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五十一章 潛伏爪牙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重生)

    7月底,zhong

    yāng集團軍群一部折而南下,8月初,南方集團軍群兩大重要力量第6、第10集團軍從敖德薩包圍圈抽出身後,廣義上的基輔「會戰」就已經開始了,也就是說在維勒安在中東大地上建功立業的時候,龍德施泰特元帥、克萊斯特、曼施坦因和赫爾曼.霍特等人撈取戰功的頻繁表演也在同步進行著,現在,隨著中東戰區塵埃落定,直布羅陀煙消雲散,基輔的鐵閘也即將落下。

    8月4ri,自ri托米爾方向進擊基輔正面的南方集團軍群步兵部隊已經在曼施坦因的協助下推進到了法斯提夫-博亞爾卡一線,距離基輔的第聶伯河西岸市區僅剩下20公里的距離,不過隨著進入蘇軍持續構築了兩三個月的基輔城市群築壘地帶後,德國人沒有選擇貿然的正面攻城,只是把裝甲部隊逐步抽離,只留下步兵和遠程重炮日夜轟擊以為牽制。裝甲力量則繼續迂迴深入,擴大其他第聶伯河沿岸的次要方向縱深,為後續構築厚實的包圍圈做準備。

    在更南面,8月7ri時,從敖德薩一路北上的第6、第10集團軍在行進到烏曼地區時,與之前攻取基洛夫格勒的克萊斯特大將麾下第一裝甲集團軍協同,由第6、第10集團軍擔任正面進攻,克萊斯特所部實施背後堵截,在烏曼-查赫剋夫地帶打了一場小規模的包圍戰,並花了4天時間消化包圍圈內的蘇軍第37集團軍,以及26集團軍一部,消滅蘇軍9萬餘人。

    第26集團軍的防區原本位於查赫剋夫以北地區,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正是從蘇軍第26集的防區上橫向切斷才完成對南部蘇軍的包圍的,出於對由於己方陣地被德軍突破導致正面抵抗的友軍遭遇敵人包圍而帶來的後續麻煩,蘇軍第26集司令官安東諾夫中將硬著頭皮拚死發動了一場主動反擊,試圖打通烏曼-查赫剋夫交通線,結果攻勢只持續了6天時間,在克萊斯特消化掉包圍圈裡的第37集、回頭對精疲力竭的蘇26集發動反突擊的時候,蘇26集發生了總崩潰,被克萊斯特大將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兩天之內突破了上百公里,直驅基輔南部的瓦西裡基夫和歐布希科夫——這兩處城鎮據點距離基輔同樣只有20~30公里的距離,而且涵蓋了基輔往南的一切逃跑路線,直達第聶伯河岸。也就是說,到了8月15ri的時候,蘇軍南方面軍在基輔地區的兵力已經被德國人從第聶伯河以西實現了180°的包圍,除了往東渡河逃竄或者就地死戰到底,再也沒有別的出路。

    然後,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第聶伯河以東,理論上,南方集團軍群麾下部隊也是要積極渡河切斷蘇軍後路的,不過相對而言,在這片土地上,zhong

    yāng集團軍群南下的那些部隊才是這裡的主角。赫爾曼.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大將的步兵部隊在8月6~8ri從格魯霍夫和切爾尼戈夫兩處往南方突進,最初由於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全面崩潰,許多次要地區處於幾乎無組織防禦狀態,讓德國人可以找到很多突破空檔,因此德軍的推進非常迅猛。

    到8月14ri時,赫爾曼.霍特的裝甲部隊就實現了從格魯霍夫推進到羅姆內的初步戰略目標,推進距離達到150公里,切斷了基輔與後方的蘇梅、哈爾科夫之間的道路。而魏克斯的步兵部隊因為對行軍地形的要求更加簡便,採取了切爾尼科夫發方向的進軍路線,在同樣的時間裡,魏克斯的推進距離只有霍特的一半,不過即使如此,他的部隊還是按時到達了諾索夫卡,距離基輔僅僅50公里,比霍特反而近了一半以上。

    嚴重的後路威脅讓蘇軍西南方面軍代理司令巴格拉米揚中將深感不安,在此後的數日間留下部分斷後阻擊部隊在基輔的第聶伯河西岸部隊遲滯德軍,自己帶領沿河包圍圈內的西南方面軍主力及南方面軍一部東渡第聶伯河,由於德軍的持續轟炸,晝間渡河遭遇了極大地損失,後來不得不把渡河的時間放在了夜間,這明顯拖緩了撤軍的速度,而且德國人部署在第聶伯河西岸的圍城部隊適時發動的衝鋒經常可以打亂蘇聯人的撤退計劃,這一行動直到8月17ri才得以完成,可惜時間已經被延誤地太多了。考慮到蘇軍的撤退企圖,自南而來的德軍部隊分出第6集團軍同期實施了東渡第聶伯河的行動緊緊咬住撤退的蘇軍,並以外圍兵力發動大縱深迂迴擴大包圍圈。

    8月20ri,也就是中東方向上的戰役結束的那一天,從南面東渡第聶伯河的德軍第6集團軍終於在別列贊與赫爾曼.霍特大將的裝甲集群會師.西起基輔的第聶伯河西岸部分、沿著200多公里的第聶伯河中游河段,以及東方的諾索夫卡、普裡盧基、別列贊、佩列雅斯拉夫等數處交通樞紐節點構成了一個總面積達3萬餘平方公里的巨大包圍圈。

    包圍圈內,是蘇聯整個西南方面軍95萬人的殘餘兵力。

    可以說這一大膽超前的超大餃子餡兒包圍計劃之所以得以成功,依靠的不僅僅是德軍裝甲突擊部隊的行動快捷,更是因為德國人得到了斯大林的幫忙。

    斯大林曾經下過死命令,所有防禦部隊絕不退後一步,在明斯克的時候蘇軍就這麼幹了,在斯摩稜斯克的時候,斯摩稜斯克本城雖然因為德軍擊破明斯克後勢如破竹而來、蘇軍剛剛遭逢大敗防禦不足而被德國人快速突破,但是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部隊仍然在斯摩稜斯克附近地帶固守不退,最終於葉利尼亞包圍圈中再度遭遇殲滅。而此刻被包圍在基輔大包圍圈內蘇軍的命運,顯然也是因為這種決不後退一步的要求導致的。

    蘇聯人還沒有學乖,不僅是基輔,未來的維亞濟馬和喀琅施塔得也許都會是如此。可能要到莫斯科的教訓之後,斯大林才會放棄這種無謂地剛愎自用。

    不過,如果德國人因為合攏了基輔大包圍圈就算大功告成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烏克蘭地區最激烈的戰鬥正要開始呢。基輔是烏克蘭的首都,也是斯大林執行大雷雨計劃的重要支撐點,是敖德薩的大後方,因此在烏克蘭戰區的蘇軍西南方面軍全部和南方面軍一部都有著充足的補給物資,即使陷入包圍也不等於彈盡糧絕失去戰鬥力,而與之相反的是,德國人為了實現基輔這一戰役目的,在烏克蘭方向短時間看上去確實投入了巨量的兵力,但是卻沒法改變所有烏克蘭境內作戰部隊的主要補給仍然只能從盧茨克-羅夫諾方向的鐵路線運入烏克蘭境內——原本魏克斯和霍特在zhong

    yāng方向作戰的話,他們吃的補給是布列斯特-明斯克鐵路運來的,這支龐大的增援力量轉向南方後,過了布良斯克後zhong

    yāng集團軍群的輜重部隊就逐漸管不了那麼遠了,而等他們在諾索夫卡和南方集團軍群的人馬會師後,這一問題才開始逐漸解決,而南方集團軍群背後的小水管也一下子因為塞進來幾個強大的集團軍而幾乎撐爆。

    為了保障基輔戰役參戰德軍的補給,希姆萊和費格萊因在白俄羅斯-烏克蘭沼澤區清絞蘇軍游擊隊的任務被希特勒下達了死命令——務必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把目前仍然殘餘在大沼澤內的蘇軍游擊隊削弱80%以上。

    相較於補給問題,蘇軍在技術兵器實力上也比他們在西方面軍的同行情況要好一些,蘇軍西方面軍的裝甲集團遭遇過兩次大的城市作戰的打擊和鮑裡索夫、葉利尼亞數場坦克大會戰,已經著實消耗了不少。而西南方面軍的裝甲力量除了盧茨克-羅夫諾坦克會戰和敖德薩圍城之外,還沒有受到過明顯的大規模成建制殲滅。

    因此總的來說,除了海空力量非常薄弱,蘇軍在基輔大包圍圈內卻是猶有一戰之力。在當前的形勢下,這種一戰之力用來收復基輔是不可能的,讓一部分主力部隊力戰突圍的話,能否操作成功就要看雙方的指揮水準和運氣了。

    (不出意外的話晚上還有一更,先上這麼多。主要是不想多抄資料,基輔戰役雖然宏大,但是和歷史上雷同或相似的部分大家有很多資料可以查,所以我再重複也沒什麼異議。另外,這些平鋪直敘的章節也不能當正史看,出入還是有的,學習歷史的童鞋請看百科)重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