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五百五十四章 德國人的謀劃 文 / 終極側位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英國決定和法國妥協時,雙方進行了頻繁的外交活動,不可能不透出一些風聲,而在英法兩國達成協議後,雙方又必須按照協議作出一些外交和軍事上的調整與調動。而這更是讓幾乎所有的歐洲政治家意識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歷來奉行「光榮孤立」主意的英國決定自己親自上陣直接干涉歐洲各國的事務了!這種情況只在對付當年拿破侖領導的法國出現過。而這次,英國人卻和關係一直不怎麼好的法國聯手來對付更具威脅性的德國!

    如果說英國人對華夏政策的改變,完全可以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來形容,那德國就是這場國際變局的正主了,連華夏都因為英國政策的改變而發生了很大的問題,那麼作為德國,這次英法聯手的目標,政府高層不作出一番應對和準備反而是不可能的!1901年7月,就在柏林再次確定了英法同盟已經初步形成後,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宮殿中,第二帝國的高層雲集,為今後的國運和國際形勢而齊聚一堂。

    說實話,德國政府高層和威廉二世從內心深處還是想極力避免和英國人的正面對抗。即使德國公海艦隊之父提爾皮茨元帥也只是說公海艦隊是一支風險艦隊,只是讓英國人感到壓力,進而能「傾聽」德國在海洋和殖民地問題上的訴求,而不是說真和大英帝國大艦隊拚個你死我活,而在開戰的時候,更是直接選擇了防守北海自己一邊,同時保證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封鎖。

    至於陸軍方面,德國人曾經計劃過用4到6周的時間掃掉法國,然後集中主力東進,在半年之內擊敗俄國。但是至於登陸英國的想法,德國總參謀部連想都沒想過。當年將整個歐洲都踩著腳下的拿破侖皇帝沒有辦成的事情,威廉二世同樣辦不到!只要能在取得大陸戰局勝利後,可以憑借相對完整的公海艦隊讓英國人低頭就可以了。這就是當年德國人心中最完美的結局。至於說滅掉英國,德國人可是連想都沒想過。

    這不僅僅是因為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窄窄的英吉利海峽,也不單純因為那支在1戰期間舉世無雙的大艦隊,英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實力本身不弱,同時英國不是一家在作戰,在英聯邦旗下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國家,以及廣袤的殖民地,為大英帝國提供充足的兵員、武器和資源。德國雖強,但是在農業自給方面以及資源方面還是無法和世界第一大殖民強國相比。

    當得知英法兩國最終決定站在一起對付自己後,德國高層就必須為國家的未來進行一番謀劃。於是。德皇威廉二世、首相馮卡普裡維、陸軍總參謀長施裡芬和海軍大臣提爾皮茨齊聚一堂為了德意志帝國的未來出謀劃策。現在情況已經很明白了。英法的結盟已經是事實。既然這兩個強國走到了一起,那麼俄國加入這個同盟還會遠嗎?要知道,法國人自從普法戰爭失敗後就開始籌劃報仇,其中拉攏俄國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現在俄國人醉心於遠東,如果遠東的戰況有了結果,無論是勝負,俄國的重心都將重新轉回歐洲。

    「陛下,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法國人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後,在海上和殖民地方面沒有了後顧之憂,毫無疑問,法國人會將主要精力放在陸軍方面。我們在西線的壓力將會增加。」施裡芬字斟句酌的說道。

    「壓力增加?能不能說具體一些?另外。參謀長先生不是制定了一個從美死出發然後跨過比利時平原進入法國的計劃嗎?那麼在法國人專心陸軍後,這個計劃會受到什麼影響嗎?」威廉二世問道。

    「法國人在長達150英里的兩國邊境上構築了一些列的堡壘和要塞,東南方向從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開始,構築了一條通過貝爾福、土爾、凡爾登要塞的鋼筋混凝土和稜堡防線。面對這條防線,即使用重炮轟擊。也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而現在,法國人在和英國人達成和解後,他們有更多的資源來加固和延伸這條防線。從目前來看,法國人也確實這樣做了!他們開始在比利時修築工事和稜堡!並且幫助比利時人加固比利時與德國之間的防線!「施裡芬略帶難堪的說道。

    原本施裡芬同志想的非常好,整個施裡芬計劃其實也是按著兩種假設為前提的,第一個前提是法國人在開戰後會集中兵力攻擊阿爾薩斯和洛林。以便收回失地。而德國陸軍可以依靠崎嶇的地形和要塞以少量兵力擋住優勢的法國陸軍進攻。而另一個前提就是法國人在法比兩國邊境不會設置難以逾越的鋼筋混凝土防線,德國陸軍可以迅速掃掉比利時這個小國,並且沿著這個工業化國家的鐵路和水路網迅速前進,進而從右翼直接繞開法國人修築的防線。以迅猛的攻勢直接打掉巴黎,進而快速結束西線戰事。

    而歷史上呢,法國人也確實沒在法比邊境上修築成體系的防禦工事,不僅僅一戰沒有修,到了2戰也沒有修!歷史上聞名的馬奇諾防線就沒有經過這個邊境。而歷史上,德國1戰和2戰都是從比利時殺向法國。唯一不同的是一戰德國人輸了,而二戰德國賭贏了!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法國人一戰就開始修築防線,當年歷史上沒有防線的時候,德國人最後都在距離巴黎十五公里的地方被英法打了回去,現在人家有防線消耗你,那就更打不過去了!施裡芬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面對鋼筋混凝土防線,他老人家也底氣不足啊!

    現在唯一奇怪的是,為啥在徐傑那個位面上法國人到死也不在法比邊境上修築防線,那為何現在開始吭哧吭哧的開始挖坑了?這個變化其實也是徐傑帶來的!要說華夏陸軍的前身北洋陸軍幹什麼最猛?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防禦作戰,從朝鮮的月峰山和平壤開始一直到旅順口,再到後面和俄國人在內蒙的戰鬥,北洋陸軍告訴了對手什麼叫銅牆鐵壁般的防禦!依托結構堅固設計合理的工事和大量的自動化武器,無論是野心勃勃的日本陸軍還是凶殘的俄國大兵都在這條工事面前撞的頭破血流!

    而作為俄國人盟友,法國人根據俄國人血的教訓也學習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說面對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掩體和大縱深大寬度並且在後方有大量重炮支援的防禦體系,沒有絕對優勢的兵力不付出很大代價是根本無法突破的,即使在平原地區,一條條塹壕也可以變成步兵難以逾越的天塹!

    而另一方面則是現代戰爭巨大的消耗。在經過反覆計算後,法國人突然發現,要支持上百萬法軍進攻地勢險要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不要說在短時間內攻陷了。僅僅是龐大的後勤就對法國造成巨大壓力。至於第三點,法國人突然發現原來作為歐洲壓路機的俄國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力,伴隨著遠程火炮和大量自動武器的列裝,俄國人不怕死的人海戰術面對這些殺人利器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上俄國人**的軍隊,法國人對俄國的陸軍戰鬥力只能表示懷疑。

    有一句話叫形勢比人強!攻擊不會輕易建功,俄國盟友又不太給力!在事實面前,法國人只得改變數十年來一旦對德開戰就迅速收復失地的打算。即使現在有了英國這個強力盟友,法國人依然決定採用防線工事來消耗德**力然後再反攻。相對於德國,法國在工業和軍力方面都沒有優勢,但是法國作為一個殖民大國而且還有英國的幫助,他可以源源不斷的把殖民地的財富通過海路運往本土,消耗起來肯定是法國底氣更足一些。所以法國人開始深挖洞,不僅僅在法德邊境上挖,連帶比利時那邊都開始挖!

    而正因為法國人策略的改變,我們可憐的施裡芬同學發現,自己的戰略成功的兩個前提就這樣沒了!德國要是再攻擊法國的話,面對的就是躲在兼顧防線後面的英法聯軍了!無法速戰速決,德國貧瘠的資源可是很難經得起消耗戰的!

    「那就是說,德意志帝國陸軍總參謀部進行了幾十年的戰爭策劃因為法國人的鎬頭而功虧一簣?」威廉二世不滿意的說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這樣的,德意志帝國沒有充足的資源,而海上交通線又會在戰時被掐斷,如果我們不能速勝的話,消耗戰對於我們是十分不利的。別的不說,單純是糧食自給問題,我們就很難實現。」馮卡普裡維首相擔憂的說道。

    「我們缺乏很多的東西,石油、糧食還有人力。雖然德意志帝國是歐洲第一人口大國,但是面對英法俄三國還有他們的殖民地來說,德意志帝國人力資源依然相當緊缺,至於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前者自己內部的民族問題就夠讓他們麻煩的了。而意大利人也許在海軍方面是把好手,而陸軍方面面對法意兩國之間的群山,意大利人突破方向的可能性不大。」施裡芬想了想說道。

    感謝書友葬花人731的月票支持。昨天訂閱不佳啊——!好容易趕上一次推薦,各位書友能否多多支持一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