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大島浩的抉擇-下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7月1ri,天氣晴朗。巴格達近郊,哈巴尼亞空軍基地。

    這座在伊拉克和整個中東都算得上一流、但是放到和德國本土的各個空軍基地相比只能算得上介於二三流之間的軍用機場,今天迎來了它建成以來最戒備森嚴的日子。基地警戒部隊的巡哨比起去年德國人剛剛和英國人展開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爭奪戰之後還要嚴密,地面上整排整排穿著黑色制服的武裝檔衛軍士兵和奔馳逡巡的4號坦克、sdk半履帶車把機場周圍圈得鐵桶相似,哨塔和防空雷達站附近則是無數實彈上膛人員齊備的高射炮位,空中還有幾十架ta-152戰鬥機和me-262戰鬥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分組巡航監視。

    一見到這陣仗,哪怕還沒看到今天要觀摩的正主,大島浩也知道德國人要那給自己看用於顯示合作誠意的秘密武器絕對非同小可。

    和維勒安部長同車來到一處機場北側從山體裡挖出來的隱蔽機庫後,大島浩下了車。在它面前擺著幾個修長的罩在帆布下的物體,從帆布被底下的突兀頂起來的輪廓看,應該是飛機無誤了。

    難道……是德國人的噴氣式戰鬥機?如果真是那個的話,這個合作份量倒是很重了。可是聽說噴氣式飛機的渦輪引擎對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自從去年秋天德國人首次在實戰中把噴氣式飛機投入小批量實戰應用後,半年多來米國人和英國人在這方面也是窮追猛趕試圖找到辦法仿製,無奈工業系統的差距無法滿足渦輪發動機的加工精度和材料要求而失敗,至於只會搞傻大粗笨的蘇聯人,他們乾脆就徹底放棄了這個發展方向,仍然醉心於製造那些大量使用木材的消耗xing破飛機——坦克裝甲質量不過關的時候,蘇聯人可以選擇加厚裝甲厚度來解決,渦輪葉輪精度不夠的時候,蘇聯人再怎麼蹦躂也是折騰不出來的。

    「放心——這裡面不是噴氣機,不是帝國吝嗇,實在是噴氣機這種東西,就算給你們了,你們也沒法自己生產配件維護,基本上飛百把個小時飛機就廢了。

    我也不怕告訴你——米國人的噴氣機研究現在總算是找到一點眉目了,不過起碼還要9個月才能拿出可以穩定飛行的原型機,沒有一年投入不了戰場,所以就算我把噴氣機的技術資料轉讓給你們,你們也複製不了。」

    「什麼?您是說,哪怕把技術資料全部給我們,也不可以麼?缺什麼,我們就補什麼還不行?」

    「笑話,你知道什麼叫做工業體系麼——加工精度,設備等級,都是無法逾越的障礙。根據我的情報,米國人製造p-51『野馬』戰鬥機時使用了傳動軸與螺旋槳一次性鍛壓成形的工藝,但是鍛壓機械地壓力等級只有五千噸級——這種檔次的垃圾根本加工不了噴氣機引擎所需的葉輪。如果不是丘吉爾看到英國人自己工業實力已經大損,沒辦法獨力弄出噴氣機了,才割肉把英國人僅有那兩台1萬2千噸級的模鍛機讓給米國人共同使用的話,米國人現在連測試葉輪都搞不出來。

    現在,丘吉爾已經知道自己獨力搞不出『流星式』噴氣機,決定把英國人現有的成果和米國人共享,聯合研發米國人的p-80,只是為了英國僅剩的那點尊嚴,項目代號還是叫p-80『流星』戰鬥機。」

    大島浩不是工業專家,維勒安說的這些只能是聽得似懂非懂。不過雖然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總之還是很厲害的樣子,而且唯一可以確認的就是——英國人把一些他們自己有獨到之處的,米國人都木有的牛逼設備給米國人共享了,就這樣米國人也還要大半年才能鼓搗出原型機,再小半年才能投入實戰。

    不過如果他能夠穿越時空知道真實歷史上因為英國人本土的形勢還不夠窘迫,沒有和米國人全面共享工藝技術的必要性,導致米國人沒有好的鍛壓設備使用,直到戰爭結束都沒能弄出壽命和穩定性合格的噴氣發動機,最後靠繳獲了德國人一台3萬噸級鍛壓機才健全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弄出了p-80戰鬥機的話,大島浩就不會對剛才維勒安的話覺得危言聳聽了。

    「好吧,我們不要管米國人和英國人的事情了——如果米國人真的有實力在1944年得到噴氣式戰鬥機的話,我們至少要在1944年到來之前拔除米國人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據點,壓縮米國人的戰略空間。我相信戰爭不是一兩件武器可以決定的,帝國武士視死如歸的氣概,一定可以壓倒米國人武器上的優勢的——當然,前期是我們能夠有各個尊貴的盟國的幫助。」

    大島浩說了一番自己覺得還算罩得住場子的話,最後還是不免同時恭維一下德國人。

    「是的,這句話我愛聽——我一貫相信英勇的戰士可以彌補武器上的不足,這一點上,我們德國和你們日本都是有這方面的優良傳統的——這也正是我今天讓你來看這件極度危險的武器的原因,如果換做另外一個盟國的話,我還不會拿出這件東西呢。」維勒安說了幾句場面話,然後交代旁邊的衛兵把帆布打開。

    一架有著相較於普通戰鬥機更加粗短的後掠翼造型、機體渾圓、機頭尖銳的飛機,機身上各個方向總共還背著三個比機體細小几圈的細長圓筒。由於整架飛機看不到任何螺旋槳和表面散熱器組件,而機尾卻有一個標誌性的大噴口,大島浩第一反應仍然覺得這應該就是一架噴氣式飛機。

    「這難道不是一架噴氣式飛機麼?」

    「如果直視強調噴氣的話,它確實是的,但是卻不是渦輪噴氣式飛機——因為它根本沒有渦輪機,它使用的是脈衝火箭發動機,是我們的v-1巡航武器第2代人cāo改進型。您看一下就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了。」和大島浩簡單交待了幾句後,維勒安轉向一邊那幾個待命的空軍俯衝轟炸機王牌飛行員,對其中一個女人交代道,「漢娜.萊徹少校,一會兒演示的時候小心一點,提前一點炸斷脫離倉跳傘,這不是實戰,精度不重要,只是演示。」

    32歲的女飛行員漢娜.萊徹向維勒安敬了一個禮,隨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那架奇怪的武器,讓拖車把它拖到了跑道上。飛機的駕駛員座艙是部署在機尾的,就在發動機噴口的上方,顯得很不和諧,與一般把駕駛員座艙放在前面的飛機相比,顯得格外的侷促而且視野惡劣。

    隨後,四個輔助噴筒中最下方的那一個開始和主發動機一起噴射,加快起飛昇空的加速度,飛機在跑道上滑出了短短百餘米就輕盈地騰空而去,一次性的起落架直接拋擲在了跑道上摔得粉碎——當然,實戰中起碼還是需要200米左右的飛行甲板的,給大島浩演示的時候之所以可以起飛距離更短,無非是因為演示時沒必要在機身中進行全重量裝藥。要知道在實戰的時候,機體中最多可以裝載7000磅黑索金-tnt-環氧肼混合裝藥,比現在的起飛重量要重兩三噸。

    看到一次性起落架的下場時,大島浩覺得自己隱約抓住了這種武器使用方式的精髓。

    兩分鐘後,機腹部外掛的那個火箭助推器就耗盡了全部燃料,隨後在漢娜.萊徹的操作下如同拋擲戰鬥機副油箱一樣拋棄掉了,不過飛機也已經爬升到了6000米的高度,隨後在機尾部主引擎噴口的推動下以650公里的時速進行巡航飛行。

    漢娜在有限的視野下穩穩地把住方向舵,按照掐表的時間調整著盤旋的航向,期間也演示了一些緊急爬升或者盤旋規避的戰術動作,飛行持續了半小時後,最精彩的末段表演到來了。

    機體兩側的兩個脈衝火箭發動機在同一時間點火,飛機的速度一下子飆升了起來,800公里,900公里……最終的瞬間極速,居然達到了960公里,人類有史以來都沒有過如此迅捷的飛行器。

    「準備爆破,跳傘!」地面指揮塔對著飛機發出了最後的指令,飛機朝著演習標靶最後調整了一下航向,然後漢娜一按逃生艙按鈕,固定駕駛員座艙的6個爆炸螺栓同時爆裂,把駕駛艙猛然推離飛機機體,隨後被彈出座艙的漢娜.萊徹一拉降落傘繩,在四百米的高空完成了開傘動作。

    「轟!」裝載著測試裝藥的飛機狠狠砸中了地面上的演習標靶模型——從標靶的外觀形狀尺寸來看,那是德國人製作的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上層建築木質模型。

    「漂亮!歡迎我們的女英雄歸來。」維勒安帶頭為漢娜鼓掌,「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如此危險的武器,不是膽識過人的戰士,只怕根本不敢嘗試吧。」

    「長官,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和布勞恩博士是老同學,本來這些年他搞他的火箭,和飛機也沒啥交集,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一個帝國空軍的正規戰鬥部隊飛行員呢。可惜您知道的,帝國空軍不願意用女人,既然今天布勞恩也開竅了開始研發人cāo型的火箭飛機,我沒理由不幫他的。」

    歷史上德國人的v-1飛彈最終也就停留在了預設彈道的水平上了,根本沒法機動迴避敵人的攔截,也沒有成功的人員操作型面試——當然,瓶頸並不在於德國人的技術,畢竟人cāo比任何遙控和制導技術都要容易實現的多,德國人沒有在這上面花功夫主要是出於人道和安全的考慮。

    不過維勒安在看到佩內明德基地提交上來的各項v-1計劃的改良型方案時,很快就被那份人cāo型飛彈計劃迷住了,他知道他可以為這種武器找到一個用武之地的。於是,他利用自己的影響把那份馮.布勞恩博士自己都不覺得有機會通過的方案重新立項,也就有了大島浩今天看到的這架奇怪飛機。

    「實戰的時候,這種飛機可以搭載7000磅高能混合裝藥,並且以650公里的巡航時速飛出400公里或者以720公里時速飛出330公里;在最末段的2分鐘內,依靠輔助火箭助推器,最後30公里航程的時速可以提高到960公里的極速,目前世界上沒有一架戰鬥機可以攔得住它,哪怕是帝國最新銳的噴氣機me-262和ar-234也不行。除非敵人也把火箭發動機搬上戰鬥機。」

    「這真是一件戰爭工程學的奇跡……」

    「奇跡倒算不上,其實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的——首先就是為了人員逃生的安全性,我們不得不把座艙放在了機體後段,但是這其實和發動機的位置有衝突,破壞了機體整體的流線型,如果可以把駕駛艙放在前面的話,飛機的續航能力起碼可以再提升30~50公里,加大其作戰範圍。

    另外,因為我們的武器在原型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坐人,所以理想情況下的座艙非常逼仄,只能容納1米6身高以下的駕駛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需要一名女飛行員,不是帝國的戰士不夠英勇懼怕危險,實在是我們德國人的體格找不到那麼多1米6以下身高的男人來當飛行員罷了,他們根本無法把自己塞進座艙然後蓋好艙蓋——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維勒安做出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似乎真的在為武器的不完善而慨歎。

    「哦,不,這都不是問題——我們需要這種武器,駕駛艙就放在前面,保證視野和機體氣動結構就好了,大日本帝國的飛行員技術都是非常精湛的,哪怕機艙在前面也能安全逃生,另外,駕駛艙也沒有加大的必要了,我們可以提供無數身高1米6以下的飛行員的——總之,我們非常需要這種武器,無限量供應!」

    「哦,好吧,如果您堅持的話,我可以考慮,不過為了防止砸了德國工業的招牌,我不得不提醒您,這種武器目前對於操作人員的危險性問題還沒有經過壓力測試,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概不負責。」

    「哦,當然不用你們負責,我們會搞定的。」

    「那麼,既然如此,我覺得這個項目還是叫v1-f6飛彈就不太合適了,你們給他取個名字吧,對外就宣稱是你們自己研發生產的就可以了。」

    「啊,那是當然,這絕對是應該的——我看不如就叫v-1『櫻花彈』好了。」

    …………

    日本人當然不會多事到真的讓飛櫻花彈的飛行員最後跳傘逃生的——因為德國人的演示中,打擊的是固定靶的目標,日本人則是實打實地需要這種武器去打擊敵人的戰艦,在攻擊戰艦的時候,如果人員提前幾十秒跳傘讓飛機末段慣性飛行的話,敵艦在數十秒的時間裡就有可能依靠自身機動規避掉攻擊。另外,如果是海戰環境的話,就算飛行員可以跳傘,又有什麼價值呢?在遠離己方艦隊數百海里的洋面上跳傘,有可能逃生麼?就算敵人正常情況下不會屠殺俘虜,但是如果這個俘虜是一個執行了自殺性攻擊的飛行員呢?

    於是,維勒安在假裝和大島浩扭扭捏捏討論了一番後,才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對外宣稱『根據ri方客制化需求幾經改良』的最終版本——駕駛艙前置且無法通過爆炸螺栓整體脫離機體、只能直接開倉蓋跳傘;駕駛艙所在位置尺寸與機體粗細一致,僅支持身高1米6以下的飛行員進入;650公里時速狀態下的巡航里程提升到460公里——也就是說在米國人把輕巡洋艦組成的防空警戒艦隊灑出航母外圍一百海里的情況下,其搜索雷達也不可能在櫻花飛彈發射前發現其母機或者母艦。

    另外,德國人還答應繼續改良定制載人型垂直發射架起飛式飛彈,預期明年可以製造出樣彈。

    「合作愉快!」

    「乾杯。」

    大島浩抿了一口紅酒,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維勒安部長,這種武器我們下一階段將會大批量需求,因此我們非常迫切希望可以保證渠道暢通,因此在價格方面可否告知一二?當然,我也只到戰爭時期事屬非常,金錢並不能買到所需要的東西,如果貴國需要物資或者其他裝備的交易,我們也是可以談的。」

    「價錢?當然可以談,不過你也說了,現在這種時間,除非贏得戰爭,否則馬克也好日元也好都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交易或許比較合適——您看,在你們修改了這件武器後,德國人的體格已經不適合操作這種武器了,所以德國海軍中同樣需要大量的飛行員來操作這種武器。我覺得我們可以採取『飛行員換飛彈』的模式進行合作,貴國每從我國獲取一枚v1-f6『櫻花彈』,就應該相應向我們提供幾名經過初步飛行訓練的轟炸機飛行員。這些人將會以志願人員的身份參加帝國海軍的對美作戰——反正都是打米國人,也沒必要細分彼此了吧。」

    「這倒也是一個合理的建議。」大島浩略一踟躕就滿口答應了下來,然後和維勒安稍微砍了砍價,把價位定在了德國人每提供1枚v1-f6『櫻花彈』,ri方就提供3名志願飛行員聽從德軍作戰指揮,並且每名日軍飛行員必須保證有3個月以上的實際飛行訓練歷史。作為對日本飛行員訓練速度跟不上的補償,德軍也同意日本人秘密派出飛行員由德國人統一提供額外訓練。

    一場血腥的交易,就此落下帷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