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大美女愛上我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四章 :融資過程中房價已就經翻番了 文 / 隸廣

    康俊繼續說:

    「即使是幾百萬元一畝的土地價格,對幾萬元一平米的房價來說都不算高。舒殘顎副開發商總拿土地價格如何如何高來說事,是欺負咱們普通老百姓不尚於喜歡算賬,想把房價高的原因推給咱們的政府。」

    「況且,要是農民能拿到每畝二三十萬元人民幣的土地補償價,就已經高興得謝天謝地了。二三十萬元人民幣一畝,那還得看是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段才有的價。」

    「前些年,農民土地補償金,在二三萬元人民幣一畝的地方也不計其數。」

    「而那些所謂『地王』級別的地塊蓋出來的房子,每平方米的賣價至少也是二三萬元人民幣左右。で」

    「有些農民的祖房被拆,開發商最多按被拆房子的實際面積補償。而開發商拆了人家幾代人居住的祖房,可以在上面建蓋二三十層甚至更高的樓房,把原來的面積放大二三十倍甚至更多。你說開發商的生意好做不好做?」

    「即使這樣,有些拆遷戶還得要往身上倒汽油拚命,才能拿到那三瓜兩棗的賠償金或補償面積。」

    「有些拆遷戶拿著幾十萬幾百萬元的拆遷款,樂得爹媽是誰都分不清了,認為佔了開發商的大便宜了。殊不知,那點錢只不過是被拆祖房實際價值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推」

    「我們房價高的原因,基本上跟地價關係不大。」

    「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開發商那裡。」

    「其實,賣到我們老百姓手上的房子,在開發商那裡還沒開始建,就在單純的建築成本上翻了好幾番了。」

    「怎麼會,那不是暴利嗎?政府會管的。」

    「政府當然管了。但是,開發商並沒有賺到從單純的建築成本上翻幾倍的暴利。」

    「那被誰賺去了呢?」

    「首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開發商,他們拿地蓋房的錢幾乎都靠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很多開發商由於所需的資金缺口較大,光靠銀行貸款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銀行貸款需要資產抵押,有些開發商的資產早就抵押過了,差不多褲帶索都抵押光了。」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有些地產公司由於資金鏈斷裂造成公司倒閉,老闆被抓或出逃丟下的爛尾樓,在清盤時,爛尾樓及開發公司所剩下的總資產價值,還不及他所欠債務的三分之一的原因所在。」

    「有的爛尾樓及公司剩下的資產價值,甚至還不及公司負債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那些靠貸款運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開發商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資金缺口,靠的幾乎都是民間融資。」

    「而民間融資的利息,近年來已經達到年息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了,基本算得上是高利貸。」

    「就算是百分之二十的高利貸,有很多開發商即使願意出百分之二十的高利息還借不到錢。」

    「百分之二十的利息還借不到錢的原因,是因為近年來房價過高,由於地產公司的競爭非常激烈,風險也隨著越來越高,放高利貸的資金提供者擔心自己的資金安全造成的。」

    「怎麼辦呢?」

    「開發商有的是辦法,他們可以預先一次性支付高利貸的本息。這樣就消除了資金放貸方擔心資金安全的顧慮了。」

    「胡說,開發商有一次性支付本息的能力,又何必還要借款呢?」

    「房價成本提高的原因也在這裡。但是,這也只是造成建房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

    「我問的是『開發商有一次性支付本息的能力,又何必還要借款』?還沒有問建房成本問題。」

    「別急嘛,你這個喬志真是個急性子!我一樣一樣的講才能講的明白。」

    「開發商預先一次性支付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在房子還沒開工前,就把每平米的價格壓得很低很低地折價賣給了貸款給開發商的債主。」

    「並且是按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利滾利,三年的本息一次性支付。」

    「那些真正有錢的資金擁有者,明知道搞房地產開發能賺錢,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去搞房地產開發。因為他們把錢借給搞房地產開發的,賺到的要比開發房地產的還多。」

    「一個樓盤從跑項目到竣工交房,一般都需要三年左右時間。」

    「百分之二十的高利息三年利滾利,借出去的錢足可以使他三年翻一番了。再加上在開發商那裡低價拿來的房子,三年後再高價賣出去,其中的差價又能讓他的錢翻一番還不止呢!」

    「借出去兩千萬元人民幣,只要三幾年功夫,基本上可以變成五千萬元左右的人民幣了。因為是房子還沒開始施工,他們就以很低的價格拿到房子了,只要看著房子順利建蓋竣工,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很順利的就使自己的資金像變魔法似的成倍增加了。」

    「而真正去搞房地產開發的人,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有錢人。他們開公司建房子的資金幾乎都是銀行的,和真正有錢人那裡借來的。」

    「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開發商,如果他們手中的某個項目出了事情,在中間把項目停了,他們都得是負債天文數字的『負翁』。」

    「他們賺那倆錢,還不及借錢給他們的真正有錢人,賺得從手縫裡漏出去的多。所以開發商們只能是不停地跑項目找資金,這個樓盤才開工,下個樓盤的項目又開始跑了。」

    「要是什麼時候停下來,沒有項目可做了,有很多地產商其實都是『負翁』,所以他們一般不敢停下來,得像『陀螺』那樣轉下去,一停下來就倒了。」

    「有些開發商,要是自己真正有錢,他根本用不著自己去跑項目搞樓盤開發。他只要把錢借給別人去搞樓盤開發,賺到的會更多。」

    「你別看有些地產開發商人五人六的,動不動就幾億元,幾十億元的拿地盤蓋樓,其實那些錢都是別人的。而且他們人五人六的扔出去一億元,等他還別人時則要拿出去兩億。」

    「當然,他拿出去兩億元,或者三億元四億元,這些錢他也不用自己出。只要把這些錢列到建房成本上,加在房子價格上賣出去,讓買房子自己住的老百姓來當這個冤大頭。」

    「利滾利三年的本息合計幾乎就已經翻了一番,再加上很低的房價折價支付給借給他們錢的債主,被佔去的便宜算在一起,早就超過借款資金的一番多了。」

    「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有些樓盤為什麼沒開盤,就有人買了幾百套,或幾層幾幢的原因所在。」

    「百分之二十的高利息利滾利三年一次性支付,如果借一千萬元人民幣,本息加起來得拿出去二千萬元左右,還有被佔去便宜的那部分,賠出去兩千萬元還不止。」

    「也就是說:開發商在融資過程中已經使房價翻番了。」

    「僅僅融資成本就使房價翻番了。加上開發商在運作時的所有開支,甚至包括請客送禮,陪/嫖看賭,打通關節所需要的開銷。」

    「手底下員工的工資獎金要付。一個稍有規模樓盤,其中跑項目跟工程的人都得成百上千。」

    「還得支付建築施工單位的費用。施工單位支付了建築工人工資以外,還得有盈利收入。」

    「開發商費那麼大勁開發一個樓盤也得盈利呀!」

    「各種多如牛毛的的費用,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一切理所當然地都要加到房價成本上,房價是是翻了好幾番?」

    「房價的泡沫在這個時候就成立了。可是還不算完。」

    「眾所周知的,『炒房客』出現了!」

    「『炒』,是現代中國人的習慣,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傾向。」

    「人們什麼都喜歡用『炒』來提高知名度,用『炒』提升物資價格上漲,用『炒』來使事物升級,用『炒』來解決任何問題。」

    「什麼東西都喜歡拿來『炒』。不僅房子有『炒房客』,各行各業都有炒家。」

    「炒房、炒股、炒蒜、炒姜,炒綠豆;炒郵票、炒古董、炒字畫、炒錢幣,炒香煙盒紙;炒鋼材、炒木材、炒藥材、炒建材,炒棺材;炒狗、炒貓、炒豬、炒馬,炒牛羊;炒文學作品、炒s火辣身體、炒死人事件,炒死人墓地。無所不炒,無所不有『炒客』。」

    「炒家能把垃圾股炒上天,也能把大蒜炒成『算你狠』。」

    「炒客能把生薑炒得『將你軍』,更能把大蔥炒成『向錢沖』。」

    「炒作者就是綠豆也能炒成『逗你玩』,極其普通的身材只要敢『脫』都能炒成魔鬼身材。」

    「炒作發燒友能炒演藝明星吃飯拉屎放屁。什麼有錢人開名車、住豪宅、分家產,更是不放過地進行一番炒作。」

    「有人使用假貨炫富,更是大炒特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