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兩翼齊飛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奧克佳布裡斯基中將在聖誕節前夜選擇了投降。麾下殘餘的10萬蘇軍在後援斷絕物資不足的情況下,頂著德軍猛烈的炮兵和空襲進行了4天殊死血戰,最終在德國人的戰列艦駛入半島西側第聶伯河口地區,對蘇軍陣地展開精確炮擊後,所有蘇聯人徹底崩潰了——部署在第聶伯河口的戰列艦,可以精確覆蓋到克里米亞地峽的每一寸角落,這條臨時防線縱然縱深不菲,在堅固程度上卻不能與那些經營多年的要塞相比,在炮兵、戰艦、空襲的聯合打擊下,絕望的蘇軍迅速投降也就不足為怪了。德國人方面公佈一共有12萬蘇軍走進了戰俘營,而這個數字在蘇聯人的官方口徑中被縮水到了6萬8千人另有700餘門76.2mm以上蘇制重炮被德國人俘獲。

    掃除了克里米亞地峽的攔路虎後,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的進軍路線豁然開朗,數十萬人馬通過克里米亞鐵路長驅推進,12月27ri,葉夫帕托裡亞陷落,蘇聯人被擠壓到了塞凡堡要塞和刻赤兩個據點內,剩餘的七八萬蘇聯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只能進入被動的固守狀態。

    歷史上,刻赤方面的防禦工作是蘇聯元帥庫裡克主持的,這位老成持重的蘇軍元帥在集中兵力防禦刻赤之時,發現身後隔著刻赤海峽的塔曼半島上防守兵力十分空虛,過於謹慎地選擇了主動撤過刻赤海峽防守塔曼半島,結果德國人兵不血刃地以少量兵力拿下了刻赤這座還算堅固的港口城市,隨後抽出了刻赤方向的大部分兵力回頭集中攻擊塞凡堡——庫利克元帥於1942年三四月間開春之時撤走了兵力,德國人5月間就重新集中起了足夠的兵力猛攻塞凡堡,導致塞凡堡的最終陷落。

    不過此刻,善於逐步後退防禦的庫裡克元帥已經在最適合他發揮特長的莫斯科戰場上被斯大林處決了,放棄刻赤半島回守塔曼半島的昏招自然也就沒有人去實施,算得上是維勒安導致的蝴蝶效應中一個對蘇聯人來說歪打正著的有利變化——取代庫裡克防禦刻赤半島的,只是蘇軍南方面軍司令秋列涅夫大將麾下一名普通的低級將領,這種唯唯諾諾的無能之輩可不敢冒著被槍斃的危險擅自後撤。

    不過對於德國人來說,這些增加的麻煩也算不上什麼,因為曼施坦因上將手頭的兵力也遠比歷史同期要強大得多,炮兵火力規模之大,讓曼施坦因可以湊起數以千計的105mm以上各類重炮,最然沒有卡爾和多啦a夢那樣的龐然巨物,但是fw-ta400戰略轟炸機掛載的獠牙、掩體粉碎機之類的巨型炸彈,加上戰列艦隊的兇猛炮擊完全可以彌補超級巨炮的作用。

    …………

    千年要塞塞凡堡。

    首先迎來德國人考驗的是馬克西姆高爾基一號、二號炮台。這些炮台使用的巨炮規格比波羅地海艦隊在喀琅施塔得用的還要渣渣一點,只是甘古特級無畏艦上用的305mm短倍徑艦炮,只是得益於克里米亞半島南岸的高峻地勢,讓戰列艦想要打擊位於山崖巔峰的炮台變得非常困難,這個任務也就當仁不讓地被分給了轟炸機來完成。

    12月最後的幾天裡,塞凡堡的最主要炮台在戰略轟炸機的巨型航彈攻擊下被炸為齏粉,兩座炮台12門305mm口徑主炮全部被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歷史上被多啦a夢大炮打爆高爾基炮台地下彈藥庫的狗血小概率事件沒有重演,炮台被端還不至於誘發蘇軍彈藥不足、地下指揮部被毀的慘劇。在完成了對要塞炮台的摧毀任務後,隨著冬季氣候的惡化,出動轟炸機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匱乏,剩餘的任務只能交給艦炮和地面炮兵來解決——而事實上從技術層面來說,那些不追求360°全向射角的輕型要塞炮也確實如同它們在直布羅陀和喀琅施塔得的前輩們那樣,沒有必要被放置在容易遭遇攻頂的山崖頂部,而是更多佈置在克里米亞山脈的峭壁和山腰坑道盡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天氣允許轟炸機部隊有更多的表演機會,他們也一樣交不出什麼令人滿意的答卷。

    …………

    「肖爾鐵茨將軍,前線部隊的損失情況出來了。蘇聯人的反制炮擊非常猛烈,他們在整個要塞區起碼還能聚集起了近千門各類火炮,而且位置非常隱蔽,往往在我們進行覆蓋炮擊後,隱蔽在坑道中的蘇軍重炮才會展開反擊,我們的炮兵損失非常巨大。羅馬尼亞第14、15山地師的4個輕炮營已經損失了一半以上的炮兵人數了,才清除出不過數百碼的前沿山地陣地。」

    隆隆炮響之中,馮。肖爾鐵茨少將的聯絡官衝進前沿的戰地指揮部,把最新的戰情交給將軍。馮.肖爾鐵茨少將是第11集團軍第39軍的軍長,他的人馬是曼施坦因選擇的首批對塞凡堡要塞發動突擊的德軍部隊。

    這是一場毫無花俏一力降十會的硬戰、炮戰。德國人的火炮更多,更加猛烈,蘇聯人則勝在炮兵機動方便,靈活隱蔽。

    「讓輕炮營全部撤下來,結束試探性進攻,以遠程重型加農炮部隊進行支援打擊,對了,另外給我接曼施坦因將軍,我需要申請列車炮群的支援!」

    肖爾鐵茨將軍在驟聞不幸的時候沒有絲毫表情的波動,畢竟戰爭總是伴隨著無數的損失和犧牲,打硬仗更是慈不掌兵的活計,需要不受情緒波動影響、審慎考慮一切敵我優劣勢因素的能力——德軍的炮兵重視加農炮的使用,150mm加農炮和170mm加農炮比起蘇聯人的203mm和280mmb系列榴彈炮還要遠得多,而蘇聯人在要塞防禦上,考慮到she界的問題,往往願意捨棄射程而使用重裝藥量的近程重炮(所謂的重裝藥不是發射藥,而是炮彈內爆破裝藥)兩相作用下,似乎在蘇軍的射程外進行遠程壓製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馮.肖爾鐵茨非常冷靜,這也是他被曼施坦因選中的原因之一——在曼施坦因麾下的基層將領中,很少有這種絲毫不考慮動機而執行命令的將軍。如果不是維勒安改變了歷史,此公在未來的軍事生涯中還會扮演一個焦土策略的嚴格執行者,在1944年德軍步步退卻的過程中一絲不苟地破壞撤退時身後的每一寸蘇聯國土,知道他在因為焦土出名後調任巴黎衛戍司令,然後在法國人的活動下動搖,放棄夷平巴黎,被莫德爾元帥指控為叛國者。

    羅馬尼亞山地部隊的輕炮營逐次退後,只留下少數炮兵觀測和火力偵察部隊繼續擔任試探和觀測的任務。為了鼓舞羅馬尼亞人繼續為德軍賣命,曼施坦因也算是下了一定的本錢,把德軍使用的原裝「鐵拳」擲彈筒和rpg無後坐力炮大量裝備給一線的羅馬尼亞軍隊,重炮支援更是隨叫隨到。鼓起餘勇的羅馬尼亞軍隊頂著蘇軍的反擊炮火又試探性進攻了兩天,調整戰術後,蘇軍反制炮擊造成的損害因為德國人重炮陣地的射程優勢逐漸被抵消。12月30ri,羅馬尼亞軍隊終於肅清了塞凡堡以東、克里米亞山脈南麓的最後一處重要據點雅爾塔,把塞凡堡整體收入德軍170mm、150mm口徑重型加農炮的覆蓋範圍。

    吃苦不淺的蘇聯人不得不改變了防禦策略。已經被德國人重炮集群全面覆蓋的蘇軍炮兵不再理會小股執行火力搜索任務的羅馬尼亞山地兵的挑釁,面對搜索式進攻絲毫不加理會,只在最終快攻上來時使用機槍火力和快速轉移類的迫擊炮集中殺傷羅軍山地部隊,隨後立刻縮回坑道躲避尾隨而來的德軍炮擊。

    數次搜索試探都沒能繼續清除蘇軍隱蔽炮兵後,羅馬尼亞軍隊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的正式進攻,三個山地營的人馬被投放到一波拂曉時分的衝鋒中,試圖藉著蘇軍逆光觀測時的不利一舉奪取一道雅爾塔西面、靠近阿盧普卡的山梁。結果,蘇聯人很快就教育了羅馬尼亞軍隊什麼叫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kitty。

    疾風迅雷一般的飽和炮擊,在僅僅5~10分鐘的時間裡,把3個羅馬尼亞山地營炸到死傷過半,其餘殘部只能拖著殘肢斷臂作鳥獸散,而蘇聯人僅僅在德國人的反制炮擊中損失了2門150mm榴彈炮和四五門122mm炮,戰果與損失相比,簡直就不成比例。

    羅馬尼亞人被炸懵了,整個元旦都躲在營地裡舔傷口,任由德軍指揮官催促也不願意在執行這種無謂地犧牲。畢竟元首定下的大方針還是善意聯合羅馬尼亞人,也不好讓羅馬尼亞人無下限地去做炮灰,思忖再三後,麻煩又被推回了馮.肖爾鐵茨將軍手中。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馮.肖爾鐵茨決定加重籌碼,讓榴彈炮群和蘇聯人展開對轟。

    一整營一整營的蘇制榴彈炮被載重牽引車連夜拖曳到陣地上——這數百門大炮全部都是剛剛從克里米亞地峽投降的蘇軍手中繳獲來的,一周不到後,它們就投入了炮擊自己老東家的任務中來,每個炮組一般只會分配一名德國士兵負責瞄準和看守,每處陣地上還有一支端著mp40和st-g42的德軍督查小隊,然後其餘所有的炮兵——尤其是裝填手——統統是蘇軍戰俘擔任的。

    這就是馮.肖爾鐵茨將軍的大殺器,為了防止德軍士兵和羅馬尼亞士兵白白消耗在堅城要塞和崇山峻嶺之間,執行對轟和誘敵任務的炮兵部隊被改換成了用蘇軍戰俘充當主題的單位。那些蘇軍戰俘裝填手沒有分配到任何輕武器,只有每頓幾個黑列巴補充體力,隨後就要進行一整天繁重的炮彈裝填工作,而且隨時有被炸為碎片的危險;德軍督察隊則是陣地上罕有的手上有槍的士兵,以便隨時處決出現異常情況的戰俘。

    一發發摧毀蘇軍要塞的炮彈被蘇軍戰俘打出,隨後招致蘇聯要塞炮兵的反擊,成群的裝填手被炸死在陣地上,很快就被拖上來新的有生力量填補,而德軍的遠程加農炮群則在蘇聯人開炮的同時進行猛烈的反制炮擊。反正克里米亞地峽地帶投降的蘇軍戰俘足有十萬人以上,是塞凡堡要塞守軍的三倍以上,馮.肖爾鐵茨完全不介意用蘇聯人的人命去消耗蘇聯人的人命。

    整整2萬8千名蘇軍戰俘裝填手被炸碎在雪地中,或者因為彈片的重創後在冰天雪地裡哭號掙扎,最後凍死在嚴寒中,200多名德國和羅馬尼亞督戰人員同樣沒能倖免,不過這比起讓純德軍人員組成的炮兵部隊去冒險已經要好的多了,蘇聯火炮皮實耐cāo的有點在此時也很讓肖爾鐵茨將軍滿意,因為很多時候,一整個陣地上的炮兵都被炸死了,這些蘇制152mm和122mm榴彈炮居然修修補補還能打,讓人命無限的肖爾鐵茨驚喜不已。

    靠著這一切,德國人在克里米亞山脈之間殺出了一條血路,突破特爾尼夫卡,直插入塞凡堡主要塞。

    同一天,在塞凡堡西南部港區,德軍海軍陸戰隊在蘇聯人焦頭爛額的時候再次來了一次夜間搶灘,把進攻路線徹底連成一片,戰列艦隊用兇猛的主炮讓蘇聯人知道了,失去高爾基炮台後的塞凡堡海防就是一個渣渣。

    大局已定,雖然塞凡堡最終在1月17ri才徹底陷落,不過後面的比賽已經提前進入垃圾時間了。在這場凶悍地攻城戰中,塞凡堡中三萬餘人的蘇軍戰死大半,餘者也罕見地沒有被德國人投入戰俘營,而是交給了俄羅斯解防軍和羅馬尼亞軍處置,羅馬尼亞軍隊的傷亡也不在要塞守備蘇軍之下,三個主力山地師被徹底打殘,在克里米亞戰役結束後,羅馬尼軍隊中那些最拿得出手的精銳——喀爾巴阡山地部隊幾乎消耗一空,以至於在次年的高加索戰役中,大部分山地作戰任務只能由德軍山地部隊和土耳其軍隊擔任主攻。

    德國人方面,人員傷亡僅有4000餘人之數,但是炮兵裝備和彈藥的消耗卻是非同尋常,克里米亞戰役中從蘇軍手中繳獲的火炮幾乎全部損耗殆盡,還搭進去上百門德制加農炮、榴彈炮,連同陸軍炮兵和海軍艦隊在內,一共打出去了5萬多噸炮彈——平均發射大約2噸炮彈,才能炸死一個塞凡堡內的蘇軍戰士。

    …………

    損失歸損失,塞凡堡的陷落對於德軍的意義同樣非常重大。首先,曼施坦因上將憑藉著「塞凡堡征服者」的榮譽,被希特勒晉陞為大將。其次塞凡堡的陷落標誌著德國人在克里米亞地區的絕對勝利,區區刻赤在塞凡堡陷落後數日即告攻破。

    掌握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後,蘇聯人在黑海上僅存的那些破船都躲進了亞速海東北部港灣羅斯托夫,只有十幾艘老舊的潛艇還敢以索契為基地繼續在黑海主要海域周邊晃悠。與海軍相似的是,蘇聯空軍也失去了威脅德國以及德國的盟國在黑海周邊地區港口目標、海上船隊、油田設施的出擊基地。

    而對於德國人來說,徹底奪取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意義比歷史上更加巨大——首先,因為德軍尚存的巨大海軍力量以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主動靠攏大德意志帝國的土耳其,德國人從此以後就可以毫無阻滯地充分利用黑海航運,未來在東烏克蘭和索契、外高加索地區的作戰行動,物資補給將會非常充分,再也不會出現歷史同期那種時斷時續不絕如縷的南線補給問題。整個黑海也會隨之成為德意志盟國勢力的內海,而不僅僅是歷史同期那種類似於「反正我用不了,也不讓蘇聯人舒舒服服用」不溫不火的狀態。

    此外,單就拿下克里米亞半島後對蘇聯人的航運切斷效果來看,那也同樣不僅僅局限於切斷黑海的海運,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很多連鎖反應:烏克蘭第一大河第聶伯河和南烏拉爾地區大河頓河,分別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西部沿岸和東部沿岸入海的,其中第聶伯河直接注入黑海,而頓河則是注入亞速海並經過刻赤海峽(刻赤半島和塔曼半島之間)連接黑海。在戰爭爆發之前,蘇聯人依靠黑海沿岸的巴統油港輸出巴庫油田的主要原油產量,運送燃油的貨輪可以直接從巴統經過第聶伯河和頓河運往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主要工業區以及頓河-伏爾加河流域工業區。在克里米亞半島陷落後,頓河的內河航運業務也隨著一併斷絕——而現在還僅僅是1942年底、1943年初的寒冬季節,克里米亞半島附近航線提前半年斷絕,意味著蘇聯人剛剛恢復出一大半產能的巴庫油田產油不得不依靠搶修一條鑿穿北高加索山的輸油管道或者鐵路來緊急解決,到了1943年夏季德軍又一輪進攻旺季來臨的時候,蘇聯大地南部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石油短缺——這種短缺不僅來自於煉油設施的損毀,更來自於石油運輸的不暢。

    週末去了兩天建材城,有點甲醛中毒,太監一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