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七章 歹徒得手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在戰爭持續的那幾年裡,在英國,在蘇聯,在米國,總有各種各樣詭異的流言傳播甚廣,市場很大:德意志帝國的安全部長是一個會xxx邪功秘法的魔鬼,他的觸角可以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竊聽每一國將領的密談,窺伺每一國參謀的機要。

    這無疑是扯淡,幾十年後解密出來的材料告訴世人,德國人只不過是在監聽破譯設備運用上比較領先,所以每每在英美自作聰明的欺騙戰面前佔得先機;他們也只不過是在雷達技術的應用場合上比較不拘一格,所以總是神跡一樣窺探到了敵軍部隊自以為隱秘地調動——這一切,根本木有神馬神秘注意的內涵。

    只可惜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一個前線指揮官看到自己被敵人以匪夷所思的「巧合」坑陷的時候,除了乞靈於神秘注意的幽靈為自己的失敗尋找開脫的心理暗示外,基本上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讓他們脆弱的心靈暫時好受一些。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英美蘇軍之間傳播的這種流言倒不能算是個壞事了——至少這還有助於那些失敗的將領找回面子,讓他們可以意淫腦補「自己不是輸在人類手中」這類借口。而很快就要失敗的黑海艦隊司令帕帕寧就是這樣一個馬上需要用到借口的人——雖然他的借口也用不了多久,就算不是死在戰場上,斯大林也會在他失敗後送他結束人生的。

    說到幽靈,這種東西並不一定要渺小,虛無,事實上,一個有實戰價值的幽靈,它首先需要保持的一點特徵就是安靜。齊柏林預警飛艇就是這樣一種幽靈,德國人在和英國皇家海軍鏖戰的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多次使用這種武器建立了大功,在克里特島的時候,這種武器的作用被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今天,在黑海,這種輝煌將會繼續下去,重新譜寫一篇以小博大的經典戰例。

    …………

    羅馬尼亞東北邊境城市圖爾恰,德國海軍臨時前沿指揮基地所在地。

    「rs-22回報,葉夫帕托裡亞西南南海域,發現不明艦隊,坐標:東經32.8°,北緯44.6°;從規模預估,為戰列艦1艘,巡洋艦級別3艘,驅逐艦14艘。整體航速18節。此外,在該艦隊西南方向落後30海里的距離上,還有為數40艘左右的船隊,航速17節,估計為運輸船隊,無法辨認其中是否有護航艦隻。」

    「這幫傢伙,終於忍不住了麼!看來他們是打算連夜去給奧恰剋夫的羅馬尼亞人還以顏色了。主力艦隊都只有20節的航速,看來一定是在遷就甘古特級的速度了,蘇聯人真是窮到家了,只剩下這麼一艘戰列艦可以活動活動筋骨,還不專門改裝一下動力系統。」

    聽著無線電監聽員傳回來的預警飛艇報告,每晚都呆在指揮部裡等消息的薩爾瓦奇特中將終於來了精神,以一躍而起的姿態歡迎烏龜殼裡鑽出來的蘇聯人的挑戰。帝國海軍之前不是沒有偵測到過蘇聯人艦隊的夜間活動,一直以來負責敖德薩以西海岸戒備的羅馬尼亞軍隊也不是沒有遭到過蘇軍艦炮的夜間偷襲,但是德國人一直耐著性子忍受著這些損失,沒有驚動蘇聯人。

    一來,是德國海軍的打擊力量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二來,如果讓蘇聯人知道他們在黑夜中的行蹤在德國人眼中並不隱秘的話,那麼那些傢伙一定會乖乖滾回刻赤或者羅斯托夫做縮頭烏龜,再想把它們揪出來消滅可就費事多了。所以,機會只有一次,出其不意的事情只能做一遍,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機會,像使用居合流劍術的武士一樣務求一擊即中全部殲滅,而不是和遠東國花哨武學那樣隨意廉價揮劍。

    「發報給馮.加格恩少將,讓他的人馬前往目標海域攔截。」

    「好的,但是航速不一定趕得上——加格恩少將的船隊每天白晝都是潛伏在布加勒斯特東北部的多瑙河加拉茨船閘中隱蔽的,不會進入黑海,按照日常巡航規律現在應該才剛剛借助夜幕掩護從基爾裡亞進入黑海——也就是說,加格恩少將的艦隊距離蘇聯人目前的位置還有足足210海里,而蘇聯人雖然慢,但是他們距離奧恰剋夫只有90海里了。如果再算上相對速度的話…………」

    「我有說要他一定要攔截到蘇聯人麼?我只是讓他現在就動身去攔截——蘇聯人炮擊完奧恰剋夫的羅馬尼亞人後,難道不要返航的麼?他們有那麼好心讓艦隊大白天還留在敖德薩外海給我們的斯圖卡刷經驗值?我們等到蘇聯人返航的時候再動手不就行了,快去傳令!」

    「哦,是,明白,可是這樣羅馬尼亞人……啊,對不起,我在說些什麼啊。」

    那個管理無線電的情報官員突然滿腦爬滿黑線,滿面羞慚而退——其實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帝國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攔截得了蘇聯人炮擊奧恰剋夫的羅馬尼亞軍隊的,但是既然都說了那些人是羅馬尼亞人,被蘇聯人一頓炮戰打死個幾千人關帝國吊事?帝國難道還死不起幾千個羅馬尼亞僕從軍的炮灰麼?而且蘇聯艦隊中的輕型艦艇要想對岸炮擊必須靠近海岸,以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的主炮射程,是不可能和戰列艦一樣蹲在離岸20公里的地方開火的,說不定還會被援護羅馬尼亞軍隊的德軍遠程岸炮幹掉那麼一點。再加上炮擊得手後,蘇聯海軍的情緒一定會更加放鬆,連夜夜戰的士兵精神也會更加萎靡。

    想明白了這一切後,那個情報官員很順從地去給馮.加格恩少將的艦隊發佈命令了。

    ……………………

    「指揮部來電,速前往以下坐標截擊可能出現的蘇聯艦隊,敵艦隊規模為,甘古特級無畏艦1艘,巡洋艦級別3艘,驅逐艦14艘。此外還有趁夜航渡的運輸船隊若干。」

    「立刻依命令行事。」馮.加格恩少將沒有任何的虛與委蛇,直接就讓艦隊執行了這條上級傳來的命令,似乎絲毫不畏懼敵人的強大。

    此刻的黑海,德國人還沒有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存在,戈本號已經不頂用了,法國人和意大利人還沒有對蘇聯宣戰,他們還在觀望德意志和東方巨人互毆的風向。馮.加格恩少將手上只有兩條「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4艘m級輕巡洋艦和16艘1938a/b級驅逐艦——這些船大部分是多瑙河下游的匈牙利鐵門峽船廠建造的(註:請注意看本書前幾卷的佈局部分,1939年的巴爾幹戰爭後,南斯拉夫北部、東北部地區被割讓給匈牙利,也就是說德國人有3年整的時間佈局。)少數驅逐艦是對英開戰後的裡亞斯特港破棄非軍事化承諾後建造的。除了其中一半左右的驅逐艦是平時就一貫以真面目示人,在黑海西岸執行一些日常戰備任務以外,重巡洋艦平時都是躲在多瑙河的瀉湖船閘內,對蘇開戰後才偶有晝伏夜出的戰備行為。

    這些軍艦從規模上來說,和蘇聯黑海艦隊的輕型艦艇對決雖然沒有數量優勢,但是好歹還有明顯的質量優勢。唯一的缺陷是——蘇聯人有一條老掉牙的甘古特級戰列艦,而德國人現在在黑海上沒有。只是馮.加格恩少將對於這一點絲毫不覺得有問題,如果德國人也有戰列艦的話,蘇聯人就不敢出來打了,還怎麼殲滅他們呢?

    22艘軍艦構成的德意志艦隊加速到了36節的高航速,向著既定海域飛馳而去。出於保護動力系統的需要,一般戰艦不推薦長時間在滿載功率下運行,加上時間也夠,所以在到達目標海域前德國艦隊會把航速降低到24節以下完成最後兩小時的航程,順便還可以維護一下動力系統的狀態免得開打後出麻煩。

    170海里的航程,對於德國艦隊來說也就是6個小時的路程,算上後期的航向調整,實際上航程會長一些,在改變航向後4個小時,他們監聽到了奧恰剋夫方向羅馬尼亞軍隊的警報電文,顯然那裡正在被蘇聯人的重炮轟的雞飛狗跳,白天剛剛攻下這兩個切斷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的樞紐據點的羅馬尼亞軍隊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慶祝自己的階段性勝利,蘇聯人的炮火就把他們佔領的城市淹沒了。

    馮加格恩不可能知道蘇軍取得的戰果和德軍炮群對蘇聯艦隊的反制炮擊以及夜間盲炸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他能夠做的僅僅是等待。

    後半夜2點,葉夫帕托裡牙正西30海里,游弋中的「歐根親王級」重巡、馮.加格恩的旗艦「路德維希號」通過雷達發現了西北北40海里外的蘇聯艦隊。

    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的雷達用於對空搜索時往往可以做到不亞於重巡乃至戰巡的搜索距離,只要你堆得起天線發射功率,不過在對海搜索上,由於地球表面的曲率,雷達天線的高度往往成為了探測的瓶頸,所以率先發現敵艦的是德軍旗艦也就不足為怪了(飛艇為了不引起蘇聯人的警覺,不可能經常發報讓蘇聯人意識到附近有頻繁活動的無線電發射源。)

    「展開作戰隊形,全速迎擊,一小時後接敵。」

    …………

    帕帕寧中將在1939年之前只是一個無名之輩——說是無名之輩雖然是實事求是,但也算是給面子的措辭方法了,確切的說,不僅是無名之輩,更是無能之輩,1937年的時候,「馬拉號」戰列艦、「紅色高加索號」、「紅色烏克蘭號」巡洋艦在秘密介入西班牙內戰中的馬拉加海戰時被擊沉,在德國情報機關的誘導下,斯大林處決了格魯烏的部長別爾津,殺戮了一批黑海艦隊中與格魯烏有勾結嫌疑的將領和軍官;39年烏蘇裡虎事件的時候,黑海艦隊涉嫌與日本人勾結,放水讓日本人的刺殺小組通過黑海封鎖線在索契上岸(其實是德國人研發出了長時間水下潛航的新潛艇),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元帥被斯大林處決,黑海艦隊從司令戈爾什科夫、分艦隊司令戈洛科夫到底層超過50名的艦長、副艦長級別的軍官、數以千計的技術軍官被遇刺後震怒的斯大林統統殺光。所以如果僅從將領和軍官的專業水準來看,黑海艦隊現在只能算是蝦兵蟹將的水平。

    現在的艦隊司令帕帕寧中將在1940年的時候還只是「塞瓦斯托波爾號」——也就是此刻他胯下的這艘蘇聯海軍中碩果僅存的「甘古特級」戰列艦倖存者——的魚雷長而已,負責掌管戰艦上那4座18英吋魚雷發射管,後來因為軍艦上比他官職高的將軍們統統被殺了,他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從魚雷長火箭速度爬升到代理艦長、艦長、艦隊參謀長、分艦隊司令、艦隊司令。

    這樣投機取巧的長官,和普遍經驗不足兩年的水手,加上剛剛「大勝羅馬尼亞陸軍,為國報仇」的光環,蘇聯人的鬆懈發酵到了最高程度,本該負責搜索任務的驅逐艦也懶得突前執行高速折線巡航。

    直到8英吋的炮彈從4000碼以內的近距離處發射,僅花了30秒時間就完成對「塞瓦斯托波爾號」的首次跨射為止,被炮聲驚醒的帕帕寧中將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一切都晚了。

    作為沙俄的第一代無畏艦,「甘古特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厚度僅為7~9英吋,主炮塔防盾11英吋,司令塔10英吋。這樣的厚度也許在遭到吊射的時候可以防住重巡洋艦級別的炮彈,但是在冒險瘋子馮.加格恩把巡洋艦開到了極近距離時就很難說了。

    德國人靠著火控雷達的指引發動了全速盲射,4000碼的距離上,要擊中一條200碼長的戰列艦隻要誤差不超過2°就不會有問題,這對於精準的德國海軍來說就和吃飯一樣輕鬆。

    開戰後2分鐘,蘇聯人連主炮塔轉動的工作都還沒有完成,德國人已經用8英吋重穿甲彈在「塞瓦斯托波爾號」7~9英吋的主裝甲帶上開了六七個口子了,雖然幹不掉主炮塔和司令塔這些10英吋+的厚實部位,也足夠蘇聯人喝上一壺得了,只有炮廓式防盾的副炮塔被飛濺地碎片炸得一塌糊塗(甘谷特的副炮塔不是全封閉式的,也就是背後是空的。因此主炮朝著一側開火的時候,這一側的副炮幾乎無法使用,主炮發射的聲波和衝擊幾乎可以把副炮手震出內傷)而還在使用帕森斯蒸汽機(真的……蘇聯人在給軍艦現代化改造的時候都沒有換動力設備,1940年代了居然還在用蒸汽機而不是蒸汽輪機……)的動力艙更是在被穿透裝甲後爆出劇烈的震動,被震壞的蒸汽機劇烈的往復運動讓軍艦幾乎失去了瞄準的可能性,因為整艘軍艦就和打擺子一樣不停地左右顫抖。

    這一刻為止,「塞瓦斯托波爾」的命運也就注定了,副炮全毀,主炮根本沒法瞄準,剩下的是打靶時間,鐵烏龜再厚(相對於巡洋艦炮彈),總有被啃爛的時候。至於用有雷達的德國海軍清一色艦齡不到三年的新銳軍艦和蘇聯人平均三十年艦齡的輕型艦隊之間的對決,那就更加沒有必要浪費筆墨了。

    凌晨4點半,「塞瓦斯托波爾號」不甘地沉入了大海,3艘伴隨的「基洛夫級」輕巡洋艦也無一倖免,14艘驅逐艦在之前炮擊奧恰剋夫的時候,與岸炮對戰中就遭受了2艘損失,此刻的作戰中又折損大半,最後只有3艘逃回了塞瓦斯托波爾——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基洛夫級」輕巡洋艦也並不是都選擇了死戰到底,其中有一些見勢不妙也想逃命,只可惜最大設計航速只有25節左右,在可以輕鬆全艦隊飆到36節的德國艦隊面前,逃跑就是一句夢話,而「塔什干級」驅逐艦好歹可以借助42節的極速逃得性命。

    更加可悲的是,在艦隊遭遇殲滅後,剩餘的夜航運輸船隊的命運就更加堪憂了,原本蘇聯人安排的船隊目的是從敖德薩撤出圍城戰導致的傷員和部分被臨時充作陸軍的海軍人員,以免敖德薩真的失守的時候損失過大。其實這樣的事情他們已經小規模的實施過幾次了,否則敖德薩作為「大雷雨計劃」的出擊基地,城內兩個月積累下來的前線遣返傷員早就因為缺醫少藥大批掛點了。而此刻,這次本想借助主力艦隊活動的保護一次性撤走全部海軍人員和傷員的嘗試卻撞在了槍口上。

    後續的運輸船隊僅有2條驅逐艦脫隊逃命成功,連20節都開不到的運兵船隊被全數殲滅片板不留。4萬5千名蘇軍傷員和3萬名海軍勤務人員、海軍陸戰人員隨著船隊和艦隊一起沉入了大海,再也到不了克里米亞半島。在此後的日子裡,克里米亞半島就如同一個被德國人封印的死亡國度,沒有一個蘇聯軍人可以從海路增援那裡,千年要塞塞瓦斯托波爾,在它最虛弱的那一刻,被孤立了起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