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古代當將軍

第三卷 北平保衛戰 第289章 兵臨城下 文 / 凌雲無忌

    到十月初八,大燕京城的兵力已集結完畢,二十二萬守軍在人數上雖佔絕對優勢,然而戰鬥力與瓦剌騎兵卻不可同日而語。何況還要分守九門,平均下來每門守軍不足三萬,據探馬回報,也先所部騎兵絕不少於三萬。

    大燕舉國上下都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這一天果真到來了,他們卻感到了恐慌,陳煦雖然「做足」了準備工作,但大多數人都不看好,兵員素質趕不上敵人,兩軍對壘也沒有人數上的優勢,這仗如何得勝?

    陳煦心裡也沒有完全的把握,眼前的局面竟讓他想起祖國,gdp總量挺高,平均到個人馬上就降下來了。

    「老三,京城九門,你打算如何配置兵力?」楊雲睿問陳煦道,「德勝門、西直門以及安定門,如果我是也先,我定然要從這三門其中之一進城。」

    「那我們就將全部主力埋伏在這三門,只等也先踏進咱們的包圍圈,定讓他有來無回。」馮澈建議道。

    「如果也先不走這三門呢?」陳煦反問道。

    馮澈啞口無言,他又試探著說道,「也先不至於這般不走尋常路吧?」

    「萬一他不走尋常路,我們豈不要功虧一簣?」陳煦忽然正色道,「老二,戰爭容不得絲毫馬虎,稍有疏漏就可能導致全線崩潰,京城一旦失守,朝廷半壁江山就是也先的了。」

    楊雲睿有些欣慰的點點頭,馮澈卻有些不服氣的道。「想當初咱們兄弟三個在塞外可是次次兵行險招又化險為夷,你這一次怎麼就畏首畏尾了。」

    陳煦伸手指了指馮澈,「我的謹慎是戰略上的謹慎,至於戰術,就算你單槍匹馬扛著刀往也先親軍帳裡衝鋒,我揮著小手絹給你送行。」

    馮澈這下不幹了,「你當我傻啊,我雖然厲害,可也幹不過一群敵人啊。」

    陳煦、楊雲睿同時大笑,笑過之後。陳煦忽道,「你們放心,我已經讓人召集眾將,在會上我會給你們一個驚喜的。」

    馮澈追問什麼是驚喜,陳煦笑而不答,楊雲睿想想塞外的經歷,以老三的「瘋狂」,他所謂的驚喜,恐怕是驚懼更恰當些……

    「那你打算如何分配兵力?」

    陳煦看著地圖看了好半天。「除德勝門、西直門、安定門外,其餘六門每門兩萬守軍。這三門每個城門三萬。」

    「那還有一萬人呢。」馮澈算數能力不差,他追問道,「還有,如果也先不從這三門進攻,兩萬人恐怕抵擋不住瓦剌騎兵。」

    「擋不住也要擋,挖陷坑、撒石灰、絆馬索、只要能取勝,就算捏碎敵人的卵蛋都行,總之一句話,無所不用其極。」頓了一頓。陳煦又道,「還有,傳檄附近州縣、河北、山西的民眾,跟他們打游擊……」陳煦看了看楊雲睿二人疑惑的樣子,他解釋道,「就是小規模騷擾,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就是讓他們不得安寧,你想想也先每次點數都少幾個人是一種什麼局面?」

    楊雲睿、馮澈看鬼似的看著陳煦,前者由衷的道。「也先碰上你,估計是他命不濟啊。」馮澈卻道,「老三,這符合你的性格。」

    陳煦卻有些謙虛的道,「這才哪到哪兒啊,老大你既然說也先命不濟,那我就再送他一份大禮吧。」說著,他指著地圖上的居庸關道,「老大,你派得力部將駐守在這兒,順便調幾十門火炮過去,我就不信老小子不痛快。」

    楊雲睿倒吸一口冷氣,馮澈卻訝然道,「京城人手本就不夠,為何還要分兵駐守居庸關?」

    「也先攻擊京城不利,他要北歸,居庸關是最佳選擇。」

    陳煦沖楊雲睿豎起大拇指,兩人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馮澈撓了撓頭,「我還是不太明白。」

    「斷其後路,也先就算僥倖不死,想必也元氣大傷了。」

    「如果我們的人打不過人家咋辦?」

    陳煦笑道,「誰要跟他短兵相接?我大炮可是會爆炸的。」

    「我是說如果也先先下手為強呢?」馮澈顯然動了一番腦筋,這對他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楊雲睿聞言也不禁皺起眉頭,他的確疏忽了這個問題。

    陳煦卻道,「你不覺得今年天冷的早?京城都有結冰的跡象,何況更北部的地方?我替你們出個損招,你們就往城牆上澆水,水凝結成冰,就算也先的人屬壁虎的,估計也只能捶胸頓足了。」

    馮澈瞠目結舌,楊雲睿竟然哆嗦了一下,也先也的確夠倒霉的。

    十月初十,陳煦組織召開了最後一次全體軍事會議,與會的除了滿朝文武大臣就是統兵的大將。

    歷史用事實告訴我們,槍桿子裡出政權、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和平時期,文臣們指點江上、激揚文字,戰事一起,他們就消停了,尤其此時此刻,他們其中有一部分人竟嚇得像個鵪鶉似的;反觀武將,他們大多數人躍躍欲試,戰事一起,戰場就是他們晉身的台階,其中有一人格外顯眼,這人生得虎背熊腰,方面大耳,一臉絡腮鬍子,手邊放著一柄大刀,面帶煞氣。

    他就是石亨,戰場上敗逃的參將,陳煦將他從大牢裡放出來,在楊雲睿麾下任副總兵。石亨待罪之臣,大同之敗,他視為平生奇恥大辱,自知道也先破紫荊關的事兒,他就告訴自己一雪前恥的時機到了。當然,石亨也不是有勇無謀之人,他這些天一直在思考如何克敵,至於「救命恩人」陳煦,說實話,他真心不把這乳臭未乾的孩子放在眼裡……

    陳煦兄弟三人最後到場,楊雲睿一身戎裝,馮澈勁裝打扮,至於陳煦,他穿著一襲月白色的儒衫,溫文爾雅的樣子更像一個飽讀詩書的公子哥——俗名書獃子。

    備戰這段時間,陳煦手段溫和,雖沒有折服那些武將,文官卻對他頗有好感,見他三人進來,他們不約而同的站起身來。

    陳煦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場合,揮手示意大家就座,他開門見山的問道,「也先的騎兵不日就要抵達京城,兵臨城下該當如何禦敵,諸位可有良策?」

    陳煦希望在座的大臣們暢所欲言,這叫民主;當然,他還是會堅持自己的主張,這叫集中,只有先民主、後集中才能辦大事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