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巴庫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中將閣下,請您組織部隊突圍吧,敵人的炮火太猛烈了,市區三道防線已經全部告破,德國人完全是不顧城市居民的傷亡使用了地毯式覆蓋炮擊。」

    維勒安和日本人扯皮砍價的日子裡,戰爭是不會停歇的,依靠前後圍困夾擊碾碎了蘇軍部署在南高加索兩大重要隘口內的防禦部隊後,隆美爾和莫德爾的部隊如同脫韁的野馬鋒芒畢露,把科茲洛夫的部隊切割得支離破碎。

    激烈的爆炸,嘈雜的電磁雜音伴隨著斷斷續續的慘叫,把外高加索方面軍司令部內的氛圍烘托地無比慘烈。每個軍,每個師的防禦陣地上的都傳來了各種各樣的壞消息,德國人的2艘『的裡雅斯特級』戰列艦幾乎每分鐘就能向巴庫市區拋出上百枚320mm高爆彈,成群的蘇軍nkvd戰士直接在塹壕和碉堡內被炸得五臟碎裂七竅流血而死。

    「突圍?他麻的我們往哪裡突圍?什麼進攻xing反坦克武器都沒有,直接在隆美爾圍城的坦克部隊面前撞死麼?還是跳進海裡游過裡海?」

    科茲洛夫中將煩躁地掏出手槍,把眼前的幾個接線員統統槍斃了,罪名就是「違反第《227號訓令》關於『決不後退一步』的指示」。

    在市區,fw-ta400轟炸機群一刻不停地使用燃燒彈和巨型雲爆彈撕裂著城市,這座石油城裡每一寸可燃物都被點燃,烈焰風暴形成的局部窒息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憋成屍體,再把一具具屍體烤成人干、人碳。

    在一些燃燒彈不容易發揮作用的場合,德國人則在確認摧毀對方的一切通信設施後用轟炸機集中投放了沙林毒氣彈,並且在此後再以燃燒彈洗地,把容易遇熱分解的沙林毒氣毀屍滅跡——反正,這座城市已經被突破了高加索山口的隆美爾上將的部隊徹底包圍了,包圍圈內僅有的幾個機場也全部炸為了廢墟,科茲洛夫中將麾下一隻蚊子都跑不出去,而且巴庫作為一座石油都市的產業特徵,也讓德軍攻城部隊在進城時全部戴上防毒面具變得順理成章——石油城市嘛,在油田和化工廠煉化廠被摧毀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不可控的有毒物質的,不是麼?為了士兵的安全,帶個防毒面具再正常不過了。

    在維勒安的計劃裡,巴庫這座城市也不需要有一隻生物在戰後活著作為人證。巴庫,沒有人證。

    戰爭開始以來,沒有哪一座城市經受過的反覆清洗如同巴庫這樣酷烈。因為維勒安部長很清楚——在這座170萬人口的蘇聯第一大石油都市裡,無辜的高加索山民和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只有20萬左右,剩下的150萬都是從沙俄時代起就因為石油產業的發展而移民過來的俄羅斯族人口,有石油工人,工程師,還有他們的家屬和相關產業人員——就好像一個和諧教的自治粥在地下發現了石油後就會升級為地基市,巴庫在舊時代曾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但是在石油開發興起後,外高加索被強制組合成一個加盟國,首都遷到了第比利斯,巴庫則成了非俄羅斯人傳統聚居地區中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城市。

    維勒安不會在乎多花一點彈藥和毒氣的錢就輕鬆屠滅150萬俄羅斯族人的,至於那20多萬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只能怪你們命不好了,反正你們到時候也是到真珠那裡去的,沒法到上帝那裡告黑狀。

    只有有證據的惡行,才是真正的惡行,美式文化教會了維勒安這一招,他就決定一生把這一招用足用透。

    「nkvd第171、173、174師的陣地都已經聯繫不上了,最後一次聯繫時,nkvd第171師表示全師僅剩1個步兵團的編制,第173師已經呼叫『向我開炮』,目前應當已經全部戰死。」電話裡的噩耗,催命一樣在科茲洛夫中將耳邊響起,拖走了前面幾個被槍斃的接線員的屍體後,後面接班的人倒是不敢再把下屬部隊請求突圍的要求轉達出來,但是損失該報的還是要報。

    「完蛋了,我們已經完蛋了。你們投不投降,我也看不到了,都完蛋了!」

    科茲洛夫奪過身邊一個nkvd士兵的**沙衝鋒鎗對著無線電室和電話室裡面一陣猛掃,在彈匣快要打完的時候藉著慣性把衝鋒鎗掃向了自己,五六顆子彈扎進了科茲洛夫肥胖的身軀,she得油膏飛濺,然後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身邊督戰的nkvd衛兵也沒多活多久,兩小時之內,這處巴庫城內最堅固而隱蔽的指揮所也在德國人云爆鑽地彈的攻擊下灰飛煙滅。

    指揮中斷後,蘇軍守城部隊中一些非nkvd部隊的師試圖向德國人投降,可是當他們離開掩體後,等到的除了更加肆虐的炮擊屠殺之外,就是個別德軍部隊虛與委蛇地接受他們的投降後完成繳械趕進毒氣室全部消滅。

    全城的烈火,焚燒了整整一個星期,石油物質不完全燃燒導致的黑霧把高加索山的雪峰都染成了黑色,生活在雪線以上的山民們,甚至看到了夏季的黑雪。

    德國人因為城內的環境惡劣,一直沒有進城,佔領部隊整個7月份都在城外遠遠地駐紮,8月間才進入巴庫城開始評估油田的修復事宜,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德軍圍城時被圍在城中的194萬3286人,無一生還,沒有逃跑,沒有受降,男女老幼,雞犬不留。死者包括146.8萬俄羅斯族平民、15.3萬阿塞拜疆人、4.5萬波斯人、5萬蘇聯民兵和22萬蘇軍外高加索方面軍部隊(9萬蘇軍戰鬥部隊,13萬nkvd內務部隊)

    而在隆美爾藝術化的指揮下,殺盡這200萬蘇聯人只付出了德軍3400人的傷亡而已,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創作——其中2500多名傷亡士兵是德國人在頂住蘇軍守城部隊的反擊炮擊和突圍xing反衝鋒過程中遭受的,另有900多人是在後來進城搜索廢墟時被那些僥倖到不能再僥倖地蘇軍餘孽所殺傷。

    …………

    「外高加索戰區的作戰,目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巴庫油田、巴統油港已經徹底落入我軍手中,科茲洛夫中將戰死前部署在阿斯塔拉隘口和薩爾普隘口的總計15個師的蘇軍部隊,也在我們大半個月的圍困後陷入彈盡糧絕,被我們以微小代價全殲。南高加索的格魯吉亞族人和阿塞拜疆族人也已經奮起了各種自發xing武裝盡可能多的殺傷蘇聯守軍,只有亞美尼亞人因為和土耳其人之間的仇恨,暫時無法為我們所用,還不自量力的幫助蘇軍組成游擊隊騷擾土耳其軍隊的後方。

    截止到7月3ri,蘇軍的外高加索方面軍2個集團軍只剩下1個步兵軍和1個山地師、2個nkvd師繼續頑固死守第比利斯及其周邊山區外加亞美尼亞高原北部,其餘部隊總計51.4萬正規軍、9.4萬民兵組織已經被我軍盡數殲滅。

    蘇聯人的實際控制範圍被限制在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哥亞一線和亞美尼亞高原北部的瓦納佐爾,殘餘兵力約7萬5千人。

    北高加索方向,在協助莫德爾元帥的b集團軍群上陸後,海軍派出的火力支援艦隊轉向北方,繼續協助克萊斯特大將肅清蘇軍在黑海沿岸的最後幾個據點,蘇乎米港和索契等地全城都在艦炮覆蓋範圍內,在海陸聯合打擊下,蘇乎米和索契分別在6月28ri和7月1ri陷落。截止到目前為止,蘇聯人掌握的黑海沿岸最後一處據點也已經拔除了,黑海已經成為帝國以及帝國盟國的內湖。克萊斯特將軍在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已經把全部兵力集中到了進攻蘇軍在北高加索最後的核心重城格羅茲尼上去了。

    預計北高加索的戰鬥在8月底前也可以徹底結束,到時候殲滅了秋涅列夫的部隊後,南方四路大軍就能從頓河東南岸和伏爾加河西南岸兩個方向自南而北配合曼施坦因將軍在頓河大彎的決戰了。」

    維勒安翻看了一下和日本人的會議紀要,又簡單聽取了一下隆美爾指揮的情況,隨後打斷了阿米娜公主的後續匯報。

    「好吧,這些細節我不想瞭解了,我只要有宣傳價值的東西——搜羅一下這幾天帝國對外公報的戰果,整理一下,我看一下還有沒有什麼需要給遠東方面的武官交代的,最後把我們這幾天和日本人達成的關於遠東勢力範圍劃分的協定細節審核一下,去掉一些不該讓蔣校長知道的事情,剩下的讓駐遠東的武官如實處理。」

    「是的,主人,我這就去辦,相信有了我們在高加索戰區的階段性勝利的鼓舞,加上日本人這個不確定因素終於被穩住了,蔣校長一定會下定決心的吧。」

    「誰知道呢,蔣那個人我一直覺得他膽識不足,沒什麼進取之心。等等——回來一下!別忘了,把帝國將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佔領區重新歸還土耳其的聯合聲明也製作一份備忘錄,一併提交。」

    「沒有別的了吧?那我就去辦」

    看著阿米娜公主離去,維勒安在心中忐忑等待了半晌,覺得各方準備都已經充分了,蔣校長總不該再有什麼推脫吧。

    …………

    「土耳其人已經收復了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失地?德國人真的把德軍攻下來的那部分格魯吉亞土地也歸還了土耳其?包括高加索油港巴統麼?」

    「是的,委座。不僅德軍控制的格魯吉亞佔領區剛剛被德國人通過密約歸還給了土耳其,連蘇聯第一大產油城市巴庫,這兩天也剛剛被德軍光復,而且立刻就被德軍宣佈按照所有阿塞拜疆領土的處置原則一樣,歸還給了伊朗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國王——只是在戰爭結束之前,其工業運作需要納入德意志帝國的軍備配給體系內,但是所有未來戰爭期間從巴庫油田開採出來的石油,德國人都會作價購買而不是徵用。這個問題這幾天德國經濟部長沙赫特博士已經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德國外交部和宣傳部的口徑也是一樣的。」

    面對蔣校長的問話,何應欽恭順地據實回答,沒有任何增減或者迴避,他知道,所有的決斷,都必須由蔣校長親自做出。

    「和德國人的合作,我這些年也是看在眼裡的。不過,真的如同巴庫油田那樣的處置方式的話……莫不是『首義者賞,末降者殺』?」

    「此事,麼,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估計不會如此。」

    「哦,敬之有何高見?」

    「我覺得,德國元首希特勒先生,對俄國人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變態仇恨,一個多月前被攻陷的聖彼得堡,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但是俄羅斯人死傷者足有數百萬之巨。最近石油城巴庫光復,各國女支者一周都沒能進得了城——德國人宣傳部的發言人對外宣佈的是蘇軍為了防止德國人利用巴庫的石油資源,在城破之前選擇了焦土之策,把全城和油田盡數付之一炬,以致毒焰大張人不能近,全城兩百萬生靈無一倖免。」

    「敬之的意思是,巴庫這場屠城的大火……」

    「雖然不能確定是否是蘇聯人放的,但是城內兩百萬人,又豈能全部和蘇軍的內務部隊一樣堅定一致?就沒有潰散作亂伺機投降的麼?如果德軍在大火爆發後有心搶救城內的石油設施,趁機攻城撲滅大火的話,也不至於損失如此慘重吧。因此無論大火是誰放的,德國人寧可半年之內用不了巴庫油田,也要殺盡兩百萬俄國人,其刻骨之仇已經昭然若揭。這種形勢下,德國人顯然是在告訴全世界——只要和俄國人為敵的,他們都支持,只要是和俄國人為敵的,就不必顧忌俄國人的仇恨反噬,因為如果俄國人要報仇的話,德軍已經把俄國人的全部主要仇恨都吸引過去了。」

    何應欽是這個時代的人,所以他說不出後世那些很chao的詞彙比如『嘲諷』,但是這不妨礙他的表達力度,蔣校長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且,我們一直擔心會在我軍和蘇聯人兩敗俱傷的時候背後撿漏的日本人,現在也已經服軟了,聽從了德國人提出的亞洲勢力範圍劃分方案;日本陸軍主力,現在正在馬尼拉和麥克阿瑟的3個美軍師和15個菲律賓師死戰。此時此刻,我們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

    「吾意決矣!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既然俄國人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份上,日本人也已經低頭願意和我們劃菲律賓-馬來為界共建大東亞共榮,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可以猶豫的呢!

    傳令各軍,兩個星期內做好全部戰爭準備,7月20ri,按照原計劃全面進攻,收復關外失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