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鮮使臣 文 / 飽吹餓唱
第二天清晨,朱由檢被急促的戰鼓聲驚醒,連臉也沒顧得上洗,便急匆匆地趕至鼓樓。
「殿下,敵軍開始攻城了。」袁崇煥輕描淡寫地道。
朱由檢定睛一看,差點沒把鼻子給氣歪了。原來袁崇煥並未忙著指揮守城,而是身著便服,在鼓樓城頭擺了一副棋盤,此刻正優哉游哉地與人對弈呢!
見朱由檢上來,袁崇煥指著對面的人笑道:「殿下,這位是朝鮮國使臣韓瑗,本欲至京師覲見聖上,不想被阻於此。」
那韓瑗望見朱由檢,眼中精芒一閃,隨即收斂目光,恭敬地站起身,對朱由檢大禮參拜。
朱由檢還以為他的嘴裡會馬上冒出「前轱轆不轉後轱轆轉思密達」之類的一串鳥語,不料韓瑗卻用漢語朗聲道:「外臣韓瑗叩見信王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他的語調字正腔圓,倒比祖大壽那滿嘴東北味的漢話更為標準。
但此刻朱由檢可沒心情與韓瑗閒扯。他只是稍微對韓瑗客氣了兩句,便心急火燎地問袁崇煥:「袁大人,敵軍都開始攻城了,火都燒到屁股上了,你怎麼還有心情下棋?!」
袁崇煥卻微笑著將朱由檢讓至棋盤邊坐下,才慢悠悠地道:「殿下勿憂,且在此高坐觀棋。下官早已布好城防,管教建虜有來無回。」
朱由檢哪裡肯信,順著喊殺聲的方向望去,見城北的數里之外,後金軍正從清晨的薄霧中緩緩走出,向寧遠壓了過來。
但這些軍隊並非女真騎兵,而是全以投降的漢人組成的漢軍八旗,人數倒也不少,第一波便足有兩三千人。
此刻,這些漢人全都將前額、兩鬢和後腦勺的頭髮剃光,只保留了頭頂約銅錢大小的頭髮,細細地編成一條髮辮,垂於腦後,活像耗子尾巴,顯得極其滑稽。朱由檢這才知道,前世那些清宮辮子戲,實在是將「四爺」嚴重美化了。
袁崇煥也遠遠地望見,冷笑道:「建虜所過之處,強令漢人剃髮易服,凡不剃髮者便盡行屠戮,稱之為『留發不留頭』。然我泱泱華夏數千年,唐冠漢服恢宏大氣,但凡有廉恥之心者,誰肯換韃子的裝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更不可毀棄分毫!這些漢人既已剃髮,便不再是漢人,而是與豬狗無異了!韓大人,聽說建虜賊酋奴爾哈赤已多次致信朝鮮國王,要朝鮮請降歸順。不知朝鮮君臣意下如何,可願留這樣的髮式?」
聽袁崇煥語氣不善,存心詰責,韓瑗心頭一凜,忙拱手道:「袁大人,我朝鮮國為大明藩屬二百餘年,豈肯做那背主之事。今外臣奉旨覲見皇帝陛下,正為此事而來。既然殿下是代天子出征,外臣不妨向殿下稟報:前任國王、光海君李琿,因私通建州女真,欲廢與大明之藩屬關係,投降努爾哈赤,惹得人神共憤。前日李琿招致天譴,重病不起。綾陽君李倧深得眾望,現已即國王之位,故此派遣外臣向大明皇帝上表,請求冊封。」
朱由檢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袁崇煥卻大為震驚,疾言厲色地道:「什麼!你們竟敢私行廢立之事!你怎麼不早說!」
韓瑗心中一慌,忙賠笑道:「大人明鑒,朝鮮豈敢私行廢立。光海君並未被廢,只是重病在身,目不能視,無法繼續擔任國王。綾陽君萬般無奈,才出任國王。請殿下和袁大人明察秋毫,務要在皇帝陛下面前替朝鮮美言幾句!」
朱由檢卻不知其中深淺,心想朝鮮換國王,換就換唄,關我屁事?我老人家自身尚且難保,管這種閒事,不是狗拿耗子,吃飽了撐的麼?
想到此處,他便笑著打圓場道:「袁大人,既然韓大人要去京師呈送國書,萬歲自會裁處,用不著咱們擔心。眼下我們當務之急,還是擊退女真人,解除寧遠之圍,不然韓大人也走不了哇!」
袁崇煥見朱由檢開口,便不好再斥責韓瑗,態度卻明顯冷淡了下來,拱了拱手道:「殿下,臣要去北城門處督戰,您和韓大人且在此飲酒弈棋,靜候捷報吧!」
說著,他也不等朱由檢發話,逕自拂袖而去,把朱由檢和韓瑗晾在了鼓樓上。()
韓瑗見袁崇煥遠去,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又開始對朱由檢大獻慇勤。
其實他根本沒說實話,那光海君果然是被廢的。
原來朝鮮本是元朝的屬國,與蒙古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自明太祖朱元璋掃北,將蒙古人驅逐出中原,朝鮮人見風使舵,又歸順大明,成為明朝的屬國,至今已有二百餘年。
萬曆年間,倭國梟雄豐臣秀吉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朝鮮國小兵微,政治**,不戰即潰,連二位王子都被倭人擒獲。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無奈,只得請求明朝出兵援助。
萬曆權衡再三,派遣大將李如松領兵四萬,馳援朝鮮,此即為「萬曆三大征」中的朝鮮之役。李如松用兵如神,連戰連捷,終於將十餘萬日軍趕下大海。中朝水師又在日軍撤退途中,於露梁海大敗日軍,使得倭人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西顧。
之後不久,宣祖死去,光海君李琿即位。但因他不是世子,明廷很長時間沒有承認他,自此朝鮮與大明暗生嫌隙。
此後建州女真異軍突起,明廷再無暇東顧朝鮮,不得已才承認了光海君的國王地位。而光海君則在大明與後金之間兩面三刀,左右逢源。
但光海君為人暴戾,囚禁母妃,屠殺對他有威脅的弟弟,朝鮮宗室貴族對他早已對他極為不滿。
綾陽君李倧是個極具野心的人,覬覦國王之位已久,便巧妙地拉攏反對光海君的貴族,密謀叛亂。終於在前不久召集軍隊,殺入王宮,將光海君廢黜,自立為國王。又殘忍地用石灰燒瞎光海君的雙目,將他囚禁於江華島。此即為朝鮮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宮廷政變,因李倧謚號仁祖,後世的朝鮮史學家稱之為「仁祖反正」。
李倧篡位後,當然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深恐明朝見責,便派遣韓瑗入京師辯解,企圖得到明廷的正式冊封。孰料韓瑗剛走到寧遠,便被後金軍隊困於城中,這才與朱由檢相見。
朱由檢當然不知道其中內幕。但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見韓瑗對自己如此客氣,朱由檢雖然憂心戰事,卻也不好將韓瑗撇在這裡,只得在棋盤前坐了下來,與韓瑗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聊了幾句,朱由檢低頭一看,見那盤棋尚未弈完,便笑問道:「韓大人是黑棋還是白棋?」
韓瑗忙賠笑道:「外臣乃藩屬小臣,棋藝低微,自然是執白棋。」
朱由檢一愣,這才想起古代的圍棋沒有貼目,又是白先黑後,誰執白棋先行,肯定是沾點便宜。袁崇煥自持身份,讓韓瑗執白先行,倒也合理。
可他仔細一看棋局,卻見白棋勢如汪洋,而袁崇煥的黑棋卻患得患失,縮於棋盤的四角。雖沒有一塊棋被殺死,卻早大勢已去。朱由檢不由得皺起眉頭,心想這袁崇煥明明棋藝不行,還要讓人家先行,純粹是打腫臉充胖子。
韓瑗見朱由檢看得認真,賠笑道:「殿下也精於此道?」
朱由檢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便道:「精通談不上,只是會下罷了。要不咱倆整一盤?」
韓瑗聞言大喜,忙將棋子收好,二人便在鼓樓上對弈起來。
俗話說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才下了寥寥數十手,朱由檢便覺出韓瑗棋力遠勝自己。
而朝鮮人錙銖必較的性格,在棋盤上也體現得也尤為明顯。韓瑗本為巴結朱由檢,可一上手,卻不由自主地著著狠辣,沒幾下便把朱由檢殺得左右支絀,滿頭大汗。
朱由檢見韓瑗面露得色,心中十分不爽,心想你是使臣,哥是王爺,要是輸給了你,那可是栽了大明的面子!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頭,便爽快地推枰認輸,卻笑道:「韓大人棋藝雖佳,卻不懂變通。我大明之人弈棋,早已不用座子了。」
韓瑗詫異地道:「黑白座子,自古皆然,因何不用?」
朱由檢卻道:「你要是不敢下,趁早認輸。」
韓瑗心想就憑自己的棋藝,沒座子也能完勝朱由檢,便微笑道:「那外臣便陪殿下弈一局這沒有座子的棋。」
二人隨即再次開局。韓瑗先在星位落下一子,正琢磨朱由檢要占哪個星位,卻不料朱由檢一手竟落在星位的下面一路!
「這…」韓瑗大驚失色道,「殿下,您怎麼不佔星位?」
朱由檢得意地道:「說了沒有座子了,想下哪裡便下哪裡,你管得著麼?」
韓瑗哪見過如此怪招,登時陷入長考,半天才佔據了另一個星位。
朱由檢不由得暗笑,心想古人雖然棋力強悍,但肯定對小目定式完全不懂。當即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出一個錯小目的開局。
韓瑗果然中招,沒走幾步,便走錯了定式,被朱由檢吃掉一塊,局勢登時不可挽回,只得極不情願地認輸。
朱由檢仰天長笑道:「韓大人,本王也要去督戰,你請自便吧!」說著便逃離鼓樓,心想自己純粹是沾了對方不懂定式的便宜。若再下幾盤,可就原形畢露了!
見朱由檢遠去,韓瑗突然起身,用朝鮮語對一直在身旁侍立的一名朝鮮隨從躬身道:「公主,您看信王此人如何?」
那名年輕的隨從眨著寶石一般閃閃發亮的眸子,若有所思地道:「此人看似舉止輕浮,言語粗鄙,卻不循常理,行事出人意料之外。我看他早晚必成大事,我們要想盡辦法與他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