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五章 水之歸下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1942年9月24ri,蘇軍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扎波羅熱的抵抗被肅清,南方面軍司令伊萬.秋列涅夫大將麾下的第75集團軍在損失了4個師的部隊後一潰百里,直退到哈爾科夫防禦帶和頓涅茨克防禦帶才算穩住陣腳,並且和德國人暫時脫離了接觸,重新開始構築新的防禦。而德軍顯然也因為基輔會戰消耗過大、部隊急需回復補充、各新佔領的烏克蘭地區亟待肅清俄羅斯勢力、恢復生產而進入了休整,南線戰場進入了短暫的平靜。蘇軍在第聶伯河以西失去了最後一個橋頭堡,德軍在從白俄羅斯到黑海的廣大正面上,全面佔據了第聶伯河東岸沿岸地帶,獲取了進一步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主動權。

    這一切說來也是順理成章地事情,因為在德軍炸毀大壩、海軍陸戰隊趁著大水氾濫的機會掌握扎波羅熱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兩座重要工業城市內大部分要害地帶後,蘇聯人想要奪回城市已經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了,之前一口氣撐著死死不退,主要是因為見西南方面軍的友軍還有突圍的希望罷了,在友軍被全殲後,繼續在這裡以攻勢姿態死纏爛打白白消耗本就不多的兵力就顯得殊為不智了。

    隨著南方戰線的平靜,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中央集團軍群此前南下支援的赫爾曼.霍特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將軍的集團軍重新北上,並要求調集南方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一部向中央方向機動,在9月30日前集中德軍主要裝甲突擊武力,於莫斯科方向給予蘇聯人最為沉重地致命一擊。

    …………

    聖彼得堡城外,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科爾皮諾前沿指揮部。這裡距離聖彼得堡市區邊緣大約20公里,位於蘇軍彼得堡城內重炮群的覆蓋範圍以外,所以自從十幾天前拿下這裡後,勒布元帥就把北方集團軍群的攻城指揮部挪到了這座城鎮。

    科爾皮諾是聖彼得堡東南部的衛星城,從拉多加湖通往芬蘭灣的運河也會從這裡經過,拿下了這裡也就算是切斷了蘇聯人經過白海-拉多加湖向聖彼得堡城內運送補給的海上航路(白海和拉多加湖之間也有運河)——當然,事實上蘇聯人還可以選擇把海路運來的物資在拉多加湖西南岸各處上岸後陸路轉運到聖彼得堡,只是沒有原來那麼便利。

    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蘇軍在聖彼得堡城內數量驚人的炮兵部隊和全面武裝的城市人員,德國人往北推進的企圖在到了這一步之後也就基本停滯了。蘇聯人牢牢固守彼得堡市區及城市南部邊緣的築壘地帶,往東一直延運河到拉多加湖邊,蘇德兩軍在運河兩岸各自形成了固守的前沿轉入對峙。

    整個9月間,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勒布元帥的想法是,既然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與其進城和擁有火力優勢和人數優勢的蘇軍死磕,還不如利用德軍的裝甲和機動優勢打一場圍困戰。兩軍在拉多加湖運河兩岸的對峙穩定下來後,勒布元帥調動了莫德爾的第4裝甲集團軍繼續向東突擊,依靠幾次小規模的上勾拳,在拉多加湖南岸陸續殲滅了蘇軍西北方面軍8個師的兵力,總計9萬餘人——之所以只能用這種不倫不類的進攻方式,完全是因為北方集團軍群原本可以調動的裝甲力量就是德軍3個集團軍群中最少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下屬各配有2個裝甲集團軍,而北方集團軍群只有莫德爾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一個,為了集中兵力便於指揮,只有一把利刃的德軍裝甲部隊自然打不出「鐵鉗」的姿態,不過隨機應變的莫德爾仍然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打出了前面所述的變招——每次進擊時集中力量在蘇軍防線上找到一個突破口,一舉扎穿後獲得一定的突破縱深,隨後折而向北插到拉多加湖岸邊,用大湖扮演阻擋的鐵砧角色,以類似於敦刻爾克包圍圈(在這個世界應該叫布魯ri包圍圈>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