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六十二章 趕熊上架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遠東國的蔣校長,以及日本人,這些人都不是在天下大勢風雲變幻的情況下耐得住寂寞的,原本的歷史上蔣校長被日本人按在地上海扁,自然是無暇多顧,現在在德國人的支持下他一敗日本二敗英夷,雖然不至於熱血沸騰到敢主動對歐美列強開搞的份上,但是撿皮夾子痛打落水狗的膽子還是漸漸練出來了。

    9月份的時候,維勒安.蒙斯克部長已經不直接負責中東戰區的戰事了,隆美爾上將仍然在那裡繼續主持那支不超過30個師、僅2個集團軍編制的德軍部隊和一大群團結在德軍周圍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僕從軍縱橫馳騁在中東大地上。

    目睹英國人把駐防中印邊境阿薩姆邦的英印殖民軍繼續北調堵漏,又一次次在阿富汗和伊朗邊境高原被隆美爾將軍打得找不到牙,而原本時刻如同北極巨熊一樣壓得自己如臨大敵的蘇聯遠東軍區司令阿帕納先科大將為了馳援莫斯科戰役,把遠東蘇軍一股股地往西方輸血——曾經強大到令人恐懼的北極巨熊,此刻已經瘦弱虛脫到只剩下一層皮膚。

    10月上旬,講究一點臉面的蔣校長還在考慮用什麼借口重新擴大對英國亞洲殖民地的進攻,結果完全不考慮擴大戰爭理由的日本人又一次捷足先登發動了「解防大東亞遭遇殖民統治人民之聖戰」——對英國控制的安達曼群島、馬爾代夫和錫蘭展開了新一輪的海空進攻。

    在蓄勢而發的日本海軍迅猛攻勢下,僅僅二十多天後,英國人在東印度洋上的三大島嶼群落就統統落入日本手中,東印度洋上的外洋群島幾乎全部被日本控制。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3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艘「坎帕尼亞級」護航航空母艦被擊沉,印度洋分艦隊遭遇全殲。

    在此情況下,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普緊急會見了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向日本方面轉達了與日本以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和錫蘭-馬爾代夫劃分勢力範圍、瓜分印度洋的協議,制止了日本人繼續西進的勢頭,日軍也因為戰線過長,消化不良選擇了見好就收。

    日本人的成就深深刺激了蔣校長,讓他知道這絕對是一個手快有手慢無的世界,如果還秉持泱泱華夏禮儀之邦那一套的話,絕對是連渣都分不到了。為了防止日本人繼續往北覬覦,蔣校長要求南疆與緬甸的部隊進一步出擊,攻取遠東國和英國人之間尚有一定領土糾紛的東克什米爾地區和阿薩姆邦。

    德國人把莫斯科炸到天翻地覆的時刻,正是遠東軍隊在克什米爾-阿富汗邊境以及南部的阿薩姆邦、孟加拉地帶批亢搗虛、追亡逐北的時刻。已經被隆美爾屢次痛扁的英印殖民軍早就精銳盡喪,被日軍攻取錫蘭後,印度-澳洲的海上航路也陷於斷絕,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進入了最危急的時刻。

    …………

    「丘吉爾首相已經來了第2封密電了,要求我們務必撐住——他們有把握在明年開春後,把米國人拖進戰爭中來,但是這一切還需要時間籌措,至少不可能指望威爾基總統這種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塚中枯骨。

    德國人大規模使用了新式殘暴武器和戰術的做法雖然為他們贏得了戰場上的局部優勢,也讓米國人對德國人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忌憚,原本在米國人的眼中,德國人是一群遵守騎士精神的武士,這種堂堂正正的敵人從來不會被米國人放在眼裡,但是維勒安.蒙斯克的特種作戰讓米國人看清楚了德國人的真面目——他們已經畸變為一群和米國人一樣不擇手段毫無道德考量和節操下限的禽獸了。

    只有禽獸才可以擊敗禽獸,米國人十幾年來挑動德國人在歐洲大陸搞風搞雨兩頭賺錢,現在這顆棋子明顯已經失控了,加速擴軍撲滅玩火這種觀點在米國高層中越來越有市場——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我們至少要做得讓米國人看到加入這場戰爭中的勝算,看到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的利益——所以無論多大的代價,現在絕對不能再屈服了。」

    莫洛托夫遞交了英國方面的秘密備忘錄,揀其中最重要的向斯大林匯報,一邊說著英國人的備忘錄,一邊還拿出kgb大頭目貝利亞搜集的一些周邊信息供斯大林參考。

    「土耳其人現在有60個師已經開始動員,總兵力85萬人,坦克和飛機不多,考慮到他們的戰場是高加索戰區,這樣的兵力威脅還是比較嚴重的。在東方的遠東國,我們和遠東國之間有超過8000公里的邊境線——而阿帕納先科大將的遠東軍區為了支援莫斯科已經虛弱到了極點,所有俄羅斯族軍隊的人數還不如漢軍的三分之二,如果他們需要面對的敵人真的是遠東國的300個師、500萬軍隊的話,這些漢軍是否會臨陣倒戈根本無法預料。因此,我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向全世界昭示,德國人對莫斯科的打擊只是微不足道的殘暴屠戮罷了,對於蘇聯的戰爭機器絲毫無損。我們仍然有信心利用冬天的優勢擊敗德國人,甚至把它們擊退,這樣那些投機的渣滓國家就會乖乖蟄伏回去了。」

    莫洛托夫口中說的是「漢軍是否會臨陣倒戈根本無法預料」,其實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是很容易預料的——俄羅斯人的屠戮暴行讓蘇聯人在關外漢人中積蓄的仇恨極大,要是蔣校長的人馬真的有「王師北定中原ri」的機會的話,這些漢軍倒戈的概率將會是95%以上,而且遠東關外五省士民接應蔣校長軍隊的強烈程度也會比烏克蘭人迎接德軍強烈百倍。所謂的「無法預料」,也就是言辭上給斯大林留一點面子罷了。

    華西列夫斯基還是比較會跨圈兒通盤考慮的,聞言只能是默不作聲。朱可夫是純軍事主官,在他看來,發動主動的反擊把德國人趕回去必然是一場血腥而曠日持久的殺戮,蘇聯人會在戰鬥中流掉多少鮮血,自己已經沒有辦法想像了。可是這種事情,干與不干他沒有絲毫發言權。

    一切,只能由斯大林同志親自裁決。

    「咯,咳咳。」斯大林把石楠煙斗在煙灰缸上重重磕了兩下,整個人好像才剛剛從沉湎中回過神來。可是如果有人錯覺得以為他沒有認真聽取剛才眾人的意見,那就大錯特錯了——斯大林同志總是聽得很認真,很專心,只有偶爾需要下一些狠心的決斷時才會故作沉靜。

    「我們的武器儲備損失不大吧,還能裝備多少部隊。」

    「武器損失確實不大——那些被埋了的和被冰水浸泡了的武器稍微處理一下就還可以用——理論上仍然可以裝備超過200萬人的部隊。」

    「在莫斯科市民裡面徵集第二梯隊的民兵吧,暫時把年齡上限放寬到60歲,爭取把前天晚上的轟炸損失掉的那三十多萬人數補回來,婦女也要制定嚴格的入役審核標準,招收女兵的工作,在莫斯科城解圍之前要當作一項常態的工作來抓。」

    「是,這個我省得。不過部隊的戰鬥力保證也就……」

    「不要考慮戰鬥力保證——莫斯科城的對外交通已經斷絕了,在我們打開口子之前,這些物資是不夠三四百萬人渡過這個冬天的,所以我們必須先黏住德軍,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發動反擊,鑿開德國人的包圍圈。」

    順便還要優勝劣汰,把那些幼小的老弱的人先犧牲掉——反正十七歲的青年和七十歲的老叟槍口射出來的子彈一樣致命——只是這句話,不能從偉大的斯大林同志口中說出來罷了,在座的人都知道。

    「丘吉爾那邊,還有沒有別的說法。」

    「另外就沒什麼了,只是希望我們在土庫曼草原方向盡可能在稍微牽制一下隆美爾的兵力,不要讓隆美爾能夠騰出手去徹底解決英屬阿拉伯地區和俾路支斯坦(巴基斯坦)。還有就是——在聽說了莫斯科大轟炸後,丘吉爾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人,他馬上勒令陸軍部拆毀了倫敦地鐵橫跨泰晤士河的那些站點,並且把河底隧道徹底填滿砌死,唯恐德國人拿『獠牙』在倫敦弄一場同樣的慘劇。」

    從這個角度來看,維勒安.蒙斯克冷血屠夫的名聲可謂是全球遠揚了,他那種在現代戰爭中善用水火之利的詭異用兵方式更是讓他的每一個對手深深地警惕,浪費了許多額外的資源——否則荷蘭要塞、第聶伯和莫斯科殷鑒在前,下一個是誰就很難說了。

    …………

    蘇聯人的目的很明確——哪怕再死幾百萬人,也要把德國人從莫斯科周邊頂出去,並且在嚴冬加深的時候打出一些有宣傳價值的「反擊」,震懾住威脅自己軟腹和菊花部位的宵小之輩——這種震懾,只要要持續到1943年開春,甚至米國人參戰為止。而在戰線的對面,已經一擊得手的德軍卻在考慮著如何快速收隊,有條不紊地暫時後撤到庫賓卡乃至博羅季諾,把那個之前為了營造攻城形勢的**裝突出部拔出來。

    動用了莫德爾大將麾下33萬人馬奮死拚殺、最終在半個月的血戰後衝進莫斯科市區所形成這個**狀的突出部不僅僅是為了給維勒安.蒙斯克的特種戰部隊營造滲透的環境,如果目的僅僅是那樣的話,此戰傷亡七八萬人(戰死兩萬餘人)、永久性損失坦克130餘輛、裝甲戰車、自走炮200餘輛的代價就顯得太不划算了——雖然與蘇聯人被炸死和淹死的人數來比,這點損失不算什麼,可是維勒安只要動動腦子,還是可以安排出其他更加穩妥、損失較小,並達到類似目的的辦法的,只是成功率上面不如這種地面部隊全面進攻,近距離接觸滲透的方式那樣高。

    營造庫賓卡-莫斯科突出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特種戰完成後可以形成的宣傳攻勢——如果沒有這個突出部,對莫斯科的破壞就只是一場無聊的總體戰中的某一個削弱敵方戰爭潛力的措施,不可能對蘇聯人形成非主動出擊不可,以彰顯武力、宣示軍容、震懾外交上的潛在威脅等種種壓力——而現在,一切都不同了,莫斯科發生的事情,和次日德軍凌厲的攻勢,讓全世界都以為莫斯科真的是指日可下了,原本冒險的電鑽突進,現在在全世界眼中也變得如同德國人對新穎戰法的胸有成竹。

    朱可夫和斯大林仍然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即使仍然繼續強攻莫斯科,不死傷百萬人是不可能徹底殺乾淨這座城市的。可惜斯大林知道不等於兵法白癡蔣校長知道,斯大林和朱可夫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守住,還要把自己的軍事智商拉低到蔣校長的程度以免對方鋌而走險擦槍走火。

    11月26ri起,德軍的莫德爾集群開始逐步有序的後撤,首先是笨拙的「突擊虎」和「灰熊」突擊炮部隊,還有那些在戰鬥中遭遇損傷的坦克和裝甲戰鬥車輛,所有損壞後還有修復價值的黑豹坦克和突擊虎則被兩到三輛完好的同類牽引著在雪地裡蹣跚前行;半履帶裝甲車和運輸雪橇利用連續3個夜晚的時間,穿梭在突出部前沿和莫扎伊斯克之間,把因為戰鬥中載具損毀運能不足而多出來的步兵部隊和傷員統統後撤,雪橇和半履帶車在堅硬的凍土上一夜時間就可以往返一趟。

    3天之內,剩餘的4萬名傷員和損壞的戰鬥車輛全部撤到了莫扎伊斯克,原本擁堵在莫扎伊斯克城內的德軍守備部隊則繼續往後方移動,在維亞濟馬和莫扎伊斯克之間加固數道臨時防線、建立備用的作戰物資儲備據點。

    蘇聯人因為還在忙著搶救過冬物資,沒能對德國人的後撤做出反應,另一方面,在蘇聯人的估計中,德軍此前的攻勢還非常犀利,顯然他們還沒有被剛剛入冬時的嚴寒消耗到難以為繼,此刻反擊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在這樣的各懷鬼胎下,莫德爾完成了庫賓卡突出部的撤出,30萬人馬有驚無險地把一線陣地往回回縮了70多公里。

    最後的斷後阻擊部隊在庫賓卡和稍北面的莫斯科河南岸地帶之間展開,其餘部隊全部縮回莫扎伊斯克防線。掩護部隊後撤額過程中,為了阻滯蘇聯人追擊的腳步,德國人採取了進一步的焦土策略,本就被蘇聯人破壞得殘破不堪的隔離地帶重新被犁了一遍。突前到莫扎伊斯克的數門列車炮在德軍斷後部隊撤退的那個夜晚對著莫斯科西郊傾瀉了一夜的炮彈,數千名殺紅了眼的不知死蘇軍在被猛烈的重炮打擊撕碎後,蘇聯人就放棄了有組織的追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