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62章 棉花(一) 文 / 砍刀

    求收藏、票票,砍刀拜謝——

    這等待著棉種到來的期間,秦軒叫刺史大人派人專門平整了這些土地,然後又給這一千畝地上了農家肥。

    隴右是大牧場,冬季關牛羊的地方,肥料很多,這地被均勻的鋪了一層農家肥料,然後就是澆水。

    一千畝地就在河邊不遠,屬於水澆地,這個也是為了保證棉種不受乾旱影響,只要這個夏季棉花順利長成,種子應該可以多出很多倍,對於大面積種植,已經不是夢想了。

    好在秦軒為了粉碎大米和小麥,專門修了水利磨面,而且專門從上游挖出了一條大渠。

    這個時代的的河水在秦州這一代已經不是很大,水量也不太大,秦軒當時就在上游選擇了一個相對比較窄的地方,在河的兩邊都築起了半截壩。

    這樣水位就會提高,從那邊挖小渠,將水引導到底下的大渠裡,大渠靠近農莊魚塘的前方設置一個水壩,,水磨就安置在魚塘的排水口,這樣就可以順利的使用水磨了。

    如果棉花需要澆水,則把閘口關閉即可,水位一高,自然都流到了地裡,簡單省事。

    其實這個時代的水澆地一般地勢都比較低,地勢高的地方那是做不了水澆地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抽水機,有的朋友也許會說有水輪車,其實水輪車這個東東,對於小面積的地使用可以。

    大面積的地,根本不管用,而且秦軒農莊的地和棉花地都是水澆地,本來地勢就低,秦軒搞了這個水輪機磨面修了閘口,水澆地就更方便了,而且水量還大,而且還快。

    這一季水澆完,等地幹些,就可以耕地播種了,為了播種方便,秦軒專門設計了釘齒耙,用來平整土地。

    釘齒耙的後面帶上一個加大的掃帚一樣的東西,耙地時可以在耙上放兩塊大青石,增加重量,把成塊的泥土耙碎了。

    前面碎泥土塊,後面的大掃帚在經過一遍,就更碎了,這樣就可以播種了,耙地平整土地一遍過,一個牛就可以拉起跑,很是方便。

    秦軒還準備設計一個牛拉播種機,可是估計到這個棉種可能是沒有脫棉絨的種子,播種機就沒有辦法用了。

    前世,小時候,秦軒記得棉種都是要用硫酸脫絨的,可是這個時候那裡有硫酸,沒有硫酸脫絨,棉種多是糾結在一起,播種機根本就沒法用。

    所以只有人工種植了,手工撒種,這也是個麻煩事情,地少了可以,如果是大面積的種植,這個種子的事情還真的想辦法脫絨。

    秦軒可以從暗黑空間裡造出硫酸,或者複製也可以,因為有電瓶,但是這得有個出處,不能莫名其妙的就拿出硫酸來,這個不能太變態了。

    硫酸還可以從燃燒的硫磺中提取,可是需要裝置,秦軒記得化學課做過這樣的實驗,可是這個裝置最好是製作不是那麼簡單的,好多管子製作起來就很麻煩,只能先人工撒種。

    雖然硫酸有很多用處,但是這個制取硫酸,秦軒還是等到玻璃製造出來後,在進行硫酸的提取。

    從城門處終於傳來的消息,有大批的騾馬隊進入秦州,來自大食,秦軒接到這個消息,就知道是馬木提的隊伍到了,秦軒騎著馬直接來到了農莊,果然看著長長的騾馬隊在莊園裡卸貨。

    「親愛的朋友,你就像翱翔天際的雄鷹,展翅高飛,你就像沙漠中的清泉,甘甜無比,老朋友,我們終於又見面了」馬木提右手撫左胸鞠躬說道。

    「親愛的老朋友,你就像天上的啟明星,黑夜裡閃閃發光,見到了你,就見到了希望,太高興了,馬木提,你為我帶來了光明」秦軒高興的說道。

    「親愛的朋友,這就是你需要的棉種,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搞了四百石左右,就這些,還是由不同的人,分批偷運出來的,然後出了我的國家,在集合到一起的,很不容易」馬木提說道。

    「馬木提兄弟,辛苦你了,走,房間裡說話」秦軒說道。帶領馬木提到了客廳。

    「這次還帶來了您需要的馬二十匹,都是正宗的大宛馬,五匹公馬,剩下的都是母馬」馬木提說道。

    「好,辛苦你的馬木提,這些我會用玉液酒給你頂帳的,明天叫你的人把馬匹送到城外,我把馬放到村裡去」秦軒笑著說道。

    秦軒當然不是把馬放到村裡,只是找個沒人的地方把馬收進「心辰「空間裡,這些馬匹都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馬,秦軒目前只是先用來繁殖的。

    馬木提這次很辛苦,人瘦了一圈,大食太遙遠了,不說這個時代,就是前世,秦軒也沒去過象大食這麼遠的地方。

    光路途遙遠不說,還要翻過帕米爾高原的崇山峻嶺,就是個很難的事情,秦軒想想都覺得實在是佩服這些商人。

    唐朝現在的路況,也許更叫人叫人乍舌,估計很多地方都沒路,就是那裡好走,就走那裡了,人走的多了,不是路的地方也變成路了。

    通過秦軒的側面提問,才知道他們是從巴爾喀什湖那個方向進入大唐的。

    巴爾喀什湖也就是前世的哈薩克斯坦境內,走霍爾果斯口岸進入,這條路應該是比較好走的路。

    而喀什這邊的紅旗拉普口岸,這邊崇山峻嶺,可以說是難走的多了。

    雖然有傳說玄奘就是從這裡離開大唐去西域諸國的,但是一個人走路和車馬隊是兩碼事情的,不過玄奘大師仙逝不到一百年,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瞭解到他出行的路線。

    這個時候的霍爾果斯口岸應以及巴爾喀什湖這些地方應該都是大唐的領土,只是主要的地方設有關卡,別的地方應該是暢通無阻了,最多是好走的地方有兵士巡邏罷了。

    那麼長的邊境線,就是放在後世都沒有辦法全部封堵,也是靠著守衛邊境的官兵們例行巡邏,有道路的地方都設置有關卡,那些邊境的小道也有很多,麻木提也就是靠著當地人對於邊境的熟悉,才從小道把棉種偷運出境的。

    看樣子大食對於棉花的看管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在嚴格也打不住金錢的誘惑,只要給的價錢合適,敢於冒險的人還是很多的。

    不過就是這樣,馬木提也是花費了不少功夫和金錢,在他運酒回去時,自己就提前騎快馬回去準備棉種這些事務。

    一則是需要趕時間,盡量在開春前趕回來,不能耽擱了種植,不過好在馬木提是個金商,如果是布匹商,估計不會這麼痛快就答應了秦軒。

    馬木提是那種只要不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幹什麼都成,還有一個是人的本性,只要你給絕對值得冒險的價格,就會有人去做,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何況就是一個棉種,雖然大食限制外流,但是管理並不嚴格,也沒法能管理嚴格,普遍種植的農作物,如何嚴格管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馬木提這次可是滿面紅光,運回去的酒,沒有過多久,就叫人分刮了個乾淨。

    馬木提賣的也不貴,相當於八貫錢一瓶,除去所有費用,可以賺到將近三貫多。

    這次販酒的利潤,簡直就可以說是秦軒直接送錢給他,這邊給秦軒一萬金,回到家裡就淨賺十萬金,這樣的生意到哪裡去找?馬木提能不紅光滿面嗎?

    馬木提這次搞棉種,這酒也幫了大忙,麻木提和護衛每人都帶了幾瓶酒先回到大食,有這美酒開路,收集棉種時,當官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麻木提帶回去的酒自己路上都沒捨得喝,到了家就開始送人,一人送兩瓶,玉液、玉露各一瓶。

    能值得馬木提送酒的,多是高官和有錢的貴族及生意人,這些人回去一喝馬木提送來的酒,別的酒就是水。

    所以說,這三萬多瓶酒,基本上都是叫私人訂購去了,後來有專營酒的商人知道了,來找馬木提買酒,馬木提沒貨了,這樣馬木提才知道這個生意可比他的黃金還賺錢快,籌集了棉種,就快速的趕回大唐了。

    秦軒看著手裡的棉種,這個棉種比前世見到的棉種粒要小,估計是現在的品種問題。

    秦軒問了下馬木提這棉花在大食的畝產籽棉是多少斤,馬木提是一問三不知。

    馬木提是壓根就沒搞過這個東西,什麼都不知道,就和在城裡長大的孩子,到了農村,看到麥苗說韭菜一樣,看樣子是指望不上馬木提了。

    這次運來的棉種有兩千公斤左右,這些種子能種多少地,秦軒也不知道。只有種植時在說。

    估計一窩裡下四個種子差不多了,鑒於棉種的的珍貴,到時後間苗時,可以想辦法移栽,爭取不浪費每棵苗苗,一個苗以後就是很多個棉種。

    在目前來說,是一個都不能浪費,每一粒種子都要用上,這個也是個技術活,畢竟秦軒小時候沒見過移栽棉花苗的,但是菜苗,水稻,紅薯苗和果樹苗等移栽都見過,都是大同小異。

    所以秦軒還是得準備好地,如果四顆種子都發芽,長成小苗,只留一個苗,剩下三個就可以移栽了,移栽成功,那就是一畝地的棉花最少變三畝呀,不可小看。

    這樣的情況,秦軒又找刺史大人要了兩千畝地備用,其實說是要地,這些地還是百姓的地,只是被官府徵用。

    州府給徵用土地的農民一定的補助,地還要種,只是種植官府指定的作物罷了。

    而且種植地裡的產出,還會按比例分給他們的,總之不會叫百姓們餓肚子就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