司令部得到了一條告急電文——德軍於昨日夜採用空降突襲的方式不計損失攻下了馬耳他群島中位於樞紐位置的科米諾島,切斷了馬耳他本島和戈佐島守軍之間的犄角之勢,使英軍首尾不能相顧。並且在科米諾島上建立起物資倉庫和重炮陣地、監視哨等作戰設施,顯然是試圖馬上展開全面登陸馬耳他的進攻戰役。

    英國本土和亞歷山大港的英軍指揮部得到的最後一封來自馬耳他島守軍的無線電消息是2月7日凌晨,馬耳他島守軍匯報的遭到敵軍艦隊炮擊和猛烈轟炸,敵軍疑似在火力準備後展開全面登陸進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是亞歷山大港和倫敦收到的最後一條無線電,在這條電文被戛然而止地切斷之後,亞歷山大港和倫敦再也沒有成功聯繫上過馬耳他守軍,2月7日至9日,馬島守軍還有幾陣短暫的雜波電文試圖發送出來,2月10日開始就連這些雜波都收不到了。至於是不是馬耳他已經陷入德軍之手,偌大一個大英帝國情報部居然需要用猜的。

    亞歷山大港的英軍戰區司令部從以色列人手中借了4架寶貴的b-17e轟炸機組成一個飛行中隊,從昔蘭尼加起飛試圖飛往馬耳他執行偵查航行,如果有可能的話爭取與馬耳他方面的地面部隊取得聯繫——英國人自己的轟炸機根本達不到這個航程要求,而且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英國轟炸機的自衛火力實在是孱弱不堪,只能藉以色列人從米國人那裡買來的轟炸機用的。b-17e是借鑒了去年以來克里特島戰役和中東戰場作戰中b17b/c等老式原型機自衛火力不足、火力死角大的缺陷而改良的機型,把機槍塔的數量增加到了5個,消除了火力死角。在純轟炸機、無護航編隊飛行的時候,b-17e是目前英以軍能夠拿得出手的生存性最好的轟炸機了。

    即便如此,昔蘭尼加到馬耳他的800~900公里直線航程還是省不了的。德國人顯然非常關注對馬耳他地區的封鎖,從昔蘭尼加起飛的飛機在半小時內就遭到了來自北面克里特島坎迪亞空軍基地的德國戰鬥機群攔截,而且數量是b-16e轟炸機的六倍,毫無懸念地斬斷了亞歷山大上將求知慾迫切的妄想——至於為什麼德國人的攔截會這麼嚴密,以亞歷山大上將的智商和他目前知道的真相,還有他匱乏的想像力,只能認為是德國人以孤注一擲的巨大代價按鳥槍法的指導思想布下了天羅地網,而根本不可能去懷疑是不是德國人在昔蘭尼加-克里特島之間的海域部署了什麼對空搜索的驅逐艦或者飛艇。

    事情到了這一步,亞歷山大上將、本古裡安總理、奧金萊克中將只能是認為:馬耳他已經陷落了。而在馬耳他局勢日漸惡化的過程中,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古德裡安可是不會等他們的。如今三路大軍都越過了蘇伊士運河,中路和南路甚至越過了尼羅河,繼續進攻擠滿殘兵敗將的亞歷山大港對於德軍來說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了,羅塞塔、達曼胡爾、吉夫塔和迪爾格這些位於杜姆亞特、開羅和亞歷山大港之間的緩衝城鎮紛紛被攻陷。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地帶的軍情呈現出一股不可收拾的糜爛之勢,矢志報仇的隆美爾沖得最快,在7月10日攻入了距離亞歷山大港僅15公里的阿布基爾港,德軍的師級加農炮都可以直接打到亞歷山大港郊外了。

    阿布基爾港作為亞歷山大港的外港,曾經是大英帝國的驕傲。歷史上榮耀的納爾遜勳爵在此殲滅了拿破侖的東方艦隊,挫敗了另一個歐陸強國染指大英帝國的東方的圖謀。現在,它就這樣毫無聲息地落入了德國人的手中,與歷史所不同的在於,那一次英國人是海勝陸敗,這一次可是水陸皆敗。

    當亞歷山大上將最終確認了馬耳他陷落的消息時,30萬德軍和8萬阿拉伯僕從軍,6萬埃及僕從軍已經從兩面逼近了亞歷山大港。繼續堅守,還是尋求逃跑路線,又抑或是選擇投降?這是一個擺在英以聯軍面前的難題。

    …………我……是……淫……蕩……的……分……割……線…………

    2月10日,也就是馬耳他島上所有的大功率無線電台所在的隱蔽指揮所統統被炸飛的那一天,同樣也是亞歷山大港和倫敦的英軍指揮部「以為」馬耳他島已經陷落的那一天。

    事實上此刻馬耳他島的英軍還在誓死奮戰,陷落的也僅僅是馬耳他群島中的第二大道戈佐島,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當全世界都以為你死了的時候,你死不死改變不了什麼,沒有人會來救你,沒有人會為你惋惜,甚至為了不動搖軍心,丘胖子都不敢公佈馬耳他的「死訊」。

    隨著戰局的進展,馬耳他戰區的每一個德軍官兵都感到前途一片樂觀,隨著英國人求援的企圖越來越弱——或者應該說是隨著英國人的無線電台被和指揮部被炸毀的越來越多。德軍在科米諾島上的無線電監聽站和無線電干擾站開工的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少,漸漸止於無線電遊戲的狀態。

    清晨,戈佐島東部山坳小鎮納杜爾。這裡是戈佐島距離馬耳他島最近的區域,也是地勢相對較高、環境隱蔽的所在。從這裡往南穿過一公里的山區就能到達海岸邊的峭壁,往西可以經過數公里的緩坡公路連接戈佐島上最大的錨地艾因西萊姆鎮。如果在這裡架設上重炮,只要擁有8公里的射程就可以打到馬耳他島北部的梅麗哈灣,20公里射程就能覆蓋馬耳他首府瓦萊塔全城,28公里射程就能覆蓋馬耳他全島。

    也就是說,德軍軍中任何一門榴彈炮擺在這裡都可以打到馬耳他島,任何一門150mm口徑及以上的加農炮都可以打到瓦萊塔。不過今天要在這裡測試的武器顯然比那些小玩意兒要大得多。

    這是一個被原本被命名為「古斯塔夫鐵道炮」的工程,最早的設想提出於1936年,是克虜伯公司的總裁阿爾弗雷德討好希特勒之作。原本希特勒曾經考慮過800mm口徑的方案,但是在帝國的閃電作戰取得巨大成功、海軍重炮表現優異、對要塞作戰手段多樣化的情況下,希特勒最終還是聽取了維勒安部長和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的聯合勸諫,把這些勞民傷財耗費國帑的大傢伙縮水減肥了一番。

    此刻被運到馬耳他島上測試的武器包括2門命名為「猛犸」的420mm自行巨炮和4門「突擊虎」320mm突擊炮。

    「猛犸」使用的是類似於歷史上「卡爾臼炮」使用的底盤和行走機構,只是口徑的縮小自然也會導致身材的縮水,讓機動部署和再裝填得到改善。

    歷史上的「卡爾臼炮」使用的是8.4倍徑的600mm口徑臼炮或12倍徑540mm口徑臼炮,前者可以發射2.15噸重的彈丸,出膛初速230米,最大射程僅4300米;後者可以發射1.75噸重的彈丸,出膛初速提升到了343米,最大射程9公里,彈丸裝藥威力降低了20%。

    此刻的「猛犸」使用的是一門繼承自一戰的420mm「大貝莎」臼炮、並吸收了在德意志的驕傲、「俾斯麥級」和「興登堡級」戰列艦上取得過巨大成功的420mm戰列艦主炮的一些技術優勢綜合而來的,口徑比歷史上的「卡爾」又小了兩圈,管徑比從11.5倍加長到了24倍,出膛初速535米/秒,最大普通裝藥射程23公里,使用底排彈時射程29公里。因為彈丸初速不高,也就沒有專門設置中間檔次的底凹類彈藥,可發射重量為850kg的高爆彈,內裝140kg黑索金及鋁熱劑混合裝藥。裝填速度從「卡爾」的10分鐘擼一發提升到了2分鐘擼一發。

    後來的歷史表明,這型火炮的射程超出了戰爭期間盟軍所有8英吋及以下口徑火炮的射程,也超過了10英吋和12英吋的老式要塞炮覆蓋範圍,讓它除了擔憂空中打擊和不要命的戰列艦打擊外(如果它真的開到海邊去的話),幾乎無須擔心任何其他武力的摧毀。

    口徑的縮小讓「猛犸」的全重從卡爾的124噸縮小到了目前的95噸,突破了單節載重火車車廂的運能極限,讓它的遠距離長途部署比「卡爾」簡單不少。「猛犸」使用的是一台和虎王坦克相同的柴油機提供動力,輸出功率950馬力,比「卡爾臼炮」的780馬力汽油機高出不少,因此公路時速勉強可以攀升到20公里,也可以在除了鬆軟地形以外的其他場合勉強越野行駛和開炮。

    「突擊虎」則是一款直接使用了目前還在研發測試的「虎王」坦克的底盤改良而來的突擊炮。與「猛犸」相比,「突擊虎」不追求傲人的射程和直接摧毀直布羅陀/馬克西姆高爾基一號炮台級別要塞的巨大威力,但是對機動性、地形通過性和裝甲防護力的要求則要強一些。

    在維勒安的定位中,這款武器是要投入到血腥的城市戰中,撕碎一切在廢墟中負隅頑抗的敵人的。它的主炮不需要擊穿數米的山巖或者幾十英吋的鋼板,只要能夠確保直擊摧毀一切人工構築的地上建築即可。城市戰的工事受限於尺寸和施工工藝,一般都不可能和那些經營多年的要塞一樣堅挺。而本時空的德軍戰列艦一開始就選擇了420mm口徑的主炮,「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使用的又是320mm口徑主炮,這導致無論是克虜伯還是萊茵金屬在380mm也就是15英吋口徑火炮方面的技術積累並不如另一個時空那樣成熟,在16.5英吋和12.6英吋之間選擇的話,維勒安自然不會選擇大而無當地主炮用於城市戰。

    「突擊虎」安裝的是一門從「沙恩霍斯特級」戰巡艦主炮為基礎,縮短改良而來的320mm主炮,管徑比為12倍,比380mm版突擊虎的5.4倍加長了一倍,出膛初速320米每秒,極限射程12公里。可發射225kg重的穿甲彈或190kg重的黑索金/阿瑪托裝藥高爆彈。

    得益於短管徑比、低初速、低膛壓帶來的有益副作用,突擊虎的320mm炮不僅可以和「猛犸」一樣使用底部排氣彈,也可以使用火箭增程彈藥,在後來的發展中,這種出膛瞬間加速度低的火炮甚至發展出了出膛初速僅200多米、依靠後段火箭增程推動的燃料空氣裝藥彈丸(雲爆彈),最大射程仍然維持在10公里,真正成為了城市戰和廢墟戰的定點清除大殺器。

    在防護方面,這種新裝備借鑒了「虎王」坦克的140mm厚度首上裝甲並延伸為正面整體式護盾,側面裝甲也完全沿用「虎王」的規格,唯獨取消了一半的後部裝甲以便大炮的裝彈退殼工作。雖然3.8米長度的320mm火炮比「虎王」的火炮重了十幾噸,不過得益於突擊炮無需炮塔省下來的大量結構重量,這款突擊炮的重量最終仍然控制在了62噸。使用bmw-234普通型柴油機時公路時速45公里,越野時速15公里,使用bmw-234自增壓型號時公路時速52公里,越野時速18公里。

    …………

    隨著準備工作完全停當,「猛犸」的炮手們紛紛進入巨炮後方的彈藥運輸車內躲避,並關死有厚厚合成橡膠隔音墊的艙門。兩座「猛犸」巨炮各自佔據著半徑百米的空曠陣地,與它們的發射準備陣仗相比,可以直接躲在隔音車體內開火的「突擊虎」氣勢就要小得多了。

    「各炮位依次開火!」隨著一聲威嚴的斷喝,炮手們依次按下了發射的線控按鈕,幾陣與戰列艦主炮轟鳴威勢相仿的炮響把大地震懾得顫抖不已。

    下令的是炮兵工程總監卡爾.貝克少將,他是德國陸軍火炮兵器的研發負責人,直接對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負責。一般情況下這種將軍級別的炮兵軍官是不會親臨前線指揮的,只是這一次的機會實在太好,馬耳他要塞已經成了一個斷絕了天地間一切對外聯繫手段的甕中之鱉,不拿來實戰演練一下測試中的新武器實在是可惜了,為了第一手的實戰數據,卡爾.貝克將軍也就跟著上了一線戰場。

    4枚320mm高爆彈飛越了8~10公里的距離,落在了馬耳他島北部的梅麗哈港灣周邊的灘涂上,把這塊德軍預設的登陸場再次炸起幾堆碎土幾處大坑,滾滾的濃煙灼烤著周邊的一切,卻也沒讓灘頭隱蔽坑道內的英軍士兵們有更多驚訝,說實話雖然口徑相等,「突擊虎」射出的彈丸在爆破威力上還是明顯遜於「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主炮彈的,最多只能和意大利人的同口徑戰列艦炮彈相若彷彿。已經被意大利人的戰列艦照顧了不少次數的英軍士兵們除了絕望地把自己的身體埋得更低,等待死神的降臨,也沒能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猛犸」的表現則要好得多,而且它們的打擊目標直接瞄準了20公里外的馬耳他首府瓦萊塔,雖然炮彈落下的頻率僅限於一兩分鐘一發,命中率也往往與既定目標相比偏出里許,可是其巨大的威力絲毫不妨礙它們撕碎一切擋在它們炮彈落點上的一切地面以上建築,直到把那裡恢復到有人類活動跡像之前的狀態。德國人肆無忌憚地炮擊讓英國人一度誤以為難道是直布羅陀要塞或者吉布提失守了?否則德國人的「俾斯麥級」是如何開到馬耳他海域的呢?

    炮擊持續了兩個小時,每一輛新式炮車都用掉了相當於自身數量六倍的彈藥運輸車運來的炮彈,一開始只是德國人的巨炮單獨測試,隨後意大利人的炮擊艦隊也加入到了巨炮交響樂的篇章中來,讓人產生一種瓦格納的大炮歌劇重臨人間的錯覺。在強大的海空火力配合下,德國人對馬耳他的最終登陸之戰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