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36章 公費旅遊【求收藏、票票】 文 / 砍刀

    修路主要是要把握好路的質量關,這個可以暫時制定相關的律法,如果路在五年內出現問題,將直接追問承包人和質檢官員的罪過,問題大的直接殺頭。

    李琬對於秦軒所提出的這兩個方法很感興趣,要上折子給唐玄宗,通過朝廷評議後看使用那種比較合適。

    「如果使用承包的方式,這樣朝廷就可以省去了軍隊的薪水和修路期間的每日飯食花費,在將軍隊或者犯人轉雇給修路的承包者,這樣朝廷是省事省力」秦軒笑著說道。

    「靜遠這個方法好,能為朝廷節約不少錢財,以後還要修很多的路,慢慢摸索出經驗來,朝廷將省去多少麻煩的事情,而且這種承包的方式,修起路來,一定比朝廷的速度要快」李琬笑著說道。

    秦軒又和李琬談了很多修路方面的知識,那裡需要修涵洞,路基需要修多高,路基需要什麼材料等等。

    水泥路不像土路,不提前設計好,路修了出來,一場大雨就沖毀了,可是不值得,這些知識,工部的大匠們也許知道,但是畢竟這些人第一次修泥石路面,秦軒還是要多叮囑一些,畢竟後世修路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秦軒的前世那麼發達的技術還常常出現這樣的事,不要說現在了,可惜的是這個時代沒有振動棒,如何解決這個泥石中有空隙或者與砂石混合不均勻的問題,這個比較麻煩。

    只有盡量的解決泥石與砂石的攪拌均勻,秦軒根據前世看到的攪拌機,設計了個人力攪拌機,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振動棒的問題就交給李琬,秦軒只是把原理說給李琬,能解決更好,解決不了就算了。好在這個時候沒有重載車,牛馬車的載重量對路面的損壞可以忽略不計。

    秦軒的前世那些大卡車,多的可以拉百噸左右的貨物,這樣的載重車輛對路面的破壞時很大的,包括橋樑,這點在唐朝不會出現,唯一注意解決的就是路基翻漿問題就ok了。

    本來是訂購泥石的秦軒,這下子在李琬這裡直接待了一個上午,只到張斌告訴他馮老伯到了家裡,秦軒才趕緊的趕回了宅子。

    「伯父辛苦了,伯母還好吧,家裡怎麼樣?快和我說說」秦軒說道,招呼馮老伯坐下,招呼著人上茶。

    「靜遠,家裡都好,阿牛和二娘也常回去看我們二老,冬天也沒什麼事,我和你伯母還去秦州你的宅子住了幾天,泥石店冬天也沒什麼生意,總之,家裡都挺好,你就不用操心那麼多了,這裡有雨妍和二娘她們給你寫的信,你快看看吧」馮老伯說道,從懷裡掏出了信給秦軒。

    「先不急著看,伯父出來,可有讓伯母到秦州宅子裡去住呢?」秦軒問道。

    「去了,當時我走的時候叫她來秦州,她放心不下家裡,我就沒多想,到了秦州,二娘知道了,就去把你伯母接到了秦州,家裡找村裡人照看著,在秦州呆了幾天,然後我才隨著接我的大人趕來東都的」馮老伯說道。

    「嗯,這樣就好,二娘還是心痛伯母,不放心她一個人在村裡,張斌的娘在村裡還好吧,可有安排人照顧?村裡的學堂如何?孩子們都去讀書了嗎?」秦軒急急的問了許多。

    秦軒很是關心這些,畢竟那是他來大唐的第一個地方,馮老伯收留了他,村裡的人也對他很好,馮家溝就是秦軒大唐的根一樣。

    「嗯呢,二娘現在懂事多了,也多虧了你和雨妍那姑娘的照顧,也識字了,張斌的娘有專人照顧的,是村裡的一個寡居的女人,帶著個孩子,現在為了照顧張斌娘,就讓她們搬在一起住,這樣也方便照顧,那娘倆也挺苦的,一個女人帶著個孩子也不容易,剛好照顧張斌娘,還有收入,三人過的挺好。村裡的孩子基本都進學堂了,為這個,村裡的人沒少感謝你,你也不在,都跑到家裡感謝我,呵呵」馮老伯憨厚的笑到。

    「這沒什麼,沒有老伯的收留,那有現在的我,我做這些也是應該的,對了,這次朝廷把伯父找來,主要是去雷州教授那裡的人種植我帶來的玉米、紅薯和土豆那些作物,主要是教會他們如何育苗和種植的一些東西,這次去估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等伯父返回來不知什麼時後了,朝廷賞賜了土地給伯父,在長安城不遠的郊區,給伯父封了上好的土地兩百畝地,我托人把咱們的地放在一起了,等伯父回來後,就可以直接到長安住了」秦軒說道。

    「啊,這些我還不知道呢,我走了,村裡以後咋辦呢?這些都沒安排呢」馮老伯說道。

    「這個你放心,畢竟那裡是榮王的封地,我又是主管,伯父就放心去雷州,我會安排好的,伯父覺得村裡誰可以接你的位置?」秦軒說道。

    「公子,酒席好了,可以吃飯了」玉姬進來通知到。

    「嗯好的玉姬,這就過去」秦軒說道。

    帶著老伯進了餐廳,秦軒叫來紫妤,張斌、封子義、玉姬都作陪,免得人少不熱鬧。大家都熱情的和老伯打過招呼,紫妤和張斌更是開心。

    紫妤開心的是見到了妹妹二娘的父親,畢竟自己的父母都沒了,就像看到親人一樣,張斌的母親在村裡,多有馮老伯照顧著,一陣噓寒問暖,眾人坐下開席吃飯,大家邊吃邊談。

    「村裡可以繼任的,有那麼幾個人,但是阿虎的父親不錯,人好,而且沒有那麼多私心,和村裡人的關係都很好,是個不錯的人選」馮老伯說道。

    「嗯,伯父覺的可以,那就選他,不過我也有個想法,伯父看可以不,我們搞個公開選舉,由村民們自己來選出自己的一村之長,三年一選,這樣可好?」秦軒問道。

    「嗯,靜遠這個辦法也不錯,可以試試,這些你看著辦吧,畢竟我也要離開那裡了」馮老伯黯然的說道。

    人離開了生養自己幾十年的故土,那種眷戀之情是不可避免的,在村裡好歹算是個里正,也算是村裡最大的官了,可是離開了,就變成真正的種地農民了,心裡沒有一點不捨和傷感是不可能的。

    「伯父看開點,畢竟新的地方就在長安邊上,再說了,那麼多的地,需要不少人耕種,這些人以後都要伯父去管理,以後那個莊園也有老伯操心的事,所管的人也不會比村裡少,再說這次也是皇上親自封給伯父的地,專門種植那些作物,估計過兩年種子多了,還會繼續擴大的」秦軒說道。

    「靜遠說的是,畢竟在那裡生活了幾十年,祖輩都生活在那裡,和村民就如一家人一樣,真的離開,還是挺不捨的」馮老伯說道。

    「是呀,故土難離,人人都是這樣的,金窩銀窩,不如咱的草窩,不過離的不是很遠,屋子咱們還留著,所有的家什都不要搬,人長安就可以了,什麼東西都可以買。這些我會安排專門的人去辦理,以後冬天不忙了,你就和伯母回村裡去看看,這樣也不錯」秦軒說道。

    「嗯,這樣也好,那阿牛怎麼辦呢」馮老伯問道。

    「阿牛的事情,看他自己,如果不想來長安,就在秦州也可以,如果想來長安,就跟在我身邊也好,去作坊裡當管事也好,都可以的,只要阿牛自己願意,想幹嘛都行,道。

    「我還是想叫他離的我近點,人老了就這樣,希望兒女就在身邊,也好有個照應」馮老伯說道。

    「行,到時就叫他來,和你一起照看農莊和作坊,伯父,另外,聽說給阿牛找了個媳婦,可曾說好,阿牛也不小的,也該成家了」秦軒問道。

    「是咱們村的,都說好了,聘禮也送了,準備今年過年結婚的,還準備托雨妍給你帶信呢,沒想到朝廷召我去雷州,這下子估計要到我回來後才能辦了,出門時給親家都說好了」馮老伯說道。

    「嗯,這樣也好,要不我可能還趕不上參加阿牛的婚禮了」秦軒說道。

    秦軒這個時候是暫時沒法離開東都,一則是李大人時常會召喚他去議事,二則是還沒有安排好這邊的事。回去秦州接雨妍她們也是不行了,叫她們自己來吧。

    眾人邊吃邊談,好不熱鬧,一頓宴席吃了好長的時間,吃完了飯,秦軒安排馮老伯去休息,畢竟趕了那麼久的路,然後和紫妤,玉姬回到客廳,拿出雨妍的信件看了起來。

    雨妍姐知道秦軒看著文言文很頭痛,寫的信基本上都用的白話,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對秦軒的思念。

    信中小壞蛋,小老公的叫個不停,雨妍在信中告訴秦軒,家裡的一切都好,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知道要離開秦州,雨妍姐把翠苑和脂粉店給賣了,又給封常清買了個教坊的清婠丫頭伺候常清,如月和雪荷就跟著雨妍姐一起來洛陽,這兩個準備安排做會所的主管的,只好暫時離開常清,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信中還說道,二娘這次本來非要鬧著和馮老伯來洛陽的,被馮老伯說了,伯母和雨妍又在邊上開導,說過完年就會和她一起來洛陽,這才算罷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