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五十三章 爭分奪秒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隆美爾的鐵流滾滾向前,烏拉爾河青黑色的河水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地平線上。

    德軍後方的空軍基地變得越來越遙遠,數日前還可以伴飛在左右的bf-109k戰鬥機在兩天前失去了蹤影——因為其不攜帶副油箱的話航程已經夠不到裝甲部隊的活動範圍了。

    畢竟副油箱也是要錢的,每次攜帶副油箱起飛作戰都需要在其中燃油耗盡後拋至掉空油箱,在戰鬥需求不緊迫的情況下,嚴謹的德國人也不願意在普通制空巡航中如此浪費。所以bf-109k的任務統統由fw-190a替代。

    今天連fw-190a為坦克群提供空中保護都不得不開始借助副油箱,而偵查任務,更是只能交給超音速攻擊機ar-234的偵察型來實施——德軍其他遠程偵察機多半是雙發或者更加笨拙的,不利於遠程偵查,ar-234的速度在此刻的地球上還沒有美蘇同行可以追上,依然可以傲行長空來去自如。

    「烏拉爾以南150~200公里,恰帕耶夫地區,發現大批蘇軍裝甲部隊集結,報告總部,發現大批蘇軍裝甲部隊集結;位於烏拉爾至斯大林格勒與烏拉爾至古裡耶夫的鐵路線上交匯樞紐地帶,正在分批南下。」

    幾架德軍莫德爾b集團軍群下屬的ar-234偵察機,從米哈伊洛夫卡與鮑裡索格列布斯克的空軍野戰機場勉強起飛,於11月4日終於明確發現了蘇軍大規模坦克部隊集結的動向——從斯大林格勒西面的卡拉奇,或者土庫曼斯坦的扎瑙津起飛,都需要將近1000公里才能到達烏拉爾,這也是此前一直偵查覆蓋不得法的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麾下的偵察部隊沒有發現蘇軍裝甲部隊集結動向的原因之一,實在是蘇聯人的裝甲部隊往北龜縮得太深了,一直深藏不露。

    而鮑裡索格列布斯克和米哈伊洛夫卡這些德國人剛剛從蘇軍沃羅尼日方面軍手中奪取到的土地,距離烏拉爾的直線距離反而要近一些,最終在總參謀部和最高統帥部的協調下,考慮到各種情報顯示蘇聯人卻是有很大的發動裝甲大決戰的風險,才決定讓莫德爾元帥麾下的偵察機直接從鮑裡索格列布斯克和米哈伊洛夫卡向正東偵查,才在飛出七八百公里之後發現了敵情,立刻共享給南方戰線的友軍。

    烏拉爾在裡海北岸的古裡耶夫港正北方,沿著烏拉爾河溯流而上約莫500公里的距離上,恰帕耶夫也在烏拉爾河沿岸,往北100多公里就是烏拉爾,往南300多公里就是古裡耶夫。與隆美爾的中東戰區武裝黨衛軍集團軍群之間,此刻的直線距離也是400多公里,但是如果一個向東北突擊一個往南沿河布放截擊,那麼遭遇決戰也就是兩天的事情。

    ……

    「什麼?隆美爾那個傢伙居然日行上百公里直趨烏拉爾河,逼近古裡耶夫?蘇聯人的裝甲部隊已經在恰帕耶夫地區完成集結?隆美爾簡直是太瘋狂了,明明有更加穩妥的辦法,為什麼要這麼弄險!被蘇聯人半渡而擊怎麼辦!」

    曼施坦因剛剛把自己的c集團軍群指揮部挪過伏爾加河,在東岸的哈拉巴裡鎮廢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大本營,就聽到了這條挑戰他心臟的消息。隆美爾實在是太冒進了,此前德軍在伏爾加河戰區的兩個集團軍群的部隊也不是不知道隆美爾的人馬取得了突破,只是日行上百公里的奔襲和時刻劇變的戰況讓不在現場的人很難掌握第一手的實際情況,也才有了曼施坦因此刻的驚詫。

    沒辦法,哈薩克草原上就是如此,不隔百里地根本連一個村鎮都找不到,只有逐水草而居的帳篷,方圓數百里可能都用同一個地名。打個比方,以隆美爾此前在裡海東北岸地區的進兵路線為例,也許在戰報上會告訴德軍後方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先鋒此刻在庫爾薩雷地區,但是同為庫爾薩雷地區,最南面和最北面可能有將近200公里的距離。而如果你想要一個比「庫爾薩雷地區」更加詳細的地名——不好意思,沒有,也拿不出來,哈薩克遊牧民自己都沒辦法區分。等到隆美爾的人馬衝出庫爾薩雷地區,逼近到距離古裡耶夫不到150公里的位置後,後方的德軍友軍們才知道原來隆美爾跑得那麼快,也才知道蘇聯人一路上都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防守,完全是放水的狀態。

    「部隊渡河後展開的情況如何了。對蘇軍駐防哈拉巴裡和納裡馬諾夫之間伏爾加防線的草原方面軍第75和77集團軍的合圍工作進展得如何了,還有,克萊斯特的人馬有什麼新的突破麼。」

    凝視著剛剛攤開的地圖,曼施坦因立刻下令重新聯絡下屬各部和友鄰部隊確認情況進展。在伏爾加防線上,德軍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優勢,不然曼施坦因也不會自大到把c集團軍群司令部都移到伏爾加河東岸。

    「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是3天前開始渡河的,昨天已經投入到了圍殲蘇軍在哈拉巴裡以南地區沿河防線上的第75集團軍的戰鬥中去,預計明天就可以把此前赫爾曼霍特將軍的第3裝甲集團軍的穿插部隊全部置換下來。只是蘇聯人的戰鬥非常頑強,第75集團軍明知自己已經面臨被殲滅的命運,也依然不肯投降,完全是在拖延時間死拼。

    史坦納將軍的第11集團軍在保盧斯第6集團軍渡河完成後跟進,因為渡河載具的限制目前才剛剛完成渡河工作,部隊還沒有充分展開,預計還需要數日才能投入圍殲蘇軍第77集團軍的戰鬥中去。」

    德軍善用的小範圍穿插圍殲,往往都是需要使用突擊力強大的裝甲部隊扮演箭頭來實現戰術切割的,但是最後殲滅包圍圈內的敵人的任務,還是需要交給步兵為主、裝甲為火力支援的部隊來執行比較划算,尤其是敵人構築有嚴密的防線的情況下。

    當然,在遇到蘇聯人之前,文明國家的戰爭更多是點到即止的狀態——也就是一旦一支部隊被敵人穿插包圍,後援斷絕之後,往往就會直接投降;這也是德軍的閃電戰在西歐無往不利犀利無比的原因之一。可惜到了東線,蘇聯獸人就比較軸一點——你圍你的,我死磕我的,誰說被包圍了沒有援軍了就不能打仗了一定要投降?我願意和你多換一批人命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不行麼?

    作為南線德軍的主要統帥之一,曼施坦因是見過注入去年基輔大包圍圈內的人馬死磕不降等一大批成例的,甚至此刻幫著德國人和蘇軍瘋狂血拼的俄羅斯解防軍主帥弗拉索夫將軍,當初也是被隊友賣了殿後死磕的主。

    所以麼,此時聽到下面匯報的戰況,他是絲毫見怪不怪了,只能感歎赤色蘇聯洗出來的腦殘粉太多太深。

    「按照去年在基輔包圍圈和今年上半年在頓河突出部的經驗,合圍第75集團軍之後,只怕還需要再花至少一周的時間才能徹底全殲之,如果要提前把赫爾曼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解放出來東進配合決戰,只能是指望第6集團軍對蘇軍哈拉巴裡兩翼的2個集團軍防禦部隊圍住慢慢啃了。」稍微估算了一下,曼施坦因就大致估摸出了部隊進展得情況,略一沉吟之後轉而確認友軍的情況,「克萊斯特的人馬呢?」

    「阿斯特拉罕沿海沿河部分已經被a集團軍群的絕對優勢兵力肅清了,仍然有兩萬人規模的蘇軍部隊和將近十萬人的市民躲到了城市內部,需要分出一定的兵力慢慢圍剿。但是克萊斯特大將已經讓a集團軍群下屬的第10集團軍在我軍此前利用的俄羅斯解防軍在伏爾加河入海口東岸開闢出來的登陸場渡河,與蘇軍第84集團軍展開交戰。」

    對著地圖好不容易把情況理清了一遍,目前蘇德兩軍在伏爾加河防線上的戰況可以說是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史坦納第11集團軍和克萊斯特直屬第10集團軍三個集團軍對陣蘇軍5個集團軍的殘部,並且合圍了其中兩個只剩下不到一半兵力的殘廢部隊,即將合圍另外一個。另外蘇軍還有2個集團軍的伏爾加防線守軍則還在德軍的兩翼,沒有被德國人包圍起來。

    這個態勢如果放在平時,曼施坦因肯定已經非常滿意了,但是此時此刻,他只能期望自己麾下的人馬可以做得更出色。

    「讓第6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加快進度,3天之內我要確保赫爾曼霍特的進兵路線,屆時就算包圍圈裡面的蘇軍不投降,也只好先圍起來慢慢解決了。」

    ……

    南面100多公里之外,剛剛依靠裡海渡船越過300多公里的卡爾梅克大沙漠的克萊斯特大將,此刻的考慮和曼施坦因也差不多,求戰心切,但又無可奈何。在古裡耶夫重建登陸場肯定不現實,且不說克萊斯特不想再付出一遍搶灘的損失,單說此刻裡海地區的航運運能已經被德軍4個集團軍渡過伏爾加河而吃緊到極限,重新進行海路增援就不可能實現——4個集團軍人吃馬嚼彈藥燃料的消耗,每天都是數以萬噸計的物資。

    11月5日,隆美爾的先頭部隊到達古裡耶夫東北偏北60餘公里的博爾斯基,數日來終於受到了蘇軍第一次像樣的阻擊——蘇軍草原方面軍第95集團軍下屬一個軍的兵力,在這座只有一萬人口,沒有高大建築的草原小鎮阻擊了隆美爾的部隊,雖然其防禦在一天之內就被擊潰,但是也給了烏拉爾河以西的蘇軍部隊提供了足夠的反應時間。馬力諾夫斯基上將的部隊如同跗骨之蛆晝伏夜出出現在烏拉爾河以西,準備伏擊試圖渡河的隆美爾所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