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兩翼齊飛-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最高統帥部0127號令:鑒於蘇軍莫斯科戰區的過冬儲備物資損毀嚴重,且外交局勢已經讓蘇聯人不得不選擇冒進反擊。即ri起,至整個冬季結束前,我軍應當在莫斯科戰線轉入防禦…………部隊需要做到的就是依靠遲滯消耗流乾蘇聯人的鮮血——維亞濟馬環線鐵路和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鐵路周邊30公里地帶是我們必須要在這個冬天保持的防禦底線,超出這一區域的地帶則是我們可以酌情放棄的彈性防禦地帶——那些地方如果遠離鐵路的話,在冬季長時間固守無疑會對後勤的損耗造成巨大的傷害,恐怕趴窩在雪地裡的卡車和半履帶車都會比蘇聯人幹掉的多得多。同時,在各級部隊逐次後退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做好焦土工作,把一兩百公里的雪原留給蘇聯人去跋涉。在我們的阻擊部隊有序後退的過程中,後方必須提前準備好預設防線以免撤退轉化為無需崩潰。」

    最高統帥部「狼穴」內,一眾德軍高層聽到希特勒終於放緩了口氣,不再要求在這個冬季拿下莫斯科,總算是把一直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下來。一直以來,陸軍參謀部都害怕元首做出一些類似於斯大林那樣「不惜一切代價如何如何」之類的事情。

    元首及時認識到了在莫斯科的冬季,野外作戰的一方明顯會承受額外的不利,比歷史上提前了十幾天結束了進攻戰役的序曲而轉入防禦——歷史上這個命令在12月上旬結束的時候才姍姍來遲,而命令下達後的氣溫已經低至零下40度。現在在11月底就改弦更張,讓德國人可以在零下20度的氣溫下收縮佈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差。德軍戰鬥人員在被服和行軍靴足夠的情況下,凍傷凍死的案例下降到了歷史同期的5%水平——也就是原本會在這個冬天凍死凍殘的十幾萬德軍士兵,從後來的統計數據來看,被控制到了幾千人的規模。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範圍,比蘇聯人這個冬天實際上被凍死的人都少。

    「考慮到在前沿維持大規模部隊將會導致後勤運輸壓力的不足,而且轉入防禦後,中央集團軍群在春季來臨前實際上不再需要那麼大規模的部隊,即ri起,應當組織中央集團軍群參加會戰的部隊進行輪休輪訓,並且把所有傷病人員全部調回國內休養。在冬季作戰中我們下一階段的主攻方向應當調整到擁有海運優勢的兩翼,之前從南方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借調的機動部隊也應當重新整備後投入到原有方向。」

    「海運優勢?芬蘭灣都已經連底封凍了,北翼根本沒有冬季海運優勢。」

    「黑海方向我們雖然有制海權,而且黑海也不可能封凍,可是一旦我們把地面進攻的前沿推進到了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海運一樣開始變得不可依賴——克里米亞半島目前還在俄國人的掌握中,我們根本無法使用海路為第聶伯河流域以東陸軍提供幫助,除非優先拿下克里米亞半島。」

    勃勞希契元帥一派的參謀部高級將領們對於希特勒的說法還是比較贊同的,不過仍然免不住要拋出一大堆疑問。這一次,希特勒難得地沒有指手畫腳親自反駁,而是故作未見等著下面的人討論。

    希特勒環視四周,之前得到過希特勒暗示的凱特爾元帥終於開腔為大家解惑了。

    「根據元首的計劃,冬季要想拿下聖彼得堡同樣是不可能的,勒布元帥的兵力也不足以完成這一任務,不過之前派給中央集團軍群方面作為援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可以重新劃歸北方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應當利用喀琅施塔得基地已經被我軍奪取、芬蘭灣連底封凍可供裝甲部隊直接跨海行駛的環境優勢,在1月份之前奪取芬蘭灣北岸目前仍然被蘇軍控制的地區,與芬蘭軍隊在維堡東南部和卡累利阿地峽匯合,徹底掃清聖彼得堡以西的蘇軍全部勢力,完成從西北方向包圍聖彼得堡的戰略勢態。

    在南面,元首當前下達的主要目標包括在冬季拿下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和克里米亞半島,並且從陸路逼近羅斯托夫,為開春後把土耳其徹底綁上我們的戰車再增加一塊籌碼。」

    這個計劃中規中矩,見沒有人再有異議,希特勒終於親自接過話頭,宣佈了一連串的人事任命:一直陽奉陰違陰陽怪氣的勃勞希契元帥終於被解除了總參謀長的職位,由原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擔任,勃勞希契因年老退休——同時凱特爾元帥擔任希特勒親自控制的「最高統帥部」參謀長,與陸軍總參謀部互相牽制,進一步壓制博克元帥未來不從命的可能性並逐步取代之;原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也因為年老體衰,不適合再指揮高強度的進攻戰役,被希特勒調往法國方向統籌西部防禦工作,主持營建大西洋方向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一職位雖然相對來說目前還屬於閒職,但是稍微有點政治頭腦和外交眼光的人歐可以看出英國人蘇聯人最近拚命在各種渠道抱米國人的大腿的努力,及時關注西方問題還是很有必要的,讓一名老帥統籌這個戰區,多少也讓人信服。

    一舉調動了3個元帥之後,空缺出來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職位由原本指揮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的克盧格元帥擔任;之前擔任突襲任務的莫斯科戰鬥集群下轄了克盧格的第4集團軍、第9集團軍和赫爾曼霍特第3裝甲集團軍,這一戰鬥集群仍然由莫德爾大將指揮,負責莫斯科方向對蘇冬季防禦戰。

    在南翼,龍德施泰特元帥留下的集團軍群司令職務由賴歇瑙元帥擔任——賴歇瑙也是在龍德施泰特調離的同時火線提拔為元帥的。然後下屬的頓涅茨克-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戰鬥由克萊斯特大將指揮,克里米亞半島方向的戰鬥由曼施坦因上將指揮。

    一番大換血後,德軍中最為老派的元帥們被調動到了次要防禦性崗位上亦或是直接退休,莫德爾和曼施坦因、賴歇瑙等新銳將領和力挺希特勒的元帥佔據了攻擊部隊的主要方面,讓最高統帥部和陸軍參謀部意見相左的情況大大減少,也讓本就處於元首絕對控制下的海空軍和陸軍之間的配合更加絲絲入扣。

    而且這一切的措施,從鎮服人心傳言方面也是很說得過去的——在莫斯科作戰的前半段中,莫德爾堅決執行了元首的指令,克盧格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博克元帥和勃勞希契卻多少有些畏首畏尾乃至消極避戰。從維勒安的角度來看,元首實施這一換血的過程中帝國安全部也是非常支持這一決定的,並且盡可能利用維勒安目前在軍方已經開始逐步有一定影響力的威望提供方便。反正在維勒安看來,希特勒破除陸軍中的不服勢力也是一種對自己將來控制軍隊的鋪路,誰讓他已經把自己視為希特勒的必然繼任者了呢。

    ……………………

    與南方的冬季戰鬥相比,北面的需求更加嚴峻——畢竟相對於即使在隆冬時節也還可以確保部隊補給順暢的黑海戰區,靠近北極圈的芬蘭灣到了12月底之後基本上步兵就難以在嚴寒的野外長時間活動了——即使套好多層皮襖皮靴也一樣會快速失溫。而且與全年不凍的黑海相比,在沒有破冰船的情況下,11月中旬起芬蘭灣封凍開始後,掌握著波羅的海制海權與海運權的一方優勢就會逐漸消減——在海面沒有凍結的時候,掌握制海權的一方可以利用海運優勢解決補給問題,大海凍結後,雙方就又回到眾生平等的狀態了。時間拖得越久,此前依靠海運積累起優勢的一方,其優勢也就會漸漸耗竭。

    故而,11月底芬蘭灣剛剛徹底凍結實、氣溫又不至於太冷的那段時間,實在是德國人在北方大展拳腳的良機——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下作戰對於德國人和芬蘭人來說也不算不可接受,比之12月中下旬後降溫到零下40度以下時要溫暖得多,芬蘭灣的冰層又足夠結實,不會讓4號坦克和黑豹-2開上去後蘇聯人一對冰面炮擊就炸碎冰層導致坦克沉入海底。

    一切的天時地利,決定了北方戰線的戰事在莫斯科方向逐漸沉靜下來之後,首先進入了重新發難的階段。

    11月30ri,重新得到了第4裝甲集團軍回歸支援的北方集團軍群終於恢復了進攻的活力,在入冬前相持階段利用芬蘭灣海運搶運的物資也讓這裡的仈jiu十萬德軍部隊暫時過上了物資充足的日子。在200多輛黑豹-2坦克和30多輛灰熊突擊炮、大批4號坦克到位後,德國人從幾個月前進攻喀琅施塔得時的出擊陣地羅蒙諾索夫地區再次集結重兵並出擊。

    與兩個月前相比,曾經作為德國人在芬蘭灣地區心腹大患的喀琅施塔得要塞乃至整個科特林島,此刻已經成為了德國人進攻北岸的最大臂助了——當初德軍從南岸進攻喀琅施塔得時,面朝南岸的14英吋炮台都是不計工本用列車炮和戰列艦炸毀的,北岸的11英吋炮台和8英吋炮台因為不在德國人進攻的方向上,最終大多是被降落在山頂的傘兵攻陷的,起碼有三四十門11英吋和8英吋的重炮基本完好地落入了德軍的手中,經過簡單的維護後,這些炮彈可以和「德意志級」裝甲艦、「歐根親王」重巡洋艦主炮通用的重炮就重新煥發出了戰鬥力,以科特林島北部航道僅僅5公里的寬度,喀琅施塔得的北岸炮台完全可以控制北岸沿岸30公里內的蘇軍陣地。一般搶灘作戰缺乏炮兵火力支援的問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

    11月30ri全天,芬蘭灣上空的炮聲就沒有停歇過,數十門堅不可摧的要塞炮和德國人額外部署到喀琅施塔得的數百門150mm、170mm加農炮、榴彈炮發出震天的嘶吼,和北岸梅列茨科夫大將的蘇軍重炮集群開始了一場以炮會友的激戰。面對德國人擁有的要塞炮,不甘示弱的蘇軍炮兵在縱深區域部署了12門b-5280mm榴彈炮和70餘門b-4203mm榴彈炮——這些被冠以「斯大林之錘」凶名的巨獸,本就是在聖彼得堡的波爾捨維克兵工廠生產的,哪怕在德軍圍城的日子裡,波爾捨維克兵工廠也沒有停歇過其巨大的灌鋼包,一刻不停的為蘇聯虹軍製造著重炮。兩年前,這些巨炮曾經是撕裂芬蘭人曼納海姆防線的最重要決定性武器,在往南運輸的路線被切斷後,這些無法運走的大炮自然是就地轉入防禦作戰,把聖彼得堡營造成了一個史上最大炮台群。

    德國人的優勢在於巨炮射程更遠,同時有一定的空中偵察優勢——不得不提一句的是,因為冬季惡劣天候的影響,德軍的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部隊沒有辦法展開對地攻擊行動,當然蘇聯人也一樣,因此擁有空優優勢的一方其優勢也就無法發揮出來,否則聖彼得堡戰區的戰鬥也不至於長期發展成炮戰的狀態。

    與德國人相比,蘇聯人的炮兵陣地更加隱蔽,而且定位比較機動,加上喀琅施塔得原本就是蘇聯人經營了幾十年的場所,蘇聯人對於各處固定炮台的坐標和靶位象限非常清楚,基本上在芬蘭灣北岸任何一處炮兵陣地閉著眼也知道如何把炮彈打到喀琅施塔得固定炮台區因此空中偵察和定位的劣勢也就無所謂了。

    一整天的激戰蘇軍摧毀了德國人6座203mm三聯裝炮塔和2座280mm三聯裝炮塔自己則損失了3個b-5炮兵營和5個b-4炮兵營,以及其他若干152mm、122mm榴彈炮。至於其他德軍機動炮兵,因為蘇聯人難以觀測幾乎無法對他們造成傷害。再確認原本落入德軍手中的固定炮台大部分被摧毀後,扛不住巨大損失的蘇軍炮兵不得不撤出一線陣地並向後回縮了10公里左右,把覆蓋範圍回縮到芬蘭灣北岸的己方灘頭陣地而不在追求直接炮擊喀琅施塔得要塞。

    夜間,投石問路的兩個德軍4號坦克裝甲師在2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協同下展開了渡過芬蘭灣的首次嘗試,他們當面的蘇軍沿岸工事基本上已經被德軍的喀琅施塔得要塞炮和此前數月的戰列艦炮擊炸得七七八八難以形成體系化的抗擊。4號坦克和半履帶裝甲車的履帶碾壓著碎冰和積雪蹣跚渡過芬蘭灣,雖然冰面和積雪行駛讓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降低到了每小時僅20多公里,橫渡芬蘭灣都需要半個小時,不過得益於進攻地段靈活、可選正面寬大,這些部隊還是有驚無險完成了渡海,在搶灘過程中,只有800餘名士兵在蘇軍的遠程炮擊中戰死。40餘輛裝甲車和坦克被炮擊摧毀或陷入冰窟,其餘全部安全接近到了蘇軍灘頭陣地反坦克炮的短兵相接距離內。

    不可否認,躲在陰暗處炮擊冰面上毫無掩蔽的坦克確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蘇軍的85mm和76.2mm反坦克炮群也著實抓住時機在德軍搶灘的階段摧毀了數十輛德軍坦克,不過蘇聯人明顯不佔有機動上的優勢——芬蘭灣的正面實在是太寬闊了,德軍控制喀琅施塔得後,蘇軍在芬蘭灣北岸的控制區東起澤列諾戈爾斯克,西至羅列斯克鎮的80多公里正面上都有可能被德軍突防,缺乏機動性的反坦克炮只能沿著漫長的海岸線平鋪直敘地佈防,許多火炮都沒能在德軍搶灘階段的作戰中派上用場。在德國人擰成一股繩的集中打擊下,12月1ri佛曉前,德軍已經在上述兩處城鎮南部海灘上鑿出了數公里縱深的灘頭陣地,把蘇軍的一線防禦鑿開幾個口子。黎明前,珍貴的黑豹-2部隊和兩個摩步師、騎兵師(裝備雪橇)作為第二批登陸部隊在4號坦克和行走斯圖卡開闢出來的登陸場上上岸,隨後以養精蓄銳的姿態往蘇軍灘頭陣地背後進行深遠突擊…………

    炮戰大將梅列茨科夫顯然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兩棲戰專家,對於放登陸的籌措少之又少。澤列諾戈爾斯克鎮在12月1ri當天就被德軍完全肅清,這座位於聖彼得堡-維堡公路上的城鎮內,1.5萬名蘇軍士兵不是被消滅就是潰逃俘虜。

    德國人沒有給梅列茨科夫喘息反應的機會,黑豹-2集群在鞏固澤列諾戈爾斯克後立刻轉向西北方向,沿著維堡公路突進,跟隨在黑豹-2裝甲師身後的,是大群的半履帶裝甲車和雪橇部隊。德國人在兩天的時間內推進了80公里,把蘇軍在普利莫爾斯克地區與芬蘭軍隊對峙的6個師8萬餘人的部隊徹底切斷在了芬蘭灣東北岸的半島區域。

    波羅的海艦隊早已在數月前全軍覆沒,蘇聯人也自然沒有能力來一次英國式的發電機,這6個師的灘頭防禦部隊可以說是已經被宣判了死刑。

    受德軍勇渡北岸的鼓舞,12月4ri,之前一直在維堡前線和蘇軍對峙的芬蘭軍隊18個師26萬人在曼納海姆元帥的統領下發力猛攻,於12月6ri終於與德軍登陸部隊把整個芬蘭灣北岸戰區連成一線。12月15ri,以芬蘭軍隊擔任攻城主力、德軍炮兵部隊擔任火力支援的維堡攻城部隊終於拿下了這座開戰以來一直由蘇芬軍隊激烈對峙的前沿要害城市,讓芬蘭人奪回了整個卡雷利阿地峽區域。

    在收復維堡的當天,希特勒就對全世界發表了一個重要講話,宣示了德意志的國際責任感,並且將之前被德軍收復的芬蘭灣北岸地區移交給芬蘭軍隊,為了回應希特勒的善意,芬蘭總統曼納海姆雖然不願意在對德結盟方面陷得太深,也不得不重申一下芬蘭軍隊收復一切之前對蘇衝突中失去土地的決心,「並且歡迎在對蘇問題上,謀求更加深遠的國際合作」。

    至於國際合作的內容是什麼,地球人都知道的。聖彼得堡已經陷入了從南北兩個方向都被德軍及其同盟軍包夾的危險狀態,除了城市與拉多加湖方向的聯繫外,這座死城再無出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