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四章 登陸馬耳他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突擊虎的彈藥果然不適合用於遠程間接射擊麼。看來命中率低得有點發指啊。」

    看著炮兵觀測哨和空軍的偵察機發回的彈道數據,卡爾貝克少將只能是報以苦笑。

    由於山體對直瞄視線的阻礙和炮擊陣地與目標陣地之間的高度落差,「突擊虎」打出的320mm高爆彈在短短10公里的射程內偏心率就超過了500米,可見火箭增程彈藥和底排彈結合低發射初速會對武器彈道的不穩帶來多大影響。相反「猛犸」因為倍徑、初速較高,以及無法使用火箭增程彈藥,在2倍射程的情況下偏心距離的增加也不是很明顯。

    「看時間,海軍陸戰隊快要發起突擊了吧?」

    「是的將軍,正如您所言,目前恩斯特上校已經組織起三個陸戰隊營整備好快艇準備沖灘可,從科米諾島背坡一側出發的快艇隊只需要穿越2海里的海峽就可以衝上馬耳他島北部的梅麗哈灣灘頭,英國人在馬耳他北部地區的重型火炮已經被我們徹底端掉了——應該說是被我們和意大利人一起端掉了」

    「讓『突擊虎』急速射5分鐘,然後停止射擊;『猛犸』繼續壓制瓦萊塔要塞,讓空軍單位保持對著彈點和打擊效果的觀測,及時回報。」

    思忖再三,卡爾.貝克少將最終還是停止了在海軍陸戰隊試圖搶灘的時候繼續讓「突擊虎」加入到延伸射擊的徐進彈幕中去,畢竟它的最大射程還是比較吃力的,極限射程上的誤差萬一讓一兩發重磅炮彈落在陸戰隊的灘頭上,那他卡爾.貝克丟了烏紗帽都算是輕的了。

    數分鐘後,幾十條輕載快艇和衝鋒舟組成第一批突擊部隊的幾個營從科米諾島西北岸的錨地出發,繞過科米諾島聳峙的西海岸,低調地向著馬耳他島北部的梅麗哈灣錨地衝去。這種戰術之所以得以實戰,全賴德軍已經提前奪取了戈佐島和科米諾島這些進攻跳板——如果和米國人後世的諾曼底登錄一樣,需要渡過動輒上百海里寬度的海峽的話,專用登陸艦艇這種船隻是必須的,因為它們的遠航能力和抗風浪的適航性比快速輕載的快艇要好得多。而此刻僅僅需要渡過2海里寬度風平浪靜的淺水海峽,那些大而無當的笨拙登陸艇就失去其最大價值了,除了在佔據灘頭後運載坦克登陸基本上找不到什麼別的用處。

    數十艘可以搭在20人左右的高速快艇以40節的狂飆時速分散開向著梅麗哈灣灘頭衝去,他們直接暴露在灘頭火力下的距離只有2海里,換算成時間的話也就是1分多鐘而已。這點時間幾乎可以說是倏忽而逝,刨除掉英軍灘頭阻擊部隊的觀測確認時間,他們的開火攔截時間事實上只有幾十秒而已。如果用遠洋慢速的登陸艇的話,這段時間起碼會延長五倍。

    只有2艘快艇在沖灘前被英軍部署在灘頭陣地的17磅炮擊中、擊翻,大約50名德軍士兵落水或被炸死,其餘所有快艇統統衝過了原本登陸作戰中最容易遭到批量傷亡的路段,紛紛擱淺在深僅半米的淺水區。

    一組組的海軍陸戰隊士兵一個魚躍從船舷兩側翻入水中貓著腰向前衝刺。在他們頭頂上數十架fw-190f對地攻擊機和me-410b把高度壓低到500米內,使用它們的40mm博福斯炮塔對著地面進行精確的定點清除,每一個英軍的隱蔽機槍火力點冒頭開火後不到20秒,就會被空中死神盯住並俯衝掃射,縱然無法摧毀一些有堅固裝甲的地下掩體,也把那些機槍組打得抬不起頭無法繼續壓制。

    肆意殺戮,血雨塵泥。前期的火力準備摧毀了所有大口徑重炮的掩體,但是仍然有幾十個機槍小組和17磅炮以下的近距離防禦火力依托著偽裝良好的地下坑道工事網絡死命地傾瀉逼人的火力,十幾分鐘的前期激戰,一排排德軍士兵倒在了灘頭,為了拔除一線沙灘邊緣地帶的機槍組,德國人付出了超過400人的傷亡,才依靠空軍和驅逐艦跑的壓制衝過了毫無遮蔽的死亡三百米,一旦離開砂質海灘進入有灌木叢林的白巖、石灰岩丘陵和村鎮邊緣,有地形和掩體可以依托,傷亡的情勢就立刻緩慢了下來。

    恩斯特.艾倫上校本人就在這一波的快艇隊沖灘人員中,此刻正在沙灘邊緣灌木叢中的一塊石灰岩礁石後方藏身,身邊散佈著十幾個英勇的士兵。

    「傷亡數量大概出來了麼。」

    「1100多人,傷亡的佔到了400人,第3營搶灘時受到了側翼火力的交叉覆蓋,幾乎損失了一半。」

    「我們沒那麼多時間等第二波援軍了,他們連快艇都沒得用,只有那些慢得多的船,我們必須依靠現有搶灘人員鞏固灘頭附近800米內區域,拔除所有殘餘英軍機槍火力點,並配合近距離引導協助空軍清除視線內全部17磅炮、博福斯炮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後續的慢速船不至於在灘頭受到直擊火力的打擊。」

    德軍和意大利艦隊對瓦萊塔在內的諸多其餘適宜登陸的灘頭地區也進行過火力準備的騷擾,試圖盡可能干擾英軍對德軍登陸灘頭的判斷,但是維勒安一開始就沒打算讓這種幾乎板上釘釘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望——畢竟在佔領了戈佐島和科米諾島後,從梅麗哈灣登陸只需要渡過2海里的海峽,也可以被部署在科米諾島上的重炮火力直擊掩護,而從其他地方登陸還要費很多周折,就算維勒安把英國人當成白癡也不認為英國人真的會相信那些干擾信息。

    所以英軍對部署在梅麗哈灘頭的防禦兵力還是非常重視的,馬耳他島上僅剩的2個師編製、不足25000人的守軍有超過1個整編旅被放在了梅麗哈灣灘頭陣地,連上縱深炮兵陣地在內,這一片狹窄的區域內英國人總共投入了6000人的兵力和幾乎占島上剩餘火炮中40%的17磅炮、2磅炮。

    「鐵拳還有多少?所有在登錄中失落了『坦克殺手』的就全部依靠鐵拳進行分組突擊。第3營提供火力掩護,其餘部隊分散突擊。」

    「鐵拳射程不太夠!」

    「那就用曲射姿態當擲彈筒用!」

    嘈雜的指令混合著突擊步槍長點射的反壓制,德軍士兵們藉著黎明的微光匍匐躥行,每前進數十米也許就會有一個之前安靜的射擊孔內伸出衝鋒鎗或者李恩菲爾德進行一陣爆豆般的射擊帶走幾條人命,比已經暴露在明處的機槍組更加致命和陰毒。隨後就被德國人報復的鐵拳狠狠轟殺成碎石下的屍體。

    雙方就這樣糾結地交換著生命,逐尺逐米的擠壓推進,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又付出了20%的傷亡後,德國人才把英國人的陣地壓縮到了相對內陸的位置,至少英國人的機槍已經不可能覆蓋到灘頭了。

    笨拙的坦克登陸艦在第一波次登岸後半個多小時終於靠上了梅麗哈灣的灘頭,4號坦克與追獵者突擊炮堅定地駛上被鋪設了簡易板材的灘頭時,德軍的士氣終於被打入了一針久違的強心劑。隨著坦克的投入,進攻的速度得到了明顯的加快,截止到2月14日中午,德軍終於肅清了整個梅麗哈灣地帶和附近的村鎮,建立起了2~4公里縱深的登陸場,步兵火炮甚至專門為瓦萊塔要塞精心準備的「突擊虎」大餐也在當天晚一點的時候從戈佐島的出發陣地重新打包裝船運至馬耳他本島。

    ………………

    亞歷山大港,英軍司令部。奧金萊克中將和本古裡安總理還在為下一步的去留行止爭執不休,亞歷山大上將在各方爭執之下依然躊躇不決……

    德國人已經打到亞歷山大港城外了,隆美爾中將的集群在2天前就突入到了城西15公里的阿布基爾港,形成一個長長的突出部,此後的日子裡曼施坦因的人馬也逐漸擴張了進攻正面,把戰線從開羅方向沿著尼羅河一路推到亞歷山大港外。此時此刻,除了東面和東南面的道路還有退路,其餘的方向都已經被德軍堵死,究竟是守是逃,再也猶豫不得。

    「目前我們唯一的機會就是立刻率領主力往南面迂迴撤退,留下少數部隊繼續堅守牽制德軍主力。只要往正南方奔襲撤退200公里,就可以迂迴到開羅西南部的衛星城市法尤姆。目前德國人的進攻中心一直是亞歷山大港方向,開羅以南一直沒有分兵搶地盤。只要我們退到法尤姆,就可以跳出德國人的這一下上勾拳,後續究竟是戰是退都可以留有餘地——從開羅往南,都是英屬埃及的土地,我們甚至可以一路退到厄立特裡亞甚至吉布提,就算最終不敵,也可以從印度洋的海路撤走。」

    發言的是本古裡安總理,留下一定的兵力作為誘餌堅守,主力長途撤退到埃及南部,未來甚至退到蘇丹境內,一直是以色列人堅持的退路之一。為了堅定亞歷山大上將這麼做的決心,本古裡安甚至提出了他願意留下5~10個師的以色列新軍作為守城的誘餌炮灰繼續堅守亞歷山大港,牽制德軍。

    「這不可能!從這裡到法尤姆的200公里路程,起碼有150公里的沙漠地帶得不到絲毫淡水補給——東南面的尼羅河正是德國人的進兵路線,曼施坦因的進攻集群正在那裡虎視眈眈,如果我們試圖接近尼羅河取水的話,一定會遇到滅頂之災,為了確保隱秘和不被德國人銜尾追擊,起碼還要往西繞路迂迴數十公里,這樣的話我們要再沙漠中無補給穿行的距離也許就是200公里,或者300公里。」

    「不過是300公里而已,德國人突破西奈半島的時候不是也橫穿了200公里的沙漠了麼。」

    「我們的部隊機械化程度根本沒法和德國人比!這裡有幾十萬已經失去了全部技術裝備的殘兵,難道讓他們徒步穿越數百公里的沙漠麼?有多少人可以活著走出來。要我說我們目前只有繼續堅守亞歷山大港,為大英帝國的全球戰略繼續爭取時間,也許我們可以堅守一個月,兩個月,又或者在德國人試圖合圍我們之前派出部分部隊繼續往西節節固守托普魯克、昔蘭尼加。」奧金萊克中將激烈地反駁著本古裡安的逃跑想法,亞歷山大港在他看來還沒有經歷任何殘酷的攻城戰呢,就這樣讓給德國人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然後呢?退到昔蘭尼加之後呢?背後就是意大利人的土地,你們到時候彈盡糧絕還試圖侵入意大利人的利比亞麼?」本古裡安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

    「真的退到昔蘭尼加後,大不了我們就投降好了——我們已經堅持戰鬥到了彈藥耗盡,大英帝國的榮譽也會允許我們投降的,如果我們為帝國多爭取了兩個月,國民都會為我們的英勇而驕傲的。」

    「哈哈哈哈哈哈!這就是英國人的榮譽感麼?力戰而降,難道就比一開始逃跑但是節節抵抗誓死不降要高貴不成!你們這幫泥古不化的形式主義者。」

    「你說什麼!有種再說一次!果然是實用主義的猶大奸商!和你們說榮譽感這個詞真是玷污了榮譽感。」

    「臥槽!有種你再說一遍!」

    「夠了!都給我閉嘴!奧金萊克你瘋了麼!本古裡安總理的軍隊是和我們並肩作戰的勇士,他們有沒有榮譽感我們在戰場上已經見證了!誰允許你說出這些破壞同盟的鬼話的!」亞歷山大上將惱怒地開口喝止了爭吵的雙方,隨後轉向本古裡安說起了英軍的難處,「本古裡安總理希望您理解,大英帝國不可能接受亞歷山大港這樣的要塞絲毫不加防禦就放棄,而且雖然往西撤退也有補給困難,但是好歹是在地中海沿岸撤退,如果往南的話,幾十萬人馬直接進入內陸沙漠,實在是……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卡車和裝甲車給部隊使用了,還有超過20萬的傷兵,如果徒步穿越沙漠損失會有多少您不會不知道。」

    「可是留在亞歷山大港的話我的族人就快被殺光了——你知道開羅和塞得港、蘇伊士、伊斯梅利亞、杜姆亞特,這些地方被德國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攻陷後,來不及逃跑的猶大族人受到了多大的傷亡麼!有60萬的傷兵和體弱之人被殺紅了眼的阿拉伯僕從軍屠戮了,這可是60萬人!我們猶大民族的人口已經只剩下不到400萬了!剛才我報出的城市,每一座的名字都在滴血!我們已經無處可歸,如果等到全部被擠壓到亞歷山大港包圍圈內的話,等到這裡陷落,我們還能剩下一點什麼?再被殺掉百萬之數。到時候難不成只能指望留在美洲的兩百萬猶大人來支撐起這個民族存續下去的重任麼!」

    「德國人還不至於做出屠城這樣的事情……」

    「那些惡毒的劊子手不會?哈哈哈哈,他們當然不會,但是他們會徹底放縱他們的阿拉伯僕從屠夫肆意妄為,讓那些蠻族幫他們把這些髒事兒做掉!這一點我絕對相信!話說當年我們怎麼會聽信張伯倫那個老匹夫的讒言追求什麼建立以色列呢。」

    本古裡安越說越響,最終弄得好像當年在中東地區殺人放火搶地盤殺阿拉伯人的事情都是張伯倫讓他們去幹的一樣,讓奧金萊克等還有點廉恥和榮譽之心的將領都開始嫌惡起這個商販民族了。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也給你們一個機會好了——你們說的留下一部分部隊幫助我們守衛亞歷山大港的事情就免談了,當然如果你們有傷病人員無法跟上撤退,願意留在亞歷山大港跟隨我們死守也可以。但是大英帝國是不會放棄一寸土地的。然後麼你們就可以帶著你們的人先前往法尤姆好了,我會讓奧金萊克將軍帶領2~3個師的澳洲、加拿大軍隊跟你們一起行動,我會繼續堅守亞歷山大港直到投降。至於你們最後能不能沿著尼羅河一路退到蘇丹甚至吉布提,那就看你們的運氣了。」亞歷山大上將最終一錘定音,敲定了中東戰區的大局方針。

    本古裡安總理沒有多說什麼,當天回去後就開始籌集撤退行動,除了七八萬傷病和病號經不起沙漠遷徙願意留在亞歷山大港死守到底,剩餘大約30餘萬以色列殘兵——確切的說,是30餘萬留在中東大地上的剩餘猶大成年男子——湊攏了亞歷山大港內所有的車輛滿載淡水和補給,於第三天黃昏開始了逃亡之旅。在此後數日,女人和老弱也加入到了逃亡的隊伍中去,他們和阿拉伯人結下的死仇實在是太深了,無法想像一旦這些他們的奴隸被揭開枷鎖後會如何瘋狂地報復。

    根據後世歷史的統計,前後總計有200多萬人加入了這場逃亡南部埃及和蘇丹地區的行動,至於人員的流出地區除了亞歷山大港之外,還有之前被德軍和阿拉伯軍隊攻陷的埃及各大城市。這些人穿越了數百公里的沙漠、在沙漠中留下了數十萬渴死的屍體後才到達了尼羅河中下游流域。在後來德軍溯流而上的追擊圈地過程中,這些像家畜一樣被驅趕的人繼續亡命,沿著尼羅河和東非大裂谷一路亡命,因為逃亡人數眾多,為了獲取補給和物資,這些人一路和蘇丹乃至埃塞俄比亞的土著部落進行了血腥的廝殺掠奪,靠著屠滅了200多座蘇丹村莊和埃塞俄比亞聚落才撐到印度洋沿岸。

    這一事件後來被稱作「蘇丹死亡行軍」,只有30餘萬人從陸路偷渡了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裡亞的邊界,到達了被英軍佔領的原法屬殖民地吉布提,從那裡輾轉搭乘中立國的船舶前往美洲。還有40萬人左右從南蘇丹繼續往南,一直走到東非大裂谷的盡頭,從英屬東非的肯尼亞港口蒙巴薩、馬林迪登船逃往印度乃至澳洲、新西蘭避難。

    至此,全世界範圍內的猶大族人口被降低到了250萬人,而且其中有180萬人是女人。猶大人在歐亞大陸上勢力終於被徹底連根拔起。以色列這個有毒的誘餌在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後,最終被放出他的魔鬼重新肢解成了碎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