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封神大天王

正文 第五十七章 九夷由來,有窮羿氏 文 / 悲秋寒蜩

    「東夷」之謂只是大商方面依照地域給予它的一個籠統稱呼,其實正確的名稱應該是「九夷」,因為它包括九個不同的族群,分別為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九夷之民實為九黎族後裔。當初聖皇軒轅與九黎之主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蚩尤兵敗被擒後遭軒轅車裂而死,其所部九黎族隨之土崩瓦解,大部分作為戰敗者歸附了軒轅,另有死忠於蚩尤的小部九黎族人一分為二,一部南遷,一部東徙。南遷者行至南部蠻荒之地,與當地土人通婚繁衍,成為後來的三苗蠻族;東徙者則行至東海之濱,同樣與當地土人融合,演化為後來的九夷部落。

    到了夏朝太康年間,九夷中風夷一族的有窮氏出了一位冠絕當代的英雄人物,因其射術精絕直追有窮氏遠祖「羿」,遂以「后羿」為名。后羿憑借絕世的武勇與膽略一統九夷,以姓立國是為「有窮國」,割據東方成為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

    后羿立國之後,目睹夏王太康失德亂政,心中萌生爭鼎野望。太康四年,后羿趁太康流連於洛水以南遊獵逸樂,親率三千風夷神射勇士萬里奔襲,一舉攻佔大夏王都。在先後扶植了幾個傀儡作為過渡之後,后羿堂而皇之登上王位而成為天下共主。

    只可惜這位決勝沙場神射無敵的英雄卻擋不住來自身後的陰謀暗箭。畎夷部首領寒浞不甘心屈居原是平起平坐的后羿之下,遂勾結后羿唯一弟子逄蒙設計伏擊暗殺了后羿。后羿既死,剛剛一統的九夷族隨之分崩離析,各族彼此爭殺,稍稍崛起的九夷族復歸於衰微……

    聽父親李秉直將九夷族歷史娓娓道來,李靖心中生出奇異的感覺,這段歷史在自己前世的世界同樣有流傳,只不過頗有些有似是而非之處。憑今世十數年的觀察,李靖已經可以確定今生的這個世界絕非自己前世的世界,偏偏兩個世界之間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其中必然存在某種原因。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李靖的思緒回歸現實,向父親問道,「如今九夷再生變亂,可是又出了一個像后羿一般了得的人物?」

    「『江山代有才人出』這句話頗為精闢,」李秉直讚了一句,答道,「不錯,近年來九夷確是出了一個堪比當年后羿的人物。事實上那人便是后羿的直系子孫,現為當代風夷族的族長,名為羿天行。

    「據說此人武藝射術、雄才大略均不遜乃祖,心機智謀則猶有過之,多年前便籌謀將九夷重歸於一,再現當年有窮國的輝煌甚或進取天下。但這一切都以極隱秘的方式進行,東伯侯姜伯端為東方諸侯之長,九夷族亦在其管轄之下。可他居然自始至終未曾察覺羿天行的所做作為,那羿天行的手段可見一斑。

    「直到去年姜伯端因病去世,其子薑桓楚年紀雖已不小,威望卻遠遠不及乃父,所屬二百鎮諸侯中有三十六鎮不服姜桓楚管轄,同謀起兵作亂。羿天行抓住這機會,公然宣稱組建『九夷盟會』,自任盟主一職。他雖然未曾表示叛商自立,但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此次大王以聞太師為帥,統帶十萬精兵東征,對外宣稱的是去平滅叛亂的三十六鎮諸侯,真正的目標卻是那剛剛成立的『九夷盟會』。」

    李靖歎道:「隱則蟄伏於九地之下,動則飛騰於九天之上,這羿天行當稱得上梟雄一流人物。」

    「所以你此次追隨聞太師出征,務必要多加小心。」李秉直正色叮囑道,「為父知道你有一身本事,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九夷族久居化外荒遠之地,民風剽悍,素來是全民皆兵,無論男女老幼皆能上陣殺人;而且其部族蒙受九黎遺澤,族中頗有奇人異士。再加上羿天行這個傳說中莫測高深的首領,縱使聞太師親自掛帥,也未可輕言必勝。」

    李靖兩世為人,自然深知驕兵必敗、輕敵必失的道理,當即恭然領受了父親的教誨。

    李秉直仍不放心,不厭其煩地反覆叮囑幾遍後,輕歎一聲道:「距離出征還有近三個月,為父已經代你向聞太師告假,這些日子你暫不用到他軍中聽用,盡量多抽點時間陪陪你娘和雪兒。離家三年,剛回來又馬上要走,而且是投身兵凶戰危的沙場,她們兩個應該是最擔心的。本來我和你殷伯父商議好轉過年後便為你和雪兒完婚,現在看來只有延期了。」

    李靖聽父親話中說的雖是母親和殷雪娘,其中濃濃的關切之意卻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看到父親已經白了大半的頭髮,油然而生傷感之意,不知不覺間,自己來到這世界已經十七年。十七年時間,自己再次經歷了由一個稚嫩嬰兒成長為軒昂青年的過程,卻仍如忽略前世的父親般忽略了今世的父親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年過花甲的老人。

    這一天被李靖懲罰在淇水上造橋的方弼、方相和鄔化完工歸來。李靖正式將鄔化收為門下第三弟子,每天用一個時辰的時間點撥教導,為其重新奠定根基。

    在聽說師父要出征後,方弼等三人都急切地表達了追隨之意。

    李靖考慮到方弼和方相武藝已成,對上真正的高人不敢說怎樣,但放到戰場之上,絕對是兩台攪肉機式的凶器,便答應帶上他們。

    至於鄔化,一則年歲尚幼——不要看他的身量不在方氏兄弟之下,其實今年才十一歲,二則武藝未成,戰場之上無所不用其極,可不是憑著一身蠻力便吃得開的,所以李靖一口回絕了他的請求,只叮囑他趁著這三個月多記住一點東西,待自己出征後獨自用功。

    除了教徒弟的這一個時辰以及隔三岔五到隔壁見一次殷雪娘,李靖每天差不多將剩餘所有的時間用來陪伴父母,絞盡腦汁來哄父母開心。

    李秉直夫婦雖然在心中為兒子憂慮傷神,但為了不使兒子在出征時放心不下,勉強作出享受天倫之樂的樣子。時間便在這看似其樂融融,實則各懷心事的狀態下一點一滴地流逝……

    (第一

    卷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