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一章 卡宴還是哈利法克斯?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先讓我們來對比一下米國和德國海軍實力的差距:在不考慮與艦隊決戰關係不大的潛艇部隊的情況下,僅比較水面艦隊的實力。截止到目前為止,帝國海軍擁有

    5艘戰列艦,(興登堡級2艘、俾斯麥級3艘);

    4艘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3艘、p級1艘);

    8艘重型艦隊航母(齊柏林級4艘、塞德裡茨級4艘);

    8艘輕型航母;

    13艘重巡洋艦(全歐根親王級);

    47艘輕巡洋艦(m級31艘,柯尼斯堡級16艘);

    130艘驅逐艦;

    與之相對應的是,米國海軍和潛在的可以和米國人聯合作戰的英國皇家海軍此刻擁有的總實力如下:

    18艘戰列艦(米國13艘,田納西級x2、科羅拉多級x3、北卡羅來納級x2,南達科他級x4,外加衣阿華號、新澤西號;英國5艘,獅級x3、前衛級x2);

    6艘重型艦隊航母(列剋星敦號、薩拉托加號、企業號、約克城號、大黃蜂號、胡蜂號)

    6艘輕型艦隊航母(米國3艘,突擊者級;英國3艘巨人級)

    11艘護航航母(米國5艘長島級;英國6艘,其中4攻擊者級,均為米國製造後每艘作價600萬英鎊賣給英國,2艘海洋級,英國自產);

    2艘戰列巡洋艦(米國,阿拉斯加號、關島號);

    21艘重巡洋艦(米國18艘、英國3艘);

    43艘輕巡洋艦(米國29艘、英國14艘,其中10艘為開戰後趕工、42年底前剛剛服役的狄多級);

    223艘驅逐艦(米國165艘、英國58艘);

    總的從數據上來看,不考慮艦艇質量的差異,英美聯軍艦隊的戰列艦隊規模是我軍的3倍,航母方面綜合數量和總噸位來看和我軍基本持平。因此如果雙方進行航母艦隊作戰的話,我軍有可能憑借海軍艦載機質量和飛行員技術的優勢取得一場類似於ri德蘭海戰一樣交換比佔優的消耗xing勝利,同時戰機航程的部分優勢也可以擴大戰果,但是那樣的話,帝國海軍不可避免會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在補充和重建戰艦的速度遠低於動員後的米國人的情況下,這樣的勝利不要也罷。」

    卡爾.鄧尼茨元帥匯報了德國海軍和英美海軍聯軍的實力對比後,做出了一個初步的判斷。對於米國人一旦完成戰爭工業化後那可怕的造船能力,德國高層都是覺得不言而喻的,沒什麼好多說,因此對於鄧尼茨元帥的初步判斷基本都持贊同態度。

    「因此——」見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鄧尼茨翻開三份初步的作戰計劃書,隨後用眼神示意希特勒注意保密,希特勒見狀宣佈暫時休會,讓那些軍備和經濟部門的文官們都出去休息,只留下兩名海軍元帥、安全情報部門主官和少數空軍、陸軍元帥,閉門討論後續的作戰計劃。

    「因此,之前在雷德爾元帥指示的基調下,我們針對可能發生的戰爭做了兩份預估xing的草案。

    第一種戰術選擇就是:在大戰開始時,有針對性地利用米國海軍集結尚未完成的機會對米國海軍的某主要駐地進行一次秘密的空襲突擊或潛艇突擊,摧毀幾艘米國海軍的主力艦隨後一擊即走。如果米國海軍某一支規模不足的分艦隊選擇追擊,我們還能在迂迴返航的時候削弱甚至殲滅其一部。這一選擇的最大優勢是可以盡量保全我們的艦隊,同時殲敵一部;缺點則是對情報的保密要求非常之高,一旦出現一點紕漏遭到了美國人的反制和暗算,那就會反受其害,其次,因為要偷襲的是米國海軍的駐地,艦隊需要長時間跋涉穿過大西洋,途中遭遇任何偵察都會導致洩密。」

    所有人聽到這裡,都抬頭看了一下維勒安部長,帝國的情報部門在開戰以來創造的奇跡已經夠多了,以至於人們心中都有了一些依賴——只要這件事情是要依靠維勒安部長才能幹成的,那就一定能幹成。

    維勒安被看得心裡發毛,又有些好笑,謙遜地擺擺手道,「都看著我幹什麼,如果是通信保密問題的話,我想我可以擔保解決。但是要我不讓米國人的巡航偵察機活動,這是上帝也做不到的事情。」

    「嗯,那這件事情先擱置,我來說第二種選擇:第二條路就是在對美宣戰後,立刻重啟海獅計劃——元首曾經在1941年擱置海獅計劃,我私心揣度必然早就隱含了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海軍勁敵作戰的後手。需知如果我們主動出擊的話,那麼海軍必然需要越過整個大西洋去攻擊米國,那樣的話,帝國要麼忍受額外的四千公里作戰半徑,或者至少也是容忍2500公里作戰半徑(把葡萄牙正式拉入德國的盟國,使用亞速爾群島的基地),要麼就只能立刻操縱委內瑞拉總統巴蒂斯塔.佩雷斯在我軍艦隊開赴美洲時對米國宣戰,讓我們的艦隊借助馬拉開波灣的海軍基地,和米國人在加勒比海打一場大戰。

    而海獅計劃的重啟,可以完全迴避掉這兩點——因為在海獅計劃執行後,米國人如果還想保住自己的國際威望,不讓那些搖擺騎牆的國家加入到他的對立面,那麼他必須確保不能讓任何一個當前擔任抵擋帝國的主要任務的國家——也就是英國和蘇聯——倒下。

    如果英國在米國參戰前就倒下,這完全無損於米國的實力和國際威望,但是如果羅斯福總統已經對德國宣戰了,兩國進入戰爭狀態的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無論出於何種考慮,米國都絕對不能允許英國本土淪陷,否則就沒人跟他混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本土這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就成了米國人的喉中骨鯁,讓米國人不得不在我方選定的時間、戰場上進行一次決戰。

    這一方法的好處已經很明顯了,『我們選定的戰場、我們選定的時間』這兩點的重要性我們在對英國的海戰中已經充分證明了;而這一方法的劣勢也比較明顯——即使海獅登陸成功,英倫本土也不是區區數月可下的,所以米國人在他們準備還不充分的時候可以選擇暫時避戰,而沒必要和當初英國皇家海軍那樣在波蘭快速淪亡時來不及集中兵力就倉促來救——這一招英國人已經中招了一次,坎寧安上將在兵敗自殺前也就這一點向丘吉爾發過一條死諫的電文,這次丘吉爾無論如何都會勸米國人沉住氣的。所以屆時,我們就將面臨總兵力的劣勢,佔了天時地利,丟了人和。」

    如果丘吉爾此刻聽到鄧尼茨的這番話的話,肯定會被氣背過去,雖然鄧尼茨說的是大實話——一塊除了煤炭後根本不會出產什麼資源的英國本土,在工礦企業工業設備大量被炸毀和遷移到加拿大後,本來就成為了一塊雞肋。在這塊土地上,目前因為德國的破交封鎖和空襲,已經破爛到了每月飛機坦克總產量之和不足一千架/輛的低微程度了,就這裡面還有不少是木頭製成的蚊子轟炸機,這裡出產出來的武器裝備也就只夠防守防守本土打打防空戰罷了。

    「元首,這兩份計劃都還沒有細化和經過評估,只是我們根據假想敵的初步預案。」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站起來,試圖否決他部下的繼續匯報,軍人的嚴謹讓他對鄧尼茨那種冒險邀功的行為有些不可接受。

    「沒關係,卡爾,說下去。」希特勒揮手喝止了雷德爾的阻斷,示意鄧尼茨繼續,「你說說看,你的一號方案和二號方案,如果要實施的話,決戰地點會在哪裡。」

    「如果偷襲米國人的海軍基地的話,首先諾福克可以排除,因為如果偷襲那裡的話,參加襲擊行動的帝國艦隊在逃出美軍岸基航空兵打擊範圍前,起碼會受到3000架以上規模的b-17轟炸機覆蓋,這絕對是片甲不回的惡戰。所以剩下的方案就有4個可選:

    首先是太平洋艦隊第二母港聖迭戈,那裡的話海軍無法行動,只能依靠空軍從墨西哥本土出發,所以採取這一方案的前提是墨西哥率先對米國宣戰,而我們第一時間發動襲擊;

    其次是古巴的關塔那摩基地,那裡常年駐紮有米國大西洋艦隊的4艘戰列艦和1艘航空母艦,兩兩一組保持對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威懾,攻擊那裡的話,我們的主力艦隊在行動後就要往南躲進馬拉開波灣,同時需要在委內瑞拉部署大量岸基戰鬥機防禦米國人的報復性空襲,這一方略和方略一一樣,局限性在於需要我們的盟國率先對米國宣戰,只不過把墨西哥換成了委內瑞拉;

    方案三是襲擊原法屬圭亞那首府、南美洲東北部第一大港卡宴,威爾基總統接手了英屬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後,也在那裡建立了海軍的軍事存在,打擊那裡的話遠離米國本土,艦隊可以從本土出發,並重新撤回歐洲,靈活性上是最優的,缺點則在於卡宴的米國艦隊規模很小,有時候一艘戰列艦都不在港內,戰果不夠有震撼性。而且與方案二一樣,到達關塔那摩和卡宴的航線在繁忙的國際航運航線上,根本不可能在途中避開空中偵察和潛艇巡航,因此也必須排除。

    因此,我們論證後覺得唯一可行的目標是——位於加拿大東海岸、靠近米國本土的哈利法克斯港,這裡雖然不是米國的領土,而且目前駐紮在那裡的是英國艦隊主力,可是那裡距離米國本土不到500公里,我們在米國人的眼皮子地下把它們的盟友痛揍一頓,間接也可以狠狠打擊米國的國際威望,宣示我們的武力,同時英國海軍的規模也不小,戰果足夠讓我們大力宣傳。」

    希特勒有自己的想把,在稍微過濾了一下之後,希特勒自己也首先把諾福克、聖迭戈和關塔那摩過濾掉了,只剩下卡宴和哈利法克斯猶豫不決。

    現在還不能把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牽扯到戰爭中來,否則的話帝國肯定會失去這兩個盟友,帝國在那裡經營多年的基業也會全部落入米國手中,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繼續和米國虛與委蛇,米國人想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買的一切軍用物資都予取予求讓墨西哥人和委內瑞拉人正常銷售,而帝國和委內瑞拉墨西哥之間的貿易往來在整個1943年必須徹底斷絕,寧可讓這兩個盟國『資敵』一年也不能讓米國人找到先對它們動手的借口,極力禍水西引,把美軍的戰鬥力拉到歐洲來。

    「偷襲米國海軍基地的具體措施先擱置一下,關於重啟海獅計劃,說說看你的決戰見解。」

    「重啟海獅計劃的話考慮到我軍已經佔領了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米國艦隊不太可能靠近英國本土和我們決戰,最有可能的海戰決戰地點可能發生在愛爾蘭以北至冰島之間的北大西洋洋面。作戰環境方面,如果我們真的願意立刻對米國人開戰的話,現在倒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北大西洋的海況歷來是冬季惡劣,夏季平緩,米國海軍的艦隊因為考慮到以太平洋戰區作戰需要為主要需求考量,戰艦的適航xing考慮不足,最大航程優勢卻很明顯,如果和我們在冬春季節的北大西洋決戰的話,就會受到很大的性能限制,如果拖到夏季的話,這一優勢就不存在了。」

    大西洋戰區的戰艦,哪怕打一個來回也只需要五六千海里的續航能力,而米國人在戰前一貫是把日本人設想為自己的假想敵的,太平洋的海況比大西洋好得多,但是對續航xing的要求會高的多,所以米國海軍的艦船在設計時需要浪費較多的噸位在大航程上而在高海況適航xing方面做得相對較弱。

    對於戰列艦來說,高海況適航xing差帶來的問題僅僅是航速下降、油耗增大、甲板上浪嚴重帶來的船體重心姿態變化、乃至降低炮擊精度和船體穩定性;對於巡洋艦驅逐艦的影響也類似,但是那些輕型戰艦因為炮戰距離較近,精度上的麻煩不是很嚴重,當然米國人慣用的驅逐艦平甲板設計在高海況海域還是會吃非常大的苦頭的,直接被風浪打沉也不是不可能。

    米國人的軍艦中,對高海況適應力最差的是航空母艦,在巨浪狂風的天氣下,米國人的現役航母中除了2艘約克城級和2艘列剋星敦級外,剩下的都不是全封閉式飛行甲板,很容易打浪灌水,完全無法在這種情況下起降飛機,約克城級和列剋星敦級的情況稍好,但是作戰效能也會極大削弱。

    與米國人相反的是,一輩子都沒考慮過征服太平洋的德國艦隊普遍只需要米國艦隊六七成的續航力(而且還是為了長距離破交)而海況適應性超強,根本就是為北海和北大西洋的惡劣氣候量身定制的。

    希特勒在猶豫,非常之猶豫,鄧尼茨做的那麼多工作,讓他知道海軍還是有希望的,況且在以弱勝強的情況下,先發制人削敵一臂本來就是必須的行為。

    「元首,我覺得鄧尼茨元帥的策劃非常全面,但是其實我們還有一招兩全其美的辦法。」

    一直沉默不語的維勒安,說出了一句語驚四座的台詞。

    「我們還是襲擊卡宴好了——雖然卡宴有許多米國人的運輸航線經過那裡,但是我擔保我們的襲擊艦隊可以躲過米國人的偵察,雖然米國人平時不在卡宴駐紮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但是我有把握讓米國人在那裡部署一些有價值的目標的——我估計羅斯福會選擇犧牲那兩條已經被歷史證明了『14英吋艦炮在現代海戰中缺乏價值』的『田納西級』戰列艦的。

    無論是襲擊目標的價值和襲擊的隱蔽性,我都有辦法解決,所以,放棄哈利法克斯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