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屠夫的嬌妻

《》第二卷 凌家有婦 第94章 凌督撫威武 文 / 淳汐瀾

    劉向東已完全投靠了凌峰,朱小航才把事兒一說,劉向東便怒氣騰騰地親自操了傢伙,領著人殺往張家。

    劉向東倒也謹慎,與徐璐的想法一樣,先去張家與張家人交涉。聲明,你們這樣強佔人家的土地是不合法的。但占都佔了,你們就按著市價另外再加上三成的價格賠付,另外,還得賠付土地裡的玉米,同樣按市價結算,公平合理,童叟無欺。

    明知張家無理的情況下,劉向東依然公正處罰。他覺得他這麼處決,真的是很公正了。張家反而嗤之以鼻。覺得督撫夫人自己不來與他們交涉,居然讓知府出面,顯然也是個慫包。

    於是張家越發不把督撫夫人放眼裡,也不理會劉向東的判決書。劉向東氣壞了,指著張家人的鼻子,「佔了人家的土地,理應給銀子。這事兒說到御前也是你們無理。本官公正執法,爾等若是不服,那本官就只能強制執行了。」

    於是劉向東下令強拆張家佔去的多家土地,張家人哪裡肯幹,帶著長工小廝就要與官兵硬拚。劉向東大聲喝道:「大膽刁民,膽敢暴力抗法,無法無天。來人呀,把這些刁民統統抓起來,打入大牢,本官擇日再審。」等把張家主力全抓了起來,官兵動作也快,三下五除二便把張家的院牆拆了乾乾淨淨。因為土地被佔了去,一年半載內也無法種出糧食來,這筆損失,肯定要算在張家頭上的。於是劉向東又下達判決書,責令張家賠償苦主損失,一畝地賠償二十兩銀子。

    陳氏見自家的下人都被抓了起來,張員外也讓官兵抓走了,嚇得六神無主,唯獨丁氏臨危不亂,依然從容主持大局,並冷靜安慰起婆母來。

    「婆婆不必擔憂,安王的人很快就會來了,到時候看他們還威風得起來。」看著在院子裡囂張跋扈的劉向東,丁氏眼裡露出冷意。她剛才並未說出安王這一層關係,主要就是為了整治劉向東。劉向東越是把張家整得厲害,安王的怒火越是兇猛。丁氏自從嫁給張二爺後,實在喜歡欣賞那些前一刻還高高在上下一刻就如喪家之犬的人。對方越是張狂,她越是痛快。等會子被打臉也被打得越凶越猛。

    丁氏看劉向東的眼神,簡直像看空氣一般。也因為她的鎮定從容,反倒讓張家上下吃了顆定心丸。陳氏被安撫好後,看著盡心服侍自己的老二媳婦,再看她從容發號施令的模樣,越發喜歡這老二媳婦了。

    官兵把張家的院牆拆了一大半後離去,劉向東也得徐璐覆命。徐璐說:「一切都合乎程序麼?」

    劉向東恭身答道:「夫人放心,下官執法,一向是合乎我大慶律法程序的。就算官司打到御前,下官也是占理的。」

    徐璐點頭,誇了劉向東一翻,讓人又去通知凌峰。想來這個時候,安王的人馬也該到了。她沒經歷過大世面,還真怕把事兒搞砸。為了穩妥起見,還是讓凌峰出面最好。

    安王的人馬果然在天將黑的時候抵達,安王並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派了一名管事以及數十名隨扈,光看這一群人來勢洶洶的模樣,便知張家那位閨女有多得安王的寵愛。

    不過徐璐並未出面,只是讓容嬤嬤和劉向東去處理這事,她就在隔壁聆聽。

    剛開始,安王那位大管事氣勢很盛,聲色俱厲,一來便給劉向東扣了頂「渺視權貴,欺凌百姓」的罪名,並威脅劉向東,若不秉公辦理,小心他頭上的烏紗帽。

    劉向東得了徐璐的指示,從容不迫地回應著,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又把自己的判決書呈了上去,並表示他是秉公執法,並未偏袒任何一方。

    那名大管事拿過地契,以及劉向東給出的判決書,氣勢立馬就弱了。但他堂堂王府管事,就算已方有錯,也是決不承認的,反而指責劉向東目無安王,明知張家是安王的人,還要折辱張家人,這就是欺辱權貴,渺視宗室,身為朝廷命官,也是要打板子的。

    劉向東不慌不忙地道:「據本官所知,張家乃徐家村人,張進山是徐家村的村民,張家上下三代本官早已查得清楚。其妻陳氏,鄰村陳家村人。育有二子一女。其長子張大牛娶泉州前主簿向海正之女向氏為妻,次子張二牛娶聚藝園戲子丁氏為妻。其女張氏,被商人周鳳柏買了去。一年後,轉輾於安王府,成了安王的小妾。張家上下數代,皆為農戶。五年前,張家棄農經商,便為商戶,一非權貴,二非宗室,何乃本官折辱權貴,渺視宗室一說?」

    徐璐在隔壁聽得大為驚異,原來這張家居然就是徐家村人。豆綠和容嬤嬤也是面色微動,豆豆小聲與徐璐道:「夫人,那張家不就是張玉芬的老子娘嗎?」

    張玉芬徐璐也是知道的,同樣都是徐家村人,張玉芬比徐璐大上幾歲,卻因為生得貌美,早些年被一個員外用兩百兩銀子買了去,張家人也靠賣女的銀子,進城經商,後來逐漸顯達,便舉家遷往縣城裡居住。在徐家村裡是少數幾個富起來的人物。在徐家村也是極有名氣的。

    容嬤嬤撇唇,「堂堂農戶,甘願被當作買賣的賤妾,僥倖作了安王的小妾,就敢耀武揚威?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

    在大慶朝,農戶的地位可是高於商人的。位於士農工商中排名第二位。商人卻在最末一流。

    徐璐也很是無語,搞了半天,原來這張家人並非外人呀,還是同村人呢。只是人家如今靠著閨女顯達了,成為大員外了,派頭也講起來了。

    早知這張家人的底細,哪需要如此複雜?直接讓劉向東以冒充親王親戚為由,就可以把張家剝層皮了。何需弄得如此複雜?

    不得不說,劉向東的嘴才真不是蓋的,三言兩語就把那安王府的大管事駁得啞口無言。他指責人家不把安王放眼裡吧,劉向東一句「妾室娘家如何能成為王爺正經親戚?」就把他堵得結結實實。

    梁大管事指責劉向東官官相護,欺壓良已吧,劉向東又是合法合程序地處置,並且人證物證皆在,再來,劉向東還一句:「張家人賣田經商,此為賤籍。賤籍公然強佔良民土地,罪加一等。若非看在張氏女是安王小妾的份上,本官還會從重處罰。」一副本來就瞧在安王的面上才從輕發落的。把那名大管事噎得半晌無言。

    陳氏也心慌了,兀自吼道:「欺負我們還有理了?明知我是安王的親戚,還敢讓人強拆院牆,抓我家老爺,分明就是不把王爺放眼裡。梁管家,您一定要替婦人作主才是。」

    這時候,凌峰進來了,只見凌峰三並併入兩步踏入屋子裡來,也不看梁大管事等人,只是問劉向東道:「劉大人,拙荊被人強佔的良田,可有要回來?」

    劉向東恭身答道:「回大人,下官慚愧。對方刁頑,眼裡絲毫沒有大慶律法,下官沒能要回來。」

    凌峰板著臉道:「既然沒要回來,那就按大慶律法處置,該如何處置便如何處置。」

    劉向東正色道:「按我大慶律令,非法強佔民田者,罪判五年刑拘。嚴重者,判十年刑役,並流配三千里。耐何……」

    不等劉向東把話說完,凌峰就冷然道:「證據確鑿,那為什麼不判?」

    劉向東一臉無耐道:「可對方自稱是安王親戚,這位便是安王府的大管事,梁大管事。梁大管事指責下官理應看在安王份上,不予處置。」

    凌峰看得梁管事,也不理會梁管事的作揖,只是冷然道:「梁管事可是要代替安王干涉地方司法?」

    梁管事滯了滯,堂堂親王,干涉了又如何?可當著凌峰這個煞星的面,這話可不敢真的說出來,因為一旦說了出來,安王的罪過可就罪大了。

    於是梁管事說:「凌大人誤會了。在下並未要干涉地方司法。只是張家與安王有些淵源,聽說張家吃了官司,便特地叫在下來瞧一瞧,問個究竟。」

    「那現在梁管事問清楚了麼?」

    「……問清楚了。」

    「那對於劉大人的判決,可有異義?」

    「這個,在下並無異議。只是,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在下懇請凌大人,看在王爺的面上,可否寬恕則個?」

    凌峰側頭對劉向東道:「也罷,看在安王的面上,本官就放張家一馬。張家強佔拙荊的土地之事,就按市價賠付銀子即可,梁管事可有意見?」

    能不動兵刃解決好事兒,那是再好不過了。梁大管事欣然同意。張家人畏懼於凌峰的威勢,又見梁大管事似乎也落了下風,哪裡敢不同意的。於是說按著賠付標準,總共賠付一百兩銀子。

    凌峰又說:「很好,既然張家全額兌付,那麼強佔民田這一罪名便可作廢。但張家多次派人歐打無辜村民,又該當何罪?」

    「……凌大人,您這是……」

    凌峰冷冷地道:「還有,張家這些年經商,從未交過稅,據調查,這數年來,張家就偷稅漏稅達八千兩銀子這多,劉大人,這又該如何處置?」

    劉向東語氣鏗鏘道,「無故歐打良民者,按律杖責三十大板。致傷殘者,流配三千里。偷稅者,罰鈔千貫,並杖責三十大板。」劉向東大義稟然地盯著張家人,又道:「張家歐打村民,打人致殘,偷稅逃稅。並膽大包天,明知此地乃督撫夫人陪嫁田地,仍然強佔為已有。今日督撫夫人親自與張家交涉,仍然刁頑窮兇惡極。渺視權貴,不服管教,此等刁民,不重罰不足以洩民忿。大人,下官懇請對張家從重處罰。」

    凌峰又道:「證據確鑿麼?」

    「證據確鑿!」

    「可張家與安王乃是親戚……」

    劉向東笑了起來,「大人,您也被張家給蒙憋了。張家可不是安王親戚,不過是安王小妾的娘家罷了。如何當得起正經親戚。」

    「這麼說來,張家還冒充親王親戚這一罪名了?」

    梁大管事一個激靈,趕緊說:「凌大人恕罪,張家確實算不得王爺親戚。可張氏姨娘好歹也是張家出來的,不看僧面看佛面……」

    凌峰打斷他的話,「梁管事,不是本官不給你面子,而是剛才你也瞧到了,張家無故歐打良民,偷稅逃稅達八千兩銀子之多,已嚴重觸犯我大慶律法。若是不處置張家,本官威嚴何在?官府顏面何存?安王即要管這事兒,本官也不好不給安王面子。那就這樣吧,看在王爺的面子上,本官就不再干涉此事。劉大人。」

    「下官在。」

    「你立即稟奏朝廷,把張家的事兒上書刑部和宗人府,若是刑部宗人府作不得主,就呈書御前,請聖上裁奪。」

    劉向東不愧為劉向東,立馬大聲道:「下官領命。下官即日回衙門,上書朝廷。請朝廷定奪。」

    凌峰威嚴地點頭,沖梁大管事頷首致意,「本官還有要事在身,恕本官先行一步。請梁大管事代本官向安王爺問個好。」

    「凌大人慢走,凌大人慢走。」梁大管事趕緊攔下凌峰,架子也不敢再擺了,一臉諂笑,「凌大人,凡事好商量嘛。多大點的事,何必驚動上面呢?」

    梁大管事心裡恨死了凌峰,若這事兒真要驚動上頭,安王少不得要受一頓申飭。安王已經讓凌峰給欺壓得一肚子邪火了,這近年來,在福建的威信已大不如前。若再讓聖上申飭,安王的顏面更是蕩然無存。將來在福建地界,更不會被人當回事了。而他本人,也要因辦事不利,被安王往死裡收拾才是。

    於是,儘管梁大管事心裡一肚子邪火,還得對凌峰賠上笑臉的原因了。

    凌峰說:「是呀,多大點的事呀,居然連王爺也給驚動了,本官也慚愧的很呀。」

    梁管事板起臉來,「這事兒都是張家惹出來的,凌大人,要不這樣吧,就讓張家按律補上所漏稅賦,這事兒就此作罷,大人以為何?」

    「梁管事,本官說過,看在王爺的面上,本官便不再管這事兒。」

    梁大管事心裡一個咯登,這姓凌的不肯善罷甘休呀,於是又不得不賠著小心,加了籌碼,「那,再罰交三倍稅款?」

    補齊漏掉的稅,再交三倍罰款?不就要三萬多兩銀子?陳氏雙眼一黑,差點就要站立不穩。

    丁氏嚷嚷道:「凌大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呀。您就算不給我們面子,好歹也要給安王面子吧?我們張家做生意,橫豎也是替安王打理的。」

    隔壁的徐璐愣了下,不知該說無知者無畏,還是該說這丁氏蠢笨至極?

    果然,梁大管事和凌峰同時斥責丁氏來。

    「胡言亂語,胡說八道。我們王爺清貴無比,如何會做那種下賤營生?」

    凌峰則挑了挑眉說:「真是如此?」

    丁氏被梁大管事這麼一喝斥,心裡也打鼓。但見凌峰臉色似乎有所鬆動,以為他被嚇住了,於是又說:「那還有假?我們做的一切營生,都是安王授意的。實際上,張家所有營生,幕後都是安王枯作主。」說到最後,丁氏已經近乎挑釁地盯著凌峰了。

    安王名下的產業營生,你一個地方官也要過問治罪,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成?

    梁大管事正要喝斥,但轉念一想,對呀,張家確實犯了事兒,落到凌峰手上,不死也要脫層皮。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口張家產業乃安王產業不就得了?量這姓凌的也不好意思再上書朝廷吧?

    劉向東心下也犯了難,涉及潘王,可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就能處置的。

    凌峰也不言語,深深看了丁氏一眼,「口說無憑,你可有證據,證明張家的產業是安王的。」

    丁氏滯了滯,他們確實無法拿出證據來,不過卻有張家每年供奉安王府的茶葉,絲稠,米糧,珠飾,海外舶來品的清單。於是丁氏又趕緊讓自己婆婆陳氏拿出每月送給安王府的禮品清單,表示這些清單,全是上交的利潤。若不是安王的產業,他們何苦上邀這麼多紅利上去?

    凌峰把那份清單捏在手頭,交給劉向東,「仔細收好。這可是安王勾結商販的呈堂供證。」

    「啊……」張家人和梁大管事傻眼了,也糊塗了,勾結商販,這是什麼意思?

    雖然他們不甚明白,但心裡也有些打鼓,似乎,他們遞了個致命的把柄出去。

    劉向東也回過神了,對呀,身為潘王,朝廷可是明文禁止,不得經商,不得做任何營生。安王擅做營生。可就是犯了朝廷律令了。若是把證據呈上去,朝廷哪會坐視不管的,少不得要申飭警告一番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