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1933

第一卷 軍火商人的盛宴 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澳洲 文 / 東方勝

    對於廬山號來說,這次海戰得到的不僅是幾百萬兩白銀,更重要的是王子號本身。現在澳洲造船能力基本等於零。

    有這樣一艘千噸級的王子號以後青年城不論是捕魚還是近海運輸都是很方便的。

    王子號船上五十多門鐵鑄青銅鑄造的艦炮也有新的用途,那就是回爐。

    當然,上船整理西班牙王國的財產之前,用高效殺蟲劑全部清理一遍是沒錯的對廬山號的人看來,這艘船實在是太髒了這也沒辦法,對於十七世紀的船來說淡水就是旅途中的生命之源已經變質的飲用水都是限量供應的,更別提像廬山號這樣24小時供應熱水的。

    王子號被拖到青年城的港口重新漆了一遍之後,這艘船就變成了澳洲共和國的財產。王子號下水不過四年時間,在這個時代還算得上新船,在青年港搬空這條船的時候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麼這個時代搶劫私掠這麼受人推崇,甚至被當做國家行為當那黃金白銀被一箱箱搬出來的時候,有很多人被閃瞎了鈦金狗眼。

    對於那些被閃瞎鈦金狗眼在地上打滾的人們自然不用去理會,過兩天自己就安生了。金三多第二次回到青年城對這裡已經鋪好的黑色瀝青路面很感興趣。

    「咱們這是找到天然瀝青湖了?沒聽說澳洲有這好東西啊。」

    「雖然不是天然瀝青湖,可是也差不多哦。煤礦已經找到了,正在開採中。這是開採煤礦中挖出的油母頁岩。每噸油母頁岩礦石能提煉出100多升石油,有了柴油我們的救生艇不必省著用了。」這次做嚮導的阿瑩的一個小姐妹張楠。張鐵軍去練他的娃娃兵了第一撥訓練出的大明軍戶終究也沒有成為正式士兵,而是每人發了一根木棍做一些本應是巡捕做的工作。

    「是個好消息。鋼鐵廠的進度怎麼樣了。」關於油母頁岩金三多也知道一些。原先遼寧撫順那邊的煤場挖出這個來都是當做石頭扔掉的,後來人們從這種化石中提煉出石油之後,撫順那邊一夜之間多了很多小煉油廠,為了這些石頭的歸屬附近各村的人們還狠狠的打了幾場。

    貧油國傷不起不是嘛其實是控制了石油的大公司們刻意控制石油的價格,避免石油被浪費,而儲油最多的中東地區因為教派民族問題在二戰後的幾十年中就沒消停過,也沒有人多少人敢去那裡開發石油資源的,中德聯合帝國所用的最多的還是來自裡海的石油以及墨西哥或南美的石油,至於國內以及殖民地的石油。勘探出來後先留給子孫好了石油開採中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成本,開採出來的石油比買來的石油成本還高還有多大用處?

    「還在建設中…」張楠說道:「我聽說正在試制小高爐用的耐火磚。還有,據說壘小高爐也是個技術活,至少廬山號上面沒有人會做,雖然我們有圖紙。」

    好吧,廬山號上面有大量的資料和技術人員,但是一涉及到相關產業人員,那就有些匱乏了。古代這種事情那肯定是傳子不傳女的,就是蓋房鋪瓦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活。

    金三多也點點頭:「建設小高爐這種東西。還是安全第一啊,搞不好是要爆炸的。不過呢,只要能夠煉鋼也就能夠燒玻璃了,只要那一天到來。我們的工業化進程就大大的加快了了。」

    張楠則反問道:「只要能煉鋼就能燒玻璃了嗎?」

    金三多點點頭:「是啊,都是需要窯內一千六百度的高溫。沒什麼區別的,只是用的原料不同而已。父親在我小的時候隨口說過兩句。」

    金三多想起小時候和父親路過一個鋼鐵廠。從外面看到了一些黑色的東西。問父親這是什麼,父親說。那是玻璃鋼,可以看做是煉鐵的殘渣。因為高溫玻璃化了,因為玻璃鋼殘渣中含鐵量有點高所以呈黑色。

    最後父親對自己說的是,記住哦,如果能夠煉鋼的溫度肯定也能燒玻璃。

    這麼看,父親難道知道自己會穿越去煉鋼燒玻璃?這也太邪乎了吧。金三多搖搖頭,將這個念頭趕出腦海。

    「哇,你父親是鋼鐵大王還是玻璃大王?」張楠眼睛裡充滿了小星星。

    金三多想了想說:「是一個致力於世界和平的和平愛好者。」

    「哇,好偉大。」

    金三多在心裡說:「是這樣的沒錯。他將熱武器賣給相鄰並彼此仇視的國家和人民,用終極暴力減少人類之間的紛爭。讓人們習慣用槍炮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找號稱吸血鬼的律師。當然,如果人們和國家之間都有了能夠制衡的力量,問題還是會和平解決的。」

    「最近工業組增在忙什麼?」

    「修通往煤礦的路,雖然說只有不到一百公里。可這段路只用人力還真是有的修。煤礦那邊正在建設更多的煉焦廠。鐵礦場也在建設選礦廠。」

    「怎麼說,大家對煉鋼的熱情還真是很大啊。又是煉焦又是選礦的。」

    張楠神神秘秘的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現在澳洲已經能產鐵了哦,是廣東來的匠戶師傅們弄得什麼煉鐵平爐。據說一爐出上萬斤鐵呢。」

    「正好去看看。」

    「我帶你們去。」

    這個煉鐵廠也建設在河邊。能看出來,這個煉鐵的平爐是經過穿越眾們改造的,那畜力鼓風機和那高高的煙筒是能夠大幅度提高爐溫的。這裡沒看到一個穿越眾在現場工作或許是因為沒人懂行,懂一點冶金的現在也在廬山號上面做金屬加工。

    因為時機來得不巧,這爐鐵還要2個小時才能開爐,不過外面已經有不少平爐煉鐵的成果。看那一條條鐵塊就知道了。

    這平爐的缺點是不能像高爐煉鋼哪怕是小高爐一樣源源不斷的投料出鐵,高爐一經點火之後。除非遇到重大事情絕不熄火高爐要熄火一次也是很難得。

    對立志於大煉鋼鐵的穿越眾來說,這裡的煉鐵平爐聊勝於無。除了能生產一些鐵以及鐵製品之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培養澳洲共和國的第一批熟練鋼鐵工人了。

    看了些鐵條之後,金三多問一個老師傅說道:「這位師傅,這是什麼鐵?」

    這一句話將這個老師傅激怒了:「你好生看看,這哪裡是鐵,這是出爐的鐵水脫渣後和生鐵料混合起來形成的鋼條。雖然說灌鋼是偽鋼,可偽鋼也是鋼,不是鐵。」

    金三多又仔細看了看這些鋼條,比之後世一百元一頓的粗鋼還差一些。或許是沒用百煉法或是其他方法將其中的雜質全部清除出去的原因吧。

    金三多問道:「老師傅您是廣東的鐵匠?」

    老師傅點點頭說道:「老漢我四十有八,吃這碗飯三十多年了。」

    「真看不出來。不過為什麼廣東只產生鐵,不產這灌鋼呢。這法子應該很多人會吧。」金三多的意思是原以為這位是六七十歲的前輩高人呢。

    老師傅說道:「原因太多了。說不清道不明。就說我們這些做匠戶的,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去弄鋼,你就是弄出灌鋼來,官府也是剛做生鐵的價格收,又何必去弄。朝廷的正役,差役,稅糧一樣都不能少。再者說。弄這灌鋼也是需要爐溫到了才行的,官府那邊層層剋扣錢糧,就是煉鐵的煤炭錢還要我們這些匠戶從嘴裡省出糧食來補足,誰還去弄灌鋼的那就是找死了。」

    金三多問道:「這邊沒人剋扣煉鐵的錢糧嘛?」

    「也不是沒有。剛開始任命了兩個工頭也想按著明朝那邊的來,被澳洲人知道後發去鐵礦場採礦了,又任命了老漢我做這個工頭。老漢我雖然不識字但知恩圖報的道理還是懂的。澳洲人給我們吃穿住用,俺們要是不能幹出點成績來。那真是白瞎了這每天的白米飯。那才叫越活越回去了。」

    開爐的過程對於不懂行的人還是有危險的,所以金三多他們在開爐之前就離開了這裡去了更遠一點的煉油作坊為什麼說作坊呢。因為沒有一個石化公司的廠房有這麼小的,怎麼看也是後世需要整治處理的那種土法煉油作坊。

    但就是從這裡,澳洲人得到了急需的汽油,煤油,柴油和瀝青以及連廬山號都不可或缺的潤滑油如果實在得不到潤滑油,廬山號只能去捕鯨了,鯨油在工業化初期是非常重要的潤滑油來源。

    因為廬山號上面的救生艇以及攜帶的設備中只有柴油機,現在澳洲產出的汽油和煤油只用作點燈這一個用途,煤油可以民用,汽油還是有些危險的,所以只用作路燈用每天天黑之前,都有人將汽油燈注滿汽油點燃掛到路邊的預備電線桿上面移民們終於明白了這些修路之初就立在道路兩邊的木桿是做什麼用的只是還不完全,青年城和澳洲人終於結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純生態生活方式。

    這次廬山號沒有給青年城打造大量的鋼鐵生活用具,因為根據青年城這邊的說法,那些偽鋼經過滲碳工藝打造後已經是不得了的生活用品了。廬山號的這點合金產量還是留著造槍造炮吧,畢竟熱武器需要的強度更高。

    青年城從無到有,建設了半年多已經展現出一股活力。雖然去年因為到這裡時因為已經過了農時,只種了一季土豆和稻米以及一些綠色蔬菜,但是今年的冬小麥已經發芽了土法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也讓這裡的冬天餐桌上並不單調。

    因為氣候適宜雖然處在小冰河期的時代可是這裡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沒有到過零度對澳洲來說下雪這等事基本上是千年等一回,可預見的這裡就是種水稻一年至少也有兩季的產量。預計明年夏天,這裡的糧食就能夠基本自給自足這是在沒有大量移民到來的前提下,不過這基本不可能。澳洲想要發展,就需要更多地移民。

    根據農曆。算著也快到這一年的新年了。所以卸完了物資的廬山號沒有著急走,運送移民也不差這一兩天的。大家一致決定穿越眾們在廬山號上面過完了年再出發。

    因為得了消息,手頭有工作的在年前也都停了。年三十這一天,五百穿越眾重新集結在廬山號上面吃餃子過年,大教室中放映著一場場不間斷的電影,大家喝著酒吃著豬肉餃子,說著這大半年中各處的變化。這或許就是過年的氣氛吧。

    對於青年城的民間,這次穿越眾也是放了十八天長假,雖然不是過了正月再上班可是能夠過了十五元宵節上班對。至於年前,自然是補發了一個月的錢糧。按照大明朝的規矩一年是拿十三個月的工資的穿越眾在這裡也入鄉隨俗了一次。

    現在的澳洲青年城不再是那個拿著銀子花不出去的地方了,這裡在年前新建設的大賣場俗稱超市的地方誕生了。

    因為每次都發給大家柴米糧油醬醋茶的過於繁瑣,而且如果不是穿越眾來親自做和監督的話,保不齊又有人在裡面動手腳佔便宜,這一點穿越眾真是深感頭痛的,要不是都是同胞,早就扔幾個去海裡喂鯊魚了。可明朝的習慣一向如此,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損公肥私或者損人利己,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這穿越眾控股的超市形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要發給工人們最基本的錢米。讓他們自己去超市買東西就好了,到後期糧食充足了貨幣信用起來了,每個單位只發工錢即可。

    以前因為沒有造幣技術,大家還是按照明朝的規矩發給折色銀按照銀子的成色折價。在交易中這過於繁瑣。後來青年城的水力沖壓機搞出來之後,這貨幣的問題終於也解決了。澳洲人用的貨幣和現大洋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一面是澳洲鐮刀斧頭的旗幟。另一面是一艘大鐵船自然是廬山號了,前總理孫先生的爺爺這個年代還沒有生出來。大家覺得印上他的頭像根本沒有意義。

    銀幣從一毛錢到一元錢不等外面為了防止有人刮銀外面都有鋸齒,另有一分二分錢到五分錢的銅輔幣從明朝用的輔幣來看。澳洲人的銅輔幣自然是不足值的,不過這不影響銅輔幣的使用,因為銅輔幣湊夠一角錢就能換成銀幣,再者說市場上還有個劣幣驅逐良幣不是,這也是為了以後進入明朝市場做準備。據說以後還會開發十元錢二十元的金幣,不過現在連模具都沒開出來,因為歐洲此時的金價比明朝高的多,搞出金幣之後一旦進入市場多半要被西洋人用銀幣換走了。但是如果按照西洋人對黃金的匯率走,又怕明朝人不認賬。

    不少人興致勃勃的談著,經濟組的人準備在年後建立一個國有銀行,也就是澳洲央行的存在,現在這麼發行貨幣有點不明不白的意思。以後鑄幣機構自然是要轉交給澳洲中央銀行的。

    澳洲銀行的一個作用自然是為了回籠貨幣,澳洲人準備給一線工人以高工資,又不希望他們將銀幣像土財主那樣埋起來或者帶到墳墓裡面去,傳之於子孫當然是最好的做法了。銀行錢生錢的功效還是讓很多人喜歡的,而且現代化銀行可以說是企業的孵化器,通過信貸作用,移民澳洲的人終將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產業。

    這一次在初三廬山號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帶上了澳洲的貨幣。看著銀幣那上面的廬山號和鐮刀斧頭,大家第一次認識到澳洲終於有一點國家的樣子了。而這一切只是大家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做到的,一股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是的,我們來了,我們做到了。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鬼怪神仙……」

    大家在出海前高唱的這首禁曲也成為了澳洲人的國歌。

    廬山號再次出海,這一次先去了廣東珠江口,看看這裡有沒有人下訂單的。因為毛文龍那邊的皮島需要一些糧食,所以廬山號接了幾個單子後從珠江口離開了直奔越南去拉糧食因為戰爭的緣故這裡對於軍火的需求極大,但是戰爭並沒有影響越南的農業生產,農田里這些事情千百年來都是婦女做的。

    要說越南婦女,其實還是蠻不錯的,至少勤勞這一方面和明朝的童養媳有一拼,後世經過法國等殖民統治後,產生的混血後代也不像原住民那樣黑主要是被曬得。畢竟這裡也是熱帶亞熱帶氣候,還要經常做田里的農活。要不是語言不通,大家其實不介意買一批回去的自古飽暖思xx,人嗎,免不了的。畢竟這廬山號的船上可以說是男多女少。金三多倒是第一時間佔了一個,可是還有一大部分眼高於頂的光棍是很飢渴的。

    不過大家也有辦法,因為有了貨幣後,銀行的建立也不遠了。大明朝不是有職業學習伺候男人的揚州瘦馬嘛,這可是專門訓練出來伺候男人的恩物,管家管賬也是一把好手,以後澳洲分了每年的紅利,用廬山號買些回來就是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