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二章 彙集 文 / 曉風
凌晨時分,也就是五更前後,在鼓樓報時的鼓聲中,在雞鳴報曉聲中,新的一天即將開始。
從高處看,一排排的房舍裡頭漸漸有了亮光,時辰到了,人在起身,但天光沒有大亮,所以起早的人還需得點著油燈照亮,以便起身家衣。
一幢幢青磚碧瓦的房舍之下,是勤勉辛勞的人們,在這春夏之交叫人慵懶的時節,這個集鎮絕大多數的人仍然秉持著早早起身的傳統,沒有幾個願意把大好時光浪費在床鋪之上。
這個時候穿衣也是舒服的,裡頭是細麻布的褂子當內衣穿,外頭或是短打的對襟褂子,有身份的就是一襲長袍綢衫,穿著輕飄飄的不壓身,推開房門出來,一陣清晨的微風襲來,立時就是叫人覺得渾身舒爽。
做活的是扛著扁擔挑子準備出門,有人在磨鋤頭或是鐮刀,預備到田里去做些雜活,鬆鬆土或是鋤鋤草。
山東這裡土薄,水也少,後世種葡萄櫻桃蘋果倒是不錯,在這個年頭,種糧草就和江南沒得比了。
更多的人是拿起賬簿,算盤,筆墨什麼的,預備到鋪子裡去開門。
這裡畢竟是一個大的集鎮,商號眾多,店舖林立,下田的農夫和賣力氣的是少數,更多的是各種鋪子裡的買賣人和夥計們。
和普通的鋪子比,早點鋪子又是起的最早的一群。
四更前後,這些鋪子就起來生火了,揉面,做湯,忙活一個時辰之後,才會迎來最早的一撥客人。
等啟明星退去,殘月也在天空中徹底消失的時候,這個集鎮就徹底甦醒,展現出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平時是這般的景像,但在今天,卻是和往常不大相同。
這一天的早點鋪子普遍都缺乏供應,什麼燒餅和炸油鬼都是賣的光光,包子饅頭也是賣的一籠不剩下,所有的點心鋪子門前都站了一群群起來買早點的鎮民,眾人先是睡眼惺忪,後來等的不耐煩,便也是一點的焦燥。
不過在張守仁帶隊經過時,所有的不滿都是煙消雲散……眼前這一場熱鬧,可是比吃早點要重要的多,也好看的多了!
打從昨天下午起,方家集的人就是開了眼。
一隊隊的浮山張家堡的副千戶親丁奉命入鎮,和在本鎮的親丁們會合。
所有的浮山親丁都是一樣的打扮,所有人都是紅纓笠帽,身上穿著大紅色的鴛鴦戰襖,衣服都是新做的,漿洗的十分乾淨漂亮,大帽是皮製,紅纓在帽頂,十分鮮艷好看。
再加上鐵網裙和皮靴,幾百人踩踏在一起的響動和威風勁也是不必提了。
真真是紅纓如血,戰靴如鐵!
這一番響動,就是把全集上下都驚動了。
上一次河汊之戰,一百多親丁和三四百人的鹽狗子打了起來,有不少方家集的閒漢是跟著看熱鬧。
結果就是一場血腥大戲在眼前上映,把那些閒漢給嚇了個半死。
後來聽說一下子就殺了小三百的鹽丁,屍體都不知埋在哪裡。有不少鹽丁的家人哭哭啼啼的來找,也是始終不得要領。
鹽狗子可惡,他們打人殺人時,自是不會在乎別人家人的感覺,現在他們的家人來尋屍,自然也不會有人幫他們。
就是這樣,親丁一戰成名,張守仁把膠萊鹽利搶到了手,現在他的部下不論是在士氣,訓練,裝備、體能上,都是把當年馮三寶的鹽丁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別的不說,就是這麼一個入場勢,就是把方家集的幾萬居民都吸引過來,引得眾人嘖嘖讚歎。
衣服和精氣神就夠吸引人,再看手中的刀槍,全部是堡中的匠人精心打造,從每個細節來看,親丁們手中的刀槍都是毫無瑕疵,全部是難得的精品上品。
槍尖是精心打磨,看著就鋒銳異常,飾以紅纓,再配上標準的槍桿,持在手中,陣列成林,引得集鎮上的人一迭聲的讚歎。
營兵的長槍兵,全是消耗品,手中的長槍說是長槍,倒不如說是木桿子配鐵槍頭,根本不是標準的長槍製法。
東西好壞,一看就知,是不需要多說的。
工部和地方上的奴隸工匠,吃不飽穿不暖,又要被人奴役欺負,哪裡有精氣神來打造上好的兵器?
長槍是如此,腰刀更是打造精良,不是明軍常用的那種闊刀,而是以戚繼光仿倭刀形式的柳葉刀,長而鋒銳,對刀鋒鍛打有特別高的要求,這些遼東匠人常年打造兵器,雖是不能和正經倭刀比,不過鋒銳程度上,其實也相差不多。
最引人注意的,還是那一支一支的火銃。
現在浮山的火銃全部是用上好精鐵打造,每一支都是精心打造,根本不需要擔心炸膛或威力不足的問題。槍管比細長的鳥銃要短一些,但管壁更粗,也是打磨的更加平滑,每一支火銃是標準重量十一斤,還有一些重十五斤的重型火銃,數量很少,但試射時威力大的驚人,二百步內,能把牛皮盾牌打的粉碎,就算到三百步這樣的距離,仍然是可以有相當的殺傷力。
威力是很大,但用鐵極多,也很耗工時,以浮山現有的工匠人數,短期內只能裝備不超過二十支這種大火銃。而且,這種火銃後座力太強,要是頂在肩膀上擊發,後座力能把人的肩膀頂碎,所以用這種重型火銃就需要在銃管下安裝一個三角木叉來固定,並不是直接扛在肩膀來打。
這些事老百姓當然不知道,他們只是看到浮山兵有幾十支火銃,並且不是那種工部出來的拼接貨,是比幾十年前老火銃還要精良結實的多,看起來也粗的多的上好的火銃。
等再看到那十五斤重的重火銃時,稍微內行的都是吃了一驚,這種火銃,威力還不知道如何**。
一隊隊的浮山兵進來,全部是正步走的姿態,行進時的軍姿也是無可挑剔。
做為一個後世軍人,張守仁極重儀表,軍服,軍靴,還有長槍兵和刀牌手配的水囊,飯盒,背包等,都是要求標準化,打要打的一樣,放也要放在一樣的地方,不准有任何錯位。
這種小細節,普通的大明軍隊哪裡會有這種要求?
還有行軍時,每分鐘走多少步,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步速來走,這都是有規定,並且經歷了嚴格的訓練。
第二批招募的親丁,素質其實比第一批要高一些。
因為第一批是張守仁只在自己的百戶治下挑,畢竟基數太小,有的人不大合格,他也只能勉強用了。
第二批是面向浮山全所,這樣人才挑的就從容一些,不但是身體合格,還有不少是識過字念過書的。
這裡面肯定是有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人,也有一些只是不想當睜眼瞎,勉強識了幾個字。
但就這幾個字也是非常不容易,在大明文盲率最少是九成,能識字的人,秀才一級就是生員老爺,舉人進士就是天上的文曲星君,在鄉下人眼裡有超凡脫聖的地位。
這些軍戶中有不少識字的,實在是難得。
方家集這裡招募的就是普通百姓,識字的更多,而且眼界更廣,人也顯的機靈一些。
當然,那種特別油滑的,張守仁是一個也沒有要。
總的來說,兩批親丁已經融為一體,以老帶新,大約是一個帶六七個,比起張守仁當初一個帶一百多當然要輕鬆的多。
在隊形隊列,還有一些細節上,這些新丁和老兵區別不大,下面要進一步加強的,就是按各小旗的特色來專門訓練了。
在這方面,老兵們以老帶新的作用,就顯的越發重要的多了。
特別是核心的各小旗,都已經跟著張守仁很久,帶兵和訓練都已經合格出師,只是在張守仁講兵法文化課的時候,這些小旗還是一樣,也和新丁一起老老實實的坐著一起聽。
文化和兵法這方面,甚至沙盤繪製,地圖勘測,還有炮兵測距等一些十分專業的技能,張守仁教導起來就特別困難了。
現在也沒有辦法,只能是先把基礎底子慢慢夯實打牢靠,至於十分專業的,將來準備從學徒中挑一些,最少這些學徒曾經學過蘇州碼子,有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
但以方家集的老百姓來看,眼前的這些浮山兵,簡直就是天兵一樣了。
步子是一樣的步子,抬起放下,都有一定的頻率,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聽說這還是行軍便步,沒有太刻意的要求好看,要是操練踢的正步,大氣磅礡,似乎連大地都在顫抖,那個威風,才是值得一瞧。
總之,光是在軍容風貌上,在昨天下午到天黑之前,從各地彙集而來的浮山親丁們,就是給方家集的百姓們好好的露了一臉。
到最後,有人往東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喝罵道:「入他娘的,即墨營一個月也是一兩五,雖說一年只發九個月餉,但那些大兵哪一個真指望軍餉吃飯?吃咱的喝咱的,漫說這到處是響馬海盜他們不能打,就算走個路穿個衣也是給人家甩了十萬八千里,養這群廢物,咱們還得掏銀子,這他娘的哪裡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