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61章 瑣事 文 / 砍刀

    一到夏天,五六月裡的杏,一直到八、九月的葡萄,秦軒的酒坊今年主要還是以果酒為主,糧食酒,就是供應吐蕃的扎西,今年他的需要多少量,這些還的等到見了本人才能知道的。

    馬木提就讓他到洛陽進貨吧,是走水路還是陸路,他自己選擇,其實海陸要省力的多,雖然遠,但是一次運輸的量絕對要比陸路多得多。

    常清又說了那些孩子的們的事情,秦軒走了這麼久沒來看孩子們,孩子們都很想這個主人大哥哥。

    每次秦軒來都帶著他們遊戲玩樂,很是開心,孩子們也知道這個就是主人,但是這個主人對他們很好,和藹可親,比起教官要好的多了。

    在老師的教導下,孩子們也都知道了,如果沒有秦軒,估計等待他們的就是凍死野外,成為野狼野狗的口中餐。

    秦軒給了他們舒適的生活,吃的飽,穿的暖,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這些,多數的孩子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幾個大些的孩子知道,也經常教導這些小點的師弟們,他們可是親自把餓死的夥伴們挖坑埋了,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秦軒這次回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棉花的事情,別的事情到不是很主要。

    這個棉花可是關係到千秋萬代的大事,雖然歷史中,棉花大量傳入中國要到元朝以後的事情了,西域現在應該也有個別地方在種植棉花,但是量不大,應該是個人行為。

    因為朝廷沒有聽說那裡種植棉花,只是秦軒前世依稀記得有人說過新疆棉花的歷史,說是唐朝就有種植。

    這樣的事情不得而知,秦軒目前沒有聽說那裡在種植,估計是絲綢之路的商人們,私自帶回一點棉種,自己種植。

    畢竟絲綢之路就通過西域,可以說很方便,來往做生意的商隊很多,帶一點棉種不是問題。

    秦軒的到來,確將棉花大面積在大唐種植提前了幾百年,也不知是好是壞,應該是好事,不過對於老百姓來說,這絕對是個好事。

    最少他們穿衣有更多的選擇了,不用老是穿著麻紡織的衣服了,棉布穿著多舒服,吸汗,保暖性都比其他布匹強。

    三個人都向秦軒匯報了這段時間的工作,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大事,一切按部就班的進行著,這也叫秦軒放心不少。

    酒坊裡的事情反而不多了,隔幾天就蒸餾一批酒,現在糧食不多了,生產酒的量也不是很大,整體來說是比較輕鬆的,東子也帶了個手下,平時多是他指導,徒弟幹活,倒也快活。

    翌日,天氣晴朗,秦軒和四個侍衛騎著馬先去回家去一趟,然後才去拜訪刺史張大人,這麼久不見他們了,還怪想的呢,怎麼說也的好好喝一頓呢。

    這一開春,泥石店的生意也好了起來,秦軒走進泥石店,阿虎剛想招呼問要多少泥石,一看是秦軒,趕緊的又是鞠躬又是讓座,倒把秦軒弄了個哭笑不得.

    秦軒趕緊的把阿虎攙扶起來,詢問了泥石的產量以及銷售量,並詢問修城牆的泥石可都準備好。

    阿虎有是個利索的小伙子,現在的年輕人,學習東西也快,很快就將泥石店打理的井井有條。

    這個冬天,村裡就沒有停窯,儲備了一大批泥石,一個為修理城牆,一個為開春出售。

    雖然朝廷拿走了泥石方子,但是泥石的燒製確歸了李琬私人,這樣一來,馮家溝的泥石反到是越賣越紅火了,附近的州縣都有人過來購買,冷了一個冬天的生意,隨著天氣轉暖,生意也是紅火起來。

    這個隴右這片的泥石,李琬估計是暫時照顧不過來了,這次朝廷翻修洛陽到長安城東道路,就夠李琬忙乎的了。

    估計一旦開始使用泥石沒有一定量的儲備,很快就會捉襟見肘,現在沒有紙質或化纖的泥石袋,這個儲存也是個麻煩事情。

    所以除了提前建好儲存倉庫,沒有別的好辦法,而且倉庫要絕對的防潮秦軒也和李琬說過這些事情。

    不過那個商人要生產油布袋子賣給李琬也不錯,這是個生意,李琬自己生產也行,早晚都的這麼做,畢竟有袋子裝的泥石,運輸起來比較方便的。

    秦州這邊,只要李琬的手暫時插不到這裡,這個泥石店的收入,也可以叫村裡的人們衣食無憂了。

    畢竟才三十幾戶人家一百多口人,整個隴右這片,泥石的需要量是不可小看的,還有牙粉的收入,足可以叫村裡的人過上小康生活了。

    秦軒囑咐阿虎可以在隴右別的州縣設置代理商,這裡優先批發供應他們泥石,這樣就可以解決路途遙遠的事情了。

    如果真的太遠,就不如在當地建窯燒泥石來的划算了,不過這個不是秦軒暫時考慮的事情。

    馮家溝那麼點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就秦州這個店,就有他們忙的了,步子不能邁的太快,要不會跌跤的。

    中午的時候,秦軒專門帶了禮物去拜見了刺史大人,張刺史聽說是秦軒,那個開心。

    張兌當即叫人去酒樓定桌子,好在是中午了,一般都是早上處理一些政務,下午就是批閱下面的一些折子,所以現在去喝酒也沒什麼。

    再說了,張兌可是一個州的最大的官了,還不和土皇帝一樣,他說怎麼樣就怎麼樣。

    這次秦軒下來,可是有皇上的指令的,要刺史大人安排一千畝上好的地種植棉花。

    雖然沒有正式下旨,但是寫了手詔的,張刺史看了那裡還敢有二話說,不過就是沒朝廷的旨意,搞個千把畝地種植棉花,這還不是刺史大人一句話的事情。

    再說了,這個可是賺大錢的買賣,想想以後秦州可以出產棉布,張兌臉都笑的象菊花一樣了。這個可是張兌在任搞出的功績。

    雖然是秦軒搞來的棉種,這可是私下裡的事情,官面上的功勞還是要落在張兌的頭上,畢竟秦州是張兌現在主政。

    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張兌能不開心嗎?秦州今年雖然受了地震災害,但是恢復的也很快,各項災後的建設也是安排的井井有條。

    入冬前,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重建好了家園,剩下的,州府也做了安置,這個冬天沒有人因為震後凍死、餓死的事情發生,這個也是功績。

    這次秦軒沒有把棉花的種植放到馮家溝去,一則,村裡就不收稅,家家地裡產多少,就收多少,全是自己的。

    雖然種棉花,州里給補助糧食,但是秦軒也不想在折騰馮家溝的村民們了,村裡只要把秦軒帶來的集中作物慢慢發展起來就可以了。

    這個棉花就另選了地方,離秦軒的莊園不遠,可以說是挨著的,刺史大人一來照顧秦軒不用多跑路,二來秦軒指導起來也方便,三來刺史大人也會常來地裡看看棉花的情況。

    這不離秦軒家近,方便嘛(莊園裡什麼都有,閒了還可以釣釣魚,守著酒坊,還能沒酒喝?)。

    把這些事情敲定,秦軒也就放心了,接下來也就是去見這個說話和唱歌一樣的馬木提了,目前他的車隊還沒有到秦州,秦軒暫時先歇兩天,棉種到了,在去和馬木提談。

    這幾天基本都是喝酒,刺史,長史人輪番的請秦軒,這也包括秦軒回請,來而不往非禮也。

    秦軒在莊園裡搞了次燒烤,把張刺史和杜長史兩個全部灌翻,喝的都是五十幾度的新改良配方玉液酒,比四十幾度的還要好喝,夠勁道,張刺史是酒一入口,就是大讚,美酒!

    秦軒前面給刺史大人他們送的玉液酒基本都是老配方的四十幾度的,高度的老配方玉液酒秦軒調配的比較少,多數都被秦軒裝了陶瓷瓶收進了「心辰」空間裡。

    上次秦軒走前,用米、麥、高粱、燕麥一起釀製新酒,其中米佔多數(以前是小麥佔多數),實驗過幾次後,秦軒去了洛陽,東子接著實驗,把除米外的幾種糧食的配比折騰了幾遍,終於搞出了一個口味比較好的酒。

    一打開蓋子,一股米酒的香甜就飄入鼻中,這酒入口醇綿,米酒的香夾雜著燕麥的清香,霎時充滿整個口腔,緩緩的下嚥,一股火熱穿肚過腹,彷彿要叫整個人都燃燒起來,燃燒的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

    在如此醇香,如此甘冽的美酒前,幾樽酒下肚,腳下漂浮,在幾樽下去,一人變兩人,接著就「噗通」到地上去了。刺史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酒是美酒,但也醉人呀」。

    這話說了個大實話,是酒,就醉人,不醉人的酒,那不是酒,是飲料,是水。這酒最少是五十度以上,這平時個刺史大人送的酒都是二十度左右的玉露和四十度左右的玉液酒,和這個酒不能比。

    這個酒在經過秦軒「心辰」空間的貯藏,酒味就更加的香醇了,雖然入口後感覺到一股火熱,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香醇略帶點米酒的甜味在空腔中、舌頭上、味蕾裡散發開來——

    求收藏、票票。拜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