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佈局 文 / 終極側位

    「此戰之後,怕是錢的問題就應該能解決的差不多了吧。」徐傑坐在林永升讓出的艦長室中低語道。雖說這場戰爭北洋方面不能說一夜暴富,但是多年以來的欠債和戰爭費用肯定有人買單了,無論是北洋還是與北洋保持聯盟關係的各路商人都能從戰爭中獲取一定的好處,而且隨著清國中樞對民間開礦設廠的放鬆,這些有了資金,有了市場的民族工業的先行者們肯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人的問題,人才問題雖不像資金領域那樣富餘,但是經過5年左右的積累,北洋,台灣和兩廣對新式技術人員的儲備還是有一些的,尤其是軍事人員,這些經歷過多次血戰的海陸軍官兵絕對是一筆財富!至於其它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在天津機械局和設在意大利的分局中,北洋也培養出來一些。引進技術人員,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尤其是思想方面的解放都是必須的,但同時也是需要時間的。

    那麼剩下的就是地盤問題了,在徐傑的計劃中,為了未來的發展,徐傑需要北洋聯盟掌握更多的地方行政大權,從目前來看,北洋真正能掌控的也不過直隸,兩廣和台灣。四川也算半個。就這點地方,想做出一番大事來還很不容易。

    在「根據地」的選擇方面,徐傑首選的地方就是東北,這裡好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遼東又是北洋長期經營的地方。雖說關外被清國政府視為龍興之地,禁止漢人進入。但是不得不說,時代變了,這個「祖訓」也該改改了。

    東北在當時本來就是蠻荒之地,除了幾個大城市還說得過去,其它的地方幾乎未被開發,一方面是清政府的見識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東北的人口太少,並且缺乏資金和技術,根本沒法開發。歷史上發生闖關東這件事後。東北的人口和開發進度才算提速。現在東北的情況與歷史上有相似之處,但是同時,又有些不同。至於最大的不同嗎,可能就是日軍帶來的。

    不得不說,這個位面的日軍實力比他那個位面要強上不少,海軍就不用說了,陸軍也是相當強大,面對強化了數倍的北洋軍,日本依然可以打到金州城!足見其水平。日本第一軍打不穿北洋新軍的金州防線。但是不代表日本第二軍打不過榮祿和依克唐阿的防線。就在日軍發起對金州的進攻的前3天,日本第二軍的軍旗終於插在了遼陽的城門上。遼陽被攻破了!這還是在後勤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攻破了遼陽!萬般無奈之下。榮祿和依克唐阿只能向盛京方向撤退,並做好了最後的準備,盛京要是丟了,這倆人直接自己了斷算了!

    別看日軍攻入東北就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對東北地區的傷害可是相當巨大的,遼東半島還算不錯,李鴻章可以直接控制,而且有了清朝中樞的授權,北洋陸軍可以「相機行事」。所以能疏散的疏散,能堅壁清野的堅壁清野。所以損失比較小,畢竟,能走的都帶走了,至於帶不走的房子。日軍也不能全燒了吧?日軍自己還要住呢!

    但是相對而言,榮祿和依克唐阿的部隊可就慘了,榮祿的西北練軍還好一些,但是依克唐阿的東北地方軍隊的情況只能用悲劇來形容。整天混吃等死的八旗軍隊最多也就是出去嚇唬嚇唬土匪。何時想過在戰場上面對訓練有素的日軍作戰?結果這些當年的八旗鐵騎的表現還不如臨時徵召的獵戶好,人家至少見過血!

    這樣一支部隊在裝備不足。防禦工事基本沒有的情況下和日軍打會是什麼結果?一般人是根本想像不到的,如果說歷史上甲午戰爭中沒了相對精銳的北洋軍的清軍和日本打交換比為1比幾十的話,在這裡依克唐阿的部隊交換比直接衝破了100大關!面對的機槍火力和火炮,軍械訓練都不足的東北地方軍隊和經過強化的日軍打那根本就是送死啊。

    除此之外,因為後勤運輸的不暢,再加上日本人凶殘的本性,這支日本第二軍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支「蝗軍!」以至於多少年後,老東北的人們提起日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搶東西不擇手段的傢伙!為了籌措足夠的物資,日軍所過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都能餓得死老鼠!沒辦法啊,日本第二軍加上政府將近8萬多人,再加上馬匹牲畜的消耗,這更是一個大數字,而當時東北才有多少人?才開墾出了多少耕地?再加上旗人有國家供養,又很少直接從事勞動,東北的糧食更是少。

    經過長達數月的戰鬥,東北壯勞力損失巨大,而糧食和基礎設施的損毀更是嚴重,說遼陽以南基本上是白地也不足為過。可以好不誇張的說,東北,這個滿清崛起的龍興之地,經過幾個月的高強度戰鬥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上基本都已經被打空了。沒有外力的介入,東北這個爛攤子可真不好收拾!

    這是件壞事,但同時也給了徐傑機會!清王朝不可能看著東北就這樣爛下去。畢竟這是滿人的老家,於情於理都應該給當地人一條活路!而且現在日本完蛋了,但是俄國還在!俄國人在戰爭中對日本的援助即使一般人都能看出俄國對清國的企圖!所以必須需要在恢復經濟的同時加強軍備!在這個問題上,慈禧和光緒與北洋的看法是一致的。

    那好了,現在誰有能力和勢力去收拾這個殘局?滿人不行,雖說榮祿在滿人中也算有才的,慈禧也相當看重,但是讓此人去搞工業去搞經濟還真不行。清朝中樞已經開了允許民間辦廠的口子,那北洋就絕對不允許它再合上!而榮祿肯定不適合搞這個,在關係到清國基礎的問題上,即使慈禧再偏袒榮祿,也絕對不會讓一個注定辦不成事的人去做。

    既然滿人不行,那就只能是漢人。南洋的劉坤一不行,此人相對而言還算守舊,搞這些新的肯定不行,而且鞭長莫及。他在南方主政,如何能瞭解北方?這樣一來剩下的就是李鴻章的北洋了。雖說清政府不會老老實實的將東北的控制權交給一個漢臣。但是在形式下,李鴻章爭取一下至少可以獲得半個東北的控制權。

    除了東北以外,徐傑還需要在南方下一番功夫,清廷的財源在南方,尤其是浙江一帶。這裡本來就經濟發達。如果能將這塊控制住,北洋方面的勢力就更大了。尤其是現在,閩浙總督實際上管著閩浙台三地。按照歷史上來說,這一年應該是邊寶泉上任閩浙總督的時候,但是呢,歷史變了,為了甲午戰爭費盡心力的劉銘傳顯然應該「更進一步」!在軍功和在台灣政績的支持下,北洋努努力把劉銘傳放到閩浙台總督的位子上應該問題不大吧?畢竟當年劉銘傳可是要接任福建巡撫同時管福建和台灣的,後來在他的要求下,台灣單獨成為一省,他成了台灣巡撫!

    相對而言,劉銘傳在台灣的政策,更適合民族工業的發展,閩浙一帶的商家就因為台灣的政策更好,而多在台灣開礦設廠。所以在民意方面,劉銘傳是有優勢的,只要北洋敢要,現在勢單力薄的中樞對於這個普天下第一大強番恐怕還是力有未逮的吧?而且在報紙這種可以「掌控」輿論的工具下,即使清流也說不出一二。此次大戰,直隸出力最大,其次是台灣和兩廣。作為台灣巡撫的劉銘傳更上一層樓還是符合民意的。

    至於兩廣和四川嗎,因為甲午戰爭的大勝,居功甚偉的李翰章肯定可以繼續在兩廣做他的兩廣總督,而四川的劉秉璋嗎?此人本來就是淮系出身,和李鴻章的關係還是不錯,雖然對於西洋工業等不瞭解,但是看在老李的面子上,在四川安插一些北洋的人還是可以的,畢竟現在的淮系部署都在北洋這桿大旗之下,有李鴻章出面,大家都能團結分到一些好處,但要是李鴻章倒了,哪估計所有人都沒有好果子吃!

    如此一來,北洋聯盟怕是控制了直隸、閩浙台、兩廣和台灣,外加東北的部分控制權!這樣的形勢,即使當年淮系全盛之時也不過如此吧?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北洋更加團結,而且有了獨立於清朝政府的軍隊和財力支持,經此一戰後,說北洋已經是一個獨立王國也一點不過分!當然了,想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怕是還有要一段時間,但是如果北洋能好好利用這些資源,抵擋俄國人侵略的步伐也不是說不可能的。

    自己穿越已經接近6年了,在2000多個日日夜夜中,自己從來沒有放鬆過,民族和國家的巨大壓力讓他一度有些承受不住,但是到現在,他終於挺過來了。而現在,在黑暗中,他終於看見了一絲曙光。雖說還很微弱,但是卻讓人振奮!不管如何,中華民族已經從甲午的萬丈深淵中擺脫了出來,現在該是大展宏圖的時候了!

    啥也不多說了,大家盡量支持一下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