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官路無疆

《》章 節目錄 967 問題根源 文 / 滄海而立

    官路無疆-967問題根源

    在曾家輝的親自帶領下,青基會派出了調查小組專門對希望工程援建學校抽查了幾個省市,對其中反應較為強烈的清江省玉陽縣最為細緻,這個縣90年代中後期「普九」中社會及眾多愛心人士援助建了76所希望小學,一度成為「希望小學之縣」。其中青基會在玉陽縣援建希望小學18所,目前正常使用14所,被撤並4所。除此之外,各級團組織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兒童改善學習條件,募集捐款進行改造村級教學點的危舊校舍援建了30所「微型希望小學」。由於農村小學佈局調整,有21所村級教學點被合併到鄰近的完全小學,目前正常使用的還有9所。

    調查組首先到有關教育部門進行了情況查對,初步判斷,「有關媒體關於玉陽縣建有76所希望小學、有50餘所廢棄的情況,沒有得到證實,看來報道的數目有出入。不過,反應的情況確實是存在的。」

    一些援建項目由於缺乏監管,缺少後續扶持,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因此確實出現了問題。

    從玉陽縣教育的情況反映來看,在農村小學佈局調整的過程中,由希望工程實施機構援建的希望小學得到了較好的保留。曾家輝在清江省青基會調查瞭解到2000年以後清江全省新建的140多所希望小學沒有一所出現撤並情況。

    這一現象還是能說明,希望工程在慢慢的走向正軌,他在調查中對同行的媒體記者說:「事實上,青基會在援建希望小學時,逐步嚴格按照希望小學建設管理規則進行,其內容包括希望小學建設條件、項目申請和建設程序、建校資金管理以及後續扶持等等。為了新建希望小學持久穩定發展,避免撤並風險,青基會還在希望小學建設管理規則中,增加了學校應為鄉村完全小學、在校學生人數不得低於270人等這樣一些規定,強調新建希望小學的選址務必符合當地農村中小學教育佈局調整計劃、15年內不被撤並。現在看來,這樣的規定倒是非常必要,關鍵在於建設過程中務必遵守。」

    一位記者當場表示擔憂,「據說這個縣裡有的希望小學成了豬圈,這怎麼對得住捐款人?」

    曾家輝沒有反駁,而是深思道:「這種情況有待查實。但從目前情況看,上個世紀末建的希望小學,因為規則沒有出台,大多數希望小學不合符希望小學建設與管理規則,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一些學校不可避免的出現撤並,廢棄的學校出現賣給農民種莊稼、養豬養雞,或作為村委會辦公之用,或一片荒蕪,這種情況不是哪一個縣的特色,而是全國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現象,這有時代的烙印在上面。」

    無疑,這種情況確實傷害捐款人的感情。

    調查組在全國首所農民個人捐資的玉陽縣農村就證實了這一點,一個捐獻了打工7年全部所得7.8萬元的捐資人援建的「大鵬希望小學」,僅用兩年就廢棄了。當調查組聯繫他提及此事,他在電話中是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顯然慈善感情挫傷。

    捐資助學是一種重要的慈善方式。發達國家也有很多學校是私人捐建,如芝加哥大學由洛克菲勒捐資,斯坦福大學由斯坦福捐資,康奈爾大學由康奈爾捐資……錢捐出去後,會成立一個專門委員作為獨立法人進行管理,捐資人意願通過捐資時即定好的協議得到保證。

    歲月變遷,有些變化卻總是難免的,如康奈爾大學後來就因為經濟原因交由政府接管,但政府還是受制於接管前談好的協議。慈善捐助即使因為不可抗因素而改變用途,也理應繼續用於慈善,捐資人最初的善意理應得到持久珍重。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捐資人願意看到自己的善款,合法地變成某些官員餐桌上的賬單,或座下的轎車。

    對於這個希望小學現在成為一個養豬場的情景,曾家輝是痛心的,但事情並不能因為現狀就感情用事,這得看歷史進步的條件,他在電話中表達了對捐款人的慰問與感謝,並對隨行參與調查的記者們講明道理,「在希望小學變豬圈事件上,目前大多的批評是指向有關部門缺乏前瞻性和科學規劃。這當然算不得錯,但就算有了前瞻性規劃,再好的規劃也免不了有部分趕不上變化之處。希望小學被廢棄,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慈善最好還是由民辦而非官辦。」

    「曾書記,你覺得官辦是問題根源?」

    曾家輝不置可否,只是若有所思的道:「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慈善機構多官辦或半官辦有其合理性,那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還是應該大力扶持民間慈善機構。否則,慈善變異為另一種稅收的危險就會長期存在,就很容易出問題。一出事就會既挫傷公眾慈善熱情,又損害政府威信。」

    「您的意思是政府應該不管麼?」

    「政府要管,但管的方式分兩種,一種是政府建公益事業學校;另一種是引導民間資本辦學,對於捐資辦法則是做好其他服務工作……」

    記者還是有點不太認同,道:「捐資人恐怕不一定這麼想吧?」

    「這在清江省乃至全國都不是孤立的現象,這與當年「普九」達標時缺乏科學規劃有重要的關聯。「普九」的重大歷史意義不可否定,但其實施中因缺乏足夠前瞻性,也留下許多遺憾。」

    「具體遺憾有哪些呢?」

    「我們還是先進這個『大鵬希望小學』走一圈看看再說吧。」

    「好。」

    一行人走到大鵬希望小學門口,沒有聽到期待中的朗朗讀書聲,當年愛心人士的一腔熱血早化成了大山裡孤獨的豪華擺設。大鵬希望小學的牌子早就不知去向,大門緊鎖,一條大黃狗看門,校園被農民租來堆放雜物。打開門鎖,調查組看到學校的門窗破爛不堪,教室裡堆放了許多農具、糧食,只有黑板上還寫著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